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9&rec=185&run=13

【文物概况】 2014年,全省文物工作实施“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推动全省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截至年底,全省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泰山、“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93处,市、县(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万余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373处;历史文化名城20座,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273座,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182万件,其中一级品1.26万件,文物总量和一级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文物系统从业人员5976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7个,文物科研机构5个,文物商店9个。省直文博单位有山东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总店、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和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让文物“活”起来的四项举措】 省文物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主题,提出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的四项举措。一是深入实施“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以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促保护、促利用、促发展。二是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孔”古建筑维修及彩绘保护修复、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界银行贷款等重大工程建设,通过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扎实推进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三是创新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提升乡村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水平,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四是整合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精品文物展览品牌,着力促进行业、民办博物馆发展,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建设】 机构和队伍建设。“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就绪,筹建“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截至年底,全省有15个市成立了文物局,2个市成立了文物管理处或文物管理办公室,14个市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5个市成立了文物保护社会团体。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年内,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134项。全年共争取国家财政资金8.13亿元,总额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省级文物保护经费比上年也有大幅度增长。

【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保护申遗工作历经五年艰苦努力,共编制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方案40项,各级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申遗8段河段、15处遗产点的维修保护展示和环境治理工程,合理搬迁安置了部分村民,取得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完全统计直接间接受益民众超过500万人。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组织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山东段成为全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
推进“曲阜片区”及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启动“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古建筑彩绘专家组成专家咨询队伍,《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建筑彩绘保护维修立项报告》《颜庙古建筑群彩绘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组织实施一批古建筑本体保护工程,“三孔”完成孔庙弘道门、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等维修工程,孔府中路建筑维修工程基本完工,进行孔庙、孔林维修项目方案设计并筹备招标,泰山岱庙碑亭修复、中寝宫维修等工程全面竣工,其中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维修荣获首届“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加强孔孟文化遗产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月报、季报和考核机制,70个项目合同包中已签订合同39个,使用贷款1213万美元,占贷款额的24%。推动省文物局、济宁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金融合作项目,首批28个项目融资174亿元,其中邹城市峄山项目8亿元资金已到位。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省列入首批立项名单的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完成区域内周公庙建筑群的环境整治与展示、东北角城墙保护与展示工程等工程。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完成分水龙王庙建筑群的维修及建筑基址保护与展示、南旺枢纽博物馆建设等工程。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全面展开考古发掘工作,完成汶河南北岸治理工程的北岸整理工程。章丘城子崖、临淄齐国故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启动“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起草《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遴选推荐了首批立项名单。
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依据齐长城资源调查成果,编制完成《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和重点区段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齐长城长清段等10处重点区段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齐长城源头等保护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乡村记忆”工程】 为切实加强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创新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建立了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物局牵头的九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在全省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载体工程,目标是在全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美丽宜居的“乡村记忆”工程示范单位,提升乡村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水平。年内,工程开展了全省“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单位普查和调研工作,第一批共上报保护单位689个,其中,乡镇26个,村落(街区)230个,民居353个,乡村(社区)博物馆80个。《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意见》完成会签。会同省住建厅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推荐工作,全省37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 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全省组织完成129项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和勘探等文物保护工作,出具97份工程选址文件和93份准予施工通知。20项考古发掘证照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中,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8项,配合性考古发掘项目11项,大部分考古发掘项目完成田野工作。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省徒步考古调查近2000公里,考古勘探超过15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近2万平方米。重点对泰安大汶口、章丘城子崖、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鲁国故城的资料整理工作有序开展。大遗址保护方面,全面完成了章丘东平陵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对无棣信阳故城、平度即墨故城、沾化盐业遗址群等大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对曹县梁堌堆、郜堌堆、定陶十里铺等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配合国家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了山西中南部铁路工程穿越京杭大运河梁山段、济青高速铁路沿线考古调查等工作。在城乡建设、新农村改造中,先后完成了济宁、枣庄、临沂等地的26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年初对定陶大型汉墓积沙槽进行了清理,为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围绕课题研究项目开展的考古工作,对章丘城子崖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对昌邑古代盐业遗址、博兴龙华寺佛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各市、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普查机构并落实了经费,全省注册登记普查员2474人,志愿者884人,培训普查人员7638人次。全面完成67510个国有单位收藏文物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转入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阶段。全省200家文物系统单位完成405027件(套)文物的基本信息采集和227383件(套)文物的影像信息采集,119家文物收藏单位登录文物信息81227件(套)。调查反馈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761个,初步统计,全省文物收藏总量2679418件(套),圆满完成年内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任务。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全省95处第七批国保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73%。完成第六、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纸质及电子档案备案工作并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孔府东路等42处国保单位维修方案、保护规划及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完成毕自严故居等3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方案审核。全年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34个,完成8个。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工作,8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水下考古。扎实推进水下考古工作,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填补全省内陆河流湖泊水域调查空白,明清沿海海防设施保护总体规划已立项,东平湖水域及其周围淹没区遗址调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和全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落户青岛,举行了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首航仪式。
加大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力度。省文物局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了第二期全省文物工作县(市、区)长专题培训班,利用两年时间内对全省县(市、区)政府文物工作分管负责人轮训了一遍。先后举办了全省博物馆长、考古所长,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项目经费管理,大遗址保护,文物普查员,宣传通讯员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等12个培训班,培训近千人次。选派8批次45人参加全国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班、专业人才培训班。加强文物科研工作,推动省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省文物局与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分别签署了加强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省开展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重点基地建设和重点课题申报工作,遴选确定山东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标准化研究、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文物古建筑彩绘保护与研究、青州市博物馆陶器彩绘文物保护、山东省考古所出土木质文物保护、山东大学科技考古应用研究、山东省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山东博物馆文物纺织品保护7个首批省级文物科研基地和6个重点课题。

【行政执法和文物安全】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山东省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保护管理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计划并完成起草。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完善巡查监管制度,对在齐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案、青岛市湛山炮台旧址遭破坏案进行了督办。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和简政放权工作。经省政府核定并公布省文物局行政权力事项117项,取消和下放了10项行政审批事项,梳理行政处罚权59项,制定了《山东省文物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启动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试点,与公安机关天网监控指挥中心互通共享,对田野文物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年内,济南市长清区基本完成工程试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日照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推行田野文物“文物保护员”制度,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基本建立。全年国家文物局批复76个文物安防、消防、防雷工程项目。
文物普法及宣传。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普法宣传日等重要文物节庆,在全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物普法宣传活动。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出版文物专版、专刊、专栏,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全年出版《中国文物报》专版7期,《中国日报》中英文专版4期,《人文天下·山东文物》杂志3期,其他报刊专版36期,《大众日报》《联合日报》以专栏、专题报道等形式刊发文物稿件50余篇。创办《山东文物》杂志。与山东卫视合作,制作播出专访互动节目6期,制作文物保护宣传片3部。中国山东网开辟了“乡村记忆”工程、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专页。中央及省、市媒体全年编发文物工作新闻稿件2000余篇条。山东省文物局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唯一的“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对外交流合作】 5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共举行40场高端学术活动,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出席活动。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永远的孔子展”“黄河与泰山:中华文明之源与世界遗产展”“千年重光: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文物对外展览品牌。年内,在香港举办了“甲午战争文物展”,协助国家文物局举办了英国伦敦明代文物展览、法国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汉代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引进举办“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全年共接待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来访团组110人次。

【博物馆事业】 截至年底,全省注册各级各类博物馆达到273家,其中,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149家,行业性国有博物馆66家,民办博物馆5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7家、17家、39家。全省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42家。2014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基本陈列1545个,举办临时展览1195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1496次。共接待观众5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青少年观众18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全省220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占博物馆总数的80%,免费接待观众44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
完善全省博物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博物馆建设,年内全省实施博物馆建设项目45个,其中,新开工建设博物馆6家,建成项目20家,续建项目19个,总投资59.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4亿元。全年实施馆舍维修及改扩建、展厅及库房改造提升、游客服务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178个,总投资6.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3亿元。着力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会签完成《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开展了全省县级博物馆发展及县域历史文化展示情况调研。经过两年的努力,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向山东博物馆捐赠的非洲大型珍稀动物标本全部到位,共400余件,总价值逾2亿元人民币,捐赠数量、质量和总价值均创下山东博物馆接受国际捐赠的新纪录。山东博物馆以此为基础打造了自然展厅常设展览“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11月16日,新馆开放四周年之际,举行了“贝林先生捐赠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交接暨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开通仪式”,省长郭树清代表省政府授予肯尼斯·贝林先生“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
提升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博物馆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完成199家博物馆年检工作。举办了第二届“山东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和首届“山东省十佳博物馆”评选活动,启动了“齐鲁瑰宝”推选暨山东省第六届讲解员大赛。深入实施将参观博物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和旅游推介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并顺利通过验收。山东博物馆“孔子学堂”、青岛市博物馆“奇妙博物馆”等被评为全省首届“博物馆、纪念馆十大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开展了百家博物馆文化助残公益行动。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切实解决大量文物因展陈条件限制而得不到充分展示利用的问题,“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全省文物资源,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和保护,并实现网上共享展示,打造“没有围墙的山东省博物馆”。项目一期已完成山东文物信息专用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展示共享软件平台的研发,对山东博物馆馆藏1000件珍贵文物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处理并上线试运行。

2014年11月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左)出席“贝林先生捐赠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交接暨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开通仪式”并向贝林先生(右)颁发“山东省荣誉公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