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79&run=13

〔化学工业10年改革成绩斐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通过认真贯彻改革、
开放、搞活的方针和政策,山东省化学工业进入稳定协调发展、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的新时期,现已成为能生产1300余种产品、1500多个花色规格的门类比较齐全、行业
比较配套、在全国化工和省内工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的化学工业体系。10年改革,山
东省化学工业活力、后劲、实力大增,成绩斐然。
一、生产规模和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88年,山东省化工系统有县(区)属以
上独立核算企业427个(不含非独立核算企业5个) ,其中国营企业288个。与1978年相
比,虽然企业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固定资产原值达到38.74亿元、净值26.89亿元,
分别增长1.6倍和1.4倍;职工人数增加到24.71万,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9.69万,分
别增长18.22%和26.57%,特别是干部队伍的“四化”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
工人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二、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1988年化工总产值达
54.24亿元,比1987年增长20.6%,比全国化工高8.4个百分点,占全国化工总产值的
7.9%,由1987年全国化工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全省地方县(区) 属以上工业总
产值的7.6%,居工业各部门的第五位;比1978年化工总产值23.84亿元增长1.27倍,
年均递增8.6%。 18种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有17种超额完成1988年生产计划,15种
比1987年有增长,其中硫、磷两矿增长49%以上,农药、硫酸、烧碱、轮胎、染料均
增30%左右,合成氨、化肥、纯碱、塑料增长10%以上;和1978年相比,硫铁矿、硫
酸、纯碱、烧碱、轮胎、塑料、油漆都翻了一番多,合成氨、化肥、冰醋酸、染料、
合成橡胶、原油加工增幅分别在30%到80%之间;个别产品因结构调整或资源问题,
增长不大或有所下降。
三、增收大大高于增产,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原材料消耗显著下降。1988年,预
算内国营企业实现利税10.33亿元, 比1987年增长40.5%,占全省同口径地方工业利
税的18.9%, 居工业各部门的第二位;占全国化工全民企业利税的7.2%,由1987年
的全国化工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利税总额比1978年的2.64亿元增长了2.9倍,年均
递增14.7%,比产值递增速度高6.1个百分点。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省考核的13项质量指标,1988年比1978年提高的9项、持平
的3项、略有降低的1项,稳定提高率达92.3%,其中硫酸、纯碱、烧碱、石油产品的
合格率一直保持100%。优质名牌产品逐年增多,10年累计创国家金牌5个、银牌19个、
部优169个、 省优453个,优质品率由1981 (起始统计年) 的25.14%提高到1988年的
38.45%, 在全国化工和省内工业部门中均名列前茅。山东化工产品不仅畅销国内,
而且饮誉海外, 1988年有100多种化工产品出口,出口额达2.85亿元,比1978年翻两
番。
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显著下降。1988年同1978年相比,省考核的14项主要原材料消
耗指标的稳定降低率达到100%;万元产值综合耗能折标煤由18.8吨下降到11.31吨,
下降了39.9%; 吨氨耗两煤由2470公斤下降到1533公斤, 降低38%; 吨氨耗电由
1580度下降到1235度,降低21.84%。
四、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品种档次显著提高。在10年的企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中,
按照产品适销对路、 上档次、上水平、提高效益的原则,先后关停并转了130多家质
量差、消耗高、亏损大、污染严重的小化肥、小农药、小油漆、小橡胶、小炼油、小
硫酸,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改造发展骨干企业和为农业、轻纺、出口服务的化工产品,
加快了短线化工产品的发展速度和产品更新换代步伐。1988年同1978年相比,化肥、
农药、化学矿等支农化工的产值由6.91亿元增加到15.05亿元,增长1.2倍;合成橡胶、
塑料、油漆、染料等有机化工的产值由3.32亿元增加到11.35亿元,增长2.4倍;硫酸、
纯碱、烧碱等基本化工原料的产值由3.64亿元增加到6.36亿元,增长87.05%。同时,
市场要求快速更新的化工产品的品种档次也显著提高,1988年和1978年相比,高档染
料由占染料总量的7%增加到42%, 高档油漆由38.74%增加到81%, 高浓度化肥由
1.1%增加到5%,高效低毒农药由55.13%增加到95%以上。
5、 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成果显著。山东省化工科技工作通过改革科研体制、
放活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展横向联合,形成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企业各自发
挥优势, 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新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据初步统计,
10年间除了省、 部组织鉴定的化工科研项目外,由省石化厅组织鉴定的科研、技术
开发项目达320个, 获化工部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30项,山东省优秀科研成
果奖、 科技进步奖153项,山东省优秀新产品奖70项,特别是盐石膏、磷石膏、天然
石膏制取硫酸联产水泥的三项工业实验项目和小合成氨蒸汽自给技术,是我国硫酸技
术和以煤为原料的小合成氨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对开拓硫酸工业的原料路线和降低
小氮肥的能源消耗具有重大意义;累计开发投产新产品1049项,其中21项达到国际水
平,119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项居国内先进水平,新产品共实现产值13.15亿元,
利税2.90亿元。

〔支农化工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由于农业需要的拉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省
化肥、农药工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取得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支农化工产品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全省146个化肥企业(氮肥厂88个、磷肥
厂58个),1988年共生产化肥114.31万吨(折纯,下同),比1987年增产15.32万吨,增
长15.48%, 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生产氮肥93.79万吨,磷肥20.42万吨,分别比
1987年增长12.13%和33.08%。 合成氨产量达到134.89万吨,比1987年增长12.45%,
其中小型厂生产117.84万吨, 比1987年增长10.86%。农药生产在1986、1987连续两
年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的情况下,1988年13个农药厂共生产农药10953吨(折纯,下同),
超额8.02%完成年度生产计划, 比1987年增长41.88%,是10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
年。 化肥、农药的产值,由1987年的12亿元增加到15.05亿元,净增3.05亿元,占当
年全省化工净增产值9.27亿元的30.4%。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8年支农化工共实现利润2.01亿元,比1987年增盈0.84亿
元, 增长72.66%。 其中化肥实现利润1.68亿元, 比1987年增盈0.67亿元, 增长
67.16%;农药实现利润0.32亿元,比1987年增盈0.16亿元,增长了1倍。亏损企业和
亏损额进一步下降,磷肥、农药全行业无亏损户,氮肥行业亏损户由1987年的14户减
少到6户, 亏损额由865.1万元降到496.5万元。进入第四季度之后,由于煤碳货紧价
涨,小氮肥行业出现了减利增亏的趋势, 月亏损企业和亏损额由9月份的6户和162.7
万元猛增到12月份的58户和1334.5万元, 小氮肥行业由9月份盈利1594.7万元转为亏
损271.4万元。
1988年山东支农化工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继续保持向土地
投入的积极性,需求继续大于供给,化肥农药销售继续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的好形势。二是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对化
肥农药生产继续实行优先保证煤、电、资金、原材料供应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新
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 免征9种农药的产品税和43种农药中间体进口税;对农药生
产的主要原料实行直供到厂,不准层层中转收费,并提高了15种农药的出厂价;建立
小氮肥节能改造专项和化肥农药品种改造专项基金,安排了39个小氮肥厂的技术改造、
4套小尿素和2套小磷铵的品种改造, 9个农药品种和配套原料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总
规模达3.36亿元,1988年完成1.82亿元,当年新增合成氨生产能力11.9万吨,化肥能
力23.6万吨,农药能力0.18万吨(折纯)。三是省、地化工主管部门把支农化工生产作
为全行业的中心任务和“双增双节”运动的带头行业,建立了分工负责制制订增产计
划和措施,在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加强经营管理和推广“两水闭路循环”、低温
变换触媒、小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等先进节能降耗技术诸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组织
协调工作,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全省支农化工行业形成了团结奋斗夺
高产、节能降耗创优质的“小气候”。四是省委、省府和省化工厅大力总结推广郯城
县政府对地方小化肥实行“三榜上墙、一证到户、送肥进村,淡旺季挂钩”的企业专
营直供经验,既煞住了倒肥坑农的歪风,又成功地解决了化肥因淡季积压而影响生产
的矛盾,而且将商业流通费用转化为企业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化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和“三创”活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素质〕1988年,是山东化工行业把改革与
管理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使企业的活力和管理素质显著增强的一年。
化工企业的改革,突出抓了完善承包制、强化内部配套改革措施和发展横向联合
三个重点,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全省427个县(区) 属以上化工企业中,实行
竞争招标、 风险抵押、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承包的有360多个,占企业总
数的84.4%, 包期均在3年以上,承包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由过去主要包产值、利税
转为产值、利税、质量、安全、固定资产增值一起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机制、风险
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从领导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
度、 组织机构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改革。在427个化工企业中,98.9%的企
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133个企业实行了优化劳动组合,115个企业
建立了厂内银行,不少企业试行结构工资制、弹性工资制、全员合同制和特区企业,
初步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人人奋发向上的新局面。在内部深化改革的同
时,企业的兼并联合更加广泛扎实。“双星”、“黄海”、“华氟”三大企业集团的
联合朝高层次发展,并新组建了由27个单位组成的科工贸结合型、产值过亿元的青岛
橡胶机械联合公司。到1988年底,全省已有251个化工企业与省内外702个单位建立了
465个联合项目。完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5.68亿元,利税2.59亿元,进一步壮大了化
工的实力。
针对前几年不少企业以包代管导致管理滑坡的问题,化工行业坚持把改革与管理
结合起来,广泛扎实地开展了以提高企业素质为中心的“三创”和企业升级活动。通
过层层制订创建规划、标准和措施,发动群众搞自查、抓整改、促落实,全年新建成
无泄漏工厂17个, 清洁文明工厂13个、化工部六好企业8个,累计分别达到215个、
82个和13个; 济南化工厂、莱芜硫酸厂、青岛橡胶二厂等3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
业,淄博制酸厂、烟台氯碱厂等41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枣庄橡胶厂王瑞、荣
成橡胶厂周明君、济南化工厂邹如庆、淄博制酸厂杨德校、济宁电化厂常春发、济宁
染料厂祝玉华、济宁第一化工厂杨光旗、宁阳化工厂陈永天、东平化肥厂徐绚粟,莒
县化肥厂郭贤智、滨州化工厂张忠正等11位厂长,被省政府授于“全省首届优秀企业
家”光荣称号。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由于国家和山东省“七五”期间安排的重点化工建设项目正
值投资高峰, 加之市场对化工产品的旺盛需求诱导着技改投资向化工倾斜, 因而
1988年山东化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5亿元, 占投资计划13.88亿元的85.45%,
比1987年增长78.35%,是化工历史上固定资产投入和增长水平最高的一年。
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项目53个,完成投资5.88亿元,占投资计划
6.4亿元的91.3%,比1987年增长60.9%;技术改造项目335个,完成投资5.97亿元,
占投资计划7.48亿元的79.8%,比1987年增长99.1%。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增固定
资产7.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全部或部分建成的25项,新增固定资产3.9亿元,技术改
造竣工的184项,新增固定资产3.6亿元。基建和技改共新增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能力为:
原油加工16万吨、原油催裂化3万吨,聚氨脂化学仿皮500万平方米、硫酸26.3万吨、
盐酸0.7万吨、 浓硝酸1万吨、 纯碱14万吨、烧碱3万吨、硫酸铝2万吨、三聚磷酸钠
0.5万吨, 电石0.35万吨, 液氯1.35万吨、 合成氨11.9万吨、化肥23.6万吨、农药
0.18万吨、 环氧丙烷0.55万吨、 苯甲酸0.25万吨,苯二甲酸酐0.25万吨、三聚氰胺
0.2 1万吨、 油漆1.17万吨、钛白粉0.15万吨、染料720吨、化学试剂485吨、催化剂
0.77万吨、助剂0.7万吨、炭黑1.94万吨、塑料1万吨、轮胎内外胎418.34万条、力车
内外胎161.5万条、 运输带53万平方米、三角带775万A米、胶管172万标米、胶鞋579
万双、化学鞋94万双。这些新增生产能力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山东化工发展后劲。
1988年化工固定资产投入工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三压三保”的
方针,集中力量保计划内建设,生产性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在完成的5.88亿元基建
投资中, 生产性建设5.48亿元,占93.2%,比1987年提高2.9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
设4.06亿元,占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69%。二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资金重点投向
全省农业、轻纺工业和化工本身发展最急需的支农化工、原材料化工、在完成的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中,原材料化工占40.5%,特别是目前严重制约全省工业生产的基本化
工原料三酸两碱, 到1900年将大为缓和,基本满足省内需要;支农化工占26.34%。
三是比较普遍地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择优承包,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提高了投资
效益。 全年基建和技改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7.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3.3
%,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国家“七五”项目潍坊纯碱厂全面超额完成当年2.45亿
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生产装置已经建成,在全国三大碱厂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与潍
坊纯碱厂配套建设的柳泉石灰石矿,主要生产装置已于11月份试车成功,实现了与碱
厂同步建成的要求;全省重点项目青岛纯碱厂年30万吨纯碱扩建工程,已按期完成投
入生产。此外,以增加短线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上档次、上水平为目标的技术改造
项目,都基本完成年度改造计划,半数以上竣工投产,发挥了投资效益。四是从山东
省情出发,根据“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需要,在东部沿海城市优先安排万吨不饱
和聚酯树脂、 PVC稳定剂、斜交胎轻量化、子午胎国产化、万吨无水氟化氢等高技术
改造项目,建设化工出口创汇的高技术产品基地;西部粮棉产区,侧重安排支农化工
改造项目,全省39套小氮肥节能改造,鲁西北4区就占30套。

(徐冠慈 王德标)
山东省1988年与1978、1987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对比表单位:吨

┌─────┬────┬────┬────┬─────┬─────┐
│产品名称 │1978年 │1987年 │1988年 │1988年比 │1988年比 │
│ │ │ │ │1978年±%│1987年±%│
├─────┼────┼────┼────┼─────┼─────┤
│硫铁矿 │105714 │121831 │222168 │110.16 │82.36 │
├─────┼────┼────┼────┼─────┼─────┤
│磷矿 │67613 │10891 │16315 │-75.88 │49.88 │
├─────┼────┼────┼────┼─────┼─────┤
│硫酸 │365316 │546245 │733043 │100.66 │34.20 │
├─────┼────┼────┼────┼─────┼─────┤
│纯碱 │143108 │327240 │367664 │156.91 │12.35 │
├─────┼────┼────┼────┼─────┼─────┤
│烧碱 │99151 │187288 │258202 │160.41 │37.86 │
├─────┼────┼────┼────┼─────┼─────┤
│合成氨 │1015750 │1199482 │1348866 │32.80 │12.45 │
├─────┼────┼────┼────┼─────┼─────┤
│化肥 │804132 │989879 │1143142 │42.16 │15.48 │
├─────┼────┼────┼────┼─────┼─────┤
│氮肥 │679333 │836416 │937886 │38.10 │12.13 │
├─────┼────┼────┼────┼─────┼─────┤
│磷肥 │124726 │153463 │204230 │63.74 │33.08 │
├─────┼────┼────┼────┼─────┼─────┤
│农药 │14456 │7720 │10953 │-24.24 │41.88 │
├─────┼────┼────┼────┼─────┼─────┤
│纯苯 │4924 │5205 │5446 │10.60 │4.69 │
├─────┼────┼────┼────┼─────┼─────┤
│电石 │65687 │80670 │74903 │14.04 │-7.20 │
├─────┼────┼────┼────┼─────┼─────┤
│甲醇 │5329 │4240 │4244 │-20.36 │0.10 │
├─────┼────┼────┼────┼─────┼─────┤
│冰醋酸 │5594 │10140 │10083 │80.18 │-0.60 │
├─────┼────┼────┼────┼─────┼─────┤
│合成橡胶 │1793 │4772 │2751 │53.43 │-42.35 │
├─────┼────┼────┼────┼─────┼─────┤
│染料 │9647 │10062 │12935 │34.08 │28.60 │
├─────┼────┼────┼────┼─────┼─────┤
│轮胎(万条)│120.95 │316.58 │467.03 │286.13 │29.20 │
├─────┼────┼────┼────┼─────┼─────┤
│塑料 │10146 │31301 │34556 │240.59 │10.40 │
├─────┼────┼────┼────┼─────┼─────┤
│油漆 │17987 │52746 │52203 │190.22 │-1.00 │
├─────┼────┼────┼────┼─────┼─────┤
│原油加工 │347796 │566297 │588275 │69.14 │3.90 │
└─────┴────┴────┴────┴─────┴─────┘

〔齐鲁石化公司深化内部改革〕1988年,齐鲁石化公司在生产上遇到了原油、天然气
供应不足,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缺煤、缺电、设备老化等问题和困难,而生产建设任
务又十分繁重。 乙烯一期工程试生产还没有完全稳定,二期工程7套装置又开始进行
投料试车,同时要完成16亿元的基建投资,11.3亿元的利税和5000万美元的创汇,任
务相当艰巨。为此,公司把着眼点放在深化内部改革上,靠深化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内
部改革,搞活特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一、实行总体承包。年初,公司将产品产量、产值利税和创汇、基本建设等各项
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生产厂和各单位,公司经理、书记与各单位的厂长(经理)、
书记签定目标任务总体承包经营责任合同书。厂长为总体承包带头人。
二、实行单项承包,公司对影响生产、建设、经营的问题和非生产性的事业单位,
凡能实行单项承包的,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承包到单位或有关部门,还有层层承包到
班组和个人。
三、实行阶段承包。针对乙烯一二期工程新投料试车、装置难以长周期稳定运转
的特点,公司对乙烯工程的烯烃厂、热电厂、氯碱厂的新装置,实行了阶段承包:将
年度目标分解成阶段目标,进行阶段考核、奖惩。其中对乙烯二期工程的氯碱厂,分
3个阶段进行承包和考核奖惩;对热电厂实行了两个阶段的承包、考核、奖惩。
四、实行组合承包。公司针对基层生产单位工人情况,制订了《实行劳动组合制
的试行办法》。主要有:分级组合和择优组合承包;车间主任承包后聘任班组长,班
组长组合工人,或工人自主挑选班组长。招标自由组合承包;实行自由结伴组合、合
伙中标承包,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建立劳务市场,未被组合者进入厂内劳务市场,双向
选择后参与承包。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做好工人技术等级达标考核;提高未被组合工人
的业务水平,为再次参与组合竞争创造条件。
五、实行招标承包,为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公司在直属的机械厂进行
了公开招标承包,择优、聘任了厂长,通过公开答辩,评委评价、经理决策。原机械
厂副厂长林国息中标,成为公司这个特大型企业中的第一个聘任制厂长。新厂长承包
后,对厂机关科室和科室人员进行了精简和压缩,并对车间、科室负责人进行了重新
聘任,大大地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机械厂招标承包,使全公司的体制改革深化
了一步。全公司有近30个单位,对所属的部分科室,车间负责人,实行了公开招标聘
任。
六、实行创汇承包。公司将全年创汇5000万美元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承包到销
售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并且把这项工作和创汇项目,一一落实到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头上,保证了创汇指标的如期完成。
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过程中,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全局
观念,发挥特大型联合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防止企业短期行为,公司对各二级单位
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任务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公司定期直接考核各单位生产建设,经
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直接按期奖惩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这对于完成全年承包任务,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公司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由
厂长负责;党委书记兼任副厂长,协助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委工作部门进行了精
简;成立了行政思想政治工作机构,从而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齐鲁乙烯二期工程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继1987年5月齐鲁乙烯一期工程投料试车一
次成功后, 1988年6月,二期工程投料试车又取得了一次成功,产出了合格的聚氯乙
烯产品,比国家计委要求提前了两个月。至此,登上了乙烯工程建设的第三个台阶。
二期工程投料试车取得一次成功。一是工程的收尾、中间交接正点到达,质量较
高;二是反复优化开车方案,并分解为车间、单元、岗位的实施步骤。氯碱厂正式试
车之前,先用外购物料进行了深度倒开车,从而打通流程,暴露缺陷,锻炼队伍,并
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练兵,思想作风练兵和模拟开车,烧碱装置送电前夕,对合闸送
电必备的28项条件再次组织检查,反复确认,为正式开车奠定了基础;三是领导靠前
指挥,分兵把口,责任落实,形成了公司、厂、车间三级指挥,设计、施工、建设单
位和外技人员, 国内开车队伍5个系统联合作战的“五位一体”开车队伍;四是建立
健全了安全开车的各种保障体系,包括: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强化质量保障体系,以
气防为主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抢修保运体系、建立接待服务体系。五是充分发挥了
中外专家的技术作用;六是进一步发挥了依托老区建设新区的优势,老区各生产厂对
口支援了各套装置的开车,有力地支援了二期工程投料试车;七是试车得到了中国石
油化工系统乃至全省、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八是深入开展了思想作风练兵和养成教
育,职工精神振奋,发挥拼搏精神,人人为二期工程试车争做贡献。

〔齐鲁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建成投产〕1988年11月11日,我国目前最大的6万吨/年苯
乙烯装置在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化工投料,11月24日打通全部流程,产出了合格产品,
8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其中苯乙烯纯度达到99.8%,色度达到10#,
取得了化工投料试车的全面胜利。
该装置系乙烯二期工程后5套装置的第一套,采用Aec13,为催化剂的高温烷
基化新工艺,生产乙苯中间产品,然后将乙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催化脱氢而生产聚合
级苯乙烯产品。该装置采用从国外引进专利技术、基础设计、关键设备,仪表及部分
材料,其它设备、材料由建设单位以国外采购和国内分交的方式进行建设,总装置投
资1.5亿元。1986年6月开工建设参加苯乙烯建设的各单位职工,根据“单机试车要早,
联动试车要全,吹扫气密要严,化工投料要稳”的要求,抢时间、争速度。公司设计
院克服困难,使16个主项施工图的近7000张图纸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在苯乙烯
化工投料试车的过程中,公司主要领导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化工部第四建
设公司派出强有力的人员进行全方位保运,外国专家、兰州化工公司开车队靠在现场,
精心指导。从而使该装置提前3个月实现了化工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胜利炼油厂成为我国最大炼油厂〕隶属于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的胜利炼油厂,始建于
1966年4月, 1967年竣工投产。该厂是依靠我国自己力量设计,施工和安装的燃料化
工型综合炼油厂。原设计能力为年加工胜利油田原油250万吨。1970年经过技术改造,
年加工能力增至350万吨。 从1970年5月至1975年3月,该厂又陆续建成了烷基化、铂
重整、 丙烯腈和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的第二套北常减压生产装置,使全厂年原油加
工能力达到了600万吨。
从1975年开始,为进一步完善练油系统,又相继建成了焦化柴油加氢,丙烷丙烯
分离,汽油脱硫醇、聚丙烯酰胺、碱渣堤浓、30万吨沥青等生产装置和硫磺尾气处理
试验装置。
1981年后,该厂先后建成了2万M3/小时国产制氢装置、引进的年产80万吨的加
氢精制装置,第二套年加工能力为60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和年产80万吨的国产加工氢
装置,1988年5月,又建成了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50万吨的第三套常减压装置。至此,
全厂原油加工能力中最初的250万吨/年,增加到800万吨/年,一跃成为我国同时期加
工能力最大的综合型炼油厂。
1988年底, 全厂有大型生产装置25套,生产产品36种,实际加工原油638万吨,
实现产值13.5亿元,成为我国石油炼制行业的佼佼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山东省的经
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李守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