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3&rec=10&run=13

中共市委书记 董传周
副书记 俞正声 曲元显 杜世成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董传周
副主任 栾聚茂 王效 王书臣 李世文 姜德华 张积慧 陈朴先(女)
王宝祥 杨静之
市长 俞正声
副市长 杜世成 刘国栋 周训德 姜代晓 杨金镜
市政协主席 曲元显
副主席 许善文 刘延凤(女) 虞俊鹤 温思本 周新颖 李皆荣
王仲哲 郑开友 刘菩按 史百祥 姚孟彝 方广威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英春(女)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连政

1988年,烟台市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掖县建制,设立莱州市(县级)。区划变动
后,全市辖2区、 6县、3个县级市,总面积13506.5平方公里。总人口615.9万,比上
年增加8.69万, 其中市区人口78万;非农业人口134.7万。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
里456人,市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36人。
1988年, 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农
业总产值153.03亿元, 增长27.1%;国民生产总值107亿元,增长15.2%;国民收入
93.5亿元,增长15.1%。
全市各项改革继续向深层发展。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烟台市从5
月份开始着手调查研究, 制定建立新秩序试点方案,于8月末起步实施,到年底已出
台16个项目,并取得初步效果。全市97%的县属以上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
责任制; 新组建了莱阳动力集团公司;有8个企业实行了全员合同制试点,有89个企
业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
全市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7.78亿元,比上年增
长33.8%,其中全民工业增长27.1%;集体工业增长36.2%;乡镇办工业增长45%。
全市乡镇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产品产值11.5亿元,增长36.9%。全市重点考核的50种主
要工业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42种,占84%,有19种产品增长30%以上。全市乡镇
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39亿元, 比上年增长40.5%, 其中实现利润7.26亿元, 增长
42.2%。国营、集体、乡镇工业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3%、43.6%和54.9%;亏
损企业比上年减少54.2%,亏损额下降12.6%;乡镇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83.6亿元,
增长43.1%; 重点考核的183种产品、203项质量指标,质量稳定提高率比上年增长4
个百分点,优质品率达到21.4%;又有3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42种产品获省优称号;
乡镇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623元, 比上年提高23.5%;流
动资金周转天数103天,比上年加快18天;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综合降低率为7.81%。
全市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4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其中农业总产值25.25亿元,增长1.3%,非农业总产值88.33亿元,增长55.4%,林、
牧、副、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4.5%上升到40.4%。在种植业中,
花生和粮食减产,蔬菜、蚕茧、果品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239.34万吨,下降
1.6%;花生总产量28.04万吨,下降37.6%;果品总量67.26万吨,增长9.2%,创历
史最好水平; 植树造林11.70万亩,年末实有林地385.91万亩;畜牧生产全面回升,
生猪年末存养量110万头,增长25.2%;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总量达34.9万吨,
增长29.5%,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投入有所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农
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工2200万个,比上年增加500万个,
兴修各种水利工程1.2万项, 扩大和改善水浇地50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09.77
万千瓦,增长3.5%;机耕面积538.17万亩,增长2.4%;机播面积357.76万亩,增长
3.8%;机收面积143.99万亩,增长21.3%;农用电量89028万千瓦小时,增长11.1%。
1988年, 城乡市场活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仍增长11.1%。由于加强了控制管理,全年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
4.62亿元, 增长22.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1%,大大低于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的增长幅度。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5亿元,增长82.4%。全市城镇职工平均工
资收入达1696元, 增长2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
入764元,增长15.9%。
全市城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投资规模有所控制。全市县以上集体和全民单位完
成投资18.27亿元, 比上年增长21.8%,低于上年增长幅度2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固
定资产1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82.2%,创历史最好水平。投资结构继续得到
改善,重点工程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完成投资
4.52亿元,占全民基建投资额的48.8%。龙口电厂二期工程、莱山机场扩建工程、烟
青东线一级公路工程等按期建成投产;烟台港西港池扩建工程、烟台电力调度中心工
程等完成和超额完成形象建设任务。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市区的水、电、暖、
交通、绿化、商业、服务业和中小学扩建改建等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新建和改造道路5.9公里; 铺设自来水管道35公里,日供水能力比上年增加1.53
万吨。综合开发面积100.41平方米,增长37.1%,其中住宅面积87.76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4.12
亿元,增长25.2%;海关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70.6%。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
同)104个,外资额73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77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1.4
和1.5倍。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进入大规模地面建设时期,由投入转向回收。全
年完成投资1.2亿多元; 新投产企业26家。全区完成工业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
174%;出口创汇5369万美元;实现利税3655万元,增长227.5%;偿还国家开发性贷
款832万元。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7%; 财政支出6.66亿元, 增长
16.27%。 银行现金收入17.37亿元,支出18.3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91亿元,
比年初增加6.8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市内已
开办国内业务保险40种,总保险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1%。
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等各项事业有
了新的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68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3143人,
中级技术职务21450人, 初级技术职务50550人;新上科研项目263个,“星火”项目
24个, 获得科技新成果280项,实施专利45项。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学
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1.3%,高中入学率35.1%,职业技术中学在校生
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上年的43.6%提高到47.6%; 普通高校当年招收本科生
3006人,在校生792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9%、10.4%。全年出版报纸230万份,杂
志84.4万册,图书450万册(张) 。全市医院病床位比上年增加650张,达到13315张;
卫生技术人员16972人, 增加467人;县以上医院59个,增加5个。全市人口自然增长
率由上年的12.5‰下降到9.96‰。 全市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国际级金牌3枚,
银牌5枚,铜牌4枚;获国家级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11枚;获省级金牌52枚。
1988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前进、全面发展的同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活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治理经
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开展了财税物价大检查,清理
整顿了在建项目,整顿了流通秩序,加强了市场物价管理和廉政建设,使经济环境和
经济建设趋向好转。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试点工作
烟台市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试行方
案》,现已起步实施。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坚持“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遵循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商品经济原则,实行宏观调控与
微观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各种规则,建立健全监督与制衡
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达到法制完备、政府廉洁、人民
民主、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目的。
1988年, 新秩序试点工作已出台16个项目, 集中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制定了
《主要农用生产资料的专营管理规定》,以限制无证经营、转手倒卖、擅自提价、中
间盘剥等不法行为,使农用生产资料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二是,制定了《烟台市企
业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综合改革试行方案》,以打破职工“铁饭碗”为突破口,建立新
的企业用工制度。三是,制定了《关于涉外活动中收受礼品问题的规定》、《关于党
政机关事业单位在接待中外来宾时不准使用香烟和名酒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以促进
廉政建设。四是,在市税务局、审计局、工商局、农业银行和标准计量局推行公开办
事制度,以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十大农业创汇基地建设
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1988年,烟市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逐级建立基地,进一步加强对花生、苹果、长把梨、肉食鸡、貂皮、兔毛、蚕茧、芦
笋、海产品、粉丝等十大农业创汇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生产、加工、出口体系,以
此带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加速创汇农业的发展。
十大农业创汇基地的奋斗目标是, 到1990年外贸收购值达到9亿元。据此,烟台
市合理布局,实行层层承包,落实责任制,签订合同,强化管理。并采取了引进推广
良种良法,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等措施,加强综合服务,按照资金、物资、技术、
良种、动力、信息六优先的原则,上上下下,通力合作,推进基地建设。到年底,基
地建设初见成效,出口收购值达到3.94亿元。

(程显萃 于培超)

芝罘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树建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曲德全
区长 栾秉良
区政协主席 孙卜海
1988年,全区辖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万
亩, 比上年减少5300亩。人口48.02万,比上年增加1.78万人。1988年,全区工农业
总产值6.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1%, 其中, 工业总产值5.64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1%,农业总产值4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68%; 财政总收入5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外贸出口商品收购
额55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提高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1988年,芝罘区工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研制生产的辐照电缆、光
导电缆、TM声数汉语卡、油水分析仪等一批高、精、尖产品,填补了我国科研和工业
生产的空白。有2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4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涌现出
省“巾帼杯” 优秀女企业家1名,省乡镇企业家1名,市乡镇企业家10名。有5种产品
获部优质产品称号, 4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该区电脑公司研制成功的超高速中
文输入系统“TM声数汉语卡” ,每分钟可输入396个汉字,汉字输入速度超过英文输
入速度2倍以上。 它的诞生,加快了中文信息处理现代化的步伐。该区电缆厂研制生
产的辐照交联电缆和光纤通信电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辐照电缆主要应用于民航机
场及军用机场的照明线路,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抗老化等特点,该产品的
推出,改变了国内机场使用照明电缆由国外进口的局面。光导电缆主要应用于公共通
信网络和通信设备,主要特点是损耗低、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和频带宽,它的研
制生产为加快在我国通信事业中用光缆取代电缆的步伐做出了贡献。

农民办铁路
1988年,芝罘区珠玑村针对烟台铁路货运紧张的状况,发挥本村地处铁路沿线的
优势,自筹资金1200多万元,建起了一条1公里长、年吞吐量6万吨的双轨道铁路专运
线,经各方面专家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标准。农民集资办铁路,目前在我国北
方还是第一家。

(王天凯 王守成)

福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姚学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德广
区长 刘同占
区政协主席 刘学增
1988年, 全区辖6镇,4乡,总面积584.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人口29万。全
区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 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工业总产值5.21亿元,比上年增
加32.7%。 粮食总产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收入3328万元,比上年增长
41.1%;外贸出口交货值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37.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5亿元,
比上年增长52.9%;

教育事业发展
1988年,福山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全面振兴福山经济的根本来抓。
全年教育投资1246.3万元,投资额为历史最高水平。重点兴建了劳动技校、职业高中、
第六中学和10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民办教师工资人均增加23.2元。对中、小学
民办教师实行了退休保险制度,解决了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在中、小学中全面推行
了“布鲁姆”教学法,使教育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小学升学率达到94%;初中升学
率达到47%;高考本科上线人员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9.3%,居全市第三位。

外向型经济试验区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 省政府于1988年4月在福山建立了“发展贸工农外向型经济试验
区”。根据建立贸工农一体化,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试验方案要求,1988年福山区
重点抓了果品、水产、畜牧、蔬菜及乡村工业等5个创汇农业试验项目。目前已在7个
乡镇建立起1.7万亩传统和新品种出口苹果园; 发展了7500亩优质大樱桃园;开发浅
海滩涂5450亩;发展珍贵动物2万余只;肉食鸡45万只;发展蔬菜、芦笋等1.44万亩。
5个重点创汇的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值达1986万元,占全区出口交货总值的45%。

(杜昌宏)

龙口市
中共市委书记 郝立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曹英之
市长 罗开田
市政协主席 姜华
1988年,全市辖20处乡镇,总面积8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7万亩,比上年减
少4200亩, 人口58.56万,比上年增加7600人。1988年财政收入7571万元,工农业总
产值达到17.07亿元, 比1987年的13.56亿元增长25.9%。粮食总产19.33万吨。职工
平均工资177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71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07亿元,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5.28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05亿元。

工业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1988年,龙口市工业生产在资金、能源和原材料异常紧张,各项增资因素大幅度
增加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乡镇办以上工业完成
产值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市属、乡镇办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比上年增长
41%。1988年龙口市的工业生产,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改革逐步深入,企业活
力不断增强。在48个市属工业企业中,有45个实行了承包经营;有35个企业实行了优
化劳动组合; 有42个企业实行了指标分解、层层承包,有6个企业实行了厂内银行;
有4个企业实行了满负荷工作法; 有37个企业推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全市有938
处乡镇工业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占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74.6%。二是重点项目技术
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家电、化工、纺织、轻工、机械
等五个骨干行业。 1988年,龙口市企业技术改造和利用外资项目188个,总投资2.39
亿元。年末,完成投资1.7亿元,已有142个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可
新增产值11.2亿元,新增利税2.04亿元。市属工业中有13家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或利
润过百万元, 产值占市属工业产值的78.7%,利润占86.1%;有两个乡镇工业总产
值超过1.3亿元; 产值达到5000万元的有7个乡镇;有19个村办和15个乡镇办工业企
业产值超过千万元。三是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效益在困境中不断提高。在
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全市工业系统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不断
强化经营管理,靠质量求生存,靠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求发展。市属和乡镇办工业企业
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3%, 资金周转加快26天,产值利税率增长2.92%,
有5处企业被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 4处企业获国家二级节能先进企业称号,5处企业
晋升为省级节能企业,12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市属、乡镇办工业优质品产值率
达到33.8%,居烟台市之首。

(王明宗)

牟平县
中共县委书记 姜成玺※ 谢玉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发林
县长 谢玉堂※ 段大恺
县政协主席 曲炳岐
1988年全县辖9乡8镇, 总面积1737平方公里,耕地79万亩。人口57.22万,其中
非农业人口4.52万人。1988年财政收入497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工农业总产值
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工业产值11.78亿元,农业产值2.63亿元,比上
年分别增长35.1%、 9.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1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额2.08亿
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27.8%、 30%。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01亿元,职工年均工资
1576元,农村人均收入743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25.4%和8.6%。

工业重镇——宁海镇
牟平县宁海镇有71个自然村,7.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9万,面积56平方公里,
耕地3.96万亩。1988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6.5亿元,纯收入1.2亿元,上缴国家税金
160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党委、政府不断加深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解,善于做中央指示与本镇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把西关、新牟里两村调
整农业结构,发展村办企业的经验迅速推开。1986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3.3亿元,
成为全国闻名的“江北工业重镇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万里、彭真等,
先后来这里视察,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近两年,宁海镇在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过程中,积极建立企业
集团,增加公共积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1988年,全镇建成重工、轻工、商业、建
筑、运输五大行业集团,实行联供、联销,统一组织信息传递和技术指导。全镇企业
当年积累达5735万元,有25%的企业靠自我积累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产值超百万元的
骨干企业。同时,宁海镇还把联合的重点转向教育、科研部门。1988年,在与国内近
百个国营、集体企业联合的基础上,全镇又有20多个企业与全国50多个大专院校、科
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引进科技项目30多个、开发高、精、尖产品10多个、增加产
值近千万元。镇党委、政府还从疏通外贸出口渠道入手,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
对外联系网络,聘请省外贸单位一名干部任外贸副镇长,指导全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至1988年底,全镇已引进资金948万元,引进项目4个。已有机械配件、工艺品、饲料、
食品等六大类近20个产品直接或间接进入国际市场,外贸出口收购额达到6785万元,
比上年增长36.7%。有16个村总收入超千万元,有两个村(西关、新牟里)过亿元。

(王本世)

海阳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孙庆传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邹梅清
县长 慕永太
县政协主席 黄贵山
1988年,全县辖23个乡镇,总面积1881.55平方公里,耕地97.06万亩,比上年减
少0.99万亩。人口70.30万,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农业总产值11.05亿元,增长43%,
其中工业产值7.67亿元, 增长72.3%;农业产值3.38亿元,增长3.2%。农村经济总
收入10.5亿元,增长56.5%。财政收入4014万元,增长23%。

加强水利建设优化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扩大水浇地面积,海阳县坚持常年搞水不断线,针对泊
区浅层水资源丰富的实际, 全面组织开挖大口井。到1988年底,已建不同规格的大
口井1421眼, 配套井1380眼。泊区地下水绝大部分都利用起来。同时,结合山区小
流域治理, 积极发展小型截水工程,全县共造闸谷坊、拦河闸852座,并配套发展4
~6马力小型抽水机2200台。自1983年以来,全县直接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3700万元,
其中乡村集体投资1900万元, 群众集资1670万元。近10年来,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
的劳力3774万个,其中义务投工900万个。
针对前几年水利工程管理比较乱、 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实际情况, 自
1988年下半年开始, 着手整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把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使用,逐步
纳入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县政府成立了水利工程企业化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这项
工作。把水利工程作为各级固定资产,象企业一样单立帐户,按规定搞提留,搞成本
核算,搞定额收费,搞利润分配。编写了《海阳县水利工程企业化管理简明教材》,
对全县各村分管负责人及村会计员进行了分期分批培训。 全县已有54个村120余项水
利工程实行了企业化管理,计划到1989年80%以上的水利工程实行这种管理形式。

(海阳县志办)

莱阳市
中共市委书记 原万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舒民
市长 程竹坤
市政协主席 王可庆
1988年, 全市辖26个乡镇,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总人口87.25万,比上年增加
0.98万人。 耕地面积120.26万亩,比上年减少0.59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3.38亿元,
比上年增长27.2%。 职工平均工资1552元,增长26%,农民平均纯收入570元,增长
14.9%。财政收入5774.6万元,增长12.4%。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日趋完善
1988年,莱阳市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在全市工交企业中实行了
承包经营责任制。市直60个工交企业中,有50个企业引入了劳务市场机制,实行了优
化劳动组合;55个企业引入了风险机制,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38个企业引入了
银行机制, 建立了厂内银行。全市254个乡镇企业全部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并从完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入手,逐步建立起经营、风险和法律机制。

农村经济新格局
1988年,莱阳市围绕农村第二步改革,积极从事以对虾养殖为重点的滩涂资源开
发,发展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业为重点的庭院经济,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多层
次增加农业投入,初步形成农村经济新格局。全年农村总收入达到8.24亿元,比上年
增长20%。

(唐太金 任致学)

莱州市
中共市委书记 王学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骆怀丰
市长 杨庆文
市政协主席 曲子善
莱州市原为掖县,1988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县级)。
莱州市辖15个镇、13个乡,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人口86.2万。1988年全市完成工农
业总产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增长25.5%;财
政收入完成9183万元, 增长24.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36.7%;外贸收
购总值1.5亿元, 增长20.1%; 城乡居民储蓄5.5亿元,增长31.1%;农民人均收入
721元,增长15%。

滩涂开发
莱州市地处莱州湾畔,浅海滩涂辽阔。从1987年开始,全市人民向沿海滩涂进军,
共开发养虾池4.5万亩,并且由单一的对虾养殖发展为扇贝、文蛤、罗非鱼等7个海珍
品种的养殖。1988年对虾养殖亩产超过100公斤,总产值1.09亿元,纯收入3377万元。
随着浅海滩涂的大面积开发,水产品的生产、保鲜加工也逐步实现系列化。

城市建设
1988年, 莱州市区面积扩展到8.18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井”字型城市建设
布局将市区划分为工业区、 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生活区。1988年完成6条主要街道
的整修拓宽, 铺筑柏油路面8万平方米,植树7000棵,栽植月季等各类观赏花木50万
株, 植绿篱5000米,铺草坪2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5.5%,是全国“平原绿
化先进单位”。
市区自来水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兴修排水管路17公里,完成通向海庙后工业
区的输水管道工程27.5公里, 年供水总量达282万吨,自来水管网的覆盖面积占整个
市区面积的90%以上。新建成按装的莱州市电视差转台以及8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已
投入使用,长途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大城市。
城市建筑独具风格。1988年交付使用的西关小区居民大楼、黄金公司办公大楼、
工人文化宫等建筑设计新颖,造型古朴典雅,生活设施齐全;新建成的“莱州月季园”、
“文峰山公园”、“塑雕公园”楼台亭阁遍布,林木茂密,环境优美,是莱州市人民
休息娱乐的理想场所。

(张崇顺)

招远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军民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希濂
县长 刘长锁
县政协主席 姬忠玉
1988年, 全县辖16处乡镇,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耕地71.41万亩,比上年减少
0.97万亩,人口55.76万,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农业总产值2.5亿元 (按1980年不变
价计算) ,粮食总产25万吨,职工年平均工资15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9元,城乡
储蓄4.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3亿元。

黄金生产迈上新台阶
1988年, 招远县黄金生产又上新台阶。 全年新上24个基本建设项目, 总投资
7000万元,完成井巷工程20308米,折11.71万立方米,土建施工竣工面积5.93万平方
米,完成计划的104.1%。开掘的12条竖井,有8条实现了当年开掘,当年完工,新增
日采选能力400吨。 进一步强化科技立矿意识,全年共完成技措、维简项目60个,总
投资492.6万元。 全年黄金生产出现了“三个大幅度增长”和“四个重点突破。三个
大幅度增长: 县乡两级黄金企业产值比1987年增长31.3%;黄金产量比1987年增长
10.43%; 产成品金比1987年增长52.15%;县乡两级黄金企业实现利润比1987年增
长33.3%。四个重点突破是:基本建设速度,全年完成矿山基建投资7350万元;地质
勘探,完成坑探1.13万米, 钻探1.67万米,保有地质储量达到200吨,比1987年增加
30吨;企业管理,河东、蚕庄两矿进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企业联合兼并,县黄金集
团公司承包了濒临倒闭的阜山金矿,罗山金矿跨行业兼并了县第二化工厂。

(孙奎祯 路元泰)

龙口粉丝生产
招远县是龙口粉丝的起源地和主要产区。
随着外经外贸形势的发展, 招远县政府审时度势,于1988年2月组建了“山东省
招远县龙口粉丝(集团)公司”。这个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从事粉丝生产和科研的企业集
团, 也是全国最大的粉丝生产经营企业。它是以全县120多个粉丝生产厂家为基础组
建的大型的,跨地区、部门,工商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组合体。1988年全县
有230多个粉丝生产厂家,年产粉丝2.1万吨,比1987年的1.6万吨增长31.25%;粉丝
出口首次突破万吨大关,比1987年的6500吨增长57%,占全国龙口粉丝出口量的60%
以上; 外贸收购额6000万元,比1987年的4000万元增长50%;创汇1300万美元,比
1987年的800万元增长62.5%。

(宋志君)

栖霞县
中共县委书记 韩向利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永成
县长 于迅
县政协主席 曲建绪
1988年, 全县辖8镇15乡,耕地面积88.7万亩,比上年减少5900亩。总人口66.8
万, 比上年增加0.4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92亿元,比
上年增长35.8%。其中,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55.9%;农业总产值3.16亿元,
增长0.4%。 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1亿元,增长43%。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突
破亿元大关, 达到10021.7万元,增长34.3%。财政收入4794万元,增长16.5%。农
民人均收入693元,增长21.4%。

县属工业改革有成效
1988年,栖霞县县以上工业企业76个,年内全部实行了企业承包。承包的主要形
式有:承包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等。承包指标多元化,不仅包产
值、包利润,而且包出口,包安全。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配套改革,主要实行了用工
合同制、中层干部招聘制、劳动组合制、计件工资制、设立厂内银行、开办特区企业
等。为了深化企业改革,县政府制定了《企业资产有偿转让暂行办法》和《股份制试
行办法》,积极稳妥地试行了兼并制和股份制。全县有18家优势企业兼并了22家亏损、
微利企业;具有股份制因素的企业37家,发行股票37万元,地区、部门、企业间参股
股金670万元,企业内部集资入股金额736万元。改革为企业带来了活力。1988年完成
工业产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实现利润3187万元,比上年增长82%;资金
周转加快10.8天;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9.6%;人均创利润增长62.5%;出产品产值
增长73%;万元产值耗能下降19.7%。

调库水入城
栖霞县地处“胶东屋脊”,城区又居先天供水不足的缺水地带。城区2万多人口、
60多个工矿企业平均每日需水量9600立方米。过去,丰水季节每日供水量为5000立方
米,仅占需水量的52%;枯水季节每日供水量只有600立方米,仅占需水量的5.3%,
严重影响着城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水质好、水源充足
的龙门口水库调水入城。 该工程1987年3月15日正式开工,同年11月25日一期工程竣
工, 试压后管路和提水、 输水管等设备运转正常。 整个一期工程共铺设水泥管道
19.37公里。 建有龙门口一级泵站、小庄水场、小庄二级泵站和城东山水塔等主要建
筑群体。 总计用工8万个,投资611.5万元。1988年,抓紧完善配套工程,共安装管
道3285米,扩大新用户35个单位。
调水入城工程的建成, 使城区每日供水量可增加2万立方米,缓解了城区严重缺
水状况。1988年完成供水量328万立方米,比1987年增长131%。
该工程速度快、质量好。工程设计人员仅用十几天就拿出设计方案,两个月就完
成了设计任务。 一期工程用不足9个月的时间即完成工程采用“真空聚浆”新工艺,
用钢筋混凝土管道代替铁管道,不仅保证了水质,延长了管道使用寿命,而且节省资
金200余万元。 县机井队创造了北方冬季生产高强度水泥管道的先例,管道正品率达
到80%以上。

(于进生 王志恒)

蓬莱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孙德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骆怀丰
县长 刘炳敏
县政协主席 李克俭
全县辖20处乡镇,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人口48.8万,耕地69.5万亩。1988年全
县工农业总产值12.27亿元, 比1987年增长41.9%;财政收入4377.3万元,增长17.4
%; 农民人均纯收入687元,增长9.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8亿元,比上年增长
30.6%。

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1988年,蓬莱县全面实施了党中央制定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抓住机遇,依靠蓬
莱地处沿海,旅游胜地,物产、劳力资源丰富、海外侨胞多等优势,制定了吸引外商
投资的优惠政策,调整加强了对外经贸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使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共洽谈合资项目108项,签定意向书、
协议书42项, 签订正式合同9项,其中中外合资8项,补偿贸易1项,总投资2716.4万
美元,引进外资693.4万美元。1988年9月23日,与泰国正大集团、重庆嘉陵集团合资
经营的“蓬莱嘉陵易初工业公司”正式签字,总投资2300万美元,合作期限30年,计
划1989年生产摩托车1.5万辆,1993年达到10万辆,产品主要返销。
国内横向经济联合, 向高层次,全方位发展。有9个国家部委所属的13个科研机
构在蓬莱设立了分所,全县共引进外部资金1.02亿元;完成横联项目59个。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
1988年春,蓬莱县委、县政府对境内名胜制订了“一手抓修复,一手抓开发”的
方针, 提出了“以旅游为先导,全面振兴蓬莱经济”的口号,投资200多万元,开发
了田横山风景区,建设了海水浴场、海滨公园,修复了太平楼、古城墙、振扬门及戚
继光祠堂、牌坊、古墓等。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建起完善了园林式的登州古市、蓬
莱阁宾馆、八仙居渡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以蓬莱阁为龙头,旅游、娱乐、
休养相互配套的服务体系,使游客在蓬莱有仙境可寻,有古迹可看,有海水可浴,有
仙居可憩。1988年来蓬莱观光游览的中外客人达155万人次。

(祝恩吉)

长岛县
中共县委书记 宋修武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寿之
县长 宋修武
县政协主席 葛长发
1988年, 全县总人口4.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工业总产值1.07亿元,比
1987年增长22.8%。 农业总产值8807万元,其中渔业产值7141万元,比1987年增长
30%。 水产品总产量7.49万吨,收入1.23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36%和33%。乡
村总收入3.17亿元,比1987年增长37%。渔村集体积累2800万元,比1987年增长93%,
人均收入1766元,比1987年增长2.4%。
1988年5月,长岛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野生动物(鸟类)自然保护区。8月,民政
部和总政治部授予长岛县为全国拥军先进单位。

渔村深化第二步改革
长岛县渔村于1984年底至1985年初,针对海岛特点和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曾实
行了以生产资料有偿转让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形成了以联合体经济为主,
村级经济联合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此种经济体制,顺应了村民致富的
愿望,对释放渔村长期积蓄的经济潜力,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
用。渔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承包合同不够完善,
积累与分配关系失调,三者利益的关系处理不当,因此集体经济薄弱,村级集体缺乏
凝聚力,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日益明显,严重影响着渔村新经济体制的巩固和经
济持续发展。 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渔村经济体制进行第二步深化改革。
1988年7月, 县委派出工作组分赴砣矶、钦岛和隍城三处乡、镇进行调查,摸清了底
数。8月,县委召开了有渔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统一了思想。9
月,县委正式作出“关于深化渔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集训40余名县直中层干部
分赴各乡镇帮助指导改革工作。这次改革,坚持以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完善承包合同、理顺国家、集
体、个人利益关系为重点,实事求是,慎重稳妥,循序渐近地建立起了适应商品经济
发展的有效经济机制。 通过这次深化改革, 全县增加村级提留近1000万元, 义务
工值151.2万元, 招用工管理费54.6万元,风险抵押金510万元。渔村集体积累占纯
收入的比例由1987年的19.9%提高到30.7%。渔村各个层次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健全,整个渔村经济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包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