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145&run=13

〔职工教育十年改革成效显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职工教育在改革中
蓬勃发展。全省参加各种政治、文化、技术业务培训的职工已达1000万人次,初步形
成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职工教育体系。主要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体系。据1988年统计,全省已建有职工学校1338
所,职工中专157所,职工高等学校57所,职工培训中心369个。职工教育校舍建筑总
面积达216万平方米。配备专职教师1.6万余人,比1979年增长8倍,聘请兼职教师3万
余人, 形成了年培训能力为190万人的规模。“六五”期间,全省县属企业以上领导
干部基本轮训一遍, 有200万青壮年职工参加了文化、技术补课,合格率分别达78%
和82%, 有150万青工参加了政治思想轮训。“七五”以后,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岗位
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 1988年,全员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培训职工195.8万
余人,占全省职工总数33.8%,比1987年增长22.7%,参加岗位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
的职工共158.9万余人,占全员培训总人数的81%。其中培训企业车间主任2.7万余人,
占车间主任总数34%,培训企业生产班组长22万余人,占班组长总数65%。几年来的
全国职工教育统计表明,山东省在培训职工总数、培训工人总数、参加岗位培训人数、
参加中专学习人数、各类职工学校数等方面均列全国第三、四位。
二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1981年以后,山东省职工教育工作由群众团体
管理为主,转为以行政管理为主。目前省、市地、县三级均建立健全了职工教育专职
管理机构,配备干部900余人;省直厅局大都设立了教育处室,大中型企业有教育科,
小企业有专人负责。全省共配备职工教育专职干部1.2万余人,比1979年增长9倍,形
成了一支素质较好,相对稳定的职工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专职机构的建立健全,有力
地促进了全省职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是初步形成了职工教育研究体系。成立了山东省职工教育学会及职工中专研究
会、职工教育语言研究会、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研究会,全省建立各级职工教育研究组
织300余个。 有专兼职研究骨干2000余人。几年来围绕职工教育工作重点开展了富有
实效的研究活动, 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共组织撰写理论文章3000余篇,其中500余
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同时编辑出版了《山东职工教育》杂志。
四是有效地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据不完全统计,近
10年来, 全省职工高等学校毕业生达10万余人,职工中专毕业生7万余人,职工学校
毕业(结业) 生600余万人,其中经过培训达到大中专毕业水平的干部达21万余人,占
全省干部总数的18.4%。

〔职工中专教育深入发展〕 山东省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通过恢复和建设, 已由
1982年的10所发展到1988年的157所,设置工、文、理、医、农等100余种专业,在校
生达10万余人,累计毕业生7万余人。
1988年,职工中专在深化改革中取得可喜成绩。一是实行了多层次、多规格、多
种形式办学。在办好全科学历教育的同时,有62所职工中专学校举办了一年制中专专
修班,在校生1万余人;函授、业余中专招生5.2万余人,占招生总数75%;跨市地、
跨行业招生的职工中专学校102所, 占学校总数66%,招生7300余人,占招生总数11
%。 二是进行了教材改革,省直41个厅局制订和修订了职工中专109个专业的教学计
划, 组织4个基础学科研究会编写了职工中专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建立适应成
人学校特点的职工中专教材体系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主动为外向型经济和乡镇企业
培养人才。举办了国际贸易专业职工中专函授教育,招生1000余人;建立了山东省乡
镇企业函授职工中专, 录取乡镇企业职工2.8万余人。四是根据国家教委《成人中等
专业学校试行条侧》 ,对全省154所职工中专进行了检查评估,评出先进学校51所,
占33%;合格学校97所,占63%;不合格学校6所,占4%,对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
对不合格学校提出了限期整顿,暂停招生的处理意见,推动了职工中专学校的改革和
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了办学质量。

(刘大星)
〔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成效显著〕根据企业“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的要
求,山东省各行业、企业普遍开展了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工作。到1988年底,全省累
计培训21.5万人,占全省企业班组长总数的65%。受培训的班组长主要学习班组管理
知识。经过理论学习、调查实习、考察学习、考试和实践考核四个环节的培训,普遍
出现了五个转变:一是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培训后的班组长从实际出发,建
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台帐和原始记录,生产管理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由个人说了算向民主管理转变。多数班组建立了民主管理体系,制订了班组例会
制度;三是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管理型转变。班组长改变了过去生产“打头阵”,管
理“传声筒”的落后方式,运用学到的科学管理方法,注重抓好管理、协调和安全监
督工作;四是由“体力实干型”向“智力开发型”转变。培训后的班组长普遍注重技
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提高班组成员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由生产任务“一
肩挑”向思想工作和生产任务“双肩挑”转变。多数班组长注重研究新形势下班组成
员的思想特点,运用多种手段结合生产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这五个转变提高了班组长素质,带领班组全体人员大力开展“双增双节”、技术
革新等活动,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据对1988年培训的128652人的统计,培训后的班组
长查出生产管理中的问题13.2万余条,已解决8.37万条;创革新项目1.39万项;建立
管理制度5.8万项。这些成果共创造经济效益3.5亿余元。班组长岗位培训的开展,不
仅为企业人员岗位培训创造了经验,成为岗位培训的突破口,而且对于深化企业改革,
推动企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世忠)
〔职工教育专题研讨会〕1988年,山东省各级职工教育理论研究组织全年共举办乡镇
企业职工教育、外向型企业职工教育、岗位培训、职工教育多功能作用等小型专题研
讨会70余次, 宣读交流论文500余篇,其中被省内外报刊采用60余篇。小型专题研讨
会的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把职工教育工作中的难题作为研究课题,
注重实效; 论题集中,研讨深入。1988年3月省学会举办的乡镇企业职工教育专题研
讨会,重点探讨了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培训规划、工作重点等
问题,提出了乡镇企业职工教育“重实际、重实用、重能力、重效益”的原则。得到
了职工教育界的肯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省职教办在起草我省第一个《关于加强乡镇
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意见》时,吸收了这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该意见由省政府办公
厅批转各地执行,对在宏观上指导乡镇企业职工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张敬宪、刘大星)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重视职工教育〕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
地。该厂在抓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十分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1983年成立了
5所职工学校,1987年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每年拨款136万元用于教育。职工学校共
有专职干部63人, 专职教师42人,聘请兼职教师202人,校舍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配备了闭路电视、语言教学、微机、图书等教学设备。建校以来,共举办“青工双补”、
“徒工培训、班组长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
各种培训班600多期,培训职工5.76万人次。
1988年,该厂职工学校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岗位培训。他们按照岗位要求培训徒
工375人, 工人2492人,干部749人;培训中级工333人,组织短期技术业务培训3873
人,质量管理培训2461人,使6413人达到岗位规范要求,占职工总数的35%。职工教
育的开展,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刘大星、刘新德)
〔惠民地区纺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83年5月建立,现开设棉纺、机织、空调、
染整、企管、针织6个专业。1988年在校生525人。学校有专职教师39人,90%具有大
专以上学历,其中13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该校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拥有理化、纺材、织机、金工、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实习工厂。购置有放像
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988年,学校在办好校内班的同时,与滨州市的五个纺织厂家联合举办了校外中
专班5个,注册学生227人。还举办了企业急需的干部中专专修班等各种类型的短期培
训班。学校坚持教育生产一体化,建立了校办实习工厂,年利润达20多万元。
该校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首创了“小专业”定向培养的做法,针对学员所
在岗位的生产和工作需要设置课程,真题真做,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多
次被省职工教育部门和纺织教育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高其)
〔农村成人教育检查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的成人教育坚持“一要改
革、二要发展”的方针,取得很大成绩。到1988年初,全省各级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已
达4.77万处 (其中县办农村成人中专、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8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
校2140处,村办农民业校4.55万处,分别占县、乡、村总数的35.8%、85.6%、52.0
%) ,参加学习的农民、干部、职工达504万人次,占农业人口的7.8%;1982年来共
扫除文盲250余万人,全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8%以下,滕州、五莲、平度、宁阳、长
清、莒南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市)。但是,各地的工作还不平衡,学校间办学效益、
社会效益相差较大,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督促各地办学,省教育厅组织
各市、地教育局(教委)分管成人教育的局长(主任)、成教科(处)长,部分县(市、区)
成教股长共60人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对全省15个地、市,31个县、市、区,
96个乡、镇,67个行政村的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视导。
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农村成教工作,将农村成教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一规划,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认真进行三教统筹。部分市、地、县恢复、健
全了成教机构。保证了原国拨农业人口每年人均7分钱的业教经费用于农村成人教育,
并规定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提出3-5%用于成人教育。 济南、青岛、寿光等市、地、
县地方财政还安排一部分成教资金。各地通过联合、代培、短训、招聘等途径,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并组织编写了一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材。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以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
取短训、长班等灵活多样办学形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有了新的发展,各级农村成教学校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布局合理。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弥补了三级办学网络的不足。
但也有部分单位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仍有轻视农村成教的偏见,没有恢复健
全成教机构,成教经费不能落实,没能及时为农村成人教育学校解决师资、教材等问
题。

〔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近几年,山东扫除文
盲工作成绩很大, 共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250余万人,12至40周岁人口中文盲比
例已下降到15%以下,全省所有县(市、区)都达到了扫除文盲的最低要求,但离国务
院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要求的非文盲率95%的目标还相差很远。1988年8月7
日,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1988〕77号文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扫除文
盲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继续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
定和修订扫除文盲规划;大力推广五莲、莒南经验,制定有关扫除文盲的地方法规;
广泛动员、组织中、小学师生参加扫盲活动;从职工教育经费、农村教育费附加、国
家扫盲补助、社会力量捐资等多渠道解决扫盲经费;并组织扫盲工作队,严格扫除文
盲的验收,实行脱盲证书制度,确保扫盲质量。力争到1990年完成《扫除文盲工作条
例》中规定的非盲率达95%的任务。

(管恩文)
〔全国扫盲先进县选介〕国家教委于1988年11月2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扫除文盲
工作会议, 会议期间表彰了100个扫盲先进县。山东省五莲县、平度县、莒南县、长
清县、宁阳县、滕州市6县(市)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和奖励。
五莲县。该县党政、教育部门重视扫盲工作。在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同时,全
面推行扫盲工作责任制,加快了扫盲步伐,截止到1985年共扫盲6.75万人,使少、青、
壮年非文盲率由1982年的77%提高到90%以上,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克
鲁普斯卡娅”扫盲最高奖。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后,该县继续抓好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
工作,目前,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到96%以上。同时,全县普及初等教育,经省、市
验收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农村扫盲后继续教育发展很快,全县每个乡镇都办起了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560个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夜校,有1.58万多脱盲学员参加了
文化技术学习。
平度县。该县坚持“三教统筹”,多渠道筹集、落实扫盲经费,解决扫盲师资,
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扫盲工作。1975年至1982年共扫除文盲9.70万人,少青壮非文盲
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完成扫盲任务。且有七万多脱盲学员参加业余小学学习,其
中有5万多人达到小学毕业程度, 有效地防止了复盲。1988年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
县”。目前,全县建有成教中心,成人中专,农民教育师资学校各一处,乡镇农民技
术学校45处, 村级农民夜校961处,参加学习的23.7万余人,占全县青壮年总数的52
%。
莒南县。该县扫盲教育与普及初等教育,文化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扫
盲教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
办记工识字班的经验写了按语。该县率先推行扫盲工作责任制后,加快了扫盲工作步
伐, 共扫除文盲23.39万人,使少青壮年非文盲率由1982年的79.5%上升到94%。基
本完成扫盲任务后,继续抓好扫盲后教育,全县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781个,参加学习
的人数达14.54万人次。 同时,全县基本普及初等教育,1984年,经省、地验收达到
国家规定的标准。该县的扫盲教育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的表彰、奖励。
长清县。该县在开展扫盲工作中,把扫盲教育与普及初等教育、文化教育与技术
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扫盲教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取得显著成绩。1988年底全县青、壮
年非文盲率达95%以上,经省、市验收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县里办起了成人中专学校,
每个乡镇都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初步形成了农村成人教育三级网络,1984年经
省、市验收普及了初等教育。该县成人教育曾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
宁阳县。该县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不懈抓扫盲教
育,全县先后扫除文盲28万多人,其中有6万多脱盲学员通过继续教育达到业余小学、
业余中学文化程度,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近几年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发展县、乡镇、村三级办学,现有县办农民中专一处,20处乡镇全部办起了农
民文化技术学校, 520个村办起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先后培训青壮年31万人次,
占青壮年总数的89%。其中14万人学有一两项技术,15万人达到中等专业水平,为当
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滕州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市全面推行扫盲工作目标责任制,扎扎实
实地开展扫盲工作,扫盲教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1978年至1984年共扫除文
盲4.4万人,其中有2.5万余人转入业余小学学习。在扫盲工作中,集中力量组成扫盲
工作队,加快了扫盲步伐,使少青壮年非文盲率由1978年的81%提高到95.5%,经省、
市验收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同时,全市普及了初等教育,堵住新文盲的产生。近几年
来,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全市有1处成人
中专, 22个乡镇全部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805个村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先
后培训各种技术人才25万多人次。该市的成人教育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

(张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