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12&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宋法棠
副书记 王建功 周兴礼 王彦善 张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海涛
副主任 薛允志 许希亮 蒋先明 郑建栋 郑洪超 王锡禄 刘振健 王文元
乙恩波
市长 王建功
副市长 曲进贤 宋广吉 张敬茂 杨庆蔚 鲍升春
市政协主席 崔健文
副主席 盛钊 喻衡 平继元 高淑源 张逸芳 林光 麦加腾 张国骏
于益民 李永昌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赵风启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单德环

1988年,泰安市辖2区、3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40.14平方公里。全市总
人口614.4万人(含往年计划生育漏报及净迁人口的增加) ,比1987年增加20.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6‰下降为12.66‰,非农业人口1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
方公里624.4人。
据初步计算,1988年全市实现社会总产值113亿元 (1987年预计82.5亿元,实际
89.99亿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25.6%;国民收入50亿元(1987年预计37.3亿元,实际
39.31亿元) ,增长27.2%,按可比口径增长19.6%;国民生产总值60亿元(1987年预
计44.3亿元, 实际47.59亿元) ,增长26.1%,按可比口径增长17.9%;工农业总产
值75.26亿元, 增长26.4%;其他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主要计划指标也都完成
或超额完成。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精神
文明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各条战线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988年,全市的企业改革在普遍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主要抓了承包经
营责任制的完善和深化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 全市278户市县属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
营的占97.1%,实行股份制及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也开始起步。流通领域的改革不
断发展, 生产资料、技术、人才、劳务、金融等各类专业市场已达488处,比上年增
长8.4%; 全市物资交易总额达13.8亿元,增长82%;技术交易额1600万元,增长48
%;融通资金13.5亿元,增长1倍。市场体系进一步发育和完善。
198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56.47亿元, 比去年增长
36.6%,完成计划的117.6%;扣除村及村以下工业为40.99亿元,增长28%。其中全
民所有制工业产值26.35亿元,增长19%;乡镇以上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14.64亿元,
增长48%。 在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重工业产值27.95亿元, 增长25.8%;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7
%上升到31.8%。全市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8578万元(不包括电网内
企业) ,比上年增长55.7%;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5.9%、
11.8%、6.61%,分别比去年提高2.79,3.09和0.83个百分点;平均每一职工创产值
1 0328元,利税152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45.1%;多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能源消耗继续下降。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12
亿元, 比上年增长39.4%,可新增产值1.9亿元,创利税5262万元;完成新产品开发
16 4项,有48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45种产品获省优以上产品称
号。特别是食品行业,有9种产品达到省优标准,2种产品达到部优标准,在首届中国
食品博览会上获得5枚金牌, 4枚银牌,9枚铜牌。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市
普遍推广了新泰毛纺厂“三大民主管理法”以及“满负荷工作法”、“厂内银行”等
先进管理办法。全市有一家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8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34个企业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交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663.1
公里,比上年增长1.8%,1988年建成的“一○四”国道(泰安至曲阜段) ,是目前山
东省最宽、标准最高的公路。地方交通运输部门从事营运的客货车辆达到1418辆,比
上年增长5.6%;公路运输货运量下降1.8%;货运周转量增长18.1%,客运量、客运
周转量分别增长7.31%和15.7%。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年末拥有城市电话26627部,农村电话11078部,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19.6%。
农村改革,在稳定完善各业承包合同和双层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在全市总结推广
了莱芜市向乡镇放权,强化乡镇区域经济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的经验;大力推广
了东平县彭集林业站、莱芜市杨庄兽医站“立足服务搞经营,壮大实力促服务,搞好
服务促生产”的经验。1988年全市有1708个县市区属的分支机构下放给乡镇管理,占
应下放的70%; 有864个农口事业单位开展了经营服务,占总数的78%;村级共建立
各类服务组织22055个。 全市上下普遍重视强化农业基础,整个农村经济保持了全面
发展的好势头。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19%。农业总产值
18.79亿元, 比上年的18.19亿元增长3.3%。 林牧副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37.5%, 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由于严重冻、旱、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农
产品粮食、油料、麻类、蔬菜、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粮食总产240.22万吨,
比上年减少0.23%; 棉花总产0.89万吨, 增长12.22%;花生总产7.74万吨,减少
27.63%。 当年造林面积21.33万亩,其中速生年产林2.06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
328.59万亩, 比上年增长3.9%。 畜牧业,年末存栏大牲畜21.66万头,比上年增长
13.6%;生猪存栏192.21万头, 增长9.7%;羊存栏137.98万只,增长36.1%;家禽
1600.2 9万只, 增长26.8%。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7.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
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 (折纯) 22公斤, 增长15.8%。农村用电量61020万千瓦小时,
增长22.7%。
1988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按可比口径增长27.1%,
其中工商各税收完成3.45亿元,增长24.3%;财政支出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全市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为10.95亿元, 比上年增长22.3%;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纯购进
总额达17.78亿元,增长37.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96亿元,增长29.6%,扣除
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1%。银行现金收入达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现金支出53.7亿元,增长42.4%;货币净投放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2.8亿元;各项
存款余额20.31亿元,增长25.2%;各项贷款余额34.34亿元,增长19.6%,其中支援
乡镇企业贷款2.23亿元,增长10.8%。
在对内对外开放工作中, 达成各类经济技术合作意向协议423项, 正在执行的
221项。 同时利用青岛小交会、广交会、泰山国际登山活动等机会,与20多个国家的
120余家客商进行洽谈, 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资的项目32个,已签约的14项,利用外资
1230万美元; 批准三资企业8家。对外合作的领域由原来的单纯现汇引进,扩展到合
资经营、补偿贸易和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进一步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路子。全市外贸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工业品出口总值为1.27亿元,
增长10.9%。 在单项产品出口中500万元以上的大宗骨干商品由上年的15种增加到18
种。
全市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公用事业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煤气用户
扩大到1.5万户; 泰城的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达到58辆。通过开展“笑迎天下客,满意
在泰山”活动,泰城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旅游部门全年接待外国及华侨、港、澳、
台旅游者13033人,比上年增长5.9%;旅游外汇收入235.8万元(外汇人民币) ,增长
11.8%。
1988年,城市居民可用于生活费用的收入为1080元,比上年增长26.9%;年末全
市职工人数为52.3万人, 增加3.4万人,增长6.9%,其中合同制职工已达7.7万人,
增长1.2倍; 全年职工工资总额9.16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8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556元,增长14.6%。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户中,又有6120户脱贫。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84元。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3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6.5平方米。
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方面,全市共停建、缓建基建项目56个,压缩固
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其中压缩楼堂馆所项目24个,占停、缓建项目总数的43%。物
价、 财税大检查, 共查出违纪金额4334万元, 应补交入库2960万元,已收缴入库
2621万元。 查处机关工作人员经济违纪案件28起,挽回经济损失51.8万元。全市共
有1039个公司, 经清理发现有问题的364个,已撤销42个,与行政机关脱钩的15个,
在公司(企业)兼职的79名党政机关干部,大都免了兼职。同时还大力压缩了社会集团
购买力,引导消费资金合理分流,抑制了过旺需求。通过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和秩序
明显好转。
1988年,全市有8977名科技人员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聘任了13名科技副县
市区长,55名科技副乡镇长。一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200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4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4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年新增产值1.3亿元,
利税2700万元。 经国家和省的评审,1项获国家发明奖,2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还有
11项被国家科委推荐参加1989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科技成果展览会。推广应用新成
果121项,比上年增长17%。全市共引进新技术、新成果190项,向全国各地有偿转让
技术成果121项。
全市教育工作围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注意加强了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
学龄前入园儿童达15.18万人,比上年增长1.2%;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
98.15%和98.7%;初中入学率达到72%,增长5.2%;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占
高中阶段招生人数的比例达44%,增长5.8%;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
新泰市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宁阳县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
文化、 体育、卫生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月份泰安市民间艺术表演队参加了“北
京国际旅游年龙潭杯民间花会大奖赛”,演出的“抬芯子”、“手龙舞”节目,夺得
“龙潭杯”和优胜锦旗。在第二届泰山国际暨全国登山活动开幕式上表演的大型民间
艺术节目《人间·天上》,受到《中国文化报》的赞扬。一年来共拍摄了《前天、昨
天、明天》等电视剧3部5集,出版诗集2部,创作泰山神话系列电视剧8部10集,创作
迎接建国40周年舞台剧本10部。在省以上文艺比赛中有61人次获奖,获优秀组织奖等
集体奖12个。 全市组队参加省级体育比赛19项次,共获奖牌155枚,其中金牌66枚,
银牌54枚, 铜牌35枚。有2人超4项世界纪录,1人破一项全国少年纪录,6人破8项全
省最高纪录,3人破7项全省青少年纪录。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
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全市有城乡医疗机构630处,卫生工作人员22430人,增长3.8
%;病床13370张,增长6.7%。由于坚持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市传染病、地方病
得到了有效控制,烈性传染病基本绝迹。
一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形势教育、社会公
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特别是加强了文明单位建设,使人们的思想道德
观念、法制观念得到提高,精神面貌有所改观,社会秩序有所好转,全市共涌现出省
级文明单位40个,市级文明单位400个。

(刘斌范 董树平)

研究与开发并举的泰山科学院
1987年4月建院的泰安市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 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紧密结合
泰安实际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专兼
职科技人员相结合,科研与技术开发并举,科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不要国家事业
费,自食其力,自我武装,自我发展的新型科研机构。至1988年底,完成科研项目85
项,鉴定项目12项, 转让65项,投入批量生产的22项,获国家专利6项,获国际铜牌
发明奖1项, 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自身创收40万元。泰山科学院在边组建边
科研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引进人才,壮大技术力量。在积极做好正式人员的考察选配以外,先后从北大、
清华、山大、山工等17所大专院校,航天部三院、电子部十二所等11个科研单位,聘
请了从事机械、 电子、化工、轻工、计算机、光学、农业等专业的专家、教授145名
作为兼职研究人员, 相当于泰山科学院全体人员的6倍多。兼职研究员中有60%是高
级技术人员。
探索实行新的管理制度,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泰山研究院在实行院长负责的基
础上,制定了《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章程》、《研究院行政管理办法》、《关于专职
人员管理办法》、《关于兼职科技人员管理办法》、《关于经济来源及管理办法》及
《科研课题承包责任制的三个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院内对研究人员实行
了定课题、定指标、定人员、定时间、定项数的“五定管理”,按照责任制的要求,
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定期检查、总结、督促,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奖优罚劣。这些制
度充分调动了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研究人员都争相承包课题,承担创收指标。
面向生产,促进科研和生产的紧密结合。泰山科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把重点
放在应用研究上,针对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发展的急需,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特别是为乡镇企业开发研究短平快科研项目。同时还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中小
企业和乡镇企业,输送新技术、新信息、提供有偿服务。
坚持走“科、工、贸、教”全面发展的路子。他们在以研究、开发为主的前题下,
先后建立了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科技商店,智力开发中心,食用菌研究中心和实验工
厂。同时还对一些有资金、厂房、劳力,而无技术和项目的企业,以科研、设计、制
造、生产工艺、施工技术及人员培训等一条龙服务的方式,联合办企业。

(刘斌范 董树平)

以山为题借山发挥寓经济文化交流于登山旅游之中
1988年9月14日至16日, 中国登山协会、中华体总群体部、泰安市政府在泰安联
合举办了第二届泰山国际暨全国登山活动。主要内容一是登山竞赛活动;二是万人登
山活动; 三是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洽谈活动;四是文化艺术活动。有关领导、120家
新闻单位、396名记者及中外来宾共计4万余人出席了登山活动开幕式和各项活动。
通过举办这次登山活动,进一步宣传了泰山、泰安,为泰安市深入贯彻改革、开
放的方针,繁荣泰安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登山活动期间,
各项贸易洽谈成交总额达1.55亿元, 意向投资11.71亿元,总的经济效益相当于第一
届登山活动的8倍以上。 泰安市工农业产品展销会,布展40大类、2500多种名、优、
特、 新产品,成交额7914万元。泰安拖拉机厂签订了3000台“泰山-12”拖拉机供货
合同, 价值1380万元;市郊区与日商签订2.8亿美元的盐化工意向书;东平麻纺厂与
南朝鲜的大麻脱胶项目也在继续洽谈。 旅游产品展评会产品销售成交额200万元。金
融市场共组织了北京、江苏、郑州、长春、兰州、西宁、新疆、济南、烟台等40多个
单位前来参加交易会, 共拆进资金7000万元。劳务市场洽谈成交向外地输出劳力200
人, 会后继续洽谈的300人;向北京等地介绍了部分家庭服务员、保育员;技工交流
洽谈登记167人。全国应用技术及人才交流交易会,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00所大
专院校、 科研单位、厂矿企业的1.2万余人进行了各种应用技术、科技成果、发明专
利的交流交易和新产品展销,开展了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难
题招标等活动; 共发布各种科技信息5万余条,人才信息1.2万条;签订合同、协议
230多份, 交易额达410万元。接待求才单位600多个,各类技术员1500多人,要求调
入泰安的192人;以业余兼职(含星期日工程师)和技术咨询等形式提供服务的450人;
要求发挥余热的离退休人员153人。 通过这次交易会,泰安市共引进新技术98项,转
让项目65个,这些项目实施后,可年增产值1.6亿元,创利税320万元。

(刘斌范 董树平)

泰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张仁敬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黎光
区长 胡化泉
区政协主席 贾思瑞
1988年, 泰山区辖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9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88668亩,比上年减少4322亩。总人口34.29万人,比上年增加2.09万人,其中农业人
口13.9万人。工农业总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增
长50%, 农业总产值4.404万元,增长5%。财政收入1974.3万元,增长25.97%。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36.8%。农行储蓄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年末储蓄余额
达到1.92亿元,增长37.6%。区直职工平均工资1442.8元,增长26.6%。农民人均纯
收入684元,增长13.2%。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88年泰山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重点抓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配套、完善工作。
目前, 全区区直已有47个企业和134个企业门点实行了承包、租赁经营,分别占区直
现有企业和企业门点数的90%,1114个乡街企业全部实行了承包、租赁经营。40个区
直企业和部分乡街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46个区直企业实行了工效挂钩。50
个企业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搞活固定工制度、满负荷工作法、厂内银行
等管理方法正在推行、实施。横向联合趋向良好,初步形成了两个企业集团。股份制
在试点的基础上,已有20个企业相继推行。1988年全区新创部优产品2个,省优产品1
个, 原来的9种部优、省优产品仍保持荣誉称号。完成了7个企业的升级工作,1个升
为省级企业,6个升为市级企业。出口创汇工业企业已由上年的7个发展到15个,全年
出口交货值810万元, 增长41%。新建和改造商业网点25处,新增营业额1260万元,
新增利税115万元。新建、改建集贸市场9处,新增营业面积10637平方米,摊位27 70
个。
农村继续深化第二步改革。90%以上的村完善了承包合同,稳定了农村各业承包
责任制。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点取得了经验,正逐步推开。加强乡级基层政权建
设,区向乡(街道办事处) 先后下放了53个分支机构,1241名干部(含教师),494名职
工, 273.8万元经费。1988年全区粮食总产3.75万吨。蔬菜、果品、水产、肉蛋奶、
苗木花卉五个商品基地共向社会提供蔬菜37245吨,减少9.3%;干鲜果8044吨,增长
6.13%; 肉蛋奶8260吨,增长42.4%;水产品351吨,增长46.3%。全区加强了对农
业的领导,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积极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全区
共铺开326个农田基本建设项目, 总投工120万个,总投资250万元。土地管理工作开
始走上法制轨道。

(宋晓冬)

郊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景堂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石书春
区长 刘仁安
区政协主席 张锡印
1988年, 市郊区辖8乡1镇,10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3万人。总面积1773.5
平方公里,山区、平原、丘陵约各占1/3;耕地面积111.45万亩,其中粮田80.48万亩。
工农业总产值8.67亿元, 比1987年增长35.1%, 其中工业总产值4.76亿元, 增长
76.8%, 农业总产值3.91亿元,增长5%,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多种经
营总收入8.69亿元, 比1987年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578元,比1987年净增76
元,增长15%。 粮食总产47.1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向国家贡献粮食5.45万吨,
是全省向国家贡献粮食最多的县份之一。果品总产3.7万吨,水产品1000吨,蚕茧140
吨。 社会商品零售额3.67亿元, 增长31%;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285万元,增长
8.8%;年末储蓄余额2.47亿元,比年初净增5298万元。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

集中信贷投资发展农副产品基地
泰安市郊区农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广泛集中信贷资金,支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
到1988年底,共发放贷款1.07亿元,全区初步建成粮食、畜牧、林果、蔬菜等基地,
粮食总产达到47.18万吨; 果品总产量达到3.7万吨, 年总产值1300万元;大牲畜存
栏4.17万头, 羊存栏28.9万只, 畜牧业总产值达8463万元。全区农副产品总产值达
到3.91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5%,形成了全区农副产品生产大发展的好势头。
1988年初,全区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设备不配套,资源老化等问题。
据此,区农行及时调整了贷款结构,集中信贷资金5700万元,对全区粮食、林果、畜
牧等基地的设备配套和新资源开发进行了扶持,共购买配套设备2.58万件,开发新资
源10万亩。
农行在支持基地建设工作中,一是坚持做好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扶持。市郊区是
全省商品粮重点产区之一,但全区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失修。农行决定
积极扶持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共发放粮食生产贷款2147万元,占农业贷款的20%,
其中260万元贷款用于扶持新修扬水站16座, 新建水渠2.75万米,新打维修机井32 4
眼, 架设动力线4.68万米,实现水利配套1430千瓦。还贷款618万元,对推广良种、
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和立体种植、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扶持,
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使全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有了大的发展,粮食总产达到47.18万
吨,比上年增产1.18万吨。二是坚持对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坚持以千家万户为基
础,以食草畜禽为重点,以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搞好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大力发展产
供销一体化的畜牧业商品生产,1988年共发放贷款1932万元,大力予以扶持,并拿出
贷款750万元,建立猪、牛、羊养殖专业村29个。同时,围绕做好畜牧业产前、产中、
产后的服务工作, 积极扶持,使畜牧业商品基地配套成龙。祝阳小棱庄村,有6 4个
养殖户,农行先后贷款11万元,帮助购进优良种牛96头,绵羊1400只,带动了养殖业
的发展。 仅此一项,该村年收入达280万元以上,占全村总收入的85%。年末,全区
大牲畜存栏4.17万头,比上年增长16%,羊存栏28.9万只,比上年增长53.2%,畜牧
业总产值达到8463万元,比上年增长27%。三是坚持发挥优势,大力扶持林果基地的
发展。郊区有林果29.7万亩,年产干鲜果品3700万公斤,是全省果品重点产区之一。
1988年, 农行重点对新老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建设给予了扶持,先后发放贷款161 0万
元,扶持推广树盘盖草、覆膜和穴贮肥水等先进生产技术,使其增产增收。并积极推
广品种优、见效快、效益高的果树品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发放贷款工作中,农
行注意做到四个优先:即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技术贷款优先;发展名、
优、特、稀产品贷款优先;对应急水利配套贷款优先;对签订定购合同的农民及收购
部门收购农副产品所需资金贷款优先。

(马方源 区农行)

莱芜市
中共市委书记 朱应铭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心振
市长 汪明培
市政协主席 王锦锋
1988年, 莱芜市辖27个乡镇, 1个城区办事处,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总人口
108.61万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03万人,市区人口8.5万人。
工农业总产值17.36亿元,增长26.5%。其中工业总产值14.17亿元,增长33.3%。粮
食总产42.5万吨,比上年增产0.87万吨。各项税收完成1.15亿元,增长22.6%。农民
人均收入达到727元, 增加125元,职工平均工资1485元,增加303元。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5.18亿元,增长29%,城乡储蓄余额5.33亿元,比年初增长23%,外贸出口收购
总值4367万元,比1987年增长52.5%。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

落实粮油“三挂钩”政策化肥柴油直接兑现到户
1988年,莱芜市认真贯彻执行粮油“三挂钩”政策,将挂钩柴油、化肥直接兑现
到户,全市515.5万公斤挂钩化肥和102万公斤挂钩柴油,全部如期如数发放到农户手
中。
一、减少中转环节,直接供应到户。过去,莱芜市对挂钩物资的分配,主要是采
取按层次、按单位逐级分配的办法。由于周转环节多,容易出现克扣、挪用、拖期等
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8年,市政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挂钩物资统一实行
专营,分配一次到位,直接兑现到农民手中。对下拨的每批化肥、柴油,市政府根据
粮油定购合同,组织供销部门,及时调运,及时分配。过去,群众购买挂钩物资都是
到乡镇驻地供销社,有的路途遥远,搬运困难;有的集体购买,增加了费用。1988年,
为了能让农民就近买到挂钩物资, 全市新建供应网点180多个,各级供销部门还积极
组织力量,主动送货上门。
二、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坚持让利于民。粮油挂钩物资经营的特点,是淡储旺销,
农民到施肥季节才持票购买。由于储存期长,资金周转慢,造成亏损经营。在这种情
况下,莱芜市各级供销部门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统一零售价格,不涨
价, 不坑农,通过挖掘内部潜力,自行消化增涨费用4.4万多元。1988年,经物价、
工商部门多次抽查、普查,没有发现有挂钩物资加价销售的情况,赢得了农民的信赖。
三、实行公开、监督制度,增强“挂钩”政策的透明度。收购粮油奖售化肥、柴
油是国家奖售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确保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促
进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保证“三挂钩”政策的
落实,莱芜市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行了“公开、监督”制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
专栏、广告等形式,把粮油奖售挂钩物资的数量、标准、价格、供应方式、供应期限
等内容公布于众,并逐级设立举报中心,举报电话,把“三挂钩”政策的落实情况置
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基本杜绝了截留、克扣、抬价、私分、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吴茂滋 孟广占)

新泰市
中共市委书记 公丕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延丰
市长 亓志文
市政协主席 朱尔敬
1988年, 新泰市辖28个乡镇,1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总面积1990.6平
方公里。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5.82亿元,比1987年增长26.4%,其中,市属工农业总
产值11亿元,增长36.3%;财政收入8689万元,实现了收入平衡,略有节余。全市农
业总产值3.09亿元, 增长1.7%;农村经济总收入8.08亿元,增长27.3%;粮食总产
39.9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529元, 比上年增加78元; 林、牧、副、渔业产值增长
27.3%。 全市工业总产值12.81万元,较上年增长34%。其中,市属工业企业7.99亿
元, 增56.3%。市属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966元,提高23%;万元产值综合耗
能降低7.2%;流动资金周转加快20天;实现利税1.06亿元,增长58.7%。

狠抓基础教育建成200处标准化学校
自1981年开始,新泰市即致力于基础教育建设,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想方设法对
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改造,使办学从教条件大为改善。
领导重视,真抓实管。首先抓了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提高,再由领导靠上去
真抓实管,注意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市成立了学校标准化领导小组,市政
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市六大班子领导同志,分别对全市28个乡镇办事处
实行分工包校责任制,具体解决落实建设标准化学校过程中的问题。
因地制宜,制定标准条件。根据国家教委、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的不同规
模、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研究制定了《新泰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条件》,
要求既不拘一格,又切合实际,不搞一个模式。
多方筹集资金, 强化全民办教育的根本意识。1986年社会捐资948万元,1987年
达到1012万元,1988年达到1026万元;各级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用于改善办学条
件;当好参谋,搞好服务;1986年县财政教育投入996.8万元,1987年投入1083万元,
1988年投入1573万元,三年教育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3%以上。
新泰市学校建设工作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到1986年底,共投资3650万元,新建
校舍14363间, 翻新改造6469间,添置木制课桌凳62568套,新建院墙19.97万米,校
门928座。 经省政府检查验收,全部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校舍、桌凳、大门、院墙、
操场、厕所“六配套”标准。从1987年开始,市里又开始了标准化学校建设,主要以
配套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电教设备、文体器材和校园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共投资
665.9万元,使全市200处农村中小学从“六配套”达到“标准化”。1988年,全市农
村中小学已达964所,在校生16.9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4%,巩固率99.7%,普
及率97.9%,毕业率99.1%;大、中专共录取1357人,比上年增加31.2%。1988年新
泰市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带头市和全国教育先进市,受到了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联
合表彰。

(光锋 藤达)

宁阳县
中共县委书记 乔善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成才
县长 赵一民
县政协主席 殷修明
1988年,宁阳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人口74万。工
农业总产值6.95亿元,增长18.7%,其中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增长33.7%,农业总
产值2.84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3015.4万元,增长23.9%;粮食总产35.34万吨;
职工人均工资1390元,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501元,增长7.7%;城乡居民年
末储蓄余额1.26亿元,增长35.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长23.3%;物资
销售额1.02亿元,增长2.3倍;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000万元。

推行标准化管理促进电力事业发展
近年来, 宁阳县电力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县62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全
县拥有各种高低压线路4725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处,供电站13处,各种配电
变压器近2000台, 总容量16万千伏安。有2×3000千瓦小型电厂一座,1987年进行扩
建,新上6000千瓦火电机组两台,其中一台于1988年11月并网发电,另一台将于1989
年第三季度投运。1988年共发电4673万千瓦时。
宁阳县供电系统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了以生产技术标准为主
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行供电工作的可
靠性管理、生产经营的目标管理和量本利分析,以及施工、检修的网络技术。在现代
化管理手段方面,微机应用已由单项处理过渡到数据综合处理,无线电微机远动装置
已成功地应用于电力调度。 1988年供电量达1.84亿千瓦时, 供电线损3.59%,力损
0.96,负荷率92%。全县13处供电站、11处变电站全部被省命名为“标准站”,县供
电局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农电竞赛优胜单位, 连续两年被省电力工业局评为“优质服
务达标单位” ,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86年省电力工业局
向全省农电系统发出“县学宁阳、站赶宴宾”的号召,在1986年全国第二次供电工作
会议上宁阳县供电局被水电部授予“全国供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
县供电局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科技体制改革有成效
1988年, 宁阳县有428名科技人员到基层、到乡镇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采取优惠
政策引进外地科技人员233名到宁阳工作,县政府聘请了两名科技副县长,并为科委、
农委、 经委各聘任了一名科技副主任。全县建立各类科技开发企业5处,组织参加各
种技术展览和技术交流交易会8次。 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全县评出高级技术职务
人员91人,中级技术职务1231人,初级技术职务2890人。1988年,全县共完成科研项
目135项, 其中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以上的20项。宁阳镇兽医站王宪伦研制的家畜药物
去势技术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牌、山东省首届发明展览会二等奖;县肉联厂废水
培育鱼种试验研究获山东省首届发明展览会荣誉奖;乡饮陶瓷厂研制的煤矸石缸瓦及
琉璃瓦、 宁阳县公路站研制的LLX-2型沥青路面修补机、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研制的
CCT-1型鼻腔异物钳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宁阳县南宁煤矿16、17层煤矿压显现规律及
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属省内领先。 承担国家、省、市“星火计划”项目7项,其中宁
阳县葛石罐头厂承担的国家级“星火”项目“大枣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完成验
收,并申报国家“星火计划”奖;推广应用新成果30项,其中饲料青贮1987年达到了
农牧渔业部规定的青贮重点县标准,1988年完成6400万公斤,比1987年增长1.1倍。

(鹿凡榜)

东平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静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庆森
县长 韩振明
县政协主席 傅茂森
1988年, 东平县辖17个乡镇, 共69.49万人。 总面积1269.5平方公里, 耕地
92.27万亩。 工农业总产值5.29亿元,比1987年增长20.5%。其中工业总产值2.93亿
元, 比上年增长37.2%; 粮食总产27.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多种经营总收入达
到4.1亿元, 比上年增长21.2%;全年农业总产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
民人均纯收入426元, 比1987年增加44元。 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4亿元, 比上
年增长28.2%;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287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2010.2万元,
比上年增长38.77%;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年末达到1.72亿元,比年初增长7.28%。

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
东平县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收到了明显
成效。1988年全县多种经营收入完成4.12亿元,为年计划4亿元的102.9%,比上年同
期增长22.9%。 人均占有6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在多种经营收入中,集体
统一经营收入、 新经济联合体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3%。
21.6%、23.9%。从发展状况和趋势上看,有以下特点:
一、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是多种经营生产的主要形式,其中庭院经济占较大比例。
1988年利用庭院养貂、养貉、养鸡、种菜、植树、种葡萄,办家庭工厂等形式,使庭
院经济收入达4847万元,占多种经营总收入的11.8%。
二、多种经营形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水产养殖业:1988年东平湖网
围养鱼发展到8320亩;坑塘、河道养鱼发展到1.5万亩;发展甲鱼养殖100亩,河蚌育
珠25亩。 全年仅渔业收入就达1522万元,比1987年增加437万元,增长40.3%。畜禽
养殖业:全县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生猪、水貂、肉食兔、家禽的饲养均有大幅度的
增长,其中水貂总兽群已发展到12万只。1988年全县畜牧业收入8987万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22.7%。 林果生产:果园和果粮面积发展到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5%。
瓜菜种植:1988年全县种植蔬菜5万亩,瓜菜1.6万亩,总收入达5280万元。另外,还
发展了蒲苇编织、刺绣生产和石料、砂子的开采运销。
三、多种经营生产水平有明显提高。一是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
生产转变。全县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联合体和专业村,建立起一些集中连片的商品
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在养殖业上,出现了年饲养百头猪、千只兔、
万只鸡、 万只鸭以上的大户,还出现了饲养水貂1.5万只和人均养鸡50只,养鸭40只
的专业村。二是开始向注重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生产转变。如彭集一饲养专
业户,利用貂粪喂鸡,鸡粪喂猪,猪粪肥田,猪血、鸡蛋喂貂,通过“生物链”循环
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由单纯生产型开始向种养加销“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主要有两种
形式:一是在一个或几个乡镇范围内,既有家庭分散经营,集体统一服务的种植业,
又有分工协作的多层次兴办的加工业,还有集体企业的业务员和个体运销户组成的推
销队伍,形成种养加销系列化生产经营。二是“龙头”带“龙尾”,围绕“拳头”产
品的生产,形成一体化经营系列。如县松花蛋厂拿出2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了20多个
养鸭专业户,设立了70多个鲜蛋收购点,同时带动了11个松花蛋加工点,为1023名剩
余劳力找到就业门路,充分发挥了“龙头”厂作用。

(梁瑛 解庆林)

肥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仲崇高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肖思瑞
县长 路玉山
县政协主席 母兴连
1988年,肥城县辖17个乡镇,93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6.7万,农业劳力35万,
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耕地96.58万亩。全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8.4亿元,比1987年增
长30.6%,净增1.97亿元。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增长54.6%;实现利税4828万元,
增长56.4%。 财政收入695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 2
亿元,增长35.9%。城乡储蓄余额3.07亿元,增长27.2%。职工人均工资1980元,增
加51元。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肥城县198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业总收入6.6亿元,
增长14.7%;乡镇企业总收入7.39亿元,增长81.8%;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经过全
县人民的艰苦努力, 夺得了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总产达43.67万吨;农业内部结
构趋向合理,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1988年平原绿化达到部颁标准;果
品总产量1851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肥城桃785万公斤,比上年增加27 0
万公斤;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908万元,增长23.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63元,增加
62元。
肥城县建筑安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享有“建筑安装之乡”的盛誉。全县从业人
员达7万人, 建筑市场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等18个省、市、自治区。1988
年完成建筑总面积245万平方米,实现建安总产值3.8亿元,建安总收入1.14亿元。

(侯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