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0&rec=202&run=13

【文物概况】2015年,全省文物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省文物工作在保护和利用中"活"起来。先后召开了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省文物局党组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编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材料,编发了《全省文物系统领导干部学习习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体会》专辑。截至年底,全省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泰山、"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11处,市、县(市、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万余处; 各级各类博物馆352座,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2486566件/套,实际数量4719837件,国有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8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26万件,各项数字均居全国前列。

【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深入实施"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了文物保护向区域统筹、整体片区保护转变。201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164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8.2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年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成景区并对公众开放53处,总数已达560处。文博事业的投入直接产出比达到1∶10.58。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重要支撑,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曲阜片区"及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文物保护工作。"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于7月18日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三孔"等古建筑彩绘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修保护,将重点对"三孔"等古建筑群1300余间、3.2万平方米房屋,14万平方米彩绘面积中,以孔庙大成门、大成殿、启圣王殿、崇圣祠等建筑为代表的约2.4万平方米清早期官式彩绘,以孔府慕恩堂、 忠恕堂等为代表的约1.1万平方米早期地方彩绘, 以孔庙弘道门、孔府西花厅等为代表的约0.6万平方米苏式彩绘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修保护,工程预算总投资超过3亿元。加强"曲阜片区"文物本体保护工作,完成了孔府保护维修等10余项古建筑保护工程。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组织实施《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召开了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建设完成一批孔孟文化遗产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2015年1月21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左一)考察“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左三)陪同

国家和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年全省上报国家文物局遗址类保护利用工程设计方案21个,批复14个,遗址类保护工程项目立项30个,批复19个;保护规划立项项目20个,批复16个,拨付遗址类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7亿元。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成东南角、北城墙中段保护与展示等4大区域20项工程;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基本完工;大汶口遗址公园入口建设、章丘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入口建设和北城垣保护展示等工程进展顺利;齐国故城小城城墙遗迹保护展示、小城宫殿遗址环境整治及展示、临淄墓群春秋殉车马本体保护、东周殉马坑本体保护、城子崖遗址西城垣展厅内城垣遗迹本体保护、明德王墓地陵园垣墙抢救性保护工程等一批工程启动建设。启动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两城镇遗址、大辛庄遗址等7处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已上报省政府;定陶王陵黄肠题凑汉墓整体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是近年来国内单体文物保护重大项目之一。
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大运河山东段申遗后保护利用工作,打造改善当地民居环境、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惠民工程。《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基本完成大运河世界遗产省级监测平台建设。完成德州码头、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临清段、南旺枢纽段等相关遗产点段保护展示工程立项以及方案的编制及审核报送工作。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分别对申遗后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规划建设。大力推进"齐长城人文自然景观带"规划建设,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进入实施阶段。贯彻落实国务院长城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齐长城"四有"工作,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统一制作保护界桩保护标志碑;启动齐长城保护地方立法工作,研究落实齐长城保护具体实施意见。齐长城保护工程全面展开,按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编制完成齐长城重点区段的抢险和维修方案的立项和方案审核9个,首批长清段、临朐段、安丘段等18个段落的修缮工程于6月24日集中开工,设计总长度61266米,投资预算2.4亿元。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和"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规划建设,多举措加强山东省管辖海域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召开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申遗工作,遴选推荐了29个申遗遗产点上报国家文物局。提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的构想,整合山东"海上丝绸之路"遗产、水下文化遗产、明清沿海海防设施和近现代建筑资源,统筹实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程,结合沿海交通线路和相关旅游景区建设,构筑"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已被纳入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框架。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山东海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明清海防遗址调查等工作全面铺开。开展山东省管辖海域文化遗产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与省海洋渔业厅签署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协议,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在烟台养马岛开展了海上联合执法巡查演练。

【"乡村记忆"工程】"乡村记忆"工程是省文物局提出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工程,列入了2015年省委常委工作要点、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和山东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建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牵头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联席会议单位和专家委员会的论证评审,公布了全省第一批300个"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包括传统文化乡镇7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171个,传统民居6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56个。制定印发了《"乡村记忆"工程技术导则》,为全面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守则。组织编制《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总体规划》,做好工程的宣传推介、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着力推进工程试点,邹城上九山村、周村李家疃、荣成东楮岛等试点单位保护利用工作初见成效。"乡村记忆"工程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欢迎和支持,据统计全省全年共投入资金1.3亿元。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基本完成了文物认定工作,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工作取得较快进展,共630个单位完成了预估数量的文物信息登录,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2486566件/套,实际数量4719837件,普查登录数量和工作进度均居全国前列。全面转入数据审核工作,截至年底已审核文物数据超过百万条,差错率不超过0.2%。加大普查宣传和成果利用力度,组织开展了"山东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巡展,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专题采访报道了山东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省政府核定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8处,这是省政府三年内第二次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711处,位居全国首位。77处抗战遗址、纪念设施首次作为单独类型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全省省级以上抗战遗址、纪念设施总数达到128处。强化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工作,全年完成薛国故城城墙一期保护等30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审核上报邹城三孟彩绘、嘉祥青山寺等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立项、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审核批复临清清真东寺、宁阳禹王庙、东楮岛海草房等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方案。
文物考古发掘。全年全省考古调查里程1624公里,勘探面积约1643万平方米。实施20项大遗址保护中的考古勘探、发掘项目,获得一批重要考古发现。配合全省重点基本建设工程,组织89项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出具56份工程选址意见书。组织完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穿越后李遗址、纪国故城遗址,曲阜北关派出所鲁故城内建设工程等13项涉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保护方案申报,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7项。推进考古工作制度化,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山东省考古工作管理办法》,全年共上报29项考古发掘项目,获批20项,其中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4项,审批考古勘探项目16项,组织验收考古项目9个。
文物科研工作。经积极争取,国家乡土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分基地落户山东。举办2015(济南)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与国际知名展览集团联手,着力打造国内首个集展会、科研、学术、应用于一体的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展览平台,国际国内近200家单位和企业参展,省内外文博系统的近3000名专业人士到会参观,观众总数近2万人。加快推进全省文物保护重点课题研究,完成"半岛沿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类型技术规范研究"专题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和论证。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正式成立,整合加快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网络建设,全年争取省以上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21项,15个项目已开工。
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完成并经省编办核定公布了省文物局责任清单,确定政府职责4项、具体责任事项16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5项;确定行政审批事项27项、行政权力事项117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项。实行网上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能。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于6月24日揭牌,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于同日奠基。市、县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2015年,举办了全省县(市、区)文物局长培训班、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等各类业务培训班14个、培训1100人次。

2015年6月24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揭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前左)、副省长季缃绮(前右)出席揭牌仪式

【行政执法和文物安全】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山东省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保护管理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计划并完成起草。《山东省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已征求意见并完成调研。启动《齐长城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课题"文物安全管理及行政执法"调研,提出了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督办查处了即墨市违法破坏拆除文物保护单位案、青岛湛山炮台旧址遭破坏案等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对政府和法人违法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追究了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涉及枣庄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道游击队旧址、成武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棂星门等多起群众举报进行了现场核实,依法纠正了违法行为;会同省公安厅进一步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加强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全年查处文物行政违法案件24起,破获涉文物犯罪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人,打掉团伙14个,追缴文物百余件。
文物安全工作。推进"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试点,与公安机关天网监控指挥中心互通共享,对田野文物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完成日照市、济南市长清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实施导则》编制工作。强化文物和文博单位安全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安全工作的要求部署,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清查文博单位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确保了文物安全。

【对外交流与社会宣传】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孔子文化展""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大羽华裳:中华明清服饰展"等展览成为对外文物交流的品牌项目。全年在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办了10个展览。配合国家文物局赴香港举办"中国汉代文物展"、赴韩国举办"中国佛教艺术展"。在山东省第十一届对外传播奖评选中,省文物局荣获先进集体、优秀外宣项目等5个奖项。举办了2015年中韩两国人文交流重点项目"中韩儒学对话会",启动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筹备工作。
文物社会宣传。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文物节庆和重要的节日庆典,举办专题展览、公众参与体验活动、文化惠民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文物局共同主办"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活动,组织50 多名中央驻鲁和省级各级各类媒体记者分两个阶段到8市集中采访报道文物保护工作,编发各类稿件近500篇。《中国文物报》出版山东文博专版6期,《中国日报》中英文专版3期,中新网、中国山东网、《山东画报》《走向世界》专题报道6个,《大众日报》《联合日报》以专栏、专题报道等形式刊发文物稿件30余篇。出版《山东文物》杂志6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省级媒体编发山东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稿件2500余篇条。

【博物馆事业】博物馆体系建设。5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这是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促进博物馆发展文件,有力促进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全年全省审批设立非国有博物馆69家。截至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已达35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52家,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3家,非国有博物馆127家。
全省精品文物巡展。整合全省馆藏文物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文物巡回展览品牌,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按照省级协调推进,地方协同配合,坚持公益性,突出均等化,"内展""外展"相结合,"固展""巡展"相结合,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整合盘活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打破博物馆地域、级别限制,集中打造了10个馆藏精品文物展览品牌,在省内巡展,并向省外推介。"齐鲁瑰宝精品文物展""走近大师系列展"等一批精品巡回展已开始省内巡展,每到一地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石上史诗山东汉画像石拓片精品展""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展"等展览的巡展工作已准备就绪。
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部署,隆重举办"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该展览立足全省文物资源优势,从全省遴选展出抗战文物382件、历史图片625幅,接待参观人数达68万人次,是山东抗战文物史料最多、最系统的一次抗战主题展览。展览筹备期间,面向全社会开展了抗战文物征集活动,台湾同胞许伯夷先生、贺郁芬女士无偿捐赠了他们珍藏多年的《历史写真》《圣战纪念》图书资料等共20种、百余件珍贵抗战文物。同时,配合全省纪念活动,组织全省文物系统推出52个抗战专题展览,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上报45个,数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其中山东博物馆"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基本陈列"、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展"被列入全国重点推介名单。
博物馆社会教育。截至年底,全年全省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临时展览2952个,"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主题文化展"入选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 全省288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全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618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2160万人次。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金牌讲解员暨山东省第六届讲解员大赛"活动,以"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山东故事"为主题, 历时3个月,播出专题节目12场,并首次采取了全媒体推送的形式,观众超过7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试点省份,连续两年承担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取得初步试点成果;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山东数字化博物馆一期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评审,实现了200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共享和展示,开通上线一年来累计吸引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成为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