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0&rec=61&run=13

  【概况】 政务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狠抓制度建设。认真梳理省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突发事件等紧急重要信息办理工作规程》、总值班室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并汇编形成《值班手册》,工作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在法定节假日、“两会”等重要时段实行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狠抓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质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信息研判能力,科学界定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简化报送审批环节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各级严格落实信息报告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和时效。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以应急管理专业人员为骨干的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推动信息员队伍向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学校及重点企业延伸,加快实现信息员队伍全覆盖,努力提升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四是规范突发事件协调处置。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置各环节的规范化流程。青岛市、泰安市分别选取28个和20个常见突发事件作为范例,编印了常见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库;东营市研究制定了21类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济宁市编制了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流程。

  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印发了省突发地质灾害等省级专项应急预案,修编了省级专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济宁、枣庄、潍坊等市修订了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不断加强预案及其操作手册修编工作。各级各类预案日益完备,预案体系日趋完善。二是注重提升预案质量。在预案修编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把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注重总结汲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部门和基层的意见、建议,通过组织召开汇报会、论证会等形式,严把预案编制修订质量关。泰安市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评比活动,对各参评预案量化打分,有力促进了预案质量提升。日照市首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编制预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港口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三是强化应急演练。各级高度重视应急演练,以锻炼队伍、教育群众为重点,在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水上运输、特种设备、环境、地质灾害、地震、卫生应急等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活动。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在烟台海域联合主办了“2015年大型客船遇险联合搜救演习”,首次对演习全过程进行评估,首次使用客船海上撤离系统进行大规模人员撤离。省林业厅组织了由14个防火重点市专业队伍参加的全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省内跨区域移动应急平台演练,省地震局举行了87支队伍、2156名救援人员参加的全省大型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省公安消防总队开展了全省石油化工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综合演练;据不完全统计,“安全生产月”期间,各级共举行各类演练1.7万场次,参演人员近170万人次。省食药局组织开展了Ⅱ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示范性应急演练。各级各类学校共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36万余次。威海市举行了建市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参演人员最多的应急救援综合演练,3000多名专业人员和179台专业车辆、2600件(套)专业器材参演。
  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建设。按照政府储备为支撑、商业储备为基础,社会储备为补充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利用工业系统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数据库,对部分物资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力、库存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各级民政部门与企业、商场和物流运输企业签订救灾物资保障协议2000余份。省地震局投入900余万元为省专业救援队增配两辆高性能地震救援车辆及部分装备,省安监局投入1400余万元为4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配置了应急装备,全省煤矿企业和各专职救护队伍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装备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全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全省基本建成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矿山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家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潍坊市按照“逐步推进,分批实施”的原则,由市财政出资先期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消防官兵、政府专职消防员)和部分医疗卫生保障队伍共计1269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是不断完善应急机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明确了各部门联动职责。省煤炭工业局完善了省市县三级应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联动工作机制,省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卫生应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省食药局建立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有关处置机制,省外办、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公安边防总队建立了重大涉外渔业纠纷处置机制。各市注重建立完善与中央驻鲁、省属驻当地单位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应急队伍和装备优势。四是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出台《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山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五是稳步推进应急平台建设。省政府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顺利实现上线试运行;建设了覆盖全省17市、25个省直部门的视频会商系统,部署了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前置设备,技术上初步实现了部分视频会商的互联互通。省公安厅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开展警务云、大数据建设。山东煤监局远程监察平台与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及其所属部分煤矿联网,并上传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大数据演示平台。六是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监管,推进依法治安,深入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自2014年11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至2016年1月底,全省各级各部门共组织检查组7.4万余个,对38万余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多次组织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和研判,努力实现突发事件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七是努力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全省8万多名灾害信息员均配备了移动报灾终端系统,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9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0个,积极探索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综合减灾新路子。省林业厅在全省22个县(市、区)开展了检疫测报标准站建设试点;全省配备林业疫情调查员3900名,基本实现了村村虫情有人查、有人报。17个县(市、区)经国土资源部审批成为地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7个县(市、区)成为第七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不断推进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工作,有力促进了县域卫生应急能力提升。烟台市正在建设烟台惠农应急乡村广播,至2017年全市各村庄全部安装音箱,达到全市村庄无缝隙覆盖,实现村村通。八是严格工作考核。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5年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对信息报告预警、应急准备、应急科普宣教3个大项、44个小项进行全面量化打分;部分市地和有关部门还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发挥了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
  应急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对全省应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全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应急产业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及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烟台市拥有应急生产企业110多家,年产值达200多亿,16个大类产品被列入国家《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南目录》;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处园区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烟台市在全国应急产业发展大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全面展开。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应急管理网站等资源,积极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和普及灾害防御知识与技能,大力提高全民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省安监局协调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运营商建立了公益宣传制度,每周向省内手机用户免费发送一期安全生产公益短信。滨州市继续推进“应急知识进家庭”工程,济南、东营、威海、临沂、菏泽等市免费向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发放应急知识手册;日照市建设了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威海市创新建设了公共安全警示教育体验中心,通过亲身体验形式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各级各类学校已普遍在“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各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教活动,推动法律法规、应急知识、安全常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二是重点推进应急管理培训。在山东行政学院举办了全省县(市、区)长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和各市、各部门应急信息报送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培训班。推动各市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分门别类的应急管理培训。山东煤监局组织开展了事故救援典型案例巡讲活动。为推进应急培训规范化、常态化,泰安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建立了泰安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部分市地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从实践操作、理论研究方面授课,拓展了工作视野,深化了理论素养,提升了应急能力。三是加强学习交流。山东省在全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技能竞赛中分获三等奖、二等奖,在全国首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竞赛中荣获第四名。省卫生应急管理交流团赴台湾学习交流重点传染病防治、自然灾害紧急医学救援、社会事件与事故灾难的应急准备和反应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青岛市组织区市、部门干部赴德国开展为期三周的第一响应人专题培训,学习国际应急管理先进经验。济宁市先后赴银川、大连等地进行学习交流。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完成发布系统业务运行和一期建设项目的业务验收;各级切实加强了气象灾害、森林防火、农业有害生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海上溢油、疾控防疫等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气象、水利、国土、环保、海洋渔业、林业、煤炭等部门积极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有关方面发布天气及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确保能及早采取防灾避险和应急处置等措施。省气象局全年共向决策用户发送预警短信231万余条次。省国土资源厅先后7次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同时向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技术人员及群测群防员发送预警短信1.6万余条。山东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海浪消息(警报)39期。省森防指在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等关键节点和高火险天气,及时发布预警通知和提示短信。省农业厅启动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制度,发布20期中长期预报。二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针对强对流、暴雨、高温、“灿鸿”台风、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和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保障,气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363次,其中省级响应5次、汛期启动应急响应157次,最长响应(潍坊干旱)持续44天9小时。应对汛期风雹、洪涝灾害,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启动救灾应急响应9次,累计投入应急救灾资金和物资折款7649.34万元,累计救助受灾群众127万人次。针对全年降雨偏少、持续干旱,省防总办积极行动,引蓄黄河水75.6亿方,累计出动抗旱人员68.7万人次、运水车1.8万辆,应急打井1.6万眼、浇灌农田约1942万亩次;针对南四湖地区旱情,累计引黄河水2514万方,入湖水量1580万方,有效遏制了湖区水位快速下降的局面。气象部门组织做好人工增雨(雪)服务,增加降水10.5亿方。省海洋渔业厅协调处置海上事故险情40余起,组织救援船艇49艘次,救起渔民224人,渔船46艘;山东海事局组织救助行动92次,协调船艇467艘次,飞机27架次,成功救助1109人,船舶39艘;全省矿山救护队伍出动88队次852人次,处理事故8起,成功营救被困人员7人。省卫生计生委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8起,派出省级专家近百名、救治伤病员300余人,救援处置工作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各地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网站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三是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政府多方筹集重建资金,逐村逐户开展因灾倒房排查摸底,及时开展灾区毁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事故发生地各级政府积极整改各类风险隐患,做到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四是抓好事故调查处理。完善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跟踪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成立调查组,全程介入处置过程,对事件基本情况、原因、损失及其他需要查明的事项进行跟踪调查。对出现的责任事故,依法严肃查处和追究了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