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5&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刘鹏
副书记 刘镇 郭松年 张惠来 孙炳岳 杨在茂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今吾
副主任 李延令 李乃久 施稼声 李逵道 徐国轩 马延农 宋修业 王垂泰
市长 郭松年
副市长 秦家浩 宋玉珉 胡延森 董尧椿 徐世甫 程友新
市政协主席 牟周
副主席 许善义 马绪涛 赵蓝田 张永耀 孙喜茂 翁维权 左克智
王桂浑 杨衍普 邓仁爱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殷康生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冠升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1988年11月17日批复同意撤销崂山县,将原区域设立青
岛市崂山区。区划调整后,青岛市辖7区4县1市。全市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其中
市内5区9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9.5万亩,比上年减少3.5万亩。沿海滩涂56万亩。
总人口651.7万 (农业人口489.9万,总劳力238.93万) ,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
1.6%。
1988年,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社会总产值350.3
亿元, 比上年增长27.6%;国民收入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工农业总产值
235.6亿元, 比上年增长29.5%。财政收入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7%,收支基本
平衡。
1988年,青岛市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深化企业改革为中心,不断推进各项配
套改革,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改革。狠抓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
改革的逐步深化。1988年青岛市普遍推行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承包经营的企
业增加到2201户, 其中工业企业562户,财贸企业1616户,县属以上基建企业23户,
分别占同口径企业总数的96%、 99%和96%。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中实行承包的有
214户, 占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95.1%。城镇集体企业承包面亦达95%以上。累计
有7户小型工业企业和148户小型财贸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 红星电器集团等3户企业
试行了股份制。对16户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在市计划中单列,扩大了自主权,增强了活
力。竞争机制、 风险机制、兼并机制引入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全市累计有709户企
业实行公开招标, 择优选聘经营者;有311户企业实行了全员抵押承包;有55户工商
企业兼并了62户亏损或微利企业。通过贯彻《企业法》,企业内部配套改革进一步深
化,全市普遍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承包制
进一步完善, 许多企业划小核算单位, 实行分级分权管理,推行了“内部银行”、
“满负荷工作法”等先进管理方法。全市95%以上的承包企业实行了内部指标分解和
层层承包。 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扩大, 1988年全市共签订各类协议1100项,引进外
地资金1.3亿元;新成立的企业集团2家,累计为14家。
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 在前3年试点的基础上,1988年对全市固定工全面推行
了优化劳动组合,优化组合的企业由前几年的76户增加到1802户(59.1万名职工),分
别占应组合企业总数的94.6%(占职工总数的91.6%),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工资分
配方面,已有1779户市属全民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实行了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占同类
企业总数的84.6%。 有323户企业实行了工资总额包干。市属全民和县以上集体企业
实行浮动工资制的职工已达52.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5%。全市社会劳动保险统筹范
围已扩大到临时工、季节工和私营企业职工。还在部分单位进行了降低物化劳动按比
例转为活劳动分配、医疗费报销和病假工资制度改革以及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试点。
农村第二步改革。重点加强了农村经济内部经营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
步稳定和完善。市政府颁发了《青岛市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实施办法》,县、乡两级建
立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全市增加176名专职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
理顺了农村经济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土地零碎分散的问题,为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
土地、林果、滩涂养殖等承包中的纠纷比上年减少70%;98.8%的合同纠纷得到及时
妥善处理。因地制宜地推行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614万亩承包田中,有368万亩实
行“两田制”(责任田、经济田)。经营20亩地以上的大户2.2232万个;村办农场和合
作农场140处,经营土地3.1万亩;农业车间80个,经营土地8300亩。畜牧、水产业规
模经营也有很大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共有县以下各类服务组织1.23万个,
5万多人,并有近10万农民加入自我服务体系,各种农民专业研究会790处。
外向型经济配套改革。1988年是青岛市实行外贸计划单列的第一年,年内全面落
实了外贸计划单列管理权限, 组建了青岛市经贸委和9个外贸专业公司,理顺了外经
外贸体制, 制定了以“三级承包, 包到企业,条块保证,自担风险”为主要内容的
《青岛市对外贸易承包经营暂行办法》,层层落实了外贸任务承包,提前完成了承包
任务。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8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10.4亿
元,比上年增长34.1%,列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十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居第四位。在乡
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重工业产值60.3
亿元,比上年增长25%。乡镇村及以下工业发展较快,完成产值79.9亿元,比上年增
长74.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9.2%上升为38.0%,市重点考核的75
种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计划进度的有58种,占77.0%;比上年增长的有65种。产品结
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紧俏商品增长幅度较大,销路不畅的产品产量降低。电视机、电
冰箱、 水泥、 平板玻璃、汽车、化肥分别比1987年增长40.1%、67.7%、29.5%、
25.3%、61.5%和13.1%。缝纫机、电度表分别比1987年降低7.8%和9.8%。产品质
量稳定提高。 市重点考核的可比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2.4%,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
点。 琴岛--利勃海尔212升电冰箱荣获国家质量金奖,美好牌5070提花毛巾被、青岛
牌47厘米彩电、 中华牌尼龙输送带荣获国家质量银奖,109种产品获省优产品称号。
工业产品优质品率达30.01%, 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市试制成功新产品632种,
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18种,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153种。已投
产的新产品479种, 投产率75.8%。产品和商品质量监督取得显著成绩,1988年青岛
市被授予全国贯彻实施《计量法》“先进城市”称号。技术改造取得新的成就,全年
竣工项目191个,形成年增产值11亿元,税利1.9亿元的新能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能力增强, 重点产品的国产化程度普遍提高,洗衣机的国产化率为100%,彩电为91
%,电冰箱80%,照相机55%,电冰柜40%。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全民工业企
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192元,比上年增长9.9%;地方国营工业总值59.2亿元,比上年
增长9.4%, 实现利税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现利润5.35亿元,比上
年增长2.2%, 销售税金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基本达到生产、销售、效益
同步增长。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78天,比上年缩短6天;县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工业总
产值综合耗能2.46吨标准煤,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87年降低14.0%,在全国同类城市
中最低。
1988年客运周转量6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9%;货运周转量1364亿吨公里,
增长1.6%; 港口吞吐量3154万吨, 增长2.7%。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850万元,增长
18.1%。
农村经济。1988年开展了沿海滩涂开发规划研究,对全市5个沿海县(市、区) ,
33个乡镇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滩进行了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青岛市主
要副食品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研究;狠抓畜禽、粮食、果品、水产基地的建设。完成
了中低产田区域开发规划和青岛市农村能源综合区域规划,把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作
为夺取农业丰收的关键措施来抓,各级农业部门普遍实行“六定” (面积、产量、地
块、负责单位、人员、措施) 责任制。全市参加技术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的科技人员
达到2300多人,推广科技成果50多项,亩产量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18.8%。通过农村
劳动积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1988年全市共建水利工程1.77万项, 比1987年增加
4400项, 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7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5万亩。全市支援农村
生产和农业事业费支出比1987年增长46.4%,投放财政支农周转金4367万元,比上年
增长59.55%。1988年农业总产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0.3%。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
种植业产值16.4亿元, 比上年下降3.1%;粮食262.6万吨,比上年下降1.6%,但仍
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蔬菜1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0%;水果25万吨,比上年增
长13%。 棉花、花生减产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5.0%和10%。林业总产值0.4亿元,
比上年增长3.8%。造林面积5.5万亩;牧业总产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大牲
畜、 生猪、羊、家禽年末存栏数和肉蛋、奶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副业总产值2.4
亿元,渔业总产值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3%。水产品总产景17.2万吨,
比上年增长5.5%,其中捕捞产量13.4万吨,比上年下降16.4%,养殖产量3.8万吨,
比上年增长71.3%。海淡水养殖面积28.5万亩。乡镇村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产值79。9亿元,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
1988年是青岛市自营出口、实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反复
论证和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市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投资环境进一
步完善。在“硬环境”方面,重点抓了供电、供水、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建设。青岛机
场开通了至香港的定期包机航班。 新安装的2.8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已开通使用,并
开发了国内外长途电话直拨业务。前湾港一期工程、黄岛电厂二期工程以及“引黄济
青”工程的建设均有较大进展,1989年将相继竣工。在改善“软环境”方面,成立了
青岛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和“三来一补”办公室,积极探索按国际惯例管理现有
“三资”企业,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完善了地方涉外法规,先后发布了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和外国企业在青岛承包工程登记的有关规定,并拟定了鼓励侨
胞和台胞来青岛投资的政策等14个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草案。抓紧了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1988年, 青岛市圆满完成了外贸出口创汇承包任务。全年出口成交达到5亿美元;实
际出口完成3.6亿美元,其中青岛市自营出口完成2.2亿美元,完成承包计划的121.14
%; 出口收汇2.05亿美元,完成承包计划的119.7%;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9.5亿
元,比上年增长11.7%,开始实现外贸由单纯收购型到出口经营型的转变。出口商品
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加工程度又有新的提高,轻纺产品出口占收购总值的7 0%,
机电产品占15%。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7.5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8.9%,其中出口总额2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进口总额21.5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7.8%, 贸易顺差4.4亿美元。利用外资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共批
准直接利用外资项目83个, 比上年增加60项,超过前4年的总和,合同金额1.56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138.0%,实际利用外资3577万美元。1988年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
也有了新的突破,经双边政府批准贷款21项,承诺金额1.32亿美元,其中已签约18项,
成交金额2431万美元。利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低息贷款8710万美元。1988年成
交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项目100个, 合同金额7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8%。这些项
目大多数具有80年代中期的技术水平,有的是当今国际上的新技术。年内竣工投产引
进技术设备项目40个,形成新增产值6.5亿元,利税1.1亿元,创汇603万美元的能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有了自我发展能力。 1988年青岛市接待国内游客502万人,比上
年增长8.9%, 接待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6.04万人,比上年增长11.9%。旅游收
入外汇人民币6062万元,比上年增长48.8%。
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引黄济青、黄岛电厂二期工程等26项重点工程基本实现
了计划进度。 市政府确定的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的建设100万平方
米新住宅,增加100辆公共交通车等8件事已基本实现。重点抓了城市分区规划,完成
了规划现状调查和现状图绘制等工作。全市发电量29.4亿千瓦小时(包括小发电组),
比上年增长1.5%。市园林绿化总面积1859.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3.7平方米。绿化覆
盖率22.8%, 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工作年内全部完成市区基本无黑烟片
的建设任务, 共治理锅炉、窑炉、茶水炉和炉灶4242台,烟度排放达标。在市内5区
各建成一个“固定噪声源达标小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基本稳定。1988年8月下旬出现抢购风时,青岛市商业部门
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市场,密切工商协作,
积极组织货源,挖掘库存,努力增加商品供应量,很快平息了抢购风。1988年新增各
类商业网点4367处, 新增城乡集贸市场17处,累计481处。1988年国营和供销合作社
商业纯购进总值50.2亿元,纯销售总值5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6%和35.4%。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1
%。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消费品零售额59.0亿元,
比上年增长36.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城乡人民
的“菜篮子”比较丰富,以肉、蛋、菜为主的副食品供应好于上年。
财政工作。 在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20.12亿元,超额完
成了年度调整预算(20亿元)任务。财政支出方面,支持了价格、工资改革,增加了对
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了引黄济青等重点工程,基本保证了各项
改革和生产建设等事业发展的需要。 1988年市级工商税收完成19.1476亿元,比上年
增长14.4%, 超额完成了中央分配的超收责任目标。财政收支相抵,市级财政赤字
1276万元。
全年城乡储蓄余额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新开办险种14个,国内外保
险业务收入完成11472万元和157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9%和10.7%。
1988年,青岛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财政用于科学事业的支出,按可比
口径较上年增长13.6%。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一步放活。年内组织全市科技人员以
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出口创汇产品质量和档次的研究开发为重点,开
展科学研究。 共承担和安排科技计划1705项,科技成果完成51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
平的63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首创的311项,属省内先进水平和首创的84项,获国
际发明奖16项,其中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5枚;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获国家科
技进步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9项。有350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年增产值5.6亿元,
利税1.3亿元, 节创外汇1800多万美元。全市成交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项目
15419万个, 成交额5416万元。青岛市高、中级科技人员信息数据库共储存6073名科
技人员的基本情况。全民事业单位的职称改革工作于1988年10月底基本结束,共聘任
(任命)专业技术干部5.3934万人,其中高级职务2670人,中级职务1.7705万人,初级
职务3.3559万人, 共补发工资696万余元。全民企业单位第一批20%覆盖面评审通过
高级职务481人,中级职务1636人。
1988年,青岛市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了教育事业的发展。1988年对教育事业的总
投资为1.23亿元(含教育费附加共1.8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4.2%,大大超过了地方
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青岛大学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的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招生能力
有较大提高。 改建扩建8处中小学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农村各级政府也筹集资金改造
了部分公办中小学。 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正在按规划实施。青岛市政府作为市、地级
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受到国家教委等部委的表彰。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1988年成立了青岛市新闻信息发布中
心, 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93次。年内被《人民日报》采用稿件310篇,较上年增加60
多篇; 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60多条,比上年多发稿70多条。青岛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
发稿突破100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2位。青岛日报举办的“难忘十年”征文,
青岛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系列电视片《大浪潮》、《青岛走向世界》在全市人民中引起
很大反响。全年接待各级新闻记者500多人,驻青记者站由原来的10余个增加到35个。
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刊物166种,发行1674万册。清查没收了非法出版物近2万册。通
过推广即墨县卫生改革的经验,医疗卫生单位活力增加,促进了服务和医疗水平的提
高。 1988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67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年末医疗床位2.1 7
万张,比上年增长1.9%。个体行医者494人,比上年增长18.8%。食品卫生完成了管
理总目标。城乡灭鼠通过了国家级考核鉴定,被中央爱卫会命名为“无鼠害市”。有
计划地开展了性病的防治工作。全市6080个行政村中,已有3190个行政村卫生室达到
“甲级卫生室”标准。全市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
10.2‰下降为9.1‰。 计划生育率99.8%。体育事业在普及的基础上,引入了竞争机
制,实行了教练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圆满完成了国家体委在青岛举办的“厦工杯”
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青岛赛区六项比赛的承办任务和全国城市运动会以及山东省第十
四届运动会的训练和参赛任务。在第十三届“赫尔辛基杯”国际少年足球锦标赛中,
青岛市“琴岛--得贝” 足球队进入前8名。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青岛市获金牌10枚,
银牌5枚,铜牌5枚,金牌总数列第4名,总分为第5名。青岛市选手连续五届蝉联山东
省男子马拉松比赛团体冠军。全国总工会、国家体委授予青岛市“全国足球活动先进
城市”称号。1988年向全国、省、解放军体工队和体育院校共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
70余人。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安置就业2.5万人。年末职工人数98.2万人,
比上年增加2.0万人。职工平均工资1862元,比上年增加343元,增长22.6%,扣除物
价上涨因素, 实际仍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 比上年增加90元,增长
12.3%。 1988年市财政用于粮、油、肉、蛋、菜、煤等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各项补贴
达3.7亿多元, 比上年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308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
5.8平方米增加到6.05平方米。 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8.7平方米,比上年
增长2.7%。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城镇25.6亿
元,增长39.6%;农村11.0亿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568元,比上年
增加119元, 增长26.5%。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显著增加,人民生活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1988年市区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20.9%,出现明显的通货
膨胀,使城乡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张炳岐)

治理整顿初见成效
1988年,青岛市整个经济稳定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
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现象,工业的发展超出了资金、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承受能力,
没有真正转到以内涵挖潜为主的轨道上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
猛。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
供给,流通秩序混乱,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全年平均上升幅
度为20.9%,居全国32个大中城市的第23位。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党政领
导认真贯彻中央指示,并成立专门办事机构,确定责任首长和具体负责部门,开展治
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工作,至年末已取得初步成效。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予
以压缩,采取了“清、停、压、保”的措施清理在建项目,两批共停缓建项目126个,
占在建项目总数的7%,压缩投资3.12亿元。到年末,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对信贷规模进行控制和调整,全市各项贷款净增20.6亿元,未突破核批规模。压缩社
会集团购买力。各集团单位的集团购买力在较1987年实际支出压缩20%的基础上,于
1988年10月1日起, 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又全面停止了审批专控商品。全年县以上单位
的社会购买力支出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扣除物价上涨等不可比因素,实际
下降20%。开展了保值储蓄,名优产品储蓄和金首饰有奖储蓄,从10月份起,储蓄存
款开始回升。开展了财税物价大检查。全年组织有关部门共进行了四次税收、财务大
检查,共查出各类违纪金额8283万元,当年已组织入库5437万元。加强市场管理,全
市共取缔无照经营4.6万人次, 查处投机倒把案件601起,共罚没金额218万元。重点
加强了对高档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的管理,对农用生产资料由各级供销社专营,对粮、
油、盐、肥皂、火柴、洗衣粉、卫生纸等群众生活必需品,在全市实行统一销价。10
月份开始,物价上涨过猛的势头有所减缓。认真清理整顿各类公司,整顿流通秩序。
对全市各类公司进行了逐户审查, 全面整顿。年末,全市共撤销48个公司和2 4家党
政机关办的企业。通过治理、整顿,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开始好转,市场比较稳
定,人民群众的不安心理趋于缓解。

(张炳岐)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取得进展
1988年,是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三年起步”转入“五年建设”的第一年,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外引内联项目和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结束了建设完全依靠
贷款的局面, 开始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年共批准外引内联项目50个,比1987年
增加18个, 总投资4.5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2.3亿元。累计已正式
批准外引内联项目93个, 总投资6.7亿元, 其中外商投资项目24个,合同规定投资
6464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5.9%。年末开工投产企业26个,累计为52个,其中外商
投资企业14个,国内联营企业38个。
一年来,开发区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首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
全年完成基建投资4716.10万元(累计20017.5万元) ,主要项目有区内9条13公里交通
干道、市政管网、输电线路、变电站、邮电楼、微波站、程控电话、热力站等。同时,
按照党政分开,简政放权,强化经营机制的原则,全面改革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开
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九局二室,中共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建立办事机构。
企业调整合并为工业发展、建设发展、贸易发展三个总公司,改变了党政企合一局面,
理顺了部门关系。同时在干部中实行了聘用制,健全了40多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工作
效率。
二、推进了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档次。利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有利时机,
调整引进重点和工作重心,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开拓引进领域,使引进
项目由小型向较大型骨干项目转化,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出现
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在1988年引进的10个外资项目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
大型项目6个,比上年增加1倍。投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从内外结合两个方面,加强了对外宣传和
对外联络工作,并成立了公共关系部,认真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全年接待国内外宾
客413批,5132人次。

(张炳岐)

市南区
中共区委书记 曹登宝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振杲
区长 黄绍美
区政协主席 陈波
1988年, 市南区面积为20.7平方公里,人口31.51万,辖1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
工业总产值1.75亿元,超计划18.36%,比上年增长21.52%。实现利润2596万元,超
计划40.7%,比上年增长27.47%。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完成2.48亿元,超计划81.28%,
比上年增长63.93%。 实现利润953万元,超计划82.5%,比上年增长56.45%。财政
收入3217.6万元。1988年计划生育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6。65‰,再次被省委、
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按照量力而行,为民造福的原则,市南区1988年完成了年初确定要办好的几件事。
小湛山改造一期工程、莱芜二路二期工程、仰口路改造工程等,已当年开工,当年竣
工。观象一路、太清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已按计划完成。辛家庄二小区、轮渡码头被省
授予环境容貌达标单位,浮山一小区被省誉为一流居民小区。一年来共拆除违章建筑
1.6万平方米。 协助市完成火车站两侧、贵州路前海填海等重点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
以及台西几个居民大院的旧城改造任务。通过以上工作,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

深化企业改革
1988年, 市南区委托区经计委牵头,会同财政、劳动、税务等部门与下属5个公
司签订了承包合同, 各公司先后与170多个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为选择承包人,通过
民主选举、公开招标等形式选择经营者。部分企业实行经济承包与推行厂长任期目标
责任制相结合办法,延长合同期,一定三年不变。有72个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据
42个企业统计,组合后劳动生产率,利润分别比组合前提高15%和35%。企业内部分
配办法推行了工资奖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迈出
新步,根据市南区地理特点,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公
司第三产业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23%。一年来,开发七个新产品,786个新花色品种,
实现产值1960年新增网点838个,全区每千人拥有网点21个。

(市南区政府办公室)

市北区
中共区委书记 梁有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邹积谦
区长 薛福有
区政协主席 王展
1988年, 市北区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8.7万,辖10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工业
总产值7266万元,比上年增长25%;商品销售额26243.1万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
利润1459.6万元,比上年增长64.5%;财政收入完成1718万元,比上年增长63.7%。
区财政分成收入和上级专项拨款收入共计1182.8万元,财政支出1095万元,收支相抵,
年度财政结余87.8万元。

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为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1988年,区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了优抚对象、
老年人、 残疾人和便民利民等4个服务系列。在为优抚对象服务方面,建立了有20 0
多个单位、 1000多人参加的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对200多户烈军属实行承包服务,
全年走访5800多次,送煤112吨,送粮13000多公斤,送药550多次,做好事3000多件。
在为残疾人服务方面,全区兴办福利企业15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绝大部分得到了
安置,兴办残疾儿童寄托站2处,弱智儿童辅读学校1所,招收残疾儿童56名。在为老
年人服务方面,对46名社会孤老人实行了供养型服务;对一般老年人实行了康乐型服
务。全区建立老年人活动站7个,开设老年人康复门诊6处,成立了老年人婚姻介绍所、
老年人门球队,举办了老年人迪斯科学习班。在便民利民服务方面,全区有各类商业
服务网点3700多个, 幼儿园、托儿所730多个,还有修理、代存、茶炉等网点14 0多
个,方便了群众生活。

(于庆顺)

台东区
中共区委书记 张先平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复才
区长 于锦初
区政协主席 于兴昌
台东区位于青岛市市区中部,总面积8.05平方公里,人口21.6万,人口密度每平
方公里2.6万人。 辖10个街道办事处。1988年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利润1416万元,
分别比1987年增长19%和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1亿元,比1987年增长75%;财
政总收入1744万元,比1987年增长36%;职工年均工资1432元,比1987年增加145元,
增长11.3%。

勤工俭学活动
台东区1988年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台东区有小学22所、教师进修学校
1所、 干部职工业校1所。全区共有校办工厂22所,生产项目50余个,从业人员900多
名。几年来,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指示精神,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全区勤工俭学活动有了
长足发展, 校办企业已初具规模。1988年完成产值9110万元,利润264万元,上交税
金53万元, 相当于国拨教育经费的86.5%,学生人均188.5元,其中实现利润10万元
以上的学校有9所。
勤工俭学的发展,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生活
待遇, 增强了凝聚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88年全区小学生毕业率99.69%,四科
优秀率71.53%,体育达标及格率97%,在市萌芽杯五项(田径、游泳、足球、篮球、
排球)联赛中获总分第一名,在市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李文德 王玉胜)

四方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芝咸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献
区长 辛毓明
区政协主席 王玉厚
四方区地处青岛市中部,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全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24.7万
人。 1988年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1987年增长22.61%,商品销售额1.44亿元,比
1987年增长57.58%,实现利润1701.5万元,比1987年增长43.94%,乡镇企业总收入
1.16亿元,比1987年增长14.16%。

“以文补文”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四方区是从1984年起开展“以文补文”活动的,到1987年,全区有上百万群众参
加文化活动,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全部靠发挥文化特长,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
活动的收入来解决,还积累资金26万元。1988年,区文化部门同企业联合办起“文化
广告艺术服务部”,搞起产品样本设计、路牌广告、灯箱制作、商标广告、工业摄影、
照相器材等十几个经营项目,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还同青岛电视台经济信息部、
青岛日报信息画报社、青岛服装二厂联合组建了琴岛时装表演队,仅此两项年收入就
达5万元以上。 此外,还举办了7期有198人参加的现代舞、霹雳舞、中老年迪斯科学
习班和11个初、 中、高级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培养学员354人。利用露天剧场
办起文化夜会, 接纳了3万多名群众参加娱乐活动。这些有偿服务活动的开展,既活
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弥补了国拨经费的不足,1988年纯收入14万元,相当国
拨经费的2倍多。四方区被文化部、财政部授予“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称号。
“以文补文”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造了物质条件。1988年
春节,全区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四方区龙年春节大联欢”,搞了曲艺、京剧、侨胞
联谊、大象棋、拳击、灯迷、游艺、杂耍、书画报艺展等九项活动,观众达万人以上。
10月份,全区举行了街道文化站第四届音乐舞蹈朗诵三项调演,演出的72个节目,受
到了市文化部门的表扬。1988年全区举办书画摄影展12次,展出作品1002件。群众文
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1988年,高级美术班有12名学员分
别考入山东艺术学院、 曲阜师范学院和山东纺织工学院;少儿书法班有5名学员的作
品在全国习字竞赛中获优秀奖,其中1名学员还进京参加了现场表演;辅导班的2名学
员分别获全国农民通俗唱法大奖赛一等奖和全国普通话比赛三等奖;在全国故事大赛
中,四方区故事队获团体第一名,并获得2个三人一等奖,1个三人二等奖。1988年四
方区被评为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

(李永明)

沧口区
中共区委书记 孔心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维璞
区长 杨清斗
区政协主席 刘志功
沧口区位于青岛市市区北部。 总面积4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5489亩, 总人口
25.97万,其中农村人口2.05万。辖13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98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
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润3509万元,比上年增长43%;社会商业营业额
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6%;税收完成2536万元,比上年增长60.6%。

体育事业在前进
1988年,沧口区狠抓专业和业余体育队伍的训练提高,采取社会办体育的方式,
巩固和发展了摔跤、柔道、轮滑等优势体育项目,加强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区
的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沧口区组办的省市柔道、摔跤队,在泰山杯济南国际柔道
邀请赛和全国首届城运会等省级以上比赛中,荣获19枚金牌、21枚银牌、14枚铜牌。
沧口区重视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全年向国家队输送了6名运动员,为发展体育事
业做出了贡献,荣获青岛市政府“育人有功、再创佳绩”的锦旗。于1987年建成的青
岛市唯一的25米泳道的室内游泳馆, 在中国体育报社等单位发起的评选最佳游泳池
(馆)活动中,获一等奖。1988年,沧口游泳馆的投入使用,又同区里承办的国家柔道
人才培训基地一并被列为青岛市“十大体育新闻”。1988年建成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旱
冰场,承接了全国轮滑锦标赛。

(沧口区政府办公室)

黄岛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奎珍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文平
区长 王延俊
区政协主席 刘承源
1988年, 黄岛区辖3镇1乡, 总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6.9万亩,比上年减少
0.15万亩, 人口9.43万,比上年增加0.43万人。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农业总产值
4939万元, 粮食总产2.79万吨。职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1元,城
乡储蓄余额6957万元, 人均773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577万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
3500万元。
立足沿海优势发展水产品生产
黄岛区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02.58公里,沿海港汊众多,拥有浅海滩涂11万亩,
水产资源丰富。建区后,黄岛区确定了“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鱼、虾、
贝、藻全面发展”的渔业总方针,通过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合理规划,调整结构,
健全配套设施,多层次、大范围地开展科技推广,加快了水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实现了捕、养、加工一体化,水产业兴旺发达。1988年,海产品总量达1.37万吨,比
1987年增长33.46%。
1988年, 全区共有12马力以上机动渔船230只,总动力为9822马力,海洋捕捞总
产量7919吨,占海产品总量的57.91%。
海水养殖比重逐步增加。 1988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5743吨,比1987年增长61.58
%, 占水产品总量的42%。 全区共有56个海水养殖生产单位, 开发利用浅海滩涂
3.14万亩,占可养面积的73%,比1987年增加0.5万亩。养殖品种主要有对虾、扇贝、
贻贝、海带、滩涂贝类及海参、鲍鱼等。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加工能力增强。1988年全区有渔用码头4座;对虾育苗室4处,
4400立方米水体,年育苗能力达8.8亿尾,扇贝等海珍品育苗室2处,4000立方米水体,
年育苗能力5亿粒; 对虾饵料加工厂2处;水产冷藏厂11座;海产罐头加工厂2处;海
带丝加工厂2处。1988年有200余吨海产品销往日本。

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1988年,黄岛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利税2110万元,
其中利润1463万元,增长86.9%。
工业产品结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开始调整,更加趋向合理,发展后劲得到进一
步加强。全区用于技改新建投资达5400万元,技改新建项目48个。重点扩大了机械铸
造加工、地毯、胶鞋、平布、纺织机械、针织服装等适销对路和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
能力, 新建扩建产品出口或替代进口企业7个。先后开发了彩电频道选择开关、网眼
布、 乳胶手套等22种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前途的新产品。开发出口产品6种,兴办
合资、 合作和“三来一补”企业4个。1988年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2037万元,比
上年增长60%。占全区出口供货值的58%。
1988年青岛地毯五厂、青岛橡胶九厂二分厂等5家企业通过了三级计量验收,1家
企业获得了出口产品许可证。共达成联营协议20项,引进新产品18种。

(张明 郭良)

崂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志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知斗
区长 高秉山
区政协主席 黄守诚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1月17日撤销崂山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青岛市崂山区。
全区辖13个乡镇, 68.52万人,总面积8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9万亩。1988年
工农业总产值19.07亿元, 比1987年增长52.5%, 其中工业总产值17.3亿元, 增长
60.1%,农业总产值1.77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9.76万吨,减少3.1%;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5.57亿元,增长38.7%;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15亿元,增长11.5%;城
乡年末储蓄余额3.55亿元,增长33.6%;农民人均收入885元,增长12.6%。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988年,崂山区工业生产克服能源、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
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7.3亿元,比1987年增长60.1%,其中区属工业产值2.95亿元,
增长35.6%, 乡镇办工业产值4.08亿元,增长53.3%,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10.22
亿元,增长74.1%,其他工业产值573万元。全区有7处区属企业、7处乡镇办企业、2
处村办企业实现了产值超千万元, 利税过百万元;有5个乡镇和一个工业局工业产值
超过亿元, 有2个乡镇工业产值实现了当年翻番。全区工业生产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
工作:一是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根据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
则,全区43处区属企业和95%以上的乡镇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
内部配套改革方案,有90%的区属企业实行了优化劳动组合。二是狠抓了技术改造。
1988年,全区在建技改项目145项,完成总投资9260万元,其中有90个项目竣工投产,
完成投资4650万元, 可新增产值11200万元,利税2340万元。三是加强了企业管理。
全区有一个企业升为国家二级企业,5个企业升为省级先进企业,有7处乡镇企业升为
市级先进企业, 有64个企业被评为国家三级计量合格单位,6个企业被定为国家二级
合格单位,46个企业升为市级以上节能先进企业。全区产品质量稳定率达94.7%,有
2种产品分别荣获全国轻工出口产品金、 银牌,5种产品获铜牌,3种产品被评为省、
部优质产品,14种产品被评为市优质产品。新开发29个新产品,新增花色品种2 66个,
其中22个填补了省内空白。四是横向经济联合有了新的发展。全区共达成经济技术协
作项目132项,总投资13029万元,引进资金5192万元,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资金、技术、
人才、先进设备的引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王培智)

即墨县
中共县委书记 秦玉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蓝维瑞
县长 赵克志
县政协主席 潘善国
1988年, 即墨县辖30个乡镇, 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 耕地135.07万亩, 人口
101.16万。工农业总产值为23.5亿元,(产值及收入值均为不变价,下同),比1987年
增长49.4%;粮食总产48.06万吨,比1987年增长0.86%;农村经济总收入16.5亿元,
比1987年增长32.8%;工业总产值19.69亿元,比1987年增长65.17%;出口商品收购
总值完成2.07亿元, 比1987年增长23.3%;农民人均收入821元,职工人均工资收入
1676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13.7%和28.3%。

乡镇工业稳步发展
1988年, 即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实现14.15亿元,比1987年增长73.8%,在全省
各县(市)中名列第三位。营上乡、段泊岚乡、洼里乡、普东乡、留村乡、蓝村镇产值
突破5000万元, 南泉镇、楼子疃乡、大信村乡产值突破1亿元,即墨镇产值达3.75亿
元。全县有12个乡镇直属企业和14个村产值逾1000万元。
即墨县乡镇企业坚持不懈地把企业改革的重点转到了优化企业内部机制上来。一
年间,1763处工业企业择优选聘了经营者,95%的企业从改革自身内部的分配制入手,
实行了计件工资、 定额工资等多种经营承包形式,建立了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5 0
%的企业建立了风险机制,推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意识;25处
企业被兼并,使生产资源和资金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这些措施,使企业的消化能力、
承受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即墨县乡镇企业还把技术改造的重点转到
了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坚持上档次、上水平,创汇工业扩大出口能力,老企业改造
挖潜、开发新产品,全年全县投资10050万元,新上了236个技术改造项目。这些新上
项目投资比例比较合理,短平快项目比重增大,95%以上的项目做到了当年开工,当
年投产见效,投入产出比例达1∶3。
为提高经济效益,各乡镇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限产滞销
产品,调整平销产品,大力拉长了运动装、铁丝、石油树脂、啤酒等名优产品、出口
创汇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致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
了3个“三来一补”项目,还先后从美国、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家引进外资238万
美元,全县乡镇工业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9580万元,比1987年增长77%。

计划生育工作
1988年,即墨县计划生育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4‰,
分别比市下达的指标和1987年低1.46个千分点和0.26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率为99.87
%,比1987年提高0.06%;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模范单位”和“全国计划生育先
进县”。
即墨县注意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档、簿、卡和管理
制度,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有3200余人组成的工作、信息、服务网络,并层层实
施了党政系统和业务系统并行的计划生育“双轨”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在人口管理方面,改革了过去那种单纯按政策生育的做法,坚持政策与计划的有机统
一,宏观控制从严,微观调节做细,把人口计划层层落实到乡(镇)、村、户、人,做
到人人按计划生育, 村村不突破生育指标,真正把人口生育纳入了计划轨道。5月24
日,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来即墨县视察计划生育工作;6月28日,即墨县
委书记秦玉生出席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亚
洲30亿人口日大会,并在会上发了言。《光明日报》、《半月谈》等分别介绍了即墨
县计划生育工作经验。

(李知臻)

胶南县
中共县委书记 张旭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怀仁
县长 战德俊
县政协主席 潘相文
1988年,胶南县辖24个乡镇,83.08万人口,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耕地107.6万
亩。工农业总产值18.5亿元,比1987年增长45.2%;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62亿元,比
1987年增长46%;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1987年增长49%;财政收入5880万
元, 比1987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748元,比1987年增加97元;城乡居民储蓄
余额2.7亿元,比1987年增长29.6%,人均325元,比1987年增加72元;城镇居民人均
存款1133元,农民人均存款271元。

加固农业基础发展创汇农业
胶南县是位于青岛市近郊的沿海开放县。为了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稳固的
农业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完善农业投入机
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以及关于鼓励粮食生产和出口创汇等规定;县、乡镇、村三级
筹集农业发展基金1000多万元, 年内投入农田基本建设870多万元;在农业生产中大
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发展水平。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41
亿元,总收入11.35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5.3%和34.8%。
在对农业的组织指导上,胶南县把发展粮食生产和创汇农业摆在突出的地位。全
县粮田面积70.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9%。在干旱、冰雹等灾害严重的情况下,
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38.08万吨,比1987年增加700吨。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对山、滩、
海的开发,加快了林果、水产、畜牧三大创汇农业基地建设步伐。良种苹果、水貂、
狐狸、瘦肉型猪、扇贝等生产基地,大部分已具备出口规模,1988年,全县果园发展
到12.05万亩, 果品产量4.3万吨,比1987年增长20.2%;浅海水产养殖3.3万亩,水
产品产量3.47万吨, 比1987年增长29.9%, 其中对虾产量1912吨; 畜牧业总收入
14723万元, 比1987年增长22.4%。为了变出口原料为出口有竞争力的加工制成品,
胶南县从国外引进关键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使种养和加工配套成龙。分割肉、褐藻胶、
琼胶、甘露醇、真空蛤等商品出口额居全国各县前列。1988年,全县农副产品及其制
成品出口收购总值1.23亿元,占全县出口商品收购总值的75.7%。

创造条件挖掘人才潜力
1988年,胶南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吸引人才为胶南建设尽力。1988年3月,县政府在青岛市
区内举行胶南县乡镇企业招聘人才,引进技术新闻发布会和洽谈会,一次引进技术人
才183人。 年内全县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企业共从县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253人,其中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69人,初级职称的85人,技术工人91人。
把有才人推到用武之地。 1988年,全县又有130多名科技人员流动到经济建设第
一线。 共取得科研成果25项,实施“星火计划”9项,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29项,
增加经济效益2900万元。
扩大办学,多育人才。全县农民技术学校由1987年的691处发展到996处,参加学
习的达12.6万人; 职工在职培训18900人,上岗前培训1100人;参加“五大”和各类
中等业余学校学习的干部职工990人。
加强管理,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建功立业。全县选拔出20名拔尖人才,实行重点管
理,以促使更多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毕长增)

胶州市
中共市委书记 张殿忠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厚杰
市长 高志喜
市政协主席 郝承德
1988年1月10日, 省政府批准撤销胶州市区内3处乡镇,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年
底,全市辖9个乡、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9.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2万人,
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耕地96.23万亩。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23.05亿元,财政收入
6246.3万元,均比1987年增长25%以上。城市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614元,增长17.2%,
农民人均纯收入809元,增长13.5%。

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企业改革深化。 1988年,胶州市79个直属工商企业,114处乡镇企业实行了公开
招标承包或全员风险抵押制;62个小型商业实行了租赁经营;50多个村办企业试行了
股份制;20处效益差的企业被兼并。新开发产品35种。又有20个产品分别被评为部、
省和青岛市优质产品;万元综合耗能降低17%,23家企业分别升为国家、省、青岛市
先进企业或节能企业; 引进外资5514万元,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5名。全年工业
总产值达19.94亿元, 实现利润1.5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外贸出口商
品收购总额1.50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67.1%、35.6%、34.3%、40.8%。
农业投入增加。1988年,全市投资1100万元,投工270万个,建设了9处规模较大
的水利工程,新建水库、塘坝60座,新打机井、大口井360眼,恢复扩大灌溉面积7.5
万亩。在推广科技、良种、农机和加大化肥、农药投入等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在
风、 雹、旱、虫灾严重之年,农业总产值达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
量35.2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总产量34.44万吨,比上年增长33.9%;生猪年
末存养23.5万头,比上年增长24.3%;水产品0.74万吨,比上年增长14.1%。

(贾福明)

莱西县
中共县委书记 张成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生世鉴
县长 肖世诚
县政协主席 李文周
1988年, 莱西县辖8镇14乡,总面积15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08万亩。总
人口68.73万, 其中农业人口63.76万,城镇人口4.97万。农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
比上年增长8.1%,粮食总产43.55万吨,比上年增长8.9%,水果总产7.6万吨,比上
年增长10.9%。工业总产值完成12.3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其中乡村工业总产值
8.7亿元, 比上年增长69.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5.6%上升到70.6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44亿元, 比上年增长45.5%;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
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预算内财政总收入4540万元,比上年增长39%,预算
内财政总支出4967万元,比上年增长52.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67亿元,比上年增
长19.1%;职工平均工资(含各种奖金、津贴)1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农民人
均纯收入804元,比上年增长12.8%。

全国最大的罗曼鸡良种基地
全国最大的罗曼鸡良种基地1988年在莱西县畜禽良种场建成。场区占地74亩,建
筑面积8700平方米,设有肉用种鸡场、蛋用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加工场和实验室。
固定资产197万元,有孵化、育雏、育成等设备454套。干部职工84名,其中技术人员
8名。
1985年10月,莱西县畜禽良种场由联邦德国引进罗曼祖代种鸡3140套,至1988年
末, 共提供祖代种蛋72万枚、雏鸡36万只,其中1988年提供祖代种蛋30万枚、雏鸡
14.5万只, 商品代种蛋100万枚。种蛋、种鸡销售到湖南、新疆、陕西、黑龙江等9
个省、83个场家。1988年纯收入32万元。
罗曼鸡为肉食良种鸡,具有生长快、料肉比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优点,雏
鸡49天可长到2.1公斤, 商品代雄鸡可达10公斤以上。该鸡场除罗曼鸡外,还有美国
AA、 法国依沙褐及京白等优良品种,1988年5月被山东省农业厅批准为祖代鸡定点生
产场。

出现农牧林技术承包集团
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莱西县农牧林200多名科技人员和600多名行政干部,
实行个人承包和集团承包相结合、县科技人员和乡镇科技人员相结合、领导干部和科
技人员相结合、技术指导和供应物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集团承包。全县出
现了粮食、花生、果树、蔬菜、禽畜、制种、旱薄田开发、低产果园开发等12个承包
集团,共签订合同100多份,承包种植农作物10万亩、果园10万亩、饲养禽畜156.7万
只(头)。
集团承包发挥了技术人员的群体优势,增强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收到了明显的
效益。 仅县农牧局的49名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增产果品16万公斤,花生6.8万公
斤,鸡成活率提高20%以上,为农民增加收入24.9万元。

(莱西县政府办公室)

平度县
中共县委书记 单承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显乐
县长 魏景瑞
县政协主席 马志敏
1988年,全县辖19个镇、26个乡,总面积3166.54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人口
125.83万。工农业总产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3%。财政收入7089.8万元,比上
年增长34.5%。工业总产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实现利税2.07亿元,比上
年增长63.7%。 农业总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粮食总产92.24万吨,棉
花总产1.38万吨,花生总产10.58万吨。果品总产6.05万吨,大牲畜年末存养20.67万
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城乡年末储蓄余额4.17亿
元,比上年增长3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职工平均工
资1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

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1988年,平度县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21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20%,总投工1000
多万个,开发中低产田12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多亩,保证了农业生产在大
旱之年获得较好收成。农业科技工作日益加强,全县应用推广高产模式栽培、旱薄地
增产开发、 立体种植等15项科技成果,累计推广面积400万亩,进一步挖掘了生产潜
力。种子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县玉米统一供种面积90万亩,夺得
了平均单产436公斤、 总产40.5万吨的大丰收;小麦统一供种面积96万亩,占秋种面
积的90%以上。 大力推行家庭规模饲养,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大户发展到1.6万
多户。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积极稳妥地
推行了以“两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相继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土地
制度、积累制度、服务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内部改革,解放了生产力。1988
年底,有90%以上的村庄、农户和土地实行了规模经营。
深化企业改革,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平度县县属企业在全面推行承包(租赁)经营
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内部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划小核算单位和健全审计制
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中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
有125户, 占企业总数的91.2%;实行工效挂钩和计件工资、定额工资、浮动工资、
岗位工资等多种形式责任工资的有133户,占97%;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有127户,占
92.7%。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1988年县属工业完成产值5.06亿元,
比1987年增长25.9%,实现利润4470万元,完成利税总额64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6.7%和46.1%。企业素质明显提高。1988年县属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耗能比上年降低
13%,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4.7%。有两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六个企业晋
升为省级先进企业。1988年有11种产品获市以上优质产品称号,累计创市以上优质产
品40种,优质产品覆盖率提高到17.4%,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4.9%。

(徐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