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11&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王玉玺
副书记 韩寓群 程金亭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丁培德
副主任师 洪先 关敬周荣华 李清伦 力韧 李国华 李德一 刘志祥
市长 韩寓群
副市长 翟学恕 张知平 马道生 唐伦伟 谢计达
市政协主席 李兆新
副主席 尹伯敏 李传让 路步炎 孔恺铭 杨毅兴 莫泽 任治平 许思孝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史为政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德志

1988年,济宁市辖2区、8县、1县级市,157个乡镇,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其中
年末耕地752.87万亩, 当年减少3.3万亩; 总人口619.13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
1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7人。
全市社会总产值13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2%;国民生产总值60亿元,比上年增
长17.6%;国民收入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
为982元和872元,均比上年增加15%;工农业总产值8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其中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由上年的65%上升为72%;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比上年
增长32.7%,与支出平衡。
1988年,全市在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中,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了改革,加快了开放。企业改革,
年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从完善承包经营、企业配套改革、放活
集体企业、试办“企业特区”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一年来的实施成
效显著,企业内部引入了竞争机制、风险抵押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
已占总数的97%,企业内部层层承包、干部聘任、劳动优化组合、工资效益挂钩、厂
内银行等,也曾普遍得到推行。农村改革,完善了各业承包合同制,共签订各业承包
合同130.64万份,其中土地承包合同占75%,承包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9%;强化了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有90.1%的行政村建立了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共建各种
农村服务组织2.18万个,另有各种服务专业户3.45万个,服务领域由耕作、浇灌等拓
宽为运输、科技、畜牧、防疫、购销、加工等多方面;农村提留方式进行了改革。配
合城乡经济改革,在理顺政企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计划、物资、财贸、金融、外贸、劳动、人事、科技等也进行了配套改革。交通、邮
电、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深化。
对内对外的开放,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鼓励出口创汇,发展区域间联合,引进资
金人才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开展了“荷花会”、“孔子故里游”、济宁名优产品进京
展销、城乡经济联合对话会以及在京、沪、穗、深圳、沈阳、青岛等建立对外窗口等
经济活动。全市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关系,新签订利用外资合同
已批准的11项,合同总投资1260美元,其中新办合资企业7个,合同外资340万美元;
同国内300多家企业、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达成各类协议544项,已执行127项;引进
技术人才525名,物资协进协出总额5.26亿元;市内新办城乡联合企业179处,城市向
乡镇企业扩散产品210多项, 年产值达4.7亿元;全市成立企业集团9个,兼并企业25
家。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济宁市认真贯彻治理、整顿方针,查处违价、违纪金额
3880万元, 已罚没收缴2820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17万元;决定停缓建项目30
个, 压缩投资3819万元,其中楼堂馆所项目14个,压缩投资386万元;县以上社会集
团购买力支出比上年下降3%,其中审批购买专控商品支出450万元,比上年下降25%;
信贷投放得到控制。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保持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
%,提前两年实现了“七五”计划确定的目标;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5亿
元, 比上年增长57.6%,其中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63.6%;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
税14.6元, 比上年增长3.4%,百元资金实现利税26.4元,比上年增长31.5%;全员
劳动生产率1.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5%,企业扭亏率为62.8%;全市重点考核的
24种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增长,原煤生产1086.6万吨,增长15.8%,发电量66.5亿度,
增长5.1%;全市试制新产品316种,新花色2500个,产品优质品率比上年提高33%。
农业生产在遭受到严重干旱和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仍比
上年增长37.5%, 达到87.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减少3.5%。面
对严重干旱,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发展畜
牧业。 全年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投资达3552万元,引用黄河水2.7亿立方米,新
建配套扬水站247处,小水库、塘坝32座,修复、配套、新打机井、大口井3.6万眼,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在电力、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多方面、 多渠道增加供应,每亩耕地用电比上年增加7.1度,达到50.8度,亩施化肥
也比上年增加, 达到89公斤,努力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5.5
万亩, 比上年减少41万亩,总产260万吨,比上年减少15.4%。畜牧业生产通过建立
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金,在贷款、税收、收购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及强化服
务体系, 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全市畜禽饲养专业户比上年增加157%,达到3588 8
户, 畜牧业总产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农业总产值的22.2%,主要畜禽
年末存养及其与上年相比的情况为: 牛26.2万头,增长11.7%,猪141.2万头,增长
14.8%,羊178.57万只,增长25.9%,家禽2129万只,增长27.3%;出栏菜牛5万头、
猪131.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0%;肉类总产14.9万吨,禽蛋总产11.46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29.8%。
内外贸易活跃。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全民及供
销社商业商品纯购进22.9亿元,纯销售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30.8%;全
市物资部门购进额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0.9%,其中计划外购进额占91.7%;销售
额25.5亿元,增长78.3%;集市贸易成交额7.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各类商品市
场和商业网点建设,总投资7380万元,年底竣工开业的大中型商业网点38个,新建市
场12处。对外贸易,全市出口商品收购额3.99亿元,比上年增长9%,在出口商品中,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由上年的46.4%上升为53%,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全市银行、信
用社各项存款余额年末达34.85亿元,贷款41.17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2664万元,比
上年增长58%。
交通、邮电、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130万元,新修和
改建公路391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193公里,其中晴雨通车1887.2公里,比上年
增加135.7公里,实现了全市乡镇全部晴雨通车。全市客货运输量(仅公路、水运。下
同)4402.3万人吨,运输周转量204670万人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8.5%。全
市邮电业务量完成1710万元, 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市内和农村电话达15990户,
比上年增加16.5%, 共有话机38213部。城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共完成投资4780万
元;市区在道路,供水、煤气、综合开发、市容达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城市
铺装道路308公里,比上年增加186公里;新增公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达到6.7
万吨,新铺煤气管道9公里,达到83公里,供气用户新增4248户,达到2.1万户;年末
实有城市住宅居住面积153.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7.1平方米。
科技、教育事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先导,繁荣济宁”的方针,深化
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新成绩。全市有5600多名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小
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进行了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建立技术开发服务及集体、民办
技术实业组织150个,开展技术开发、转让、推广项目320项;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及其
资金,中央和省批准的共17项、67万元人民币和14万美元,居全省前列,其中已完成
15项。 全市共取得科技新成果103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38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5项;有1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988年,全市财政用于科技
教育的拨款达1亿元, 比上年增长32.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础教育和
职业、 成人教育有了发展。为提高师资水平,向济宁师专投资200万元;解决了部分
中等师范学校急需的教学仪器等。农村中小学在上年实现校舍“六配套”的基础上,
重点改善了乡镇中小学的教学条件, 新建实验室、仪器室181座。全市全年教学仪器
购进总值120万元, 购置教学录放像机100套,累计达250套,居全省前列。全市职业
技术学校共招新生4900人, 比上年增加7.1%。农村有70%的乡镇建立了农民技术学
校或中心,当年培训9.7万人次。1988年全市新增各类学校139处,达到4210处,金乡
县成立了建国后全市第一家私立中学, 首次招收初中生210名。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97.7%。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在新的开拓中,取得新成就。与企业联合办文化、向“双
轨制”文化体制过渡,出现了专业剧团与厂家联合成立的“济宁佳丽歌舞团”等一些
新形式。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南四湖
美术作品展览”在市“荷花会”期间收到好效果;在省博物馆举办的“嘉祥彩印、鲁
锦、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影响很大。“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增加了文化单位的活
力,仅市直单位全年营业额就达100多万元。全市电影放映收入782万元,比上年增长
29%;建成一座特级立体声电影院。在参加1988年省及其以上文艺作品展览、会演、
比赛中,豫剧《挂画》、《断桥》获省第二届艺术学校会演11项奖,电视剧《牛卖
鸡》、《小草之歌》分别获省儿童电视剧比赛剧本奖和银屏奖,山东琴书《春风吹绿
芦花坡》获省“凤凰杯”曲艺大奖赛创作、演出两个一等奖,摄影《牧鸭图》入选香
港国际沙龙参展。1988年,济宁运动员代表省队参加全国体育比赛四次,获金牌2枚,
银牌、 铜牌各3枚,有1人1次破全国少年乙组纪录;在山东省举办的体育比赛和运动
会上,共获金牌11枚、银牌16枚、铜牌19枚,有5人1队破五项省最高纪录。邹县、兖
州县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新建成的体育设施主要有:市中区游泳馆、兖州和泗
水县的两处田径场、市射箭场和举重房等,市中区综合训练馆、兖州县体育馆即将竣
工。全市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新增医院、门诊部16处,新增床位645张,达1.2万
张。农村三级医疗网得到加强,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划归了乡镇政府管理,缓解了
资金困难与改善医疗条件的矛盾,全市各级政府用于乡镇卫生院改善医疗条件的投资
204.3万元。经国家卫生部验收确定,全市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1988年全年职工人均工资1726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042.5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546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25.5%、 10%、 17.7%。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18.34亿元,比年初增长33.5%;人均储蓄存款金额296.3元,增长30%。

(邵伟)

公路面貌一新
历史上的济宁曾因濒临京杭大运河而使经济一度繁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济宁市又把发展公路建设作为振兴城乡经济的重要一环来抓,尤其是1985年以来,大
力加强公路建设,使全市公路改变了原有公路质量差、路面窄并有70%的公路“超期
服役”的状况。198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93公里,其中晴雨通车1887.2公里,比
1985年增加20.2%,占总通车里程的86%;1985年还是空白的一级公路已达30.4公里;
二级公路538.4公里, 比1985年增加96.3%, 占总通车里程的24.6%; 三级公路
866.6公里, 比1985年增加了45%,占总通车里程的39.5%;等外路、土路占总通车
里程的比例,分别由1985年的11%和25%下降为7%和14%;大中型公路桥192座,总
长2.04万米,比1985年增加25座、2289米。全市公路形成了所有乡镇晴雨通车 (南四
湖岛屿乡镇除外) 、与外省和外地市连接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力地
促进了全市城乡经济的发展。
在三年来的公路建设中,济宁市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加强领导,并结合实际制
定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对不同的公路工程和养护,全市实行统一领导,市、县、
乡镇政府和省、市、县等公路业务部门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并加强互相间的协调配
合,及时解决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征地、拆迁、用料、资金等问题。在公路建设所需
资金上,坚持“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针,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实行
国家补助、 地方自筹、 群众投工折款相结合以及在山区、湖区实行“粮棉补助”、
“以工代赈”等办法,广开资金及用工渠道。道路养护、交通费的征收和使用,也相
应制定有关规定,如汽车养路费用于国道和省道的养护及省道的新建、改建工程;拖
拉机养路费用于县乡公路的修建和养护;公路建设、养护所需的地方建材,免征资源
开发及地材管理费等。在公路建设工程中,采取广泛招标、工程承包等措施,并在全
省首先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度。
1985年以来, 全市公路建设国家投资1.6亿元,相当于1984年前20年的总和;群
众义务投工930万个, 自筹资金3100万元;参加施工的单位有铁路、公路、水利系统
的国家部属和省、市、县、乡属公路或工程单位,以及个体工程队。共完成路基工程
1448.6公里, 路面工程677.9公里,大中型桥44座。其中1988年完成新、改建和大中
修干线公路工程14项、 3444.3万元,经过验收的改建和大中修工程,合格率均达到
100%,优良品率分别为66.7%(其中油路为100%) 和80%。历时两年半,于1988年7
月1日通车的104国道曲阜段一级公路,完成投资2538万元,被认为全省公路建设中工
期较短的工程之一。

(邵伟)

城乡联合促进全市工业整体发展
济宁市自1983年底实行市辖县的体制后,积极推行城乡经济联合,并制订了相应
的优惠政策,较好地发挥了城市工业的辐射功能,使城市的产品、技术、管理和人才
优势与乡镇的经营灵活、原料来源和生产场地广阔、劳动力富裕优势紧密结合,促进
了全市工业的整体发展。 198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4.2亿元,比1983年增长174
%, 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25.35亿元, 比1983年增长41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1983年的21%上升到40%。
为加强对城乡经济联合的领导,济宁市及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都建立机
构,先后制订了全市城乡联合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和一系列鼓励发展城乡联合的优惠政
策。如对产品适销对路、效益好的企业,在原材料、资金、能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对城市工业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益,在30万元以内的,免交所得税;对派往乡镇企业
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实行双工资制;对在城乡联合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人
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1988年,全市已有534个乡镇工业企业与城市实现了联合,
新办城乡联合企业179处。
济宁市城乡联合的形式主要有:(1)以城市骨干企业为依托,吸收乡镇企业参加,
组成企业集团。(2) 生产名优产品的城市企业,将产品扩散到乡镇企业生产,使之成
为生产该产品的分厂。至1988年,先后有53种名优产品扩散到乡镇企业生产,建立这
类分厂37处。(3)城乡合资办厂。这类合资企业全市已有74家,可筹措资金4700万元。
(4)、城市企业承包乡镇企业。(5)、组织城市工业产品向乡镇企业扩散。
在提高城乡联合的质量和水平上,济宁市一方面注重发挥城市的主导作用,努力
增强其辐射功能,如要求每个城市工业企业都要对口帮带一、两个乡镇企业,每个科
研单位都要帮助乡镇企业上一、两个项目,城市工业每年都要拿出一批效益好、有竞
争能力的产品、配套设备和工艺技术,转让给乡镇企业。几年来,先后向乡镇企业扩
散产品653种,转让设备550台、工艺技术1700多套;另方面又注重增强乡镇企业的消
化承受能力,重点抓了乡镇企业厂长、技术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基础工作的强化。
几年来,先后培训乡镇企业厂长、技术管理人员9000余人次,提高了乡镇企业的人员
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定额计量标准、强化测试手段等基础工作,
全市已有近200家乡镇企业通过了三级计量验收,有50多种产品获省优及其以上称号。

(邵伟)

市中区
中共区委书记 韩笔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燕臣
区长 戴洪德
区政协主席 盛遵祥
1988年, 市中区辖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6.34万,总面积39平方公里,
耕地1.36万亩。财政收入0.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12亿元,比1987年增长73.1%,
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 比1987年增长78.2%: 农业总产值557万元。粮食总产
4557吨, 农民人均收入973元,职工平均工资1273元。社会商品零售额2.75亿元,出
口商品收购额2200万元。

抓“厂村共建”促“联合发展”
市中区驻有省、 市企业、事业单位600多个,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
有着许多有利条件。自1987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厂村相连、城
乡结合的优势,以厂村共建两大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在各乡、村广泛开展了与驻地企
事业单位的“厂村共建、联合发展”活动,联合的形式由开始时的单纯的经济联合,
拓展到“教育联办、项目联营、技术联训、环境联治、治安联防、文艺联演、体育联
赛”等多方面,打破了城乡分割、厂村闭塞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多元化联合的新
格局, 改善了厂村关系,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1988
年,有3名市属企业的厂长(经理) 被聘任为乡政府名誉乡长,参与乡里宏观决策;有
4个乡、 48个自然村同驻区省、市属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城建、医药、
物资、商业等56个系统和单位结成68个共建对子,建立了新型的工农关系,走出了一
条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路子。截至1988年末,全区厂村共投资200多万
元,兴建小学12处,办托儿所13处,驻区企事业单位同厂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8次,
培训人员2600多人; 厂村投资170多万元,整治道路,美化环境,改变了厂容村貌;
组建了43个治安联防队,维护了厂村的安定团结;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8次,丰富了群
众生活;驻区的43个企业同34个村联办项目50个,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68万元,
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16.83%,实现利税450万元,占全区工业实现利税的26%。

(任广琴 王建)

市郊区
中共区委书记 周光珍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丛树棠
区长 蔡敬钦
区政协主席 郭巨湘
1988年, 市郊区辖12个乡镇,耕地29.98万亩,比上年减少0.26万亩;人口54.9
万,比上年增加7964人;工农业总产值7.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农业总产
值3.19亿元, 工业总产值4.4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68.9%; 粮食总产
35.32万吨;财政收入1760万元,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659元,增加87元;社
会商品零售额1.88亿元,增长39.8%。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1988年,市郊区在发展乡镇企业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克服资金短缺、能源不
足,原材料涨价,市场变化快等多方面的困难,既抓发展,上规模、上能力;又抓内
涵挖潜,上管理,增效益。全区新上工业企业71个,联户办、个体办工业企业发展到
3844个; 完成技改项目69个,引进资金1300万元,引进技术人员194人,协进协出物
资总额2000万元,形成年加工大豆14万吨、年产400万米棉布、13.5万吨水泥、3万吨
淀粉、 6000吨纸、500吨染料、60万公斤羽绒的生产能力,拥有10个行业、50多个门
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的乡镇企业。1988年,全区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24亿元,比
上年增长74.3%,并超过了农业产值,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陈兴尧)

兖州县
中共县委书记 陈步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怀川
县长 王廉秀
县政协主席 于立志
1988年, 兖州县辖13个乡镇,总面积641.6平方公里,总耕地64.8万亩,比上年
减少0.4%, 其中粮田面积减少2.0%。总人口54.8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全县工
农业总产值9.61亿元, 比上年增长24.7%,比1978年增长2倍,其中工业总产值7.19
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财政收入4943万元。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609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674元, 年末储蓄余额2.09亿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4.0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
总值2418万元。

完善改革措施发展乡镇企业
1988年,兖州县乡镇企业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强化竞
争机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9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聚集风险抵
押金650万元, 部分企业实行了招标承包,27处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48个骨干企业
推行了优化劳动组合, 7处企业建立了厂内银行,并克服了信贷收紧、原材料价格上
涨、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保证机械、建材
工业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了轻纺、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企业的生产,新
建了乳胶手套厂、 酒厂、产业用布厂、热电厂等,创汇企业有兰湿皮革厂、地毯厂
等。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投建项目106个, 总投资4700万元,设计新增能力1亿元。
年底已有81个项目建成投产, 新增产值4000万元,新增利税300万元。为增强企业抗
风险能力, 全县有29处乡镇企业与科研单位、厂矿企业实行了联合,通过联合,引
进技术110项,设备31台(件) ,人才26人,引进资金205万元,建立了9处国营企业分
厂。年末乡镇企业发展到10077处, 从业人员达7.94万人。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
业和商业实现企业总产值4.09亿元, 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工业产值2.7亿元,
比上年增长69.8%,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高永志)

曲阜市
中共市委书记 刘福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房立泉
市长 崔波
市政协主席 李守振
1988年, 曲阜市13个乡镇,总面积895.9平方公里,耕地69.2万亩,人口57万。
工农业总产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工业总产值4.33亿元,农业总产值
2.3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0.1%和1.2%; 财政总收入3209.1万元, 比上年增长
38.5%;年终储蓄存款余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4亿
元, 外贸收购总额2071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66.3%;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
143 2.5元,农民人均所得55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5.4元和35元。

城区建设
1986年以来,曲阜的城市建设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方案,采取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
相结合的方法,经过3年紧张施工,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旧城改造以保护孔庙孔府等文物古迹及突出其建筑风格为重点,主要进行了孔庙
奎文阁、大成殿等主体建筑的大修和孔府花园及颜庙的重点维修,后作街南侧的居民
住宅及孔府东侧的机关单位全部搬迁,并相继落成了与孔庙孔府格调相协调的阙里宾
舍、阙里孔膳、济众商场、汽车站等45处大型仿古建筑,仿古式综合商业街--五马祠
街的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竣工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在鼓楼大街,半壁街等主要街
道两侧新建仿古门头230余间, 门楼50多座、仿古围墙2500米。这些工程使曲阜旧城
又展现了明清时期那种古香古色的风貌。另外还修砌完成了明代护城河。旧城改造中,
还进行了行道树, 乔灌花木、绿篱、草皮的栽植,并新建小区景点8处,使旧城区绿
化面积达到12.75万平方米。
位于旧城之南的新区开发,大同路、大成路、春秋路等几条主要街道已相继竣工,
建筑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 其中市招待所、市财政局、环保局、舞雩坛中学、杏坛
中学等单位的大楼已正式使用,杏坛宾舍、工人文化宫、综合办公大楼也即将落成,
两处居民点陆续扩建,已有近千户居民乔迁新居。在西郊文化区,新建了电视台、历
史研究所、劳动技校,扩建了曲阜师范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市酒厂、孔府酒庄等单
位。鲁城、西关、鲁都三个商场也先后在东西郊和南新区建成,其中鲁城商场已正式
使用。
新旧城区的道路和供水设施建设,三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共整修街道82条,总长
42.65公里,总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42条,水泥路30条;架设照明线路17条,
全长1.38万米,安装路灯225盏;铺设地下供水管道44公里,日供水1.6万吨。全城自
来水用户发展到4240家。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曲阜以明故城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东鲁(鲁故城文物保护区)、
西文(文化区)、南新(新城区)、北林(孔林)十字花瓣型的格局。

(宁廷亮)

邹县
中共县委书记 马广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文亮
县长 赵士纯
县政协主席 赵登文
1988年, 邹县辖10镇10乡,总面积1588平方公里,耕地101万亩,人口99.1万,
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9亿元,比1987年增长15.9%,其中工业
总产值10.9亿元, 增长24.3%,因遇严重干旱农业总产值下降6.94%,为3亿元;财
政总收入7089.1万元, 增长22.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28.4%;年末
城乡储蓄余额2.6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8元,增加4.8元;
县属职工平均工资1343元,增长20.1%。年内有4130个农户脱贫,累计脱贫率77%。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邹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1988年外向型经济取得较大成绩,
年内全县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三资”和“三来一补”意向书14项,其中5项
已批准立项;签订中外合资项目2项,其中1项已经开业。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他们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邹县,吸引国内外客商。一年
来先后举办了孟子学术讨论会、孟子塑像揭幕仪式,参加广交会和青岛小交会,在北
京举办名酒展销经济洽谈会以及发布信息等。1988年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37个,产品
42种,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724万元,其中工业品1876万元。
二是加强宏观管理指导,把利用外资工作纳入有计划发展的轨道。邹县根据自己
的优势,确定了以发展畜牧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为利用外资
的主攻方向。1988年与加拿大北美皮毛公司合作,引进2300只优质银狐,成立了全县
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鲁邹加美养狐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先后签订了水貂养殖、裘
皮加工和饲料加工协议书,还与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客商签订了以合资或补偿贸
易方式饲养水貂、肉食兔、肉食鸽等项目的协议书。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与澳大
利亚长荣投资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以玉米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合同。此项目建成后可吸
引外资637万美元,年创产值1043万美元,实现利税186万美元。还与港、台、新加坡
客商签订了对县造纸厂、大蒜油厂的技术改造协议书。
三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有关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以增加经济实力。
1988年又与14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26个先进企业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引进
技术102项, 人才220人,资金1165万元。县属工业1988年完成产值4.8亿元,比上年
增长41.9%,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的两家,新增省优产品两种。
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注意加强外经外贸机构,发展旅游事业,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这些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邱廷亮 张信民)

微山县
中共县委书记 肖嘉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相玲
县长 石茂喜
县政协主席 孙思冉
1988年, 微山县辖5镇、13乡。总面积1677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209平方公
里。人口57.46万人,比去年增加10872人。财政收入2319.6万元,比1987年增长37%。
工业总产值2.29亿元, 比1987年增长29.6%, 实现工业利税1684万元,农业总产值
1.75亿元, 比1987年的1.97亿元下降11%, 粮食总产19.84万吨。职工平均工资为
1421元, 湖区渔人均纯收入达到530元, 比1987年增加50元。城乡居民储蓄额达到
1.08亿元,比1987年增长36.7%,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09亿元,比1987年增长19.5%,
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6667万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212万元,比上年增长4%。

开发建设三年湖区面貌大变
微山湖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湖区渔民长期以来受只捕不养传统习惯
的影响,致使湖区经济效益较低。1985年至1987年,省委、省政府在微山县召开了三
次湖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确定了“以湖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
的方针,研究制定了南四湖综合开发规划。据此,微山县集中对湖区自然资源进行了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综合经营。经过3年努力,湖区面貌大变,初步形成了以湖为
主,渔、湖、农、牧、工各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渔业生产,由以捕为主转变为捕养并举,逐步达到以养为主。1988年,全县坑塘、
网坝养鱼发展到2.38万亩,河、湖、湾养鱼达1.89万亩,网围养鱼5150亩,网箱养鱼
133亩, 总养殖面积达到4.8万亩, 比3年前增加3.4万亩,养殖年产达到4782吨,比
1985年增长13.3%, 出现了10多个养殖面积过千亩的乡;120多个过百亩的村,1000
多个养鱼、养鳖、养蟹和育珠专业大户和联合体。
经过综合开发,水生植物和禽畜养殖、渔湖产品加工、水上运输也得到较大发展。
1988年,全县苇、菰、菱、芡、莲五大水生经济植物总面积达到40万亩,莲籽、藕、
菱角、 芡实等年产达亿斤,比1985年翻了一番。全县饲养鹅34万只,鸭100万只,羊
15万只,兔19万只,牛1.5万头,水貂12万只。新建湖产食品罐头厂7处,松花、味蛋
加工厂(点)100多个,鹅鸭加工厂2处,羽绒制品加工厂4处,皮毛制品加工厂3处,苇
草工艺制品厂2处,渔湖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24396万元,苇帘、苇箔、皮毛玩具等34
种轻工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年创汇1050万元。新开挖航船3条,新建码头、港口11
处, 水上运输船达5398只,货物年吞吐量由3年前的20万吨增加到99.2万吨,水上运
输能力由1.5万马力、9.8万吨位增加到4万马力、20万吨位,年收入2600万元。

(李红微)

鱼台县
中共县委书记 魏玉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绍柱
县长 夏满传
县政协主席 王玉岭
1988年, 鱼台县辖14个乡镇, 总面积636.9平方公里, 耕地58.8万亩, 人口
37.41万人, 比去年增加20329人; 财政收入1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工农业总
产值3.89亿元, 比上年增长12.8%;职工年平均工资1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9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579万元, 比上年增长17.1%,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550万元,比
上年增长38.9%。

乡镇企业发展
1988年,鱼台县乡镇企业不断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优化劳
动组合,使86%的企业推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同时,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引
进,坚持内涵外延结合,扩大横向联合,加快技术改造。1988年用于人才培训的投资
25万余元,通过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引进技术50余项,其中双金属锯条生产工艺,新
型电光源产品、自动转向定位电视天线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当年增加产值1100万元,
增加利税250万元。并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生产和优质产品,有7个
乡镇企业生产的10余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出口交货额2000多万元,为1987年的2.5
倍。在全国优质保健产品评比中,张黄乡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南阳湖”牌无铅松花蛋、
咸味蛋分获最高奖--金鹤杯奖,“南阳湖”牌无铅鹌鹑松花蛋获新星杯奖。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5640处,职工总数268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8%。
乡镇企业总产值16000万元, 比上年增长63.7%,利税总额完成1035万元,比上年增
长69.6%,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8%上升为80%,成为全县农
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老寨乡部分村庄发生地裂
1988年7月11日,鱼台县老寨乡东里、西城、仁南等5村发生地面、房屋、墙壁断
裂现象。至20日,断裂范围长达300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186户693间房屋出现
墙壁断裂,较严重的房屋裂缝宽度达9公分,墙壁倾斜达3.5度。地面裂缝宽度达20公
分,并出现塌坑30余处,面积大者近3平方米,小者0.4平方米,深者1.5米,浅者0.5
米。至23日统计,共有697间房屋出现裂缝,大小塌坑100余处。
灾情发生后,乡、县、市政府领导及时到灾区了解灾情,研究部署救灾措施。省、
市科委、省地震局、山东矿业学院地质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及时到
现场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出现断裂的原因是超量提取地下水造成的。

(乔守荣 张义社)

金乡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好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襄珍
县长 王金俊
县政协主席 苑立常
1988年,全县9乡5镇,总面积880平方公里,耕地88.02万亩,比上年减少1100亩,
人口52.48万人,比上年增加10776人;财政收入1523万元;工业总产值2.78亿元,比
上年增长25.4%,农业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23.96万吨,比
上年减产11万吨;职工平均工资1393元,农民人均收入576元,城乡储蓄15332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651万元,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5842万元。

调整种植结构增强农业活力
1987年至1988年,金乡县委、县政府在保证种粮面积的前提下,对全县农作物种
植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大力推广粮棉、粮菜、蒜棉、棉菜等间作技术,使全县农
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74.4%, 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47.9万亩。特别是1987年底,全县
小麦遭受百年不遇的冻害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不失时机地在受害麦田补种
经济作物,使全县经济作物的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88年棉花总产值达到2.13
万吨,比上年增长22.3%; 油料2055吨,比上年增长69.6%;大蒜总产7万吨,比上
年增长17.2%。 全县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
4.4%、10.2%、8.7%,农业生产的活力得到增强。

开辟专业市场活跃商品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金乡县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原14个乡镇19处综合
农贸市场,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分散的市场交易又给不法分子欺行霸市、敲诈
勒索带来可乘之机。为了整顿经济秩序,进一步活跃商品经济,1988年,全县以县城
为中心,先后开辟大蒜专业交易市场7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2处,旧农机、大牲畜、
蔬菜、 木材专业市场各1处; 并相应成立了“金乡县工商局蒜大蒜购销服务处” 、
“金乡县直属工商所”、“金乡县机动车辆交易管理所”等专营管理机构。专业市场
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的交易、流通。1988年,全县市场交易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蒜
、 大蒜共销出8万吨,成交额7000万元,并有4000吨大蒜进入国际市场;旧农机市
场吸引了湖南、湖北、河北等省大量客商,日均成交量在30台以上;小商品批发市场
日成交额达5万余元。全县市场交易总额比上年增长56.4%。

(师德服 李连启)

嘉祥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杨茂山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金良
县长 李相合
县政协主席 孙建新
1988年, 全县19处乡镇, 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 耕地97.25万亩,比上年减少
0.27万亩, 人口66.45万,比上年增加1.05万人;财政收入1964.7万元,工业总产值
(新口径不变价) 4.43亿元, 比上年增长61.7%,农业总产值3.05亿元,比上年下降
0.66%,粮食总产29.97万吨,职工年平均工资14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8.8元,城
乡储蓄年末余额1.7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6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432万元。

积极发展建筑建材业
1988年, 嘉祥县建筑业已形成县、乡镇、村的梯型结构,从业人员11918人,全
年实现产值13868万元。 县建筑工程公司在1988年全省质量检查中,获济宁市“县级
集体企业” 第一名, 1987年承建设计总高度为83米的“济宁市电信大楼” 工程,
1988年主体工程已竣工。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建材业大发展。 全县有135座山头,石灰岩储量在10亿立方米
以上,石料开采历史久远。80年代初,水泥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使生产面貌改观。近
年,水泥预制、保暖及装饰等建材业也开始发展,1988年,生产“325”、“425”标
准水泥27.84万吨,砖5.27亿块,瓦0.09亿片,石屑456万立方米,石灰79.7万吨,水
泥及水泥石棉预制件129万立方米,总产值15945万元,总利润1049万元。县第一水泥
厂产萌山牌“325”硅酸盐水泥,获1988年“省级优质产品”证书,远销河南、安徽、
江苏、广东等省。

加速发展畜牧业
嘉祥县境内饲草资源丰富, 每年可集饲草9.5亿斤。1988年,全县有饲养专业村
110个,专业户2392户,畜牧养殖场15处,专业联合体5处,大牲畜饲养总数7.2万头,
其中, 牛6.03万头,占92.3%;猪9.06万头,羊25万只,鸡、鸭、鹅180万只,兔43
万只, 鹌鹑260万只。 牛、 羊、鹌鹑三项存养量居济宁市前列。1988年,肉类总产
1.47万吨,禽蛋1万吨,总产值7004万元,总收入按市场销售价达1亿元,牧畜的产量
和产值10年间分别增长3倍和6.5倍。畜牧业发展试验项目自1985年有“鲁西黄牛与法
国利木赞肉牛杂交效果实验” 、“大薄莲猪保种繁育”。1988年调出优种肉牛2.4万
头,目前全县保有“鲁西黄牛”4万头,瘦肉型猪2.5万头,青山羊16万只,小尾寒羊
5.4万只,西德长毛兔20万只。

(申泉振)

泗水县
中共县委书记 高建刚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宝荣
县长 阮承乾
县政协主席 孔凡楹
1988年, 泗水县总面积1091.79平方公里,耕地64.98万亩。共4镇11乡,53.2万
人, 其中农业人口49.5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工
业总产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农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减少11.6%;
粮食总产14.08万吨,比上年下降19.6%,财政收入15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5.3%;
社会商品零售额134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298元,比上年增加
33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39元。

桃花山小流域治理
桃花山小流域位于泗水县东南12.5公里处,是县委、县政府为尽快改变山区面貌,
于1987年3月确定治理的一个试点。 流域内包括3个乡的15个村、2840户、10733人,
总面积4.2万亩, 其中耕地17318亩,宜林山滩11700亩。这段地带山荒岭秃,土地瘠
薄,水源奇缺,是全县最贫穷的一个地方,198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4元。
该流域的治理,一是坚持“水、土、路、林、电配套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
领导,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办法,有组织、有系统地
进行施工。做到林果基地建设与打井、架电、修路、深翻整土、水土保持工程配套建
设,这样搞一项成一项,速度快,效益好。二是水字当头。采取钻深水,挖浅水,截
潜流,低水高提,近水远引等方法,大工程全村搞,小工程一户搞,不大不小联户搞,
使全流域出现了“提水站加喷灌,水池、塘坝布山间”的景象,初步做到人畜吃水不
出村,粮果浇水有水源。三是把流域治理与发展商品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家庭承
包与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便于治理,依靠政策,动员群众把分割的
零碎地块,集中调整为每户一块果园、一块粮田,果园联片,形成基地,实行统一规
划,户自为战,统一服务,家庭经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两年中,县、乡、
村共为流域内工程建设投资、 料、工、物折款183万元,投工46.6万多个,开挖土石
方96万方,干砌石2182立方,浆砌石5088立方,混凝土202立方。
经过两年的治理,1988年底,共治山整地9100亩,挖大穴39.5万个,栽树81万株,
其中经济林52万株;建成大小水利项目96个,大口井16眼,深井5眼,截潜坝4处,蓄
水池56个,高抽配套工程13处,铺设高低压输水管道529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0公里。
新修环山穿果园主干公路41公里。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山区的生产条件。
桃花山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予以
推广。

(久亭 德鹏)

汶上县
中共县委书记 崔广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武继山
县长 吕俊连
县政协主席 李广汉
1988年,汶上县15个乡镇,总面积76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95万亩,比上年
减少0.16万亩,总人口66.79万人,比上年增加49879人;财政总收入1767.2万元;工
农业总产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工业总产值3.95亿元 (含乡镇及村
以下工业产值2.47亿元) ,比上年增长45.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外贸出
口商品收购总值2115万元;全县职工年均工资1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元。

大旱之年粮棉双增产
1988年是汶上县建国以来少有的大旱之年,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369.6毫米,比常
年平均降雨量648.6毫米减少43%。 全县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平均地下水位深达8.02
米,漏斗区最深达17米。面对严重的干旱,县委、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充分利用现
有水利条件的同时,努力增加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对原有水
利设施主要是机电井进行改造、挖潜和配套,全县修复、下卧、新配套机井2802眼,
新建机房1018口,机井利用率由上年的64%提高到80.7%。二是增打新井,辅之以扬
水站的建设。全县新打机井512眼,兴建大口井42眼,砖石土井320眼,开挖引水支渠
7条, 总长84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80.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5.2%。三是开
源节流。1988年全县上阵劳力4万人,总投工60万个,投资455万元,完成了引汶补源
工程,疏挖了小汶河、泉河、进军渠3条纵贯汶上南北的引水渠道,年引大汶河水1.5
亿立方米,使汶上县境内60%的土地得到了地下水源补充。以汶上镇柳杭村为试点,
成功地进行了地下低压管道灌水试验,并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可节水45%。同时,
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行了硬化防渗渠道灌溉,总长已达25.4万米,灌溉面积为5万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全县农业在严重旱灾之年,仍取得了好收成。全县粮食总产达到
31.76万吨, 创历史最高水平, 比上年增加600吨;棉花总产2.62万吨,比上年增加
2100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份,人均向国家交售皮棉40公斤。汶上县成为全省少
数粮棉双增产的县(市、区)之一。

(李清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