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7&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孙淑义
副书记 朱关兴 秦尧基 段振方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文孝
副主任 孙洪业 刘本基 李国发 梁绍堂 王希文 孙庆传
市长 朱关兴
副市长 王允琳 褚庆方 汪纪戎(女) 王玉中
市政协主席 王海一
副主席 郑维善 龙育道 孙维林 沈怀义 李安贵 刘亚三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寻玉超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杭世泉

枣庄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鲁南煤城”之称,以盛产优质煤炭
驰名中外。1988年底,全市辖5区1(市),即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峄城区、台儿
庄区和滕州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有303.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1万人;全
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8人。
1988年,枣庄市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提前
两年实现了市“七五”计划确定的1990年所要达到的各项计划指标。全市社会总产值
完成86亿元,比上年的63.8亿元增长20.4%,其中工农业总产值(80年不变价)为51亿
元,比上年的41.6亿元增长22.6%;国民生产总值40.5亿元,比上年的31.2亿元增长
23.3%;国民收入34亿元,比上年的27.4亿元增长19.1%。财政收入2.21亿元,比上
年增长28%;财政支出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包括省专项拨款的支出)。收支
相抵,当年略有结余。
在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农业仍有新的发展。1988年,全市降雨量之少,干旱时间
持续之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冻害、虫害也比较严重。由于多灾并发,农业的处境
十分困难。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力以赴投
入抗旱,全市用于兴修水利、抗旱保收的资金总计达3456.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
708.6万元; 乡村和农民投入2748万元。投入工日达1521万个,折合资金4560万元。
在抗旱的关键时刻, 关停了一批高耗能企业,让电给农业2.5万多千瓦。全市改善和
扩大灌溉面积15.75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4.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
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均比上年增长20%以上。 虽然种植业产值下降5.5%,但是
整个农村社会总产值48.95亿元, 比上年增长32.7%,农业总产值也比上年的10.3 8
亿元增长3.5%。农业、林业、副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7%、19.2%和28.1%。渔业产
值0.05亿元,与上年持平。林牧副渔四业产值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7%
上升到41.3%, 全市粮食总产量121.19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87年减少10.27
万吨, 下降7.8%。主要经济作物除花生减产以外,棉花、黄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
长。 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市猪肉产量为6.65万吨,比上年增长8.4%,牛
肉产量为2301吨,比上年增长67.2%,羊肉产量为8839吨,比上年增长87.1%。
工业生产保持了适当的速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市工业战线紧
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着重抓了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
实行分类指导,及时调整能源、原材料、资金的供应,保证了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全市工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下同) 达到40.28亿元,比上年的31.25亿元增长2 9
%。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4.2%;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41.7%。重工业产值完成
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轻工业产值完成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轻
重比例由上年的41.7∶58.3改变为44∶56。地方工业发展较快。全市地方工业产值达
到33.28亿元, 比上年增长36.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6%,其中市属工业产值
达到7.19亿元, 比上年增长30.7%,农村工业产值达到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4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较好,在重点考核的45种产
品产量中比上年增产的有30种,占66.7%。全市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率达到92%,优质产品率达到14.1%,有18种产品获优质产品奖。区(市)属以上
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耗能10.86吨标准煤, 比上年降低12.8%。定额流动资金周转
天数由上年的93天缩短到78天。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4248元/人,比
上年提高13.8%。 全市预算内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8亿元,比上年增长5 9
%。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了788.33万元, 比上年增长28.3%;交通运输货物周转量
10815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9%,旅客周转量5608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3.5
%。
198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投资结构趋向合理,重点建设步伐加
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全民基建投资完成4.65亿
元,比上年增长31.8%,生产性基建投资占84.4%,主要投向了滕南、滕北煤田的大
中型矿井的新建和续建,保证了鲁南水泥厂的重点建设和电力生产供应工程等项目的
建设。全市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245个,总投资3.96亿元;全年完成项目184个,完成
投资3.17亿元,其中全民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停建缓
建项目39个,压缩总投资6074.3万元。全市全年已经完成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入
可形成年产值7.8亿元的产出能力,可创利税1.2亿元。
1988年,枣庄市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旺、抢、紧”的新特点,
绝大多数商品销售转旺, 供不应求。全市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8.68亿元,比上年增
长23%;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4.6亿元,比上年增长51.5%;物资交易总额达到
13.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共支付消费补贴2316万元。
对外贸易有较大增长。 1988年,枣庄市与30多个国家200多家厂商进行了广泛接
触, 签订了64项协议,共计金额4.8亿美元,签订合同26项,总投资6984.8万美元,
其中利用外资2684.8万美元,建立了11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13条出口产品生产线。
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轻纺、化工、机械等工业品的出口比重达到80%,1988年全
市出口商品供应总值达到了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省外口岸的出口供应
值4100万元。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城市建设都有新的发展。1988年在经济和社会
生活普遍紧张的状态中,市委、市政府仍然注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积极增加物力,财力的投入,全年用于这方面的投资总计达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
30.4%。
市委、市政府根据改革时期新旧矛盾比较集中的特点,加强了对经济社会活动的
调控和管理,稳定了经济秩序。清理整顿了各类行政性公司。全市财税检查共查出违
纪金额2023万元, 收缴入库805万元。物价检查共查出违价金额473万元,罚没收缴
205万元。 工商部门共查处违法违章案件432起,其中大案253起,查获了大批假冒伪
劣商品。 审计单位372个,审计出违纪金额2878万元。同时,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大
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经常性的社会协商对话,增进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
互了解。坚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
强各项治安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988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586元,比上年增加67
元,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980元,比上年增加171元,增长21%,扣
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生活水平仍略有提高,城乡居民的高档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据
城乡住户抽样调查: 1988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风扇139台,洗衣机75台,
电视机103台,其中彩色电视机25台,收录机56台,电冰箱9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
拥有: 自行车159辆,缝纫机51架,手表168块,电风扇53台,电视机39台,收录机
13台。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7年的9.7平方米增加到10.1平方米;农民居住面
积由1987年的16.9平方米增加到17.7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5亿元,比上
年增加2.5亿元,增长42.6%。

(王子锷 王家友)

坚持技术改造的高起点高水平
1988年,枣庄市技术改造的起点,水平逐步提高,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
发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而使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实施进度等方面都有突
破。据统计, 全市去年共完成技改项目184个,比上年增加95个,占全部项目的75%;
完成投资额31.67亿元, 比上年增加1.65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80%。这些项目完成
后全部发挥经济效益,可新增年产值5.2亿元,利税1.15亿元。
枣庄市的企业技术改造主要搞了四个结合。
一是把技术改造同调整产品结构结合起来。安排技改项目时,针对全年工业产品
结构不够合理的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地作了部分调整,使技术改造达到新的高度。如
市机械电子行业的产品低档多,透明度不高,在全市工业总量中所占比重小。为了改
变这种落后局面,对鲁南机床厂的精密车床和台钻进行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增加出
口创汇能力, 当年出口台钻1.8万台,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市机床厂过去只有单一的
产品镗鼓机,经过改造,开发了D41、D42半自动仿形车床和煤矿井下用喷射车,增产
值1500万元,利税350万元。
二是把技术改造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根据枣庄具有煤炭优势特点,市
里搞了市中焦厂, 西岗焦厂两个土焦改机焦的改造项目,回收焦化产品1万余吨和煤
气6万标准立方米, 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还利用电石优势,上精细化工产品替代进
口, 节约外汇500万美元。利用石膏优势,上了无废渣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项目后,年
产出2万吨硫酸,3万吨525#水泥。
三是把技术改造同发展外向型经济结合起来。在安排技改项目时,枣庄市注意与
出口生产相配套,如小亭区安排长毛绒织物的生产,同时满足了厂家长毛绒玩具原料
的需要;通过安排鲁南机床厂的扩建和配套项目,使台钻年产能力达10万台。据统计,
1988年工业品出口收购额达1.4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9%。技改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有机结合,也促进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加速消化吸收、国产化的工作。薛城纺织机
械厂消化吸收翻版制造成功国外先进印染设备4种, 其中有具有80年代水平的高速高
效漂炼联合机,PS-4水洗机和851、856型轧车等。
四是把技术改造同实施“短平快”项目结合起来。1988年,枣庄市批准“短平快”
技改项目128个,投资1.05亿元,完成124个,完成投资1.04亿元,可增产值1.72亿元,
增利税4910万元。这些技改项目,论证考察充分,批准立项准确,建设周期短,当年
施工,当年投产,有的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郑树起)

市中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玉中※ 李仲孚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传玖
区长 时宗堂
区政协主席 高文彬
市中区辖11个乡镇, 5个街道办事处,36.36万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16.22万亩。 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4.6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97亿元,
比1987年增长33.7%; 农业总产值7156万元,比1987年增长2.82%。粮食总产量6万
吨, 比1987年减产1.15万吨。 社会商品零售额1785万元, 增长32%。财政总收入
2690万元,增长47.96%。村民人均收入701元,比1987年增加42元。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88年,市中区全年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景少42.9%,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对此,
市中区积极采取措施,大搞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区政府经过调查研究,
因地制宜地把全区11处乡镇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确定了工作重点。周村水库灌区
内的乡镇,以灌区工程配套为主,搞好防渗渠道的砌护,提高水的利用率;市驻地周
围的乡镇,重点搞好地表水提水、机井维修配套、地下暗管和城市废水利用;地处山
丘的乡镇,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并有所侧
重,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和资源再生,发挥生态效益。区政府本着“谁受益、谁负担”
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改进了水利投资办法,大幅度增加了对水利的投
入。对区重点水利工程,由区水利局进行技术指导,所在乡镇组织施工,经验收合格
后,区政府按水利施工定额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区乡控制的水利工程,由乡镇提出
计划,报区审查同意后,实行“一比一”的资金补助办法,即按水利工程的实际投资,
区、乡各负担50%;对乡、村合办的水利工程,报区备案后,由乡、衬和农户联合投
资。根据市中区的实际情况,区政府规定农村每个劳动力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义
务工不得少于15个, 并确定了每个劳动工值为4元。因故不能出义务工的,必须以钱
顶工或以物顶工。 义务工一般用于村办的水利工程和田间水渠工程。 各乡镇还采取
“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村或农户兴办水利工程。为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对所有水利工程都签订承包合同,进一步完善了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较
好地发挥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1988年,全区共完成水利建设配套项目243项,动用土
石方115万立方米, 投入工日137.7万个,总投资861.7万元,其中区乡两级财政投资
267万元。 共解决7500多人的吃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2.2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
积1.72万亩。全区水利建设工程量超过了前9年工程量的总和。

(刘义光)

山亭区
中共区委书记 庄隆玉※ 赵政民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继贤
区长 孙凤元
区政协主席 庄隆玉※ 赵政民
山亭区辖3镇11乡,总面积1009.2平方公里。耕地36.58万亩,40.1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38.6万,人均耕地0.94亩。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增长
28.5%。 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19亿元,增长3.4%;工业总产值完成1.98亿元,
增长50.6%。区、乡镇办工业实现利税1032.7万元,增长103.29%;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1.62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830.4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274.8
元,增长10%。1988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1‰。

工业发展加快
1988年山亭区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靠改革、靠管理、靠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工
业发展,使全区工业经济落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变。198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
长50.6%, 区直工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71.4%,区、乡镇办工业利税比上年增长
103.29%。 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区乡169处工业企业年初全部
实行了承包或租赁经营责任制,90多家企业建立了风险基金制度。企业内部实行了优
化组合,企业外部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二是强化企业管理。在全区企业中广泛开
展升级创优活动,使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88年区农机厂跨进市
级先进企业行列;张庄乡煤矿被省煤炭系绕评为全市唯一的标准化矿井;店子乳品厂
生产的牡丹牌花生酱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三是培植工业后劲。全区上下
按照农工商一体化的思路,因地制宜,认真进行了工业、企业的技改新上工作,工业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设和改造工业项目31项,投资4572.2
万元,这些企业大部已陆续投产,1989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四是努力发展外向型企业,
1988年已发展到6家。 其中1988年建成投产3家,同时引进设备2项。达成合资经营协
议2项,意向2项。1988年全区出口商品收购总值是上年的6.3倍,超年计划的53%。

(颜世昌 李忠诚)

台儿庄区
中共区委书记 徐以铭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邢广河
区长 郑世瑛
区政协主席 袁均芳
1988年, 台儿庄区辖10个乡镇,人口23.3万,比去年增加0.3万。总面积533.85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41.24万亩, 比上年减少0.33万亩。 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
3.98亿元,增长33.3%,其中工业产值2.62亿元,增长54.7%;农业产值1.36亿元,
增长5.2%。 粮食总产量16.23万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6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
130 5元, 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625元,比上年增长7.9%。全区财政收
入98 9.1万元。

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1988年,台儿庄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被省政府授予农村中
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单位称号。
校舍改造前,台儿庄区共有农村中小学244处,其中中学9处,校舍4386间,其中
黑屋子1360间, 占31%; 危房640间,占14.6%。使用土台子、水泥台子的学生达
31522名, 占学生总数的78.8%。低劣的办学条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影
响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 台儿庄区委、区政府牢固树
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经费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加强对农村
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的领导,广泛发动群众,集资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
区成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改善校状况。到
198 8年, 全区用於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的资金达1306万元,其中乡镇、村集资1117
万元。 全区农村中小学新建校舍4585间,改建180间,新添木质课桌凳3.87万套,新
建校墙4.11万米, 操场面积达44.51万平方米,每生占有12.1平方米。有99.3%的农
村中小学达到了教室、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标准。此外,新
建花坛122个,植树4万株。教学条件的改善,大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988年,
全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小学毕业升初中学的升学率72.8%,比较改前增
长2 2.8%。

(李华)

峄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李仲孚※ 王光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焕文
区长 张延功
区政协主席 董益锡
峄城区辖15个乡镇、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人口29.6万。1988年,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5.23亿元, 增长27.5%;城乡储蓄余额6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 2
%; 人均住房面积18.2平方米, 职工年人均工资1445元,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
674.2元,增长4.8%。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988年,峄城区委、区政府以国内、国外市场为导向,对产业结构进行适时、合
理地调整,促进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继续抓好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牧渔业和乡村企业。
种植业的重点是稳粮、 上棉、扩瓜菜。棉花总产比上年增加744吨;瓜菜面积继续扩
大, 产量增加,达到18.33万吨。1988年,区委、区政府针对旱灾持续发展的严峻形
势,及时制定了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乡村企业的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种植业
因旱灾造成的损失。 林果业本着林果并举, 新老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 当年造林
14435亩, 比上年增长25.5%;林业产值达到478万元,增长29.5%。畜牧业突出抓
了粗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和防疫等系列化服务,在稳定食粮畜禽的同时,重点发展了
食草畜禽, 畜牧业产值达到5294万元, 比上年增长12.6%;生猪年末存栏量恢复到
1985年的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0.5万头。渔业生产以网箱养鱼为重点,加强了荒水开
发,水产品产量达620吨, 增长24%。乡村企业实现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6
%,占工业总产值的76%。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贯彻“三保三压”政策,狠抓了
煤炭、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轻纺、加工、化工各业和创汇企业。调整后的工
业产品大都适销对路,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基本符合国家产业倾斜政策。1988年,
全区轻工业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1%;重工业产值1.60亿元,增长34.1%;
工业实现利税2082.66万元,增长45.3%。创汇产品发展到1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
出口产品交货值732万元, 为保证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峄城区注重对投资
结构的调整,加强了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原煤炭工业部“七五”计划中的建设
项目--年产30万吨原煤的赵坡煤矿,完成投资273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7.8%;区
毛纺厂经省经委批准的从意大利引进山羊绒纺纱设备项目,已完成购买合同草签和技
术设备考察等工作,此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4000万元,产品全部出口;玛钢
系列产品新增生产能力3000吨。

(李其为)

薛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林兆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洪源
区长 刘顺
区政协主席 李继泉
1988年, 薛城区辖13个乡镇,总面积506.7平方公里,耕地36.8万亩,比上年减
少1000亩,人口37.1万,比上年增加1186人。1988年财政收入2342.5万元,工业总产
值3.01亿元, 比1987年的2.28亿元增长31.6%, 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1987年的
1.2亿元增长2.81%, 粮食总产14.28万吨。 职工平均工资1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86元,城乡储蓄1.13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外贸出口额506万元。

发展喷灌节水节能
1988年夏秋季节,薛城区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旱灾,加上水利工程设施失修老化,
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秋种结束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带领有关人员深
入乡镇村调查研究,通过实地勘察和分析,认为发展农田喷灌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
由之路。
为此,区委、区政府聘请市科委、农业局、水利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
10月正式提出了1988~1989两年全区实现喷灌化的实施方案。区里做到了三个倾斜,
即领导精力倾斜、投入倾斜、服务倾斜,该项工程项目已列入黄淮海平原开发序列。
区财政拿出30万元基金发展喷灌, 并与浙江省萧山县专营水泵厂家联系, 计划购置
1500台喷灌机。 到1988年底,全区已备喷灌机978台,在小麦冬灌中发挥了效益。此
外, 薛城区还大搞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水库、塘坝170座,40千瓦以上
的提水站30处, 现有机井1100眼,节制拦河闸4座,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进一步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李永胜 周广亮)

滕州市
中共市委书记 徐广景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芝义
市长 王裕安
市政协主席 郭良志
滕州市,原名滕县。1988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滕州市。1988年底,全
市辖22个乡镇,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耕地115.4万亩,人口129.2万。1988年工农业
总产值17.99亿元, 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工业产值为13.5亿元,农业产值4.49亿
元。 由于遭受到冻害、病虫害,干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55.37万吨,比上
年减少4.9%。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 财政收入7299.1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7.37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额6723万元。

市场体系趋于完善
滕州市大部为平原地区,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
同时,交通便利,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发展商品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988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投资
322万元, 完善了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资金、技术、人才、劳务等市场相配套的市场
体系。 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108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5处。国营、集体、个体经
营户达到77896户, 年集贸成交额1.92亿元,基本达到平均一万人一个集市,初步形
成了以城区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市场网络,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在城区,主要形成了以十大批发市场为依托的滕西烟酒糖茶、滕南生资建材、滕东五
金标件电料、滕北农副产品、市中服装、布匹、鞋帽五大市场经济区。每个市场经济
区各以自己商品的生产厂家为依托,购销批发商品,繁荣经济。滕西烟酒糖茶批发市
场,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吸引了5个省、12个市县的客户前来推销产品,客流量月达
1万人,成交额200余万元,成为鲁南地区烟酒糖茶吞吐量最大的批发中心。滕南生产
资料建材批发市场占地100亩, 主要经营钢材、木材、水泥、预制件、煤炭、钢木门
窗、化肥、农药、农膜、机动车辆以及砖瓦灰沙石等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在农村和
矿区,相继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乡镇市场,不拘一格的管区市场,独具特色的村庄市场
和规模较大的矿区市场。八一矿区,由驻地煤矿投资40万元,建起面积为3498平方米
的全覆盖玻璃钢瓦轻钢结构的棚顶市场, 每天有1万余人的上市量,成了较大的商品
经济区。在万亩蔬菜基地东郭镇邵疃村附近建起的滕州市蔬菜批发市场,每到蔬菜旺
季,来自东北三省及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及省内的车辆络绎不绝,最高峰日成交量
27万公斤。
随着商品市场的迅速崛起,人才、技术、劳务、资金、房地产等市场也不断发育
形成, 渐趋完善。 1988年, 滕州试点开办人才市场,进入市场的各类专业人员达
3000多人次, 有141个企事业单位挂牌求才,11个企业设点承包租赁,有52人向企业
竞相投标; 市场推荐的各类技术人才221人,有61人被用人单位选中;直接和用人单
位洽谈的489人, 51人当场初步成交。技术市场,全市民办科技咨询服务组织发展到
129个,分布广大城乡,基本上形成了市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乡镇科技咨询服务总站-
-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的经营、 服务、 推广体系,年技术交易成交额25.4万元,达成
技术协议215项,技术咨询近万人次,提供科技资料3900份,推荐科技成果144项,有
21项被乡镇企业选中, 并初步达成协议。劳务市场,招收全民职工742人,集体职工
324人,并为40名农民办理了劳务输出手续。资金市场,清仓挖潜搞活资金4458万元,
拆借融通资金5600万元。 房地产市场,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24050平方米,
回收资金190万元,促进了住房向商品化方向发展。

(刘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