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17&run=13

中共地委书记 刘洪仁
副书记 樊思宝 丁宗山
地区人大工委主任 于法杰
副主任 李玉祥 刘广新 吴倩之
地区行政公署专员 刘洪仁
副专员 毕可文 王玉柱 闫世海 李明先 刘延谟
地区政协工委主任(缺)
副主任 邹学信(主持工作) 刘温如 李宝珊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修堂
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王进宝

1988年,菏泽地区辖1市9县,总面积13079.5平方公里,总人口762.9万人,比上
年增长1.3%,其中非农业人口57.8万人,农业人口705.1万人,人口密度全区平均每
平方公里583人。
198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面完成了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
指标。全年社会总产值9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4.6亿元,
比上年增长7.8%; 国民收入完成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工农业总产值63.1
亿元, 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农业产值28.9亿元,比上年下降2.27%;工业产值
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88年全区232个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实行承包的229个,占98.7%,其中引入
竞争机制的46%,有34个企业的首席承包人来自普通干部和职工。50%以上的企业进
行了内部机构改革。 全区有178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逐级聘用中层干部,占企业总数
的77.7%; 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102家,占44.5%。实行风险抵押的县属以上工商企
业250家, 其中全民企业147家,集体企业103家,参加抵押人员26442人,交抵押金
780多万元。全区兼并企业16家,其中全民企业4家,集体企业12家;被兼并企业15家,
其中全民6家,集体9家。
1988年全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引进利用外资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改造
在上一年投资突破亿元的基础上,1988年共安排省、地管项目218个,当年投资2.4亿
元,完成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竣工项目190个,新增产值4亿元,利税
5000多万元;完成贷款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多万元。全区共审批短平快项
目110个,当年投资3600万元。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7个,当年投资1.5亿元,占总投资
的42%。改造后,不少企业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加
强了技术改造,全区全年新增利税归还技改贷款4000多万元,同时改善了投资环境,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当年全区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150个,其中
菏泽铸造机械厂的S4916旋振筛、菏泽电讯十厂的L-200大功率分频滤波器两项,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又有9个开发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全区实现新产品产值1亿元,
比上年增长30%; 新产品实现利税1530万元, 比上年增长7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5.4%,比上年增长1%。全年共与外商签订合同4项、协议8项,发展中外合资企业11
个,“三来一补”企业3个,利用外资1.23亿美元。
全区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产品质量与创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单
县麻纺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有9个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梁山轴承厂、菏泽
仪表厂被评为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区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家实行了“满负
荷工作法” ,有18家实行了“厂内银行”。全区1988年重点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
87.5%, 优质产品产值率为5.1%,比上年增长1.3%,优质产品产值达到9800万元。
全年全区创优质产品20个, 其中部优7个,省优13个。取得三级以上计量证书的企业
194个,其中达到国家二级计量标准的9个。全年制定地方产品标准30个,使产品标准
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全区各企业积极开展能源利用监测和节能升级,大胆利用节能“四新”成果,以
节约求增产、求效益。全年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4.42万吨,超过计划10.7%,万元产
值综合能耗3.46吨,比上年下降11.7%。创国家级节能企业3个,省节能企业20个。
电业、交通、邮电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发电量完成7.06亿度,比上年增
长8.4%; 售电量6.95亿度, 增长19.65%; 负荷率87.3%。交通运输全年客运量
1419.7万次, 比上年增长14.6%;客运周转量102500万人公里,增长26.8%;货运
量592.2万吨, 增长5.3%;货运周转量63707万吨公里,增长19.7%。邮电部门业务
销售总量1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
1988年,全区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认真清理并停建和缓建了一批
在建项目,集中保证了重点建设,全区登记造册的在建项目544项,总投资6.74亿元,
其中停建项目15个,压缩资金327万元。同时,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与管理。
上述措施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1988年全区13个工
业行业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重工业增长26.6%,轻工业增长23.8%,机
械、一轻、二轻、供销、粮食等六个行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全区主要考
核的30种重点产品,比上年增长的有28种,其中增长20%以上的有火柴、罐头、毛线、
白酒、合成氨、磷肥、拖拉机、柴油机、地毯、家具、塑料制品等。全区预算内工业
完成产值6.8亿元, 销售收入8.8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百元资金提供利税24元,
比上年增加8元; 定额流动资金周转117天,比上年加快12天,加速率为9.3%;全区
亏损企业11户, 亏损额227万元,较上年扭亏26.3%;全员劳动生产率1.58万元,比
上年提高25.9%。
1988年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72.9亿元, 比上年增加13.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28.9亿元,比上年减少6532万元,下降2.27%。粮食、油料生产,在遭受了严重的冻、
旱、虫等多种自然灾害之后有所减产,全年粮食总产276万吨,比上年的311万吨减产
35万吨。油料总产11.8万吨,比上年减产2.5万吨。棉花总产19.99万吨,比上年增加
1422吨; 蔬菜总产186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畜牧生产大力发展了食草家畜牛、
羊、 兔的养殖, 稳定发展了生猪生产。 全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8.7万吨,商品棉
17.4万吨; 农畜产品外贸出口总值3541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8元,比上年增
长7%。 1988年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相对扩大了经济作物面积,粮、经作物面积比
例渐趋协调,经济传物比上年增加120.3万亩,增长27%,经、粮作物比重由原来的1
∶3.2调整为1∶2.3, 种植业自身效益有所增加。农畜产品销路看好,粮棉油、瓜菜
蛋、皮毛肉销往全国40多个城市和矿区。农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加工增加,1988年外
贸出口活牛比上年减少2/3,调出牛肉7500多吨,比上年增加两倍,调出面粉5万多吨,
初步形成了以生产保加工,以加工带销售,以销售促发展的新格局。
1988年全区林业有较大发展,全面实现了“四化一结合”的林业结构,被国家绿
化委员会授予“平原绿化地区”称号,是全省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全区全年营
造丰产林1.82万亩, 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47.3万亩,补植农桐间作65.2万亩,植树
2.5亿株,木材储积量达到747万方,林木覆盖率为17.6%。在各种果树遭受旱、虫等
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水果产量8.13万吨,比上年增加8621吨;人均占有水果10.7公斤,
比上年增加1公斤。
1988年农机总值达到6.32亿元, 机械总动力22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3%。
全区全面组织实施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规划,对农业开始实行“倾斜政策”,从资金、
技术、物资上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修建和开挖了一批引黄工程,改建了苏泗庄引黄
闸,修建了梁山司垓引黄闸,水浇面积较上年扩大。以开挖和利用废旧坑塘为重点的
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一批养鱼专业户, 水产品产量较上年增加,渔业产值
39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
1988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 比上年增长28.7%;灶内支出3.69亿元,增
长24%,财政赤字901万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8.35亿元,比年初增加5.05亿元;人
均储蓄243.7元, 比上年增加64.3元。银行净投放市场货币11.65万元,比上年增长
72.7%。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集市贸易成交额4.56
亿元,增长18.3%。全年社会零售物价指数较上年上升16.2%,与人们生活密切的食
品类上涨23.6%,副食品上涨48.8%,蔬菜上涨96%,肉禽蛋上涨42.2%,医药和医
疗用品上涨33.3%。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3.5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
出口供货总值完成2.27亿元,比上年下降27.2%。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25.3万人,比
上年增加3.4万人, 增长15.5%;职工工资年均1529元,比上年增长21.8%;行政机
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达11.58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增长10.5%,机关和事业单位
职工占全民所有制职工总数的比例为45.7%,并有持续增长趋势。
全区商业系统实现利润1355.6万元, 比上年增长2.5倍;供销系统实现利润3740
万元, 增长45.8%;粮食系统盈亏相抵后净盈利1144万元,增长77.36%。财税大检
查查出违纪金额2071.4万元,年底前补交1005.4万元。
1988年, 有8954名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选聘了7名
科技副县市长和61名科技副乡镇长到县乡工作。全区聘任高、中级专业人员1.43万人。
完成科技开发项目99项,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国
内先进水平的22项,省内先进水平25项;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15项,推广应用
64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当年新增产值约3.4亿元。
1988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7.5%,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普通高校、中专、技工学
校招生分别比上年增加310人、330人、1893人;在全省青少年科技作品竞赛中,全区
有5件科技作品分别获一、 二、三等奖,计算机比赛获全省第二名。菏泽师范被评为
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区教师论文有10篇获全省一等奖,11篇获二等奖。在华东六省
一市教师论文比赛中, 有3篇获一等奖,5篇获二等奖。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全区
10县市均达到合格标准,省政府予以表彰并奖励现金20万元。
体育、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1988年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菏泽代表团
取得团体总分第五名,获金牌14枚,4人打破省射击记录,1人两次打破青少年游泳记
录。在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中,菏泽代表团夺金牌4枚,有7名队员代表山东省出席全
国首届农运会,夺得3枚金牌,2枚铜牌。定陶县农民运动员宗金花被评为全国首届农
民运动会十佳运动员。1988年向省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6名。1988年全区放影电影15.2
万场, 收入810万元;各剧院接受剧团、歌舞团80个,演出1039场。文物工作者发现
古遗址、 古墓群、古建筑、近代建筑56处,发现古代单体石刻200多件。文艺工作者
深入生活,发表了一批深受欢迎的作品。1988年全区医院门诊量1307.8万人,开放床
位9493张, 收入9369万元,门诊量和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54%。1988年
全区人口出生率19.77‰,人口自然增长率15.29‰;妇幼保健工作较上年也有进一步
发展。

(李顺广 吴庆华 张煜)

乡镇企业成为出口创汇主力军
1986年以来,菏泽地区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明显提高,产值、利税
同步增长,出口创汇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发展速度加快。1986
年完成出口产值4941万元,比1985年增长36.3%,出口交货值完成4688万元,比1985
年增长37.7%;1987年比1986年出口产值增长128.6%,出口交货值增长108%;1988
年比1987年出口产值增长136.8%,出口交货值增长140%。1987年和1988年出口产值、
交货值连续两年翻番。第二,出口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显著提高。出口产品已达1500
种,远销五大洲,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6种产品分别荣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
其中,菏泽市沙土酿造厂的特鲜酱油获全国科技成果“金奖”。有12种产品分别填补
了国内、省内空白。在1988年全国首届乡镇企业出口创汇评优中,菏泽市沙土酿造厂,
同时获“飞龙”、“金龙”、“青龙”三项奖,一次同获三项奖,全国独此一家。定
陶县陈集国华贸易公司生产的裘皮衣荣获全国第二名。
菏泽地区发展出口创汇乡镇企业的主要经验是:(1) 立足当地资源,发展出口产
品。几年来,菏泽地区乡镇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一草、二木、三皮毛和农副产品的资源
优势,大搞出口产品生产。已初步形成了草柳制品、工艺美术品、木材制品、畜产品、
粮油制品、纺织品等六大出口加工体系,出口产值占乡镇企业出口总产值的90%以上,
出口商品的生产路子越来越广。(2) 横向联合,借助外力发展出口产品。1988年通过
各种联合,引进资金898万元,工程技术人员546人,设备253台(套) ,上了一批骨干
项目。东明县结晶硅厂就是通过和湖北结晶硅厂实行多方位联合,引进原料、资金和
技术, 1988年生产结晶硅2200吨,完成产值1230万元,出口日本,创汇279万美元,
成为全区创汇大户。(3) 发挥农村劳力资源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出口。
曹县普连集条编工艺总厂, 两年前是一个6人加工小组, 现已发展成有20个分厂,
4000名编工的龙头企业。 1988年产值达506万元, 比1987年增加4.3倍,花色品种达
400多个, 产品打入10个国家和地区,跃入全区乡镇企业创汇的先进行列。1988年全
区乡镇出口企业已发展到1198处, 从业人员达63890人,创汇5481万美元,比1987年
增长109%, 实现利税3129万元,比1987年增长99.5%,出口交货值在全省乡镇企业
中跃居第五名。

(马涛 吴庆华 张煜)

畜牧生产基地建设
菏泽地区把建设畜牧生产基地作为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业后劲
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几年来,全区各县市都建立了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
班子,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从基地选址、勘察设计到资金安排、建材供应,每个环
节都有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对基地建设资金,建立专账,做到专款专用。基地建
设方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审定,做到合理规划,不重复建设。1988年底,
全区已建成青山羊基地县5个, 肉牛、黄牛基地各1个,地区畜牧研究中心1个,基地
建设总投资已达155万元, 土建工程8770平方米,现已竣工交付使用。全区已建冷冻
精液配种站70处,有85%的乡镇参加了畜禽防疫承包,并开展饲草氨化和青贮,逐步
推广科学喂养,使畜牧结构更加优化,家畜5号病连续5年保持无疫区。
畜牧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88年全区大牲畜年末存栏
98.2万头,比上年增长9.3%,其中,牛存栏71.3万头,比上年增长6.2万头;羊存栏
549.7万只, 比上年增加116.4万只,增长26.8%;猪存栏133万头,比上年增加13.6
万头, 增长11.4%; 家禽1934万只, 比上年增加370万只,增长23.6%。肉类总产
15.9万吨,比上年增长25.2%,出栏肉猪102.5万头,牛15.2万头,羊434.3万只,交
售青山羊猾皮、板皮253.7万张,出口创汇139万美元。1988年牛、羊饲养量和出栏率
均居全省首位。全区畜牧业现已初步形成“以生产保加工,以加工带销售,以销售促
发展”的新格局。

(马涛 吴庆华 张煜)

菏泽市
中共市委书记 潘兴玺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宝珊
市长 郭仲生(代)
市政协主席 刘传荣
1988年, 菏泽市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耕地127.6万亩,比1987年减少0.49亩。
总人口106.26万人,比1987年增长5.58万人。工业总产值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 农业总产值3.75亿元,比上年下降1.5%。当年造林面积4.74万亩,比1987年增
长4.1%。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9%。财政收入2220万元,
比上年增长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亿元,其中:城
市居民人均储蓄1148.2元, 比上年增长55.9%,农民人均储蓄172.3元,比上年增长
19.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76元,比上年增加29元,增长8.4%。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实际下降5.1%。

回族夫妇创办皮毛玩具厂
菏泽市马垓回族乡西马垓村农民马先占、马远环夫妇,自1983年开始,自筹资金,
创办皮毛玩具厂。经过几年的辛勤经营,不仅自己富裕了,还为国家挣回了外汇。女
主人马远环被菏泽地区选为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马先占、马远环原先就擅长制作皮毛玩具,建厂后,他们生产的松鼠、狐狸、老
虎等皮毛玩具以其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特点,受到外商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他们
设计制作的软胎动物--熊猫,不怕挤压,便于携带,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软胎动物
玩具和黑熊、小狗等动物手套问世不久,其他厂家争先仿造。面对竞争激烈的商品市
场,更增强了夫妻俩的创新意识。他们从电视、电影、画报中研究外国人的服饰打扮
和兴趣爱好,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留心观察国际市场动向。如他们根据澳大利亚人
的爱好设计了袋鼠;根据北美、西欧人的爱好设计哈叭狗,根据东南亚人的爱好制作
了狮子、老虎,又抓住目前世界小朋友开展的保护大熊猫活动,设计出了仿熊猫的儿
童裘皮衣;国外妇女讲究穿兽皮大衣时配一条狐狸或紫貂围巾,马先占夫妇就琢磨着
用狗皮、兔皮作为替代原料加工制作,不仅形象逼真,穿着舒适,而且价格便宜,受
到消费者欢迎。
1988年, 这个皮毛玩具厂拥有工人40名,生产皮毛玩具150多种,远销16个国家
和地区。年创汇30万元。

(张习一 李开冉 岳宗贵)

鄄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李广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管元道
县长 卢效玉
县政协主席 陈心义
1988年,鄄城县总面积1032.7平方公里,耕地97.6万亩,总人口62.53万。辖3镇
22乡。 工农业总产值4.80亿元,为1978年的7倍,比1987年增长17.2%;人口自然增
长率10.65‰。社会商品零售额15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0%,财政收入888.7万元。

工农业生产同步发展
1988年,围绕强化农业基础,鄄城县进一步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加强社会化服
务,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狠抓了开发性生产和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总产值完成2.49亿元,比1978年增长377%,比1987年增长1.9%;粮食总产25.9
万吨, 比1978年增长133%,比1987年增长1.8%;棉花总产813万公斤,为1978年的
13.7倍。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6万千瓦。年底存栏大牲畜7.74万头,生猪14万头,羊
44.5万头。渔业产值240万元, 比1987年增长15.9%,淡水产品产量75万公斤,比上
年增长10.3%。 木材蓄积量90万立方米, 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2%。 农民人均收
入380元,比1987年增长23.2%。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支柱。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1871处,
从业人员达55900多人, 完成产值23015万元,比1987年增长54.7%,实现利税258 2
万元,比1987年增长50.6%。多种经营和庭院经济稳定发展,全年总收入2.51亿元。
工业发展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32亿元,为1978年的
14倍, 比1987年增长50.9%。县直工业实现利税762万元,比1987年增长62.1%。以
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中心,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对县直16个工业
企业和14个商业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并在部分企业推行风险抵押、厂内银行,优化
劳动组合等先进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活力。21个供销企业实行了主任(经理)负责制,
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济审计制。

(占民 允贵)

郓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金全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方才
县长 张国敏
县政协主席 周庆文
1988年,郓城县辖38个乡镇,总面积1571.3平方公里,耕地158.16万亩,比去年
减少0.31万亩, 人口92.67万,比去年增加1.06万人。财政收入2085万元,工业总产
值3.35亿元, 比1987年的2.78亿元增长20.2%, 农业总产值4.02亿元,比1987年的
3.93亿元增长2.2%, 粮食总产44.93万吨。 职工平均工资13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22元,城乡储蓄2.3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400万元。

引进技术,肠衣厂人均创汇14万元
1983年4月,郓城县刘孟庄村农民刘建伦、刘建坤等5人,在原村办皮厂基础上,
集资1万元, 办起了郓城县肠衣厂。至1987年,全厂拥有固定资产77万元,流动资金
100万元。1987年实现总产值1030万元,创利税80万元。
为提高肠衣产品质量,肠衣厂重视技术引进,除经常派技术骨干赴外地先进厂家
参观学习,还两次请青岛肠衣厂科技人员来厂举办训练班,培训技术骨干70人。厂子
制订了严格的操作规程,还常年招聘1名肠衣技师传授技术,质量把关。全厂有8人获
得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的技术职称。肠衣厂生产的出口肠衣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
定标准,无洞、无软皮、无盐蚀、干皮,没出现过退货、索赔现象,获得中华人民共
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颁发的“出口食品厂、 库注册证书” 。 1988年实现总产值
1210万元, 创利税120万元,人均创汇14万元,产品远销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美
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厂长刘建伦被省政府授予“农民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发扬民族传统培育武术人才
1985年4月, 郓城镇南关青年农民樊庆斌、刘国庆自筹资金创办了宋江育英武校。
该校精选师资、严格训练,坚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武术人才的原则,至1987年,向
全国各武、体学校输送队(学)员32名,其中有8人在省、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名次。
1988年, 该校学生来源于全国15个省市,共814人。向全国各地武、体学校和运
动队输送人才61名, 其中省队24名,国家队3名。在摔跤比赛中,获济南第一届农民
运动会中国式摔跤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代表山东省参加的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农
民运动会中国式摔跤决赛中,1人获铜牌,一人获第五名;在济南柔道比赛中,有7人
夺得金牌;在全国女子自由式柔道比赛中,有1人获第四名。

(侯宪起)

梁山县
中共县委书记 魏昌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崔绪照
县长 霍正气
县政协主席 田继亮
1988年, 梁山县辖4个镇20个乡, 65.33万人, 总面积9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82.8万亩,工农业总产值4.74亿元,比1987年增长18.7%;其中农业总产值2.16亿元,
增长5.1%。粮食总产25.3万吨,棉花总产1.31万吨,分别增长1%和19.2%。财政收
入1716.2万元, 增长25.96%;社会商品零售额1.98亿元,增长23.9%。城乡居民年
末储蓄余额1.62亿元,增长35.26%;农民人均纯收入362元。

工业生产同步发展
1988年,梁山县工业加快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发展对外协作。全县工业总
产值2.57亿元, 比1987年增长33.27%。其中县属工业产值1.02亿元,增长25.1%;
实现利税1373万元,流动资金周转85天,比上年加快12天。乡村工业产值1.55亿元,
从业人员39800人。 县属工业新上技改项目11个。县面粉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标
准粉保持部优称号,特一、特粉全省评比第一。县农机厂生产的收割机刀片经国家复
核仍保持国优产品称号,花键轴创部优产品。县酒厂生产的水泊老窖酒和县造纸厂生
产的条纹包装纸获省厅优良产品称号,县陶瓷厂生产的紫砂蒸气锅获省厅优秀新产品
三等奖。收割机刀片,条纹牛皮纸,氧化锌、床单布、儿童睡衣、梁山义酒、纱布垫、
骨粒、柳条编织品等15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1988年完成经济联合、技术协作项目14
个、产品40种,引进资金750万元。与香港润昌有限公司联合新上针织匹布厂。

(戴继贵 张淑军 贾朝风)

巨野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子玉※ 朱先瑞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立品
县长 穆衍峰
县政协主席 邵庆慈
1988年,巨野县辖26个乡镇,6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8万,总面积1270平
方公里,耕地111.08万亩,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74亿元,与1987年基本持平。地方财
政收入1582.9万元,增长2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9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收
入377元,比上年增加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6%。

工农业生产
巨野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县,1988年战胜了极其严重的冻、旱灾害,夺得了较好
收成,除粮食略低于上年产量外,其它农作物都增产。农业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
下降12.5%。 粮食总产19.09万吨,油料总产0.46万吨。棉花面积扩大到62.5万亩,
比上年增加15.8万亩,总产3.37万吨,比上年增长18%,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瓜
菜收入1111万元, 比上年增长71.2%。果园面积达到6.9万亩,比上年增长33%,水
果产品增加12%。乡村企业发展到6872处,从业人员37391人,总产值1.6亿元,实现
利税2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另外,还有多种经营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
3%。
工业生产克服了资金、能源、原材料不足等困难,保持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工业总产值完成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工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创优活动有新的突
破, 全年安排技术改造项目18个,竣工12个,完成投资3254万元,为上年的3倍多。
如鲁沪巨野棉纺厂、面粉厂等级面粉车间、染织厂、皮革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都竣
工试车投产。有5个企业经地区核定为三级计量单位,4个企业获计量合格证书。39°
花冠特曲、54°花冠老窖酒,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获金牌和银牌;标准面粉获省
优产品称号。县建筑公司在济南第四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施工中夺得金牌。

(陈有举)

成武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李胜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统振
县长 王汝密
县政协主席 秦新春
1988年,成武县辖18个乡镇,总面积988.1平方公里,耕地74.96万亩,比上年减
少341亩。 人口51.76万, 比上年增加8282人。 财政收入1132.9万元,工业总产值
2.17亿元, 比上年增长27%,农业总产值2.18亿元,粮食总产量16.66万吨,皮棉总
产量2.88万吨, 比上年增长18%,职工年平均工资1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元,
城乡储蓄余额1.2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4亿元,出口商品总值1685万元。

深化改革增强后劲经济持续增长
1988年,成武县继续解放思想,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引入
竞争机制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制,优化劳动组合,加强企业管理,开展“双增双节”
运动,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论贡献的局面,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企业潜
力。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17亿元,比去年增长27%,基本实现了产值、税利、财政
收入同步增长。
强化企业管理,广泛开展企业升级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柳腊厂首次被评为全国
轻工业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柳腊厂和木器厂的桐藤系列家具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
出口产品。同时,两厂的彩宫牌和盛莲牌桐藤系列家具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结束了成
武县无省优产品的历史。
推行风险抵押,增添企业活力。县三棉厂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后,企业面貌发
生很大变化,全年实现利润68万元。造纸厂1-8月份亏损51.4万元,9月份实行全员风
险抵押承包制,把企业兴衰与个人利害直接联系起来,增强了全体人员的责任感,调
动了积极性, 到年底4个月生产凸板纸544.47吨,超产24.47吨扭亏为盈,实现利润
13.4万元,超3.4万元。
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年内新上技改项目23个,总投资3430万元,已竣
工投产10个。 1989年上半年可全部竣工,投产后,可年增产值6263万元,新增税利
650万元。 苟村集乡变压器厂注重新产品开发,厂长楚德留研制成功达驰牌小型低耗
节能调容变压器, 经鉴定获地区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国家专利,已批量生产。一台
100KVA的达驰牌调容变压器,一年可节电2500度。

(宋茂荣)

单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广新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笃信
县长 王冠举
县政协主席 李松柏
1988年, 单县总耕地147.37万亩,比1987减少0.07万亩,人均1.67亩,总人口
95.2万。 工农业总产值6.46亿元,比1987年增长7.4%,其中工业总产值3.25亿元,
比1987年增长21%; 农业总产值3.21亿元,比1987年下降3.7%,工业总产值第一次
超过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28.8万吨,比1987年下降15.2%。职工年平均工资121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10元, 比1987年减少13元,城乡储蓄余额1.85亿元,比1987年增长
20.3%。

积极组织工业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988年,单县工业生产能源、原材料紧缺,资金严重不足,为确保工业生产持续
稳定增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1988年初,全县112个工商企业全部实行了承包经
营,改革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企业承包者和工人增加了危机
感增强了事业心。企业兼并开始试行,木器厂兼并了建材厂。酒厂实行了优化组合。
第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针对有些部门和企业存有“以包代管”的
做法,县委、县政府及时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充实计量、财务、
设备、消耗、劳保、安全等基础管理内容,提高了企业素质。年内,县麻纺厂晋升为
国家二级企业, 棉花加工一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3个厂晋升为地区级先进企业。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麻袋、精炼棉籽油、蜜三刀 (糕点) 获国家部优产品称号,21×
21纯棉平布、浆皮月饼、水泵、莱河酒被评为菏泽地区优良产品。
第三,抓技术改造。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坚持以提高产品
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消耗和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以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
为主攻方向,对新上技改项目进行反复筛选。对已定建设项目推行了包技改目标、投
资、工期、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等为内容的责任制,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本年全
县共安排技改项目51项,其中续建15项,至年底完成39项,完成投资额2187万元,为
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第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988年,市场上黄麻紧俏,价格上涨,而麻
袋滞销,再加上县麻纺厂基建规模较大,资金相当紧张。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干部
职工人均向麻纺厂提供借款50元,帮助渡过难关。
经过努力,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1%。县直以上工业完成1.04亿元,
增长28%, 实现利税1643万元,增长53.6%,其中利润849万元,增长69%,产值利
税率达19.8%,创历史最高水平。

(惠正法)

定陶县
中共县委书记 张朝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近舜
县长 张作田
县政协主席 王效春
1988年,定陶县辖19个乡镇,耕地76.7万亩,人口50.27万,比上年增加0.67万。
财政收入1495万元,工业总产值4.04亿元,比1987年的2.64亿元增长53.4%,农业总
产值2.32亿元,比1987年的2.27亿元增长2%,粮食总产21.0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
408元。城乡储蓄1.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23亿元。

重视发展创汇经济
定陶县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立足本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创汇经济,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大力向外宣传介绍本县的经济实力和各种优势,增强对外商
投资的吸引力,广泛利用民间直接,间接的涉外关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巩固发展已有的合作关系,开拓新的合作渠道。还狠抓了国际市场信息的预测预报工
作,在主要经济特区和口岸派驻信息员或利用当地人员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掌握国际
市场动态,以保证产品适销对路,并扩大原有产品出口量和增加新产品的出口。
至1988年底, 县直外贸企业由1983年的3个发展到10个;乡镇外贸企业由1983年
的2个发展到12个;中外合资企业2个,下设9个分厂。其中,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的1
处, 1000万元以上的5处,500万元以上的8处。县皮毛厂、裘革服装厂、陈集国华贸
易公司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皮毛、地毯、裘革服装厂被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企业,荣
获“金龙腾飞”奖。现在全县基本形成了畜产品加工、地毯加工、草柳条编织、木材
加工四大创汇群体。以这些企业群体为轴心,联结着17个年产值过百万元的专业厂和
600多个村户企业。有100多种产品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出口产值10362万元,
其中工艺品3496万元, 纺织品202万元, 畜产品4029万元, 化工43万元;乡镇企业
7770万元。创外汇2434万美元。

(李应松)

曹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孙健民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谢新治
县长 路绍昌
县政协主席 王鸿烈
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曹县进行了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曹县辖31个乡
镇, 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耕地156.7万亩,比1987年减少0.2万亩,人口115万,比
1987年增加1.5万人。 全年工业总产值3.78亿元,比上年增加35%,农业总产值3.66
亿元, 减少5.6%,粮食总产31.49万吨。职工年平均工资1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1.5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8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出口商品收购
总值4603万元。

多管齐下发展生态农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曹县县委、县政府针对本县农业生产起点低、基础薄
弱、投入少、产出低等现实问题,狠抓了生态农业这个关键措施,使生态农业和传统
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整体的稳产、高产、低耗和
经济、 生态、 社会的高效益。 1988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311.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88.7%和256%。
狠抓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本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
多次就治水保土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先后聘谓专家12人,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余份,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水土保持工作大见成效。1985年以来,全县共开挖新沟524条,
清淤老沟512条, 兴修水利设施1293座;搞林粮间作113万亩,农田林网184万亩,营
造速生丰产林,用材林10万亩,防护林带25条,长181公里。
推行秸杆还田,大积大造有机肥。为改变本县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状况,
近几年大抓了农家肥的积造。1988年,全县共积造有机肥376.8万立方,亩均2.4立方;
还田秸杆9000万公斤,亩均57.3公斤,共节省农业投资3500万元。
发展畜牧养殖业, 努力保护生态环境。1988年底,全县畜禽存栏量达141.6万头
(只),年积优质圈肥173万立方,亩均1.1立方,仅此一项即可节省农业投资1760万元。
发展棉花,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曹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年产皮棉4万
吨。 1984年全县总产皮棉曾达5.65万吨,收入1.87亿元,人均卖棉收入177元,每亩
耕地占有棉饼29.7公斤。棉花不但直接经济效益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等
综合效益, 在全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全县仅利用棉籽皮即达300万公斤,
培育出食用菌300万公斤,价值650万元。

(杜海生 姚少华)

东明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启杰※ 孔令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祝仰钦
县长 孔令昌※ 王锡璞(代)
县政协主席 韩同成※ 马欲圣
1988年东明县工农业总产值4.37亿元, 比1987年增长20.52%,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162.59万元, 增长22.72%,财政总收入1135万元,增长56%,农副产品收购总值
16373万元,增长59.5%,外贸出口收购总值1499万元。

农业生产
1988年,东明县农业总产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8.22%,粮田面积67.22万亩,
减少6.61%, 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 增长12.7%。 农业投资共1220万元,增长
10.1%。全年出动劳力12万人次,修筑河渠547条,衬砌渠道9条,建扬水站29座,新
打机井344眼,新增机泵603套,在旱灾相当严重(全县全年降雨只有349毫米) 的情况
下, 取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25.5万吨,比上年增长3.3%,向国家提供平价商品粮
3.01万吨,棉花总产1.53万吨,比上年增长57.9%。
林、 牧、渔业均有发展,全县新增果园2.52万亩,新栽树木128万裸。大牲畜存
养量8.55万头,比上年增加1.35万头,生猪存养11.43万头,山、绵羊存栏36.19万只,
比上年增加23万只,家禽存栏168.49万只,比上年增加23.4万只。淡水鱼年产量7 73
吨。
东明种植西瓜历史悠久, 素称“西瓜之乡”。1988年种植西瓜8万亩,总产28万
吨, 经济收入3500万元。7月份,全省西瓜现场会在东明召开,总结了东明西瓜生产
管理经验。东明县的“齐园”和“开发”号两个西瓜品种,在北京举行的西瓜评展会
上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四名。

(杨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