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0&rec=112&run=13

【"食安山东"建设】以建设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地区之一为目标,深入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推出"食安山东"整体标识,全面开展品牌引领行动,重点创建"十个一批",积极打造各类食品业态、地域、产业、行业、产品的品牌,塑造"食安山东"品牌方阵,用"正能量"引领公众消费,以品牌创建促进产业升级。2015年,全省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6169个,创建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360家、食品流通示范店825家、餐饮示范单位(街区)1499家。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5市和12个县(市)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地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水平和公众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5个创建市在国家中期评估中均位居前列。10月,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汪洋副总理对山东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5年10月19日—20日,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出席会议并致辞

【制度标准建设】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全面推动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落实责任。 加快监管制度"废、 改、立",积极推进地方立法,梳理完善基本监管制度,出台《山东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9个规范性文件和20余项监管制度,着力解决制度碎片化和交叉空白,推进全程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分级分类监管等制度建设,全面扎紧制度"篱笆"。加快推进药品地方标准制修订,颁布实施新修订的山东省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全省首版医疗机构制剂规范,药品地方标准总数1315个。

【监管能力建设】会同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在全省开展"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基层装备配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有新提升。2015年,全省人均监管经费较上年增长28.27%。17市全部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有近三分之一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达到国家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省市两级统一的舆情监测机制和处置平台建成,实现对全省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的24小时监测。创新监管方式,累计投入4900万元实施"智慧监管"工程,加快建立"全品种、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两期"新常态、新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培训班,重点对市、县政府负责同志进行培训,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双基能力提升工程",对2100余名一线监管人员进行模块化实务操作培训,对162名食品检验人员开展分级分类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培训。选派18人赴德国参加食品安全培训;集中选派34名省食药监局机关干部深入17个监管所蹲点调研,帮助基层解决问题210个。

【强化日常监管】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推行模块化、规范化、痕迹化监管,实施监督检查责任上墙制度,实现监管执法有记录、可查证。加大飞行检查、暗访暗查的频次和力度,实施过程严管。加强对学校食堂、大型餐饮配送企业、大型餐饮聚集区监管,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构建追溯体系,探索推行全过程电子追溯。全面推进药品电子监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入网率100%。推行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履责报告、问题企业约谈、"黑红名单"、药品生产企业不良行为记分办法和行业禁入等制度,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倒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在大型商超推行先行赔付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实施食品抽检监测计划、经费、信息"三统一",实现资源集中、经费集约和信息共享,2015年省市县三级食品抽检监测经费4.3亿元,全省抽检样本量平均达千人3.4份;其中省财政投入1.85亿元。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11.6万批(含农业等部门抽检数量),增长15.4%。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

【深化治理整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重点难点问题,改进整治方法,压实打击任务,统一组织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清源"行动、医疗器械"五整治"2015行动、保健食品区域性整治、互联网售药和中药领域等专项整治,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发挥稽查执法"利剑"作用,采取"部门联动打、追根溯源打、行刑衔接打"等方式,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全省累计查处食品药品案件79995件,同比增长94.24%。

【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将90%的食品生产发证权限下放市级食药监局承担。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便利化,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实施限时办结,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实施质量管理规范多店联审,集中认证,减少企业负担。推行全过程网上审批,做到阳光审批、公开透明。严把准入门槛,抑制低水平重复,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创新,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化发展。支持药品经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集中度和规模化,大力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全省药品第三方物流配送规模近200亿,零售连锁率上升至70%。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国家药品技术转让审评授权。2015年完成技术审评35个,获得国家总局批件31个。实施药品特殊审评审批制度,率先在全国出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办法,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并进行全程指导,有效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建设,为全省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证。

【推进社会共治】坚持"开门监管",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和违法曝光力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全省累计发布各类新闻稿件12500余篇,同比增长35%。开通政务微博、官方微信与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热点敏感问题。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系统作用,全省共受理投诉举报50335件,同比增长66%。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作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鼓励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各类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政策制定、舆情处置等方面作用。推行有奖举报和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在全省广泛开展"你点题、我检测""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