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78&run=13

〔1979~1988年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电力建设持续发展。10年来,全省共装机400万
千瓦。其中电网装机360万千瓦。特别是“七五”前3年,电网累计完成基建投资32.3
亿元,新增装机190万千瓦。到1988年底,全省装机总容量达到661万千瓦,是1978年
的2.4倍,其中电网总装机581万千瓦,是1978年的2.43倍。电网输电网络建设也有较
大发展。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能力都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全省所有县、市、
区全部联入电网。全省总装机容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由第6位跃居第3位。施
工技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十里泉、邹县电厂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石横电厂工
程获优秀项目奖。
电力生产稳步上升。10年来,设备容量不断增加,安全生产和设备利用率稳步提
高。1988年全省发电量378.7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2.46倍,发电量由全国第4位跃居
第2位(仅次于辽宁省) ,其中电网年发电量349.63亿千瓦时,也是1978年的2.46倍。
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得到加强,电力的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1988年全省每千瓦时
工业产值已达3.97元,社会节电达7.82亿千瓦时。
消耗指标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随着电网向高参数、大容量、高电压阶段发展,
发电机组高压比达90%以上。 供电标准煤耗率10年累计降低52克/千瓦时,线损率也
逐年降低,电力生产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8年的32024元提高到1988年的57121元,增
长78.4%。
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山东电网内部全面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实行多种形
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邹县电厂、
烟台电业局在全国同行业中,首批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0个电网直属企业和12个县
级电力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10年来,通过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
经常性的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
抓,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全局观念和服务观念增强。到1988年底,
电网直属44个单位被评为市、地文明单位,其中12个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发供电企业实行分档次经营承包〕山东电网是独立省网,省电力局是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为调动网内各发供电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实现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经国家批准,从1985年起山东省电力局与国家实行
工资总额同上交利税挂钩浮动,在电网内部对发电厂、供电局实行内部利润承包加安
全、消耗、成本、设备等效可用系数等复合指标考核办法,同发、供电企业职工工资
总额、 企业留利挂钩,签订承包合同,改变了基层企业吃电网“大锅饭”的状况。
1985至1987年3年山东电网发电量增长40%,年均递增11.9%;劳动生产率提高25%,
年均递增7.7%。
1988年电网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深化。对发供电企业实行分档次内
部利润承包加指标考核办法。 根据全网利润、电量、消耗、成本等指标,分为3个档
次,然后将3个档次指标分解为考核发供电企业的高、中、低3个指标体系。承包档次
由承包单位自行确定,效益分配按承包档次和完成情况统算。实行分档次承包,拓宽
了基层企业选择余地,引进了一定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发、供电单位和职工多发
电、多供电、搞好设备安全运行,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企
业精简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山东电网比国家指导性计划多发电11.6亿千瓦
时,比上年增长12.1%,降低煤耗节约标准煤12.8万吨,降低线损节电2.34亿千瓦时,
劳动生产率完成57121元/人,比1987年增长8.4%。

〔电力建设创历史最高纪录〕1988年,山东电网在建发电工程7项,总容量262万千瓦,
输变电工程11项。建设重点是确保邹县电厂3号30万千瓦、石横电厂2号30万千瓦和龙
口电厂4号20万千瓦机组投产。 实现上述既定任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设备交
货严重拖期,三材短缺,设计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资金紧张,征地中的地方关系复杂
等。为此,省电力局组织全局力量,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工作
安排上,明确争保目标,关死“后门”往前赶,实行网络计划管理,突出设备重点,
组织精干力量,狠抓催交催运,深化施工企业内部改革,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加快
工程进度, 确保施工质量。经过努力,邹县3号机组于12月13日、龙口4号、石横2号
机组于12月16日移交试生产, 加上1月1日投产的龙口3号20万千瓦机组,实现了一年
装机100万千瓦的任务。全网共安装投产220千伏变压器7台,计84万千伏安,建成220
千伏线路6条,计575公里。全年共完成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这一年,山
东电网投产发电容量和完成投资额创造了全省电力建设的历史最高水平。

〔全省城乡供用电系统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在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为使
有限电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全省城乡供用电系统从1983年起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
主要是贯彻《供电部门职工服务守则》、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农村用电管
理、 倡导开展城市公共事业优质服务竞赛和县级农电单位优质服务达标等。到198 8
年全省城乡供用电管理取得6个方面的成绩:(1)综合运用行政、技术、经济手段,强
化负荷、电量的计划管理,实现定时、定量供电,电网负荷率1988年达94.4%,多数
市、地基本消灭了无计划拉路现象。(2) 全省城乡照明用电状况有所改善。1988年照
明用电量,城市为12.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农村为13.24亿千瓦时,比上
年增长22.5%,已有一半以上的村庄照明保证率在80%以上。莒县把用电指标分配到
户,实现了常年“万家灯火”。(3) 针对部分农村用电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乱收费、乱
摊派等问题,在全省集中推广了长清县农村电费按月张榜公布的经验,并加速了高低
压输配电设备和网络更新改造。 到1988年, 全省共更换和改造高能耗配电变压器
14000多台, 农村电费张榜公布率达95%以上,绝大部分用电村电费降到合理范围。
(4) 为克服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难,山东电网每年都通过调整设备检修计划,多
渠道增加电厂进煤,增开机组多发电10到15万千瓦,专门用于抗旱灌溉,并组织工业
让电,动员农员夜间多用“低谷”电力,促进了农业生产。(5) 供电部门制订了领导
干部挂牌值班、走访用户、现场办公等制度,并将与用户有关的业务部门集中办公,
实行供用电业务“一口对外”,简化了手续;对用户申请用电从勘测、设计、施工、
验收到接火送电全过程实行“一条龙”服务;同时聘请404个监督单位、606名监督员,
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监督。(6) 支援山区、湖区、海岛、黄河滩区开发建设,1985至19
88年电力部门总计投资2000多万元,为贫困地区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000多公里,新建
35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为2000多个村庄通上电,解决了40多万人的
吃水难问题。

〔山东电建总公司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常规岛安装工程国际招标中中标〕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建设规模为两台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总投资40亿美元,是我国第一座
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核电建设项目,也是截止到1988年最大合资经营企业。整个工程共
分核岛、 常规岛和辅属工程3大部分。其常规岛采用英国通用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设
备, 并由法国电力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山东电建总公司同其他5个国家的7家公司于
1987年6月参加了常规岛安装工程的国际招标投标, 1988年6月正式中标,7月与广东
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
山东电力建设队伍1983年以来施工的邹县发电厂和石横发电厂工程,建成后迅速
形成生产能力,实现安全满发,第一年利用小时都超过6000小时。为保证核电工程施
工质量,山东电建总公司选调精兵强将,组成精干施工队伍,并聘请英国通用汽轮发
电机有限公司作为技术顾问,于1988年6月开始进入施工现场,计划于1989年2月正式
开工。

〔电力系统多元化经营初具规模〕全省电力系统坚持为社会服务、为电力生产建设服
务、为职工生活服务,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到1988年底,省电力局所属单位的多元
化经营企业已发展到51个, 拥有固定资产3351万元,流动资金3126万元,职工10034
人,1988年产值2.44亿元,上交各种税金2200万元,利润留成1076万元,劳动生产率
26209元/人,1984年到1988年5年累计完成产值6.1亿元,上交税金5800万元,利润留
成3700万元,产值年均递增54%,税金平均递增59%,利润留成平均递增20%。不少
电厂发挥技术优势,承包小电厂和工业锅炉安装,1988年已完成和正在安装的锅炉达
36台,发电机25台;供电单位面向社会、面向用户开展了用户业扩工程的“一条龙”
服务。十里泉电厂使用自制钢球后,钢球耗量由原来的每吨煤800克降为300克,年节
约生产费用70万元。 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开展横向联合,生产300吨塔吊,进
行外向型肉养殖和外销挤压成型三通制造等;烟台电业局与当地建设银行等创办了烟
台信托投资股份公司。1988年省电力局已有90%以上的所属单位自办或联营建立了养
殖业、副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

〔小火电生产与建设〕随着缺电问题的日益加剧,一些地、市为解燃眉之急,兴办了
一些地方小火电。截至1988年底,全省地方火力发电厂已达96座,装机总容量为71万
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12%;发电量达29.2亿千瓦时,比1987年增长57%,占全省
发电量的7.7%, 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 年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电厂有临沂电厂
(2.12亿千瓦时)、张店热电厂(1.93亿千瓦时)、德州电厂(1.43亿千瓦时)、莱阳电厂
(1.06亿千瓦时)、文登电厂(1.03亿千瓦时)。
为促进各电厂加强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设备管理、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省
电力局组织开展了全省地方公用火电厂厂际竞赛活动。文登、荣成、临沂、茌平、莱
西、 临清、 诸城电厂和张店热电厂获“优胜单位”称号;高密、禹城、菏泽电厂获
“安全生产优秀单位”称号;莱阳、宁阳、梁山电厂获“节能优秀单位”称号;德州、
高唐电厂和明湖热电厂获“文明生产优秀单位”称号。
1988年全省小火电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 投产24台共25万千瓦发电设备,其中投
产6000千瓦机组以上的电厂有明水、莱西、齐鲁石化公司乙烯热电厂和临沂、平度、
日照、龙泉、蕉庄、沂源、文河、宁阳、新泰、莱阳、东营和枣庄北电厂。当前小火
电还存在着建设、发电成本较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宜走热电联产道路。

〔电力工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改革10年,全省电力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装机
容量和发电量翻了一番多,山东电网的电力建设速度、施工质量、设备利用小时、电
网负荷率、供电煤耗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都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但
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七五”前3年投产的机组超过了
“五五”和“六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但由于社会各方面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大大
高于发电能力的增长, 特别是加工工业用电量增长过猛, 电力缺口逐年扩大, 由
1986年的80万千瓦增加到150万千瓦。受资金、设备、煤炭、运输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电力在建规模却在缩小。1988年在建规模达到高峰,从本年度落实的以后年度的建设
规模看, 呈明显下降趋势。1989年至1992年已落实的计划仅197万千瓦,扣除邹县电
厂4号煤代油30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加40万千瓦,与需要相差一半多。结转到“八五”
的建设规模仅85万千瓦。
统配燃料供应不足,影响电网稳发满发。198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统配电煤供应
紧张,山西煤到货严重不足。全年国家供应煤炭1148万吨,未能满足发电需要,省有
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电煤123万吨,电网购买181.7万吨高价煤,并接受用户来煤加工
换电,才维持了全年发电量的增长。
电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由于燃料原材料涨价,1988年电网售电成本比1980年上
升了122.2%, 利润下降了23%,资金利润率由20%多降到5.82%,没有偿还基建贷
款本息能力,已负债30多亿元。1988年比1987年多发电37.4亿千瓦时,企业留利反而
下降50%多,已有部分电业局、发电厂亏损,供各县的趸售电量全部亏损,电力企业
连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很困难。

(崔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