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0&rec=118&run=13

【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2015年,农业增加值4979.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043.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3.2%。粮食总产量471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连续13年增产。其中,夏粮总产2347.3万吨,增加82.8万吨;秋粮总产2365.4万吨,增加33.3万吨。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生猪存栏2849.6万头,比上年下降2.1%;家禽存栏61327.6万只,增长1.0%。猪牛羊禽肉产量762万吨,比上年增长0.5%。禽蛋产量423.9万吨,增长9.25%。 牛奶产量275.4万吨,下降1.5%。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884.3万吨,比上年增长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27.8万吨,增长2.6%;淡水产品产量156.6万吨,下降0.6%。

2015年山东省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表

┏━━━━┯━━━┯━━━━┯━━━━━━━━┓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万吨│ 4712.7│ 2.5 ┃
┠────┼───┼────┼────────┨
┃ 夏粮│ 万吨│ 2347.3│ 3.7 ┃
┠────┼───┼────┼────────┨
┃ 秋粮│ 万吨│ 2365.4│ 1.4 ┃
┠────┼───┼────┼────────┨
┃ 棉花│ 万吨│ 53.7│ -19.2 ┃
┠────┼───┼────┼────────┨
┃ 油料│ 万吨│ 324.1│ -3.5 ┃
┠────┼───┼────┼────────┨
┃ 蔬菜│ 万吨│ 10272.9│ 3 ┃
┠────┼───┼────┼────────┨
┃园林水果│ 万吨│ 1703│ 2.3 ┃
┗━━━━┷━━━┷━━━━┷━━━━━━━━┛

农业科技化。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77.3万亩,平均亩产分别为419.8、441和496公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省已建立玉米等优势产业的创新团队19个,农业科技贡献率60.2%。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6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生猪良种覆盖率95%,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90%,肉鸡、蛋鸡和奶牛良种覆盖率100%,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80%,主要造林树种林木良种使用率80%。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初步构建起以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十大产业规划及蜂业、茶叶、烟叶、桑蚕、中药材五个特色产业,十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创新形成以合作制、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体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9300家,销售收入1.57万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7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600多家,过百亿的12家。50%以上的大宗农产品被龙头企业收购、加工,主要农产品原料采购值达7300多亿元,7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主要由各类产业化组织加工包装运销省外。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强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投资28.4亿元。除险加固小型水库963座,开工建设雨洪资源利用项目17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3平方公里。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1处。高标准建成汶上、曲阜2处粮食作物和章丘、栖霞、钢城3处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启动齐河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肥城市、岱岳区2个市、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市、区(全国共评出6个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10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7万公顷, 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86.67万公顷, 高标准农田面积233.33万公顷。农机总值89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机总动力1.35亿千瓦,增长3.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3%,小麦、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气象地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作业增加降水10.5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3.1亿元;记录并分析天然地震事件1409次,妥善处置16次有感地震事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28个县(市、区)实施30个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在20个县(市、区)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全省规模以上示范基地1500多个,面积10多万公顷。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6万多公顷,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7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85%。在66个县(市、区)开展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面积110.47万公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与示范面积146.67万公顷。新造林面积20.6万公顷,完成水系绿化3.8万公顷,年末林地面积396.4万公顷,林木绿化率25.1%;木材产量485.8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量14832万立方米;国家级森林公园51处,新增3处,省级森林公园64处,市级森林公园13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9处,新增9处,省级湿地公园113处,新增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加强渔业资源修复养护,投放苗种65.8亿单位,新建人工鱼礁区10处,新建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

【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全省农民合作社15.4万家,注册资本3715.7亿元,成员462.1万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300家,销售收入1.57万亿元。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省土地流转面积149.8万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4.1%;省供销等系统全托管、半托管农民土地209万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33.75%;淄博市临淄区2.53万公顷粮田实现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至4242家,经营土地21.02万公顷。鼓励支持供销、邮政、烟草、水利、植保、交通、粮油、商贸等各部门各系统发展面向"三农"的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万个。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至2015年底,全省有73325个村(社区)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占总数的95.7%,确权耕地面积598.73万公顷,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97.4%。集体林地确权面积483.53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85.6%。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率分别达到99.35%、96.12%和98.09%。
探索开展其他农村改革试点。国务院批准山东13个县(市、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试点工作2017年底结束。推进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全省有92个县(市、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省有11个市开展试点,1.01万个村(社区)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改制集体资产332.47亿元。2015年,农业部确定在山东省昌乐县,进行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山东省是国务院确定的供销社综合改革4个试点省份之一,"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成为山东供销社改革的亮点。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选择禹城市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海域滩涂使用权、淡水水面养殖权等改革。

【农村金融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功能互补、相互协作、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村镇银行县(市)全覆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至县城、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全省27个县(市、区)的78家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44家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累计发生互助业务556笔,互助金额1748万元。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通过调整银行机构考评指标涉农贷款权重、推动银企对接等方式,引导银行机构拓宽信贷支农领域;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加大涉农贷款投放。 2015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3373.3亿元,增加1994.5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8589.4亿元,增加1409.7亿元。加快推动农村保险业发展,农业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84.2%,为1792万户次农户提供455.5亿元风险保障。
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省政府设立规模2.55亿元的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在潍坊、临沂两市设立两支子基金,用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支持市场完善加工配送、冷链仓储、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2015年,全省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56个,总摊位14.6万个,营业面积1193万平方米,年成交额2888亿元。加快农产品加工配送和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直采+社区直供"冷链物流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省"淘宝镇"和"淘宝村"分别发展至16个和64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400亿元。全省农产品出口153.06亿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整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活动,山东省被商务部列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40个县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92个县列为省级示范区。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认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余公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达68%。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01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监测面积123万公顷,增长4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实现农业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17个市全部建立质检中心,县一级质检机构84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99.1%,畜产品抽检合格率99%以上。
品牌引领战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市场、行业协会等各类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打造认证品牌、商品品牌、团体品牌,申请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着力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 新认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354个,总数6705个。

【城乡发展一体化】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6490个,3803个已建成入住,受益群众840万人;新建农房38.1万户,改造危房9.2万户。807个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总数的73.8%;3714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已建成入驻社区的93%;11889个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占总数的18%。提升城镇化水平,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01%,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1月,省委、省政府对17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进行通报表扬。9月,在淄博市召开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6.4万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三清"(清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工作,68.5%的村庄达到"五化"标准。启动1645个村改厕试点,省财政每户补助资金300元,25.7万户完成改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成"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076处,覆盖农村人口50%以上。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3.5万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99.98%,所有建制村通达客车。达到硬化标准的村庄5.79万个,硬化道路21万公里,村庄内部道路硬化率84.3%。省级旅游强乡镇42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04个,分别增加44个和165个;乡村旅游收入1806.7亿元,增长27.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取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户籍限制。农村小学、初中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每生每年710元、910元。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工作,实施城乡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380元,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40元。201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5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文化大院7.6万个。97%的县(市、区)、83%的乡镇(街道)、73%的行政村覆盖体育健身工程。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三农"投入稳步增长。 2015年, 全省一般财政公共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147.8亿元,省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专项资金967亿元(含行业支农资金)。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按每亩125元的标准发放;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20%集中用于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起,全省对大白菜、 大蒜、马铃薯等开展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将小麦、玉米、棉花的保险费率提高30%~50%。选择22个县(市、区)开展涉农涉资金整合试点,共计整合资金20亿元,集中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
农村民生不断改善。进一步拓宽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渠道,在17个县(市、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连续12年过百万人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7.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3391元,提高4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收入倍差由2014年的2.46缩小至2.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48元,增长9.9%。

【农村社会治理】全面推行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加快构建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性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金融、邮政、通讯、供销社、烟草、水利、农机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到农村社区设立网点。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按2公里左右的服务半径,将全省农村规划为12818个社区,在新社区和中心村设立综合服务中心,至2015年底,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9196个,覆盖率71.7%。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召开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全省1.8万人集中收看。出台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34.6万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全员培训。严格按规定落实村支部书记报酬和城市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各级财政投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49.7亿元,村均6.8万元。深化"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启动新一轮"第一书记"选派,全省各级共有在岗"第一书记"1.4万名,覆盖扶贫工作重点村529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3286个。
农村基层民主。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建立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省99%的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8.3%的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满意率90%以上。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政府功能。健全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省98.5%的村建立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农村社会治理。建立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负责、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居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网格化管理,构建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共享为支撑、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治理机制。全省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79.74%。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深化农村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农产品展销】第十三届全国农交会于11月7日10日在福州举办。山东展团参展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有118个展位,参展企业达到197家,参展产品2000余种。山东综合展团获得"优秀组织奖";现代农业示范区山东展团获得"最佳组织奖"。"烟台苹果""大泽山葡萄"和"蒙阴蜜桃"三个品牌被授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有较强影响力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产品被评为"金奖产品";"莒南花生"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积极组织企业赴英国、香港、南澳州等地开展系列展销活动,农产品出口额153.1亿美元,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400亿元以上。

【农业保险工作】对全省农业保险承办机构进行较大规模调整,农业保险的险种、投保面积均大幅增加,市场化运作机制初步形成。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宣传语征集、评选、发布活动,全年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日光温室、苹果、桃合计承保面积8330万亩,保费收入13亿元。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省沼气用户263万户,户用沼气池248.6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4处,累计 667 处,各类沼气工程总池容140万立方米,实施30个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在20个县(市、区)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规模以上示范基地1500多个,面积150多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90多万亩,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7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