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92&run=13

〔畜牧业10年改革成就斐然〕省内畜牧业经过10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8年
与1978年相比, 畜牧业产值由20.6亿元增加到57.29亿元, 增长1.8倍,平均年递增
10.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4.2%提高到18.5%,在农、林、牧、副、渔五业
中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肉类总产量增长2.5倍;禽蛋总
产量增长2.5倍;奶类总产量增长1.8倍。畜牧业产值和主要畜产品产量在全国都属领
先地位。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省食品、毛纺、皮革、医药等工业和出口创汇的
发展,而且较好地保证了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一、深化改革,为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78年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恢复了农户作为传统饲养业的基础地位,给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废除了障碍
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极左”政策,贯彻实施了“以家庭为主,国家、集体一齐上”
的方针,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
放开了畜产品收购价格和畜产品市场,打破了独家经营的局面,形成了国家、集体、
联合体和个体并存的流通新格局。特别是牧工商一体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更加活跃
了畜牧业经济。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已从过去的长期总量短缺进入到结构性短
缺与过剩并存的阶段。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发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调整畜禽结构,推广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针对全省粮食资源不
足和肉类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畜禽结构调整。主要是稳定生
猪生产,大力发展市场价格高的家禽和草食畜,逐步建立起“节粮型”畜禽结构。经
过不断调整,1988年全省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95%下降到75%;牛、
羊、 禽、兔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5%提高到25%。畜禽结构的合理调
整,进一步发挥了资源优势,丰富了市场供给。同时,还在全省范围内狠抓了畜禽良
种、人工授精、配合饲料、青贮氨化、猪鸡免疫程序改革等技术的推广应用。1988年
全省猪牛羊等主要家畜杂交改良和良种推广面已达25%;家禽良种普及率达80%;年
青贮氨化秸杆17亿斤;应用配合饲料占总饲料量的比重达30%;家畜和家禽的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0.3%和1%以内。畜牧业的发展已由粗放的传统的扩张增长模式,逐步转
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内部结构优化的现代化增长模式。
三、加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根据畜牧资源优势,
在国家的支持下,全省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商
品瘦肉猪基地4个、优质绵羊毛商品基地3个、水貂皮商品基地2个、蜂蜜商品基地2个。
不少市、地,也都立足自己的资源优势,集中财力建设了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潍坊
市组织商业、外贸、农牧部门统一规划,在70个乡镇建立了畜牧基地。基地建设工作
的开展,加快了畜牧业资源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
展。 全省30个商品瘦肉猪基地,1988年生猪存栏1061万头,出栏971万头,分别占全
省生猪出栏、存栏的60%。比建基地前的1985年增长2.3倍。
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以户养为基础,本着适时适地适度和灵活多样的原则在
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工矿区,积极发展畜禽规模经营,提高了规模效益。1988年全省
共拥有畜牧专业户30910户, 规模养猪场300处,养鸡场100处。提供商品畜禽占全省
畜禽总量的比重已达30%左右,成为支撑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提高服务功能。近几年,随着投入的增加,畜牧业基
础建设有了明显的加强。1988年全省已拥有畜禽良种场36个,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畜
禽达13.68万头(只);饲料加工厂发展到341处,年加工配合饲料能力达22.5万吨;建
设改良草场45万亩,载畜能力达5.85万个牛单位。建立畜牧兽医工作站2430个,基本
形成服务网络。畜牧技术人员发展到1700人,他们在搞好畜牧业服务,推动生产发展
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全省贯彻实施了各种畜牧业法规条例,使畜牧业
发展开始走上有章可循,以法治牧的轨道。
经过10年改革,山东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畜产品供给状况有了明显的改
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饲养方式比较落后、结构不够合理、流通渠道不畅等,
发展畜牧业的任务依然是艰巨的。目前,山东的畜牧业正处在开发时期,前景广阔,
潜力很大。特别是“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使畜牧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只要坚
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资源潜力,走优质高效节粮型路子,山东
畜牧业就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王本廷)
〔畜牧业产值提前两年完成“七五”计划〕1988年山东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畜禽存
栏量全面增长, 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肉类总产量达到17.46万吨,比1987年增长
21.6%;蛋类产量达到102.97万吨,比1987年增长30.1%;奶类产量达到24.17万吨,
比1987增长23.5%。畜牧业产值达到57.29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比1987年
增长12.39亿元, 增长27.6%。在全国29个省市中,山东的畜牧业产值仅低于四川省
居全国第二位。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7年的15%提高到18.5%,提
前两年完成56亿元的“七五”计划。全省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产业。
全省畜牧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①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了畜牧业生产,把畜
牧业生产列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来抓。
省市(地)县各级都制定了扶持生产发展的若干规定和政策,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齐抓
共管。②深化改革,放开了畜产品市场,提高了畜产品价格,饲养畜禽的经济效益有
了明显增加,调动了农民和一部分企业饲养畜禽的积极性。③调整了畜牧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禽,草食牲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④狠抓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在
科学饲养、畜种改良、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推广了科学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水
平的提高。⑤增加了投入,建设了一批瘦肉型猪、绵羊毛、商品牛、山羊板皮、水貂
皮、优质蜂蜜和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大牲畜存栏首次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山东大牲畜有了较快发展,存栏量达
到621.15万头, 首次超过1955年全省存栏540万头的历史最高水平。 比1987年增加
82.48万头, 增长15.3%,是建国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牛416.02万头,比
1987年增加71.43万头,占大牲畜增长数的86.6%,奶牛存栏2.26万头,马存栏35.40
万匹,驴存栏128.31万头,骡存栏41.42万头。德州、菏泽、聊城3地区存栏量已达到
282.68万头,比1987年增加38.11万头,占全省大牲畜存栏量的45.5%。
1988年全省大牲畜增长较快。主要是;目前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村实行
生产责任制后,大牲畜特别是牛仍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农民饲养大牲畜既使
役,又提供肥料,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所以农民养大牲畜的积极性比较高。
同时,各地奶牛、肉牛和黄牛改奶牛等经济牛也有一定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贸品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牛肉的消费需求增加,养牛的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因此,肉牛发展较快。1988年全省出栏商品肉牛68.99万头,比
1987年增长38.6%,是建国以来出栏数量最多的一年。各地狠抓了大牲畜的繁殖配种
工作。对家畜冷冻精液站、配种站、改良站都加强了管理,进行了整顿、充实了设备,
同时发展了一大批配种专业户。对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开展了技术培训,牲畜的配种、
准胎、 产仔成活率大大提高。1988年全省大牲畜配种量达到190万头,占适龄母畜存
栏量的78.2%。

〔羊存栏出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山东发展养羊生产有传统的习惯和较好的物质基础,
在全国是养羊生产的大省,存栏数量在全国省、市、区中列第五位。1988年全省养羊
生产发展较快, 存栏数量达到1827.75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87年增加423.68
万只, 增长30.2%,是建国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山羊1343.65万只,占
73.5%;绵羊484.1万只,占26.5%;奶山羊80.12万只,占4.4%。出栏肉羊1218.96
万只,比1987年增加376.83万只,增长44.7%。出栏率达到86.8%。羊的出栏数量和
出栏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省生产羊肉10.36万吨, 比上年增加3.45万吨, 增长
47.5%,羊肉占肉类的比例由1987年的4.9%提高到6%。
山东养羊生产发展较快的因素是:(1) 各级领导重视了养羊生产。随着畜牧业结
构的调整,各级都注意抓了草食家畜的发展,特别是用料少、周转快、效益高的养羊
生产被列到了重要位置,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来抓。(2) 省内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发
展养羊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发展了一大批养羊专业户。(3) 放开了羊产品价格,促进
了商品流通。梁山县的小尾寒羊已销往全国的19个省、市。(4) 养羊经济效益较好,
羊肉市场价格每公斤7.07元,比1987年增长30%,羊皮、羊毛、羊绒的价格也有较大
提高,农民养一只绵羊可获利200多元,养一只山羊也得到100元左右,农民养羊积极
性较高。

〔生猪存栏量比1987年增加221万头〕 生猪生产是山东畜牧业的支柱,其产值约占畜
牧业产值的5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75%。去年以来,由于彻底放开了生猪价
格,推广了先进的科学养猪程序,狠抓了商品基地建设,发展了一大批养猪专业户和
规模养猪场,有力地推进了养猪生产的发展。全省生猪生产在1987年跌入低谷的情况
下,1988年有了迅速恢复,生猪的生产水平、产量和质量都有新的提高。1988年全省
生猪存栏达到1768.34万头, 比1987年增加221.33万头,增长14.3%;母猪存栏量达
到164.6万头, 比1987年增加38.28万头, 增长30.3%, 出栏肥猪1619.57万头,比
1987年增加105.62万头, 增长7%,其中出栏瘦肉猪264.53万头,比上年增加107.53
万头,增长40.6%。养猪数量较多的临沂地区存栏生猪达到389.35万头,占全省生猪
存栏量的22%。全省生猪出栏率首次突破100%,达到105%。猪肉产量达到128.64万
吨,比上年增加17.18万吨,增长15.4%。猪肉产量的增加,基本上满足市场的供应,
并调往京、津、沪3大城市24万多吨,约占全国省际间猪肉调拨量的1/4。

〔诸城市大抓畜牧业见成效〕诸城市积极推行畜牧生产大合唱,实行畜牧、外贸、商
业,供销、粮食、农业银行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
注意发展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闯出了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子。成为
全省和全国畜牧业先进典型。1988年通过对畜牧业实行倾斜政策,调整畜牧业结构、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创办系列化服务,全市畜牧业抓出成效,各
类畜禽全面增长, 畜产品产量增加。大牧畜存栏超过10万只大关,达到10.57万头,
比1987年增长17.6%; 猪存栏34.48万头,增长17.3%;羊存栏6.36万只,增长28.7
%;家禽存栏387.02万只,增长44.4%。肉类总产量达到41700吨,比1987年增长1.7
%。 畜牧业产值达到11559万元,在全省名列第一。比1987年增长15.7%,占农业总
产值的比重达到22%,畜牧业已是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全市畜牧业现行收入达到
2.57亿元, 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99元,占人均收入的43.5%。畜牧业的发展,
带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全市建起51处肉、蛋、奶、皮、毛、骨、血、配合饲料
等加工工业和1000多个加工点,形成了肉食、裘皮、毛纺、生化、饲料五大加工系列,
全市畜产品加工品种70多个,出口畜产品发展到33种,收购额达到5346万元,占全市
外贸收购总额的29.3%。

〔家禽生产突破2亿只大关〕家禽的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产值中,约占30%以上,因此,
家禽生产在山东畜牧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1988年全省家禽存栏量首次突破2亿
只大关, 达到21582.14万只, 比1987年增加4665.88万只, 增长27.6%。 其中鸡
19519.65万只, 占家禽总数的90%。出栏禽15904万只,比1987年增长39.5%。山东
家禽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 狠抓了良种的引进,从国内外引进了京白、星杂579蛋
鸡,爱拔益加、星布罗肉鸡等,全省良种鸡的普及率已达到40%以上。发展了一大批
养鸡专业户和规模家禽场,全省40%以上的商品蛋来源于规模经营。积极推广了先进
科学技术,采用笼养,网上平养和散养相结合,推行了鸡的免疫程序,提高了饲养水
平。注意了家禽内部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了肉鸡生产,肉鸡存栏达到1735.27万只,
比1987年增加741.10万只,增长74.5%。饲养家禽效益较高,饲养一只良种蛋鸡年可
得利10元以上,群众积极性较高。

〔保护母猪资源〕自1988年10月份以后,全省先东后西普遍出现了仔猪价格下跌,宰
杀阉割母猪现象, 仔猪价格下降到每公斤2.8至2.4元,下降53-57%。造成这种情况
的主要原因是:全省粮食减产,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玉米每公斤0.90元,上涨40
%;旱情较重,小麦种植面积不足,而且质量较差,群众情绪恐慌,针对生猪生产上
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省政府在组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措施。12月3
日发出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把稳定生猪生产,
保护母猪资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下决心保住生猪生产的好势头,防止出现大的波动。
还要求各地:(1)要搞好稳定生猪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2)制定政策,防止生猪生产
大滑坡。(3) 保护好母猪资源,结合对种猪的鉴定,留优去劣,保住母猪这个基础。
(4) 广开饲料来源,搞好饲料的调剂供应。根据省政府通知,不少市、地都制定了保
护母猪生产的具体措施。烟台市制定了保护母猪资源的4条规定。枣庄市拿出700多万
斤粮食保护母猪。潍坊、泰安、曲阜等地还拿出周转金保护母猪。由于各地的积极努
力,仔猪价格开始回升,随意宰杀阉割母猪的情况减少,母猪生产逐渐稳定,全省生
猪生产滑坡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

〔《山东省种畜禽暂行管理办法》发布〕为了加强山东种畜禽生产、经销和使用的管
理,提高种畜禽质量,加速实现畜禽良种化,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1986年6月1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种畜禽暂行管理办法》。这是建国以来山东畜牧生产
史上制定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使种畜禽的管理由过去一般行政性管理进入了依法科
学管理的新阶段。
《办法》规定,凡在畜牧生产中做种用的种牛、马、驴、猪、羊、貂、貉、犬、
猫、蜂、鸡、火鸡、鸭、鹅、鸽、鹌鹑及其胚胎、精液、种蛋等和在省内从事生产、
经销、使用种畜禽的单位及个人实行依法管理。山东省农业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种畜
禽管理工作。种畜禽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生产种畜禽的种畜禽场必须通过检查验收,
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推广出的种畜禽必须符合种畜禽标准;引进种畜禽、
进出口种畜禽要经农业部门批准备案;凡在畜牧生产中使用的种畜禽必须持有“种畜
禽合格证书”;经销、调剂、调运种畜禽要有县以上无疫证明。《办法》还对种畜禽
来源,引进种畜禽原则,申请报奖、广告宣传等方面作了规定。还对擅自引进、经销、
使用种畜禽、出售不符合标准种畜等作了处罚规定。
《办法》要求省、地、县各级都要建立健全种畜禽鉴定机构,配备种畜禽监督员,
实行种畜禽监督制,力争两、三年内使全省种畜禽管理混乱的状况有根本好转。

〔全省青贮、氨化作物秸杆17亿斤〕山东的畜牧业为农区畜牧业,农作物秸杆资源十
分丰富。为了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1988年山东各级农牧部门狠抓了青贮氨化技
术的推广, 全省青贮氨化饲料达到17亿斤,其中青贮15亿斤,氨化2亿斤。比1987年
增长近两倍,是建国以来青贮、氨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青贮饲料搞得好的
县有陵县、宁阳、禹城、嘉祥、临朐、肥城、章丘、诸城、惠民、东平10个县,青贮
饲料量都在5000万斤以上,达到农业部颁发的先进县标准。
为了搞好青贮饲料工作, 省农业厅认真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在陵县召开了
“全省青贮、氨化饲料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青贮、氨化饲料工作经验,研究
部署了全省青贮、氨化饲料的任务和措施。(2) 狠抓技术培训。各级农牧部门层层举
办技术培训班, 全省举办培训班400多次, 培训人员700多人。印发了青贮技术手册
3000多份,“明白纸”30000多张。(3)在生产青贮饲料中,省内有关部门在资金、铡
草机、塑料薄膜、化肥、柴油等方面给予了扶持。(4) 抓了综合服务。各级农牧部门
落实了包宣传、包技术、包任务、包质量的经济、技术责任制。

〔陵县青贮、 氨化饲料突破3亿斤〕陵县县委、县政府重视青贮氨化饲料工作,把青
贮氨化饲料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的突破性措施来抓,取得显著效果。
1988年全县青贮氨化饲料达到3.25亿斤,占全省青贮氨化饲料的19%,居全省第一位。
在县内青贮氨化饲料500万斤以上的乡镇有22个,搞青贮氨化的村达837个,占总村数
的73.2%。在青贮氨化饲料中,县委、县政府重点抓了4项工作:(1)抓认识,广泛发
动。多次召开会议,并利用广播电视多种形式,广造舆论。认真总结青贮氨化试点单
位的经验,算青贮氨化饲料提高效益的经济帐,提高干群思想认识,为全面推广青贮
氨化技术奠定基础。(2) 抓领导、分段突击。县、乡镇建立了青贮、氨化饲料工作小
组, 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县里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抓落实,乡
镇书记、乡镇长包管区,管区书记包村,村干部包户或包联合作业组,做到收、运、
铡、贮一条龙作业。(3) 抓政策、抓服务。对修建青贮氨化池,采取以户为主,县、
乡(镇)、村扶持的办法。并实行优先贷款,建池砖价格优惠。统一组织建池、铡草专
业队。(4) 抓技术,保质量。坚持质量第一,任务服从质量,加强了技术指导,开展
技术服务。印技术资料1.2万份,县、乡两级办培训班55期,培训技术人员4800人次。
在青贮氨化中,组织40多名畜牧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检查,现场指导,保证了青贮氨化
饲料的数量和质量。

(张供本)
〔全省首次开展配合饲料统检〕
为督促饲料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山东省饲料监察所会同省
质检所和各市、地标准计量局,组织力量,第一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配合饲料统
检工作。参加统检的111个生产企业的125种产品,质量合格率为83%。由省标准计量
局对统检合格的企业产品颁发了合格证书,对不合格者给予了经济制裁。这项工作的
开展,为提高饲料质量,搞好质量监督工作打下了基础。

(省饲料监察所)
〔全省开展畜禽疫病普查〕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1988年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了疫病普查工作。通过对15个重点县(市、区),220个乡镇,650个自然村,45处畜禽
场和配种(改良) 站,17790头(只)畜禽的35种疫病,39个项目,进行了检疫、检验、
监测。结果阳性畜禽占5.76%,可疑畜禽占0.21%。同时,绘制了1987年、1988年33
种疫病分布图268幅,发病死亡曲线218幅,制作《畜禽疫病普查影集》15册,汇集了
732幅彩色照片, 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省内畜牧业
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省畜牧局防疫科)
〔肉牛首次打入日本市场〕由中国牧工商总公司和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合资在山东
省海阳、莱西两县试验育肥,并经过动物检疫部门逐头检验合格的60头鲁西黄牛,于
1988年10月顺利通过日本动物检疫机关的检验,打入日本市场。肉牛首次出口日本的
成功,证明了山东肉牛质量和疫病控制检疫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够适用和达到
对日本出口肉牛的标准,为进一步扩大肉牛出口换汇奠定了基础。

(兽医站)
〔全省牧工商企业产值过亿元、利润超千万元〕全省11处牧工商联合企业,由于引入
竞争机制, 加强了生产经营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创产值101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的123%,比1987年增长118.9%,实现利润115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55%,比1987年增长83%;上交国家税金146.7万元,比1987年增长35%。

(毕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