市志编纂与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1&rec=15&run=13

【概况】 为确保2018年全省完成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志书质量标准,规范志书审查验收程序,深入推进志书编纂法制化、规范化进程,省史志办印发了《山东省志书质量管理规定》《山东省市县级志书审查验收规定》《山东省省级重点志书申报办法》3个规范性文件,为打造精品志书提供制度保障。省史志办市县基层志编纂指导处根据质量和进度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对市县志编纂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全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的作用,严把志书质量关,全面推进市县第二轮修志工作。
  2014年初对全省市县修志进度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制定了《倒排工期计划表》,同时针对2014年的任务安排,梳理、整理出《计划评议志书情况表》,不仅摸清了市县基层的实际情况,而且对各个时间点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加大督导检查力度,3月28日,刘爱军主任带队到聊城市调研史志工作,督促聊城市抓紧全面启动《聊城市志》编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史志工作动态》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在全省形成了“比、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确保评议、评审、出版工作梯次推进,全省一盘棋。
  为切实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实际工作中具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向基层同志学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先后发现、总结出基层史志事业跨越发展的“临朐经验”、 推进第二轮修志科学发展的“济南经验”两个典型。2月10日,在翟世林副主任带领下,到济南市史志办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出7000字的调研报告,2月17日刘爱军主任作出重要批示,称赞“行动快、雷厉风行、总结的好、很有推广价值”,接着在《山东史志》和省情网及各类平台上宣传推广。
  同时,探索质量关口前移的有效方法,对有关志书编纂工作提前介入,派员到基层参加当地业务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参加市县志篇目研讨会及时提出修改建议等。
  截至2014年底,全省出版市级志书4部(《淄博市志》《泰安市志》《莱芜市志》《滨州地区志》)、3册(《济南市志》第一、六、七册)、5卷[《青岛市志》大事记卷、城市卷、经济卷(下)、政治卷、文化卷》]。
(省史志办市县基层志编纂指导处)

【《济南市志(1986—2010)》编纂情况】 《济南市志(1986—2010)》共8册,2013年出版第一册,2014年出版第六册和第七册。2014年,济南市根据第二轮修志整体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时提出“重点突破、保证质量”,制定《济南市志编纂出版规划》,对市志各分册的内容、工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进一步细化。
  3月至6月底,第七册(教科卫体分册)进行统编总纂,6月完成评议稿,7月召开该分册评议会。与会专家对评议稿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册志稿资料丰富、体例规范,文字干净,质量较高。
  上半年,通过专家审稿、课题外包等形式,推动第二册(城市建设分册)、第三册(经济综合管理分册)部分内容的撰写,形成课题类初稿近10万字。截至6月底,这两册的初稿完成90%,并完成初编。9月底,第二册编印完成90万字的统编稿。12月初,第三册完成近100万字的统编稿。第八册(文化与社会分册)完成初稿80%,并进行初编。第四册(工业与农业)完成初稿70%,第五册(商贸与金融)完成初稿60%。
  第二轮修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在对各分册进行稿件催报、编辑、统编、印刷出版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全市史志撰稿人培训工作。全年召开各分册撰稿人员培训调度会7次,涉及市直撰稿人员百余人,集中对初稿撰写进行调度和业务指导。二是主动对接,全面推动。政治部类个别承编单位属于“老大难”,工作积极性差,进度慢。市史志办采取电话催报、上门培训和发工作函的办法,积极催报稿件,收到良好效果。三是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对于无法落实撰稿任务的单位,市史志办利用年鉴、部门总结、部门资料汇编等资料,自己整理、撰写初稿20余万字。
(张 阳)

【《济南市志(1986—2010)》第六册(政治分册)评议会召开】 2014年11月25日—26日,《济南市志(1986—2010)》第六册(政治分册)评议会召开。省史志办副主任翟世林,省史志办市县基层编纂指导处处长李刚等同志,省史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6位专家,市史志办主任翟旭东、副巡视员郭建群及市志编审处相关人员,特聘县(市)区编辑等人员参加评议会。市政府副市长巩宪群出席会议并致辞。

  巩宪群指出,编修《济南市志》是全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记录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市史志办要认真吸取和采纳,精益求精,切实保证志书的质量。市史志办主任翟旭东介绍了济南市第二轮修志整体情况和《济南市志(1986—2010)》第六册(政治分册)的编纂过程。与会各位专家对评审稿都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张 阳)

【《济南市志(1986—2010)》第六册出版】 《济南市志(1986—2010)》第六册2014年12月出版。该册由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翟旭东,副主编綦延辉、杜加臣、朱佩峰、郭建群。方志出版社出版,字数131.9万字,印数1600。主要记述了1986年—2010年济南的政党政权政务、政协群团、法治军事方面的历史进程。
(张 阳)

【《济南市志(1986—2010)》第七册出版】 《济南市志(1986—2010)》第七册,2014年11月出版。该册由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翟旭东,副主编綦延辉、杜加臣、朱佩峰、郭建群。方志出版社出版,字数98.8万字,印数1600。主要记述了1986—2010年济南的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体育方面的历史进程。
(张 阳)

【《青岛市志(1978—2005)》编纂情况】 2002年1月,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青岛市续修新方志工作纲要〉的通知》,青岛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主要任务是续修《青岛市志》和12部区市志。2006年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续修〈青岛市志〉篇目及撰稿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主承编单位职责任务。《青岛市志》(1978—2005)设大事记、城市、政治、经济(上)、经济(中)、经济(下)、文化、社会8卷,总体规模控制在600万字,记述断限为1978—2005年。至2013年,出版大事记、城市、政治、经济(下)和文化5卷,社会卷经过省史志专家组评审。其中,大事记卷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市县级志书奖,城市卷、经济(下)卷和政治卷、文化卷分别获得2012年度和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优秀市县级志书)。
  2014年,完成经济(上)、经济(中)两卷初稿。其中,经济(上)卷15篇约75万字,经济(中)卷16篇约80万字。


《青岛市志(1978—2005)》各卷编纂出版情况统计表

┌───┬───┬───┬──┬─────┬───┬───┬─────┬────┬──────┬──┬───┬──┬───┬───┐
│书名 │编纂单│主编 │副主│断限 │始修时│终审定│出版 │书号或准│开本 │册数│字数(│印数│定价(│ │
│ │位 │ │编 │ │间 │稿时间│ │印号 │ │ │千字)│(册│元)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 │时间 │ │ │ │ │ │ │ │ │ │ │ │ │ │
├───┼───┼───┼──┼─────┼───┼───┼─────┼────┼──────┼──┼───┼──┼───┼───┤
│大事记│青岛市│高克力│王现│专记部分1 │200 │201 │方志出版社│2011 │ISBN 9 │88 │1 │63 │400 │398 │
│卷 │史志办│ │军张│978—2 │9年9 │1年1 │ │年4月 │78—7—8 │9毫 │ │0 │0 │ │
│ │公室 │ │子忠│010纪略 │月 │月13 │ │ │0238—9 │米* │ │ │ │ │
│ │ │ │杨学│部分197 │ │日 │ │ │84—7/K │11 │ │ │ │ │
│ │ │ │军段│8—200 │ │ │ │ │·611 │94 │ │ │ │ │
│ │ │ │祥泰│5 │ │ │ │ │ │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6 │ │ │ │ │
├───┼───┼───┼──┼─────┼───┼───┼─────┼────┼──────┼──┼───┼──┼───┼───┤
│城市卷│青岛市│高克力│王现│1978— │200 │201 │方志出版社│2012 │ISBN 9 │88 │1 │91 │300 │458 │
│ │史志办│ │军张│2005 │3年1 │2年8 │ │年9月 │78—7—5 │9毫 │ │4 │0 │ │
│ │ │ │子忠│ │月 │月17 │ │ │144—05 │米* │ │ │ │ │
│ │ │ │杨学│ │ │日 │ │ │64—4/K │11 │ │ │ │ │
│ │ │ │军段│ │ │ │ │ │·459 │94 │ │ │ │ │
│ │ │ │祥泰│ │ │ │ │ │ │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6 │ │ │ │ │
├───┼───┼───┼──┼─────┼───┼───┼─────┼────┼──────┼──┼───┼──┼───┼───┤
│经济卷│青岛市│高克力│王现│1978— │200 │201 │方志出版社│2012 │ISBN 9 │88 │1 │85 │300 │458 │
│(下)│史志办│ │军张│2005 │3年1 │2年8 │ │年9月 │78—7—5 │9毫 │ │7 │0 │ │
│ │ │ │子忠│ │月 │月17 │ │ │144—05 │米* │ │ │ │ │
│ │ │ │杨学│ │ │日 │ │ │69—9/K │11 │ │ │ │ │
│ │ │ │军段│ │ │ │ │ │·463 │94 │ │ │ │ │
│ │ │ │祥泰│ │ │ │ │ │ │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6 │ │ │ │ │
├───┼───┼───┼──┼─────┼───┼───┼─────┼────┼──────┼──┼───┼──┼───┼───┤
│政治卷│青岛市│高克力│王现│1978— │200 │201 │方志出版社│2013 │ISBN 9 │88 │1 │98 │300 │568 │
│ │史志办│ │军张│2005 │3年1 │3年9 │ │年10月 │78—7—5 │9毫 │ │2 │0 │ │
│ │ │ │子忠│ │月 │月25 │ │ │144—10 │米* │ │ │ │ │
│ │ │ │杨学│ │ │日 │ │ │06—8/K │11 │ │ │ │ │
│ │ │ │军任│ │ │ │ │ │·815 │94 │ │ │ │ │
│ │ │ │银睦│ │ │ │ │ │ │毫米│ │ │ │ │
│ │ │ │段祥│ │ │ │ │ │ │  │ │ │ │ │
│ │ │ │泰王│ │ │ │ │ │ │ 1 │ │ │ │ │
│ │ │ │书高│ │ │ │ │ │ │/1 │ │ │ │ │
│ │ │ │ │ │ │ │ │ │ │6 │ │ │ │ │
├───┼───┼───┼──┼─────┼───┼───┼─────┼────┼──────┼──┼───┼──┼───┼───┤
│文化卷│青岛市│高克力│王现│1978— │200 │201 │方志出版社│2013 │ISBN 9 │88 │1 │11 │300 │618 │
│ │史志办│ │军张│2005 │3年1 │3年9 │ │年11月 │78—7—5 │9毫 │ │05 │0 │ │
│ │ │ │子忠│ │月 │月25 │ │ │144—10 │米* │ │ │ │ │
│ │ │ │杨学│ │ │日 │ │ │51—8/K │11 │ │ │ │ │
│ │ │ │军任│ │ │ │ │ │·815 │94 │ │ │ │ │
│ │ │ │银睦│ │ │ │ │ │ │毫米│ │ │ │ │
│ │ │ │段祥│ │ │ │ │ │ │  │ │ │ │ │
│ │ │ │泰王│ │ │ │ │ │ │ 1 │ │ │ │ │
│ │ │ │书高│ │ │ │ │ │ │/1 │ │ │ │ │
│ │ │ │ │ │ │ │ │ │ │6 │ │ │ │ │
└───┴───┴───┴──┴─────┴───┴───┴─────┴────┴──────┴──┴───┴──┴───┴───┘

(邢延军 贾国芬)

【《枣庄市志(1986—2005)》编纂概况】 2002年枣庄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2002年、2003年先后举办2次全市范围供稿培训班,之后进行了初稿编写、合成总纂等工作,2012年初形成评审稿,9月召开《枣庄市志》志稿评审会。会后,根据评审意见,历时2年,对志稿进行了4轮修改、补充。
  志稿评审会召开后,经过梳理专家意见,认为,由于供稿人员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文稿内容空洞,有些则过于公文化,影响了整体质量。从2013年初起,组成由主编、副主编、编辑和老专家组成的编辑队伍,对志稿内容进行了4轮校对,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4年底。编辑过程中,大到数据考证、小到标点符号,从体例到文风,纠错补讹,共纠正语句错误1300余处、修改资料800余条,力争做到全志文风统一,把错讹降至最小。至2014年底,37篇计380万字的志稿文字编辑工作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枣庄市志(1986—2005)》评审稿一手资料漏缺,尤其是一些经过机构改革被裁撤、合并单位分管领域的资料漏缺严重;还有一些数据不准确,影响了稿件质量。针对此问题,史志办加大资料征集力度,一方面加强与供稿单位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广泛发动群众收集相关资料,确保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如为充实《文化艺术》篇,与文联沟通,从文学、戏剧、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多个角度设计了作品详表,力争把断限内符合收录标准的文艺作品全部记录下来。另外,评审稿在人物志方面缺陷较大,收录人物较少且记述过于简略,需要进行大的修改和增加新的内容。史志办在《枣庄日报》《枣庄晚报》等媒体和单位门户网站刊登了征集《枣庄市志·人物志》线索的消息,同时,争取部分擅长人物研究、采访、记录的作者的支持和帮助,尽可能完善《人物志》。整个志稿编辑过程中,新增120余位人物、并对70多处进行了资料补充。
  截至2014年底,《枣庄市志》37篇计380万字的文字编辑、修改工作基本结束,力争2015年年底出版。
(王正伟)

【《东营市志》编纂情况】 东营市1983年建市,首部市志编纂工作未列入全省第一批新方志编纂规划。1996年1月,市史志办在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汇报史志工作时,全面汇报了全省各地市修志情况,提出东营市要抓住机遇,与全省第一届修志同步完成编修市志任务。之后,经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并请示省史志办同意,1996年4月26日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立即着手编修首部《东营市志》,3年左右完成修志任务。《东营市志》编纂工作自1996年5月启动,经广泛发动,周密组织,科学规划,精心编纂,2000年5月,《东营市志》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2002年,东营市展开第二轮修志工作。由于首部市志下限较晚,东营市的续志工作主要以推动基层志编修和研讨制定《东营市志》续修篇目大纲为主。2014年,省史志办印发《全省第二轮修志倒排工期计划表》,明确续修《东营市志》于2017年底完成。经向市政府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市志续修工作拟于2015年正式启动。2014年底前,重点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选聘3名有经验、有水平的编辑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和经费,具体承担续修市志的各项实质性准备工作。二是全面校对研读首部市志,查找错误和弱项,以求在续修市志时予以勘误和弥补。三是研讨拟定续志编纂工作方案和向市政府的报告。四是研究讨论修改市志篇目大纲。
(李中华 刘曙光 黄学桂 任 丽)

【《烟台市志(1978—2002)》编纂情况】 2001年12月19日,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转发《烟台市续修新方志工作纲要》和《续修〈烟台市志〉实施方案》。2002年6月8日,烟台市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始编修《烟台市志(1978—2002)》。同年7月至2006年9月,市史志办先后对市直撰稿单位和各县市区举办4期修志业务培训班。志书篇目作过3次较大幅度调整。召开多次组稿与编纂工作调度会。全办工作人员从编辑到主编各有分工,责任明确,参与组稿与修改工作。各责任编辑边学习,边催稿,边修改,边辅导撰稿人,2003年6月即进入试写编稿阶段。从2004年7月始,先后进行9次市志稿评议活动,评议稿件500余万字。很多单位的稿件经过反复修改后达到基本要求,形成志书初稿。2011年2月,烟台市成立市志编修专家组,聘请4位专家对形成的市志初稿进行第二轮修改完善。到2014年初,完成志稿修订任务,进入总纂阶段。至2014年底,主编总纂过半,同时组织编排图片,计划于2018年出版《烟台市志(1978—2002)》。
(云 霞) 

【《济宁市志(1991—2010)》编纂概况】 济宁市首轮志书编纂2002年底全面完成。全市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2005年开始启动。截至2014年底,全市出版县级志书6部,正在编纂市志1部、县志5部。计划到2018年12月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第二轮志书出版任务。
续修《济宁市志》编纂工作于2013年5月正式启动。篇目设置基本延续首部志书的结构,体现了良好的传承性,同时进行创新,增设文化遗存、旅游、土特名产、艺文选编等篇章,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和孔孟之乡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特色。全书主体和总述、大事记、人物、附录共计43篇,280万字。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市史志办召开了农业水利、交通邮电、工业、商贸财税、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群团、化工医药等九大部类、136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供稿工作调度会。通过汇总分析工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切实提高稿件质量和进度。由市史志办牵头成立督导组,到全市12县市区和部分市直部门、单位开展督导检查。针对一些专业较强,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单位,采取分类指导、座谈讨论的方式。同时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修志业务培训班,全市150余家供稿单位和县市区业务骨干参加学习。邀请省史志办专家授课,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按照志书质量规定和行文规范要求,实行志稿审核责任分工制度。学习借鉴省内优秀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优秀志书提供给供稿单位做样板。市史志办聘请济宁学院、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学术团体的知名教授、权威学者参与相关篇章的审核和编写,提升了志书质量。
(陆 波 孟昭华 郭赟燕)

【《威海市志》编纂情况】 根据史志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威海市志》志稿进行修改完善。深入研究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提升记述的准确性和深度。做好有争议资料的考证工作,对历史上存在争议的资料坚持既有倾向性记述,又多说并存。对引用的资料注明来源,提升志稿的学术性。落实《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完善行文规范,提升记述的规范性。组织业务骨干和社会专家组成攻关小组,对总述的写作进行认真研讨,由高校学者主笔,八易其稿,完成总述的撰写。组织对编章下无题序的研究和示范指导,较好解决了机械重复、有点无面、亮点缺失等问题。至6月底,完成志稿文字内容的修改完善工作。
  丰富了志稿的图片资料。组织编辑到供稿单位找,到市(区)档案馆、图书馆、威海日报社查,向社会人士征集,先后搜集各种新老图片1.5万余张。志稿已收入图片900多张。
  做好终审稿的排版印刷工作。7月,开始将修改完善后的志稿回收、汇总,按照印刷标准和规范进行排版。8月底,完成《威海市志》终审稿的排版印刷,并上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史志办审核。
  开展终审稿的审核修改工作。9月,先后召开2次全体编辑会议,布置终审稿审核修改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对审稿工作进行细致分工,明确编辑的责任要求,确立了责任编辑互查,副主编通查,主编抽查的查校制度,保证审稿工作有序开展。改变审稿模式,把编辑分散审稿的模式改为集中审稿模式,确保志书编修效率和质量。坚持建立编辑调度会制度,主要采取对志稿集体“会诊”的办法,共同点评,解决好技术性难题,掌控好工作进度。制定了《志稿随文图片的选用和图片说明的规范》,对入志图片的选用和说明进行了规范。
(于鹏飞)

【《日照市志》编纂情况】 首轮《日照市志》于1994年11月出版发行。2002年,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鲁厅字﹝2001〕14号)文件精神和省史志办的部署,日照市启动了第二轮《日照市志》的编修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进展缓慢,2012年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2年8月份后,新一任史志办领导班子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市长等领导分别就第二轮《日照市志》编修作出批示,同意2013年全面启动第二轮《日照市志》的编修工作。市政府在人员、办公场所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并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将第二轮修志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市史志办把修志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第二轮《日照市志》编修办公室。从退休的老干部中聘请了7位政治素质高、文字功底过硬的专家参与修志工作,市史志办全员靠上,采用1加1工作法(即史志办1名工作人员和1名修志专家结对子),迅速行动,从头开始,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认真细致地做实、做好第二轮《日照市志》的编纂工作。2014年底,志书初稿征集工作已基本完成。
(丁海燕 李洪战 于兴玲 范芳丽)

【《莱芜市志》出版】 新修《莱芜市志》是地级莱芜市建立后,由莱芜市人民政府主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第一部综合性志书。刘霞任主编,亓玉胜、张清斌、毕泗国任副主编。志书于2002年9月启动编纂,上限起自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05年,大事记、附录下延至2012年,时政图片截至2013年11月。2013年10月完成终审稿,10月31日,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批复同意将修改后的志稿报莱芜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2014年11月,《莱芜市志》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志分上中下3册,共29编、152章、595节,360多万字。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了莱芜境内上自事物发端,下至2005年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莱芜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社会各界认识了解莱芜的权威性工具书。

  《莱芜市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编目设置科学合理。全志分上、中、下三册,采用中编结构,编目体排列,设编、章、节、目、子目五级,各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结构和内容相得益彰。
  二是资料系统翔实。坚持类为一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按照社会事业分类设立编章。对断限内事物,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其发展变化,注意突出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如新中国成立前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级莱芜市建立前后、2005年等等,详细记述事物下限这一重要节点的情况,保证记述事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全志资料全面系统、真实准确。
  三是地方特色鲜明。莱芜历史悠久,地处齐鲁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比秦长城早300多年的齐长城遗址,著名的长勺之战、莱芜战役发生于此;莱芜矿冶文化源远流长,有3000多年的冶铸史;莱芜地域文化丰富多彩,莱芜梆子多次晋京演出,莱芜锡雕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农产品特点突出,“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享誉全国,是“中国生姜之乡、花椒之乡、蜜桃之乡”。为体现地方特点,志书单设钢铁工业编,将莱芜战役、莱芜梆子升格为章,将地方特产、长勺之战、齐长城莱芜段等单设为节重点记述。
  四是时代特征突出。为反映重要时期的时代特征,志书采用略古详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全市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重点记述。专设开放开发编,下设对外经贸、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三章,突出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全民招商引资、启动开发区重要决策的记述;在经济综述编中专设了经济体制改革章,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在概述、大事记、各编以及附录中注重对改革开放和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内容的记述,使改革开放和地级莱芜市建立后的时代脉络贯穿全志。
  五是体例完备。全书以志为主,各体裁均得到适当运用。全志采用图片1275张(含人物传照片73张),其中很多老照片是首次对外公布,非常珍贵。时政彩页分别在目录之前、各编之前编排。目录前彩页分领导活动、城市掠影、莱芜风光、经济腾飞、和谐生活、莱芜市地图、莱芜城区图等部分;编题背页彩页也集中展示了部分重要照片;随文照片随记述内容放置,达到一照抵千言的效果。对照片的选编注重存史价值,宁少毋滥,一般性照片均舍弃不用。照片印刷清晰,对比度鲜明,进一步提升了志书品位,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全志使用表格439个、示意图35幅,既避免了单纯文字记述的繁琐,又使数据连续、完整,彰显出事物发展的全貌。
  六是行文规范。全志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表述准确,逻辑严谨。力戒空话、套语和浮字虚词。严守志体规范,数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的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亓军华 刘少波 高 涛)

【《临沂市志(1995—2010)》编纂情况】 《临沂市志(1995—2010)》上承2001年版《临沂地区志》,断限自1995年至2010年,由临沂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共分三册。该志采用章节体和条目体相结合的体例,以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2014年10月,完成《临沂市志(1995—2010)》第一册的内部征求意见稿。12月,《临沂市志(1995—2010)》第一册完成评议稿,并报省史志办公室组织专家评议。志书评议稿首设综述,次设大事记,之后依次设行政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邮电旅游、县区概况8编,共44章、152节,100余万字。
  编纂过程 2010年4月,全市史志工作会议召开,《临沂市志(1995—2010)》正式启动,资料的收集工作全面展开。至2013年下半年,市志组稿工作基本完成。2013年年底,对出版计划进行了调整,计划将《临沂市志(1995—2010)》分为三册,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出版。2014年,针对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分配任务,市志编修工作在整体推进的同时,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第一册的深层次加工上,编修进度大大加快。同时安排好第二、第三册的编辑工作,做到先急后缓,压茬进行。要求全体编辑人员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流程,把握节奏,通力合作。市志第一册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在办公室内部及相关专家领导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编辑会议,开展研讨和交流,共收到意见和建议近百条。在修改好每个人所分工稿件的基础上,实行交叉审改。对志稿进行反复修改、调整和补充、完善,再次调整纲目,理顺逻辑关系,处理重复,增补遗漏缺失,调整详略,统一文风,把好政治和保密关。经过完善志稿篇目,核实增补资料,规范语言文字,数易其稿。2014年10月中旬,第一册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形成评议稿,报省史志办公室组织专家评议。
  篇目调整 在志稿编纂过程中,结合临沂的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以及新的工作要求,多次对志书的篇目“回头看”,不断进行调整、修改。篇目第一稿中,“人物”部类置于志书的“附录”之前,篇目第二稿将之调整为第四编,征求意见稿形成后,根据专家意见,将“人物”从市志第一册中拿出,重新纳入市志第三册;第32编“县区概况”调整为第8编,放在志书的第一册中;“国土资源管理”一章从“经济综合管理”编中拿出,作为一章与“环境保护”合为一编。为体现近年临沂“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五片、组团发展”、努力打造以水为魂最佳宜居城市的“大临沂、新临沂”的建设成就,专设“滨河景区建设”“涑河城区段治理及开发”“生态水城建设”“北城新区开发建设”四节,突出了临沂的亮点和时代特色。在内容选择上,强化志稿的实用性和资料性,处理好对前志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临沂地区志》的基础资料部分,如历史沿革和自然环境等卷,没有机械地进行复制,而是多方求证,反复核实、甄别,在适当复载相关资料的同时,作了更新和补充。在记述县区概况方面,专设“县区名片”一目,将当地最主要的特色列出,增加志书的可读性。第二编“自然环境”中的“崮”,原为第二章第二节中的一个目,鉴于境内这种被称之为“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的崮群不仅在我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的实际,将“崮”上升为一节专门记述。根据资料收集、分纂总纂内容调整,反复修改篇目,多次研究讨论,直到进入总纂共对篇目进行了4次大的调整,在内容上先后五易其稿。
  措施保障 从县区及外地市聘请兼职编修人员,组织史志办业务人员、外聘史志专家以及社会各界老干部分三条线,壮大编辑力量,发挥所长,提高志书质量。为确保稿件质量,以创精品为目标,明确责任,把握节奏,通力合作,倒排工期,制定合理紧凑的进度表,把志稿修改任务分解为阶段目标,加快志书编修的整体进程。组织业务人员到有修志任务的县区和部门,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给予解答,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市县7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全省第三期修志业务培训班,完成2名以干代训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了修志队伍的业务水平。
(肖功江 张 丽)

【《德州市志(1986—2011)》编纂情况】 2013年,德州市重点文化工程《德州市志》编纂进展顺利。《德州市志》的断限是1986年至2011年,资料征集工作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启动,2013年底全部征集完毕,共征集资料约500万字。完成《德州市志》大事记的征求意见稿约30万字。
  2014年,《德州市志》(1986—2011)的编纂完成了业务量的80%,约200余万字。进一步调整了全书的框架结构和部类、设置,召开了6次编务会和3次对接会,对编辑中的难点问题多次讨论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补充。原中共德州市委书记、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雷建国,中共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等,都审阅相关志稿材料,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禹城市志》完成了评审,《武城县志》完成资料征集进入编辑阶段。乡村志、部门志等编修工作进一步推进,特别是齐河和平原两县的乡镇志、部门志的编修发动广泛,成果丰硕,齐河县年内出版乡村和部门志8部。
(王立云)

【聊城市志编纂概况】 市级第二轮志书编修筹备工作完成。第二轮市级志书的篇目编撰工作正在进行,学习借鉴外市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形成篇目初稿,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办工作人员会议,对初稿进行讨论研究,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向有关单位部门征求意见,征得修改意见近百条。经反复论证修改并请相关专家评审后,基本形成定稿,并报送省史志办审议。
  县级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基本完成。8个县(市、区)和聊城经济开发区已出版志书9部,县级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全部完成。第二轮县志质量普遍较高,其中有6部志书被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授予“齐鲁新方志奖·优秀三级志书奖”,《茌平县志》《聊城经济开发区志》分别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八个一优秀·优秀市县级志书入围奖”,《东昌府区志》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优秀史志成果·优秀市县级志书奖”。
(闫 冬)
【《滨州简明通志(1840—2014)》编纂工作启动】 2014年9月,滨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研究决定编写《滨州简明通志(1840—2014)》,10月报经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12月召开全市县区主任会议进行部署,编纂工作开始。《滨州简明通志》上限为1840年,下限2014年,本着简要和详今略古的原则,记述现境域内的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拟设概述、大事述略和建置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生活、文物古迹与旅游、历史人物、名优特产、组织机构十篇。计划2016年9月出版发行。  
(孟庆永)

【《菏泽市志(1986—2005)》编纂情况】 2004年7月,菏泽市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启动。《菏泽市志(1986—2005)》采用小编立志结构,全志260多万字,除总述、大事记、特载、附录外,共设专志34编、199章、809节,表格478个、示意图5幅,拟采用图片1000余张。2014年11月形成评议稿。
  续修《菏泽市志》篇目,先后进行4次大的调整,局部修改150余处,六易其稿。自2003年10月到2004年6月,先后召开了26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确保篇目科学合理。2004年7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续修新志工作会议,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续修新志工作,会议要求市志承编部门和单位都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2—3名供稿人员参加的续修工作领导班子,落实专兼职供稿人员。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印发续修《菏泽市志》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续修《菏泽市志》篇目及供稿分工方案。起草了《〈菏泽市志〉资料搜集、整理、管理暂行办法》《续志纂稿须知》《修志体例规则》《资料长编编纂办法》《大事记撰写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4年9月,举办市志编纂培训班,邀请省史志办专家授课,讲解方志知识和续志编写要求,市志承编单位共计300余人参加培训。供稿阶段(2004年10月—2006年5月)。2005年,各县区及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菏泽市志》续志总体篇目设计和各自承编的内容进行撰稿。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市政府督查室对全市续志工作承编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重点是供稿班子组建、落实承编篇目、续志计划和搜集资料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续志工作的进展。2006年5月,全市123个参编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
  编纂阶段(2006年6月—2014年11月)。2006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组织编辑全力进行编章的编纂及修改。2006年9月到11月,分三次到市志各参编单位进行资料补充和核实。2008年,结合全省“地方志书质量管理年活动”,从体例、文风、内容等方面,对初稿进行通览。菏泽市史志办成立市志初稿通稿领导小组,明确1名业务副主任专职负责市志初稿通稿工作,并实行编辑岗位目标责任制。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为提升市志初稿质量,采取“五遍审稿制”对市志进行修改完善。第一遍是市史志办的2名副主编修改,第二遍是聘请2名修志专家修改,第三遍是业务分管主任把关,第四编是印发成册分送有关部门审定,第五遍是请省市史志专家审阅。2014年5月—6月,集中时间攻坚。在社会上聘请4位史志专家,集中月余时间对全志再次进行修改完善。评议稿历经近十年潜心编纂,数易其稿,在2014年11月总纂与印刷工作全部完成。
  送审出版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2月)。2014年11月,评议稿呈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及省内史志专家审阅。
         (王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