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9&rec=171&run=13

【概况】 2014年,山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2.0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增幅0.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9.5亿元,增长14.9%;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62.5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4.3亿元,增长11.6%。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07.7亿元,增长12.8%。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35.4亿元,增长12.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销售增长1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销售增长12.5%,日用品、汽车销售分别增长15.2%、10.8%,与居住有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五金和电料销售分别增长11.5%、11.7%、17.0%、18.2%,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分别增长9.2%、6.5%和6.2%。
消费促进。4月10日至5月10日,省商务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诚信惠民、绿色安全”为主题的消费促进月活动,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各地结合本地消费特点、产业发展优势、地方文化风俗特色等,突出便民惠民、放心安全、绿色循环、节庆热点等消费主题,策划组织233个特色鲜明的消费促进活动,参与企业16541家,实现商品销售额370.9亿元。
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覆盖样本企业249家,监测内容为粮、油、肉、菜等13大类65个品种的价格、销售额、交易量、库存量,样本企业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县级覆盖率达到96%。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覆盖样本企业650家,监测对象为批发、零售、餐饮、旧货、物业管理、办公服务、休闲健身领域的重点企业,监测内容为粮食、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家电、汽车等20大类商品的销售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手机等18种商品的销售量,餐饮、旧货等6个行业的经营收入,购物中心经营情况。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覆盖样本企业175家,监测对象为从事生产资料经营活动的物资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流通部门,监测内容为煤炭、成品油、钢材、橡胶、化肥、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13大类60余种生产资料的价格、销售量、销售额、库存量、库存额。全省县区级商务预报平台全部建成开通,发布监测信息28343条。
应急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各级商务部门完善137家应急商品保障供应资料库与应急指挥处置流程,编制《山东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手册》,组织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供应演练,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省商务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对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完成中央及省级储备商品管理提出具体要求,督促承储单位做好储备商品的入库(栏)、储存和出库(栏)工作。
酒类流通管理。全省在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的企业已有7.2万家,其中年内备案企业1145家。酒类流通随附单领用企业9298家,使用389万份,其中年内领用8.6万份。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景芝集团有限公司、德州古贝春集团公司开始进行酒类流通电子追溯试点工作。
家政服务。省商务厅审核确定64家培训单位(机构)为2014年家政服务培训单位,推进家政服务培训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遴选30家社会反响好、引领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家政服务品牌企业为省内家政服务龙头企业。烟台市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全国试点城市,中央财政给予3亿元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配套5000万元,用于设立养老产业专项基金,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的养老服务产业。
餐饮促销活动。4月至11月,省商务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美食山东家常菜大赛,890余家餐饮企业、1500多位选手参加,展示菜点2000余个。赛会评选出10个最受欢迎的特色家常菜、30个银奖菜和60个铜奖菜。
特殊行业发展。典当市场。全省共有典当企业355家,注册资本总额91亿元,平均注册资本256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逾5000万元的典当企业40家。典当从业人员3226人,年内发放当金30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动产质押、房地产抵押、财产权利质押三项主营业务所占权重分别为48%、34%和18%,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房地产抵押业务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动产质押业务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单笔业务平均金额106万元,最低金额50元。平均当期限为45天,最短当期仅为1天。发放当金过亿元的典当企业57家。报废车辆拆解。年内,省内21家具备资质的拆解企业拆解黄标车、老旧车10.9万辆,其中享受财政补贴的黄标车6.7万辆,补贴资金4.9亿元。山东报废汽车拆解实力持续增强。截至年底,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1亿元,专业拆解设备856套,防渗漏场地硬化面积达到65.0万平方米,从业人数1834人,年拆解能力达到60万辆以上。

2014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表
┏━━━━━━━━━━━━━━━━━━━━━━━━━━━━━━━━━━━━━━━━━━┓

┃ 指标名称 │ 金额(万元) │上年金额(万元│ 增长(%) ┃

┃ │ │)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44920403.9│ 217448407.0│ 12.6 ┃
┠─────────────────┼────────┼───────┼───────┨
┃一、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 │ │ ┃
┠─────────────────┼────────┼───────┼───────┨
┃1.城镇 │ 195625476.0│ 174536128.4│ 12.1 ┃
┠─────────────────┼────────┼───────┼───────┨
┃其中:城区 │ 146716558.8│ 130207091.8│ 12.7 ┃
┠─────────────────┼────────┼───────┼───────┨
┃2.乡村 │ 49294927.9│ 42912278.6│ 14.9 ┃
┠─────────────────┼────────┼───────┼───────┨
┃二、按消费形态分 │ │ │ ┃
┠─────────────────┼────────┼───────┼───────┨
┃ 餐饮收入 │ 24992719.7│ 22435667.2│ 11.4 ┃
┠─────────────────┼────────┼───────┼───────┨
┃ 商品零售 │ 219927684.2│ 195012739.8│ 12.8 ┃
┠─────────────────┼────────┼───────┼───────┨
┃三、按限上限下分 │ │ │ ┃
┠─────────────────┼────────┼───────┼───────┨
┃ 限额以上 │ 132353686.8│ 115631929.4│ 12.1 ┃
┠─────────────────┼────────┼───────┼───────┨
┃ 限额以下 │ 112566717.1│ 101816477.6│ 13.3 ┃
┠─────────────────┼────────┼───────┼───────┨
┃四、按行业分 │ │ │ ┃
┠─────────────────┼────────┼───────┼───────┨
┃ 批零 │ 218076927.0│ 193402017.7│ 12.8 ┃
┠─────────────────┼────────┼───────┼───────┨
┃ 住餐 │ 26843476.9│ 24046389.3│ 11.6 ┃
┗━━━━━━━━━━━━━━━━━┷━━━━━━━━┷━━━━━━━┷━━━━━━━┛

【电子商务】 2014年,山东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4万亿元,增长36.6%,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10%。网络零售额2600亿元,增长4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
交易主体。网络零售平台活跃用户2215万户,增长63%,列全国第四位。活跃卖家59万户,增长42%,列全国第六位。有效买进交易额1289亿元,增长61%,列全国第五位。有效卖出交易额749亿元,增长45%,列全国第七位。从买入卖出交易情况看,山东属于超买省份,逆差达540亿元。
交易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实现省内全覆盖。宽带无线局域网接入点100万个,囊括6万个热点区域,覆盖省内所有交通枢纽、三星级以上酒店、大中专院校以及40%的居民小区和村镇。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商城、1号店等电子商务巨头在山东设有物流分拨中心。网络支付服务体系更加健全,12家省内企业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其中5家企业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办理资质。
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3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60亿元。新增“淘宝村”9个,总数增加到13个,博兴县锦秋街道、菏泽市曹县大集乡成为第一批“淘宝镇”。烟台市开展北方春果第一枝大樱桃和淘宝烟台海参节等特色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泰安市杞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建设80余家“买卖提”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帮助农民网上代购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代销樱桃、杏梅、核桃等农产品。蒙阴县通过淘宝网销售蜜桃60余万斤,交易额接近800万元。沂水县蒙山龙雾茶网上销售额2000万元,临沭县柳编制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600万元。博兴县成为全省首家阿里巴巴“千县万村”项目试点县。齐河县、安丘市、威海市文登区、新泰市等多个县(市、区)成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提供网络营销、人才实训、资源整合、信息服务、培育孵化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B2C)3000亿元,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8%,交易区域涵盖欧美、俄罗斯、南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青岛、烟台两市经海关总署批准进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从6月30日正式开展试点业务到年底,青岛海关审核放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清单11.1万票(按9610监管代码),总值402万美元。青岛市已开通10个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烟台市邮政国际互换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中心和邮政跨境贸易公共服务平台9月份正式上线,烟台市芝罘区建设的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临沂商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投入试运营,6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社区电子商务。青岛市整合快递配送站点、便利店、物业公司、药店,融合电子商务、快递与居民生活用品住宅配送等业务,部分物业小区、写字楼、学校已设立公共自助提货柜,顺丰快递公司在青岛设立12家“嘿客”门店。枣庄市“来自购”电子商务平台以三、四线城市为拓展目标,依托实体店铺和移动互联网打造社区购物生活服务平台,在8个省份实现区域布点。烟台市E-万佳社区服务平台对接220个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店,为居民提供快递配送、生活日用品定制、代办服务等一系列生活服务。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济南市超过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线上批发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11”网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青岛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百盛集团、青岛利客来商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商贸企业均投资建设自营网上购物平台。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线上交易548亿元。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个性化产品定制加流水线生产颠覆原有商业模式,搭建了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东营市依托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网上交易额同比增长315%和542%。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的“三站购”网购平台上线,聚集了近2000家商贸业户;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企采通”电子采购平台,为当地50余家企业服务,采购金额超过1.1亿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采购招标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供应商超过3000家,电子商务采购额超过110亿元。
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超过3000家。青岛保税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橡胶、尿素、棉花、焦炭、矿石等产品,实现交易额2000多亿元。潍坊市建成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以及国内第一家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中国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滨州华兴集团的专业钢铁交易平台中国钢铁超市,成为国内第二大钢铁现货交易网站,系国家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示范工程。
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各市已建或在建电子商务园区70余个,省商务厅认定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2家。济南市天桥区黄台电子商务产业园整合5000余家传统商户,形成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综合园区。山东蓝海领航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打造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多媒体呼叫中心以及电子商务研究院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青岛市崂山区依托国际创新园、崂山科技城、金家岭金融新区,已打造200万平方米以上的电子商务发展载体,辐射辖区5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在胶州市投资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打造山东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流通业发展】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在推动青岛、潍坊两个市开展国家试点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选定济南、临沂、烟台、淄博、济宁五个市为省级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市,启动省级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年内发放扶持资金2000万元。选择21家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带动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作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重点联系企业。
省外销售网络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山东商品省外销售网络的总体部署,省有关部门推动省内相关机构在浙江省义乌副食品市场设立山东名优商品展销展示中心,采取展示和展销结合、常年展销和展会集中展销结合、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结合的方式进行营销,设置7个展区,总面积720.7平方米,首批入驻企业130家,展示商品700余种,进一步提高山东产品的影响力。
商品展销活动。6月,省商务厅组织42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展区面积554平方米,参展人员约150人,签订合同1000多万元,其间举办山东名品东北行推介会。组织省内12个市的50多家企业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组织省内商贸流通企业参加2014年中国(宁夏)民族商品博览会、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第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2014山东(济南)台湾名品博览会“一对一”采购洽谈会,取得良好效果。

【生活资料市场体系建设】 规划编制。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发布,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全省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方向。省商务厅编制《山东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2014-2017),并指导各市编制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已有2个市的商业网点建设规划获当地政府批准,4个市的商业网点建设规划进入报批阶段。
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商务部的统一部署,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临沂五市承担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月,省商务厅召开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4月,形成具体实施方案;9月,省商务厅、省财政厅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五个试点市的65个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年底,全省累计建设改造7.8万家农家店、380个物流配送中心和53个兼具配送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总营业面积800多万平方米,仓储配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配送车辆3000多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市场秩序维护】 农用物资生产销售规范整治。4月,《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颁布,对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加以清晰界定,对基层监管和执法体系建设、经费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省农业厅、省公安厅联合印制11万份《关于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农药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告》,在农药生产企业、销售点,农产品种植、批发、销售集散地、农村集贸市场等人群集聚地广泛张贴宣传。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药质量和使用监管安全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对涉嫌违规的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对复混肥料生产企业和流通场所进行抽检,抽样239个,并对60个随机确定样品进行重金属检验。有机肥监督抽查抽取样品120个。在春、秋两季种子市场检查行动中,对17个市30个县(市、区)的3个种子集中交易市场、160个种子经营门店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小麦良种补贴供种企业42家,种子经营门店97家,扦取56个小麦种子样品。受理举报案件340起,捣毁制假窝点1个,查处制售假劣农资行为2190起,立案1762起,结案1395起,移送案件4起,大案要案1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用物资150万公斤。
互联网领域打假。网络交易监管技术支持能力建设方面,省工商局与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平台实现对接,省工商局及17市工商局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实验室全面建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对网络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经营商品、经营行为等开展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以当前网上非法销售问题最为突出的肿瘤、性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治疗药物为监测重点,以主流搜索引擎为监测对象,严查网上非法售药行为,已移交通信管理部门关闭违法网站12个,移送公安机关查处2个。
知识产权保护。省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1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省级中心4个,均开通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公益电话12330。建立《商标印制业户名册》,发现并取缔无证无照违法从事商标印制的业户26个。立案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91起,结案90起,案值255.41万元,罚没款64.85万元。没收、销毁一大批违法侵权商标标识(含包装、装潢)。省林业厅出台《2014年山东省林业厅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开展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并建立种苗、森林公安、林政、森防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强化林木种苗市场监管。青岛海关查处18起涉嫌侵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知识产权案件,查获假冒“FIFA”等商标权和“2014·FIFA·世界杯官方标志”著作权的瓷餐具、帽子、钥匙扣、吉祥物、比赛队服等8万余件。
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互联网领域销售仿冒商品、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75起,案值53万元。查处汽车及配件销售维修领域销售或使用仿冒产品、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案件21起,案值107万元。查处家具建材装修装饰领域销售仿冒家具、建材、装饰材料等不正当竞争案件32起,案值63万元。查处各类“傍名牌”案件41起,案值68万元。
质量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加大对建材、汽车配件和儿童玩具等重点商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动执法人员4638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137家,查处案件85起,查获货值162.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起。检查建材生产企业197家,查处案件26起,涉案货值34.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起。检查汽车配件生产企业26家,查处案件1起,涉案货值1.5万元。检查儿童用品生产企业56家,查处案件5起,涉案货值3.9万元。
医疗企业经营秩序整治。重点整治医疗器械经营领域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5种行为,核查注册申请真实性品种189个,监督检查生产企业758家、流通企业9797家、使用单位13057家,警告、责令整改3356家,责令停产停业42家,捣毁黑窝点15个。撤销违法广告965条、广告批准文号5个。
进出口商品质量检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把出口退运和国外通报调查集中地区、出口非洲和中东工业产品主要地区、口岸查验监管主要地区以及出现过国外不良反映的地区作为出口打假工作的重点地区,把小化工、小五金、小家电、建材家装、日用消费品、儿童用品、汽车配件、金属材料、食品添加剂等作为出口打假工作的重点商品,把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以及存在诚信不良记录和违法违规记录的出口企业作为出口打假工作的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进出口商品质量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进出口商品品质。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查验进出口工业产品22万批,货值927.2亿美元。检出不合格产品9160批,货值102.8亿美元。
打击烟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完善涉烟违法车辆信息库、涉烟刑事案件人员信息库、真烟非法流通涉案人员信息库、违法违规持证零售户信息库和涉假涉私人员信息库,汇总涉烟案件人员、车辆信息数十万条,查办涉烟案件3.5万起,查获非法卷烟2.7亿支、烟丝(烟叶)347.8吨,总案值1.3亿元。破获制售假烟走私烟网络案件81起,其中制售假烟网络案件65起,被公安部、国家局列为部级督办案件5起。

【服务业】 201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840亿元,同比增长8.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8.3%,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3897.8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5.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2156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省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3%。服务业投资平稳增长,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06.2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1%。
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对全省17市和23个省直部门贯彻落实省政府25号文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进一步落实有关服务行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用地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级各部门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完成《服务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报告》。牵头成立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工作组,配合省政府研究室起草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代省政府起草《山东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20年)》。督促服务业重点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和产业发展实际,初步编制完成物流业、金融业等十个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加强规划编制和指导。开展编制全省养生产业集聚带发展规划,组织有关市、有关部门围绕推动全省养生产业发展开展调研,形成养生产业规划思路和9个专题调研报告。委托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毕马威公司,进行全省养生产业的专项研究,形成近110万多字的规划前期研究报告。联合省宏观院,组织有关市和部门,编制完成“一圈一带”两个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大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23个生产性服务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扶持,扶持资金总额位列全国第三位。省引导资金拉动社会资金比例达到1∶40左右,集中用于社会影响大、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对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起到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200个服务业载体项目年内完成投资686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8.5%。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第十八届“西洽会”上组织“山东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推介会”,赴台湾举办“2014鲁台服务业合作洽谈会”,在济南召开“鲁台服务业合作洽谈会”,积极参与香港山东周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扎实推动改革创新。继续指导推进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两市在试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完成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中期评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开展服务业创新团队认定工作。研究出台《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团队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并组织开展服务业创新团队的申报、评选工作,首次认定25个省服务业创新团队,并给予资金支持,提高了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强化考核引导和督查。完成省委组织部17市科学发展观考核有关服务业部分的考核工作,提供各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和数据。进一步修订完善《山东省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对17个市、各县(市、区)发展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各市、各部门服务业发展和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察和通报,并将日常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组织实施“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共举办培训项目18个,培训人员900人次。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制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领域实施细则》,为加快全省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培育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形成较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截至年底,全省已批准发布服务业地方标准278项,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48家、省级试点单位254家。参与开展2014年服务名牌认定工作,筛选58个服务业项目进入2014年度山东省服务名牌拟推荐名单。

【粮食商业】 粮食收购。2014年,全省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7248.18万吨,同比增加281.1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80.13万吨,占13.5%,同比增加77.76万吨;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058.62万吨,占42.2%,同比增加130.93万吨;转化用粮企业收购3209.42万吨,占44.3%,同比增加72.44万吨。从生产者中购进粮食3745.3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61.19万吨,非国有企业收购1799.88万吨,转化用粮企业收购1384.27万吨。分品种看,收购小麦2026.94万吨、玉米1580.18万吨。
粮食销售。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销售粮食4493.18万吨,同比增加114.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销售959.82万吨,占21.4%,同比增加126.03万吨;非国有企业销售3533.37万吨,占78.6%,同比减少11.42万吨。转化用粮企业转化用粮3175.82万吨,同比增加78.29万吨。分品种看,销售小麦2771.80万吨,销售玉米499.96万吨。
粮食库存。全省社会商品粮食库存605.79万吨,同比增加36.1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库存100.12万吨,占16.5%,同比减少22.3万吨;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328.36万吨,占54.2%,同比增加59.28万吨;转化用粮企业库存177.32万吨,占29.3%,同比减少0.85万吨。分品种看,小麦库存359.39万吨,玉米库存185.73万吨。
粮食产业。产业“转调”步伐明显加快,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1300多家,规模、产值、利税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年科研投入9亿元,拥有中国名牌42个、中国驰名商标55个、山东名牌87个、山东著名商标119个。全省粮食市场达到24家,成员(摊位)2942个,年成交量500万吨,成交额199亿元。全省粮食经济稳中有进,国有粮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利润3.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连续10年盈利,市级、县级、企业盈利面分别达到88%、73%、70%。

【供销合作商业】 2014年,全省供销系统实现销售收入4606亿元、利润62.5亿元,分别增长22%、8.4%。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届十次理事会议上,山东省供销社荣获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特等奖第一名。
综合改革试点。成立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确定6市、18县(市、区)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从非试点市中选取21个县作为重点联系县。召开试点启动电视会议,举办1次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和5次改革培训班。多个市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试点单位因地制宜,不断发现、培育、推出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召开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观摩学习临沂、高密做法。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在济宁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考察汶上县供销社为农服务现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王侠对山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已有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中农办《农村要情》、新华社内参清样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试点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9256个;镇级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已发展到470个,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3个。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在上年实现县级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年内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组织涉农乡镇全覆盖,基层社总数达1738个。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培训社员、职业农民等43万人次。
服务规模化。全面实施2000万亩土地托管5年规划,探索总结临沂市、高密市、汶上县和郓城县张营镇等地经验,提出并推广“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即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区域半径3公里左右、面积3万-5万亩,为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已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378处,新增智能配肥设备92套,土壤检测设备413套,配套终端1496个,测土面积530万亩,智能配肥205万亩,日烘干能力5535吨;服务市场经营主体2.68万个,托管土地826万亩(不含复种指数),其中全托管132万亩,完成飞防面积152万亩。潍坊、济宁、临沂、德州市土地托管面积超过100万亩,30多个县(市、区)超过10万亩。
流通现代化。组织部分市县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出资,发起组建山东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公司,着力打造全省“一张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鲁供农产品、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多家企业电商平台初具规模。农资行业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已成为土地托管的实施主体。实施“放心农资工程”,规范改造放心店12637家。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连锁企业451家,配送中心1065处,经营网点10万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56处。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积极开展资金互助组织清理规范,对只服务未参股的300多家合作社进行清理。全年216家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合作社,互助资金规模达9.6亿元。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运营,与农行山东分行等三家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有效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
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各市和99个县(市、区)党委或组织部下发文件,1489个基层社和社有企业与5723个村开展合作共建,初步构筑起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信用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合作机制,形成“党政支持、组织推动,供销主导、部门联动,四位一体、利益共享”工作格局。推动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共建项目已达9292个,干部交叉任职1095人,帮助共建村农民增收10.8亿元,村集体增收1.7亿元,基层供销社实现盈利9809万元。
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强化省供销社出资人职责,做好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直属出资企业运营较好,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润9284万元。健全完善省供销社关于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对出资企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积极应对省农资、棉麻公司流动性风险,有效避免风险的升级和蔓延;天鹅棉机国际国内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市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棉麻公司在转调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农产品公司实现利润增幅24%,基建储运公司经营收入增长31.8%,农业服务公司开展飞防作业105万亩,宝福邻公司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供销融资担保公司和综合服务平台公司注册成立,系统上下联合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石油商业】 2014年,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销售成品油125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
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强化资源统筹能力。坚持低库存运作,所有权库存始终控制在30万吨左右。加强与中国石化总部沟通,统筹好配置资源与外采资源的关系,降低库存潜亏。以进货价加运费最低为原则组织外采,继续做大地炼就厂业务,地炼就厂完成231.3万吨,多创效益1250万元。
科学优化物流运行。合理安排运力,统筹调运资源,各既定流向合计调运成品油36.1万吨,降费2077万元。组织3.7万吨地炼资源直接进站销售,节省运费240万元。大力推进周村上载代输业务,节省运费330万元。
有序推进油品升级。协调省物价局出台优质优价政策,安排市区、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站和销量较大的中心站为首批置换站,加强与中国石化总部沟通,争取资源支持,加快置换进度。
提升零售创效水平。开展“加油站综合服务提升年”活动,利用加油卡平台,全方位、多层面开发客户,全省月充值10万元以上的客户达4357名。组织开展“油非互动”“卡非互动”等营销活动,拉动充值额50.98亿元。大力推广网上营业厅,累计注册客户5.23万名,交易额38.37亿元。
发挥直分销优势。采取“低进低出、顺价销售”等营销策略,实现效益最大化。抓住“营改增”机遇,加强交通运输业客户的开发维护,交通运输业客户成交2265家。搭建微信平台,实现大客户扁平化管理,稳定客户资源。稳步推进组合营销,全年实现营销额2.01亿元,同比增长168%。
天然气经营趋于规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和考核政策,扩大经营规模。完成3座加气母站的顺利交接,开展LNG市场调研,做好LNG加气站建设与投营等工作,为中国石化董家口LNG项目疏通资源。
非油品实现强管理保增长目标。完善业务流程,做好考核引导,积极组织展销会等营销活动,提高盈利能力。加快商品周转,优化库存结构,加大商品统采力度,提高采购质量,确保商品供应。积极开发渠道增值服务,已开展7个汽服站点建设,选取210个站点开展保险业务。
强化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从严管理年”“隐患治理年”“平安工地创建”等活动,完成中国石化总部批复的隐患整改项目211项。狠抓安全风险防控,强化现场安全监管,重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才队伍配备,加强对市石油公司机构设置及干部、管理人员职数的管控。深入开展“内部挖潜、优化整合、精简用工”工作,全省系统共精简用工460人。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规范劳动用工,规避法律风险。
财务管理。严格“强化预算管理,狠抓目标落实”的要求,做好财务指标分解落实,提升预算控制力和执行力。坚持控费增效,完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长效机制。依托集中清账平台,加强资金监控,确保安全高效运行。争取财税政策,协调降低税务成本,实现降费增效4450万元。
资产管理。做好新增自有用地和存量土地管理,抓好闲置土地盘活和不规范用地整改,全年共盘活闲置土地27宗、不规范用地确权40宗。推进闲置资产出租,共批复出租项目65项,租金收入675万元。做好无效资产处置,报废处置资产净值4194万元,优化资产结构。
数质量管理。立足服务经营,从严从细抓实数质量管理。共抽查加油站80座次、盘点油品库存338罐次,全年未发生等级数质量事故及媒体曝光事件。
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推进ERP深化应用,做好加油卡功能提升和数据分析,开展经营管理平台推广应用。推进终端虚拟化项目,研发加油站、油库管理平台,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强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完成2400多座加油站、160多个县石油公司(片区)和23座油库的网络提升。继续开展视频监控设备联网,共接入终端1700余个。
审计监察。加强控制力和执行力审计,严格经营管理合规性、真实性审计。全年下达审计决定书38份,促进增收节支4686万元。强化源头介入,开展效能监察,避免经济损失1686万元。推动业务公开及网上巡视工作,业务公开信息97万条,公示金额逾2208亿元。
提升稽查质效。重点开展非油品业务、加油站零售、数质量管理、加油站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稽查,共稽查加油站485座次,组织“神秘顾客”加油站暗访6937座次,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内涵式发展,加快由追求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资产利润率。
发展新建加油站。规范投资程序,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质量,严格现场考察,加强投资项目后评估。全年新增加油站38座。
推进加气站建设。将加气站建设作为网点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CNG加气业务。全年新增加气站20座,累计建成94座、投营71座。抓住LNG市场起步时的发展机遇,选择有利位置新建LNG加气站,拟定“十三五”期间布点38座LNG加气站的发展目标,并已完成10座站的布点。
加油站提量改造。将年加油量3000吨以上、改造后提量30%以上的网点作为改造重点,优选改造项目。全年批复提量改造站43座,可研增量7万吨。
推进其他改造项目。抓好烟台八角港油库及德州油库改扩建项目,完成12座油库油气回收项目的勘察、设计。分批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共批复改造加油站2098座,已完成1659座。加快清理未投营项目,清理完成率达93.6%,清理效果显著。
规范物资统一采购。加强供应商资质考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大系统物资采购及监督管理力度。共下达采购订单2094份,零星购置批复项目160个。全省系统办公用品已通过非油品实行统一采购。
维护品牌形象。从力争不拆、原址重建、力争缓拆、先建后拆、调查取证5步入手,合法维权。全年共拆除加油站18座,已落实“补一拆一”政策16座,并取得经济补偿6035万元。构建侵权认定数学模型,开展调查取证,加快清理取缔。全年共发现侵权加油站33座,已全部清理,并通过法律诉讼获得120万元赔偿。
深化企业改革。顺利完成改制重组。按照中国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油品销售业务重组部署,5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做好法律尽职调查,推进分支机构工商变更和股东变更登记工作,确保91个营业执照、2418个分支机构的工商变更、24家合资公司的股权变更如期完成。
推进人力资源改革。落实中国石化销售企业2014-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精简管理人员、充实基层一线”为重点,在市石油公司组织开展全员竞争上岗。积极探索非全日制用工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安排市公司试点,减少用工总量,规避用工风险。
探索财务管理创新模式。实施收入核算及清账流程再造,压扁管理层级,砍掉中间核算及流转环节,实现一站式核算与管理。取消县石油公司(片区)收入资金清账核算职责,减少ERP核算用户130个。销售资金实现由人工监控向系统自动实时监控的转变,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持续优化薪酬分配。调整考核办法,优化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内部分配,加强监督管理。调整市公司基本薪酬,加大人工费投放,保障一线员工收入水平。简化工作流程,便于一线员工理解掌握奖励政策,直接兑现到站到人。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开展省、市、县石油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完善工作,甄选出县石油公司运行机制、低效站改革、非油品经营优化等19项改革任务,逐一分解到责任部门整改落实,建立周例会和月度考核通报制度,加大整改力度,19项改革任务基本落实到位。
完善标准化制度流程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回头看”,推进制度标准化、流程化实施落地工作,落实制度建设闭环管理。在内控权限下,精简业务流程,优化业务综合处理系统中的审核审批流程。新增流程25个,修订精简90个。
合资公司管理日趋规范。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步入正轨。扎实开展调研,摸清现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加大合资公司的清理整顿力度。

【集市贸易】 截至年底,全省各类市场7491个,比上年增长1.24%。其中,消费品市场7006个,增长1.71%;生产资料市场485个,降低5.09%。消费品市场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442个、农副产品市场1957个、工业品消费市场368个、其他消费品市场239个,分别增长4.32%、增长1.08%、降低13%、降低11.81%,分别占消费品市场总数的63.4%、27.94%、5.25%、3.41%。生产资料市场中,生产资料综合市场128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274个、农业生产资料市场44个、其他生产资料市场39个,分别降低9.22%、降低6.8%、增长29.41%、降低7.14%,分别占生产资料市场总数的26.39%、56.5%、9.07%、8.04%。
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1月,印发《山东省工商局关于加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企业化登记,推动市场开办者落实相关义务责任,深化市场文明诚信创建工作。全省已登记企业法人的市场2496个,占市场总数的33.32%。其中,已登记企业法人的消费品市场2221个,占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总数的88.98%,占消费品市场总数的31.7%;已登记企业法人的生产资料市场275个,占已登记企业法人市场总数的11.02%,占生产资料市场总数的56.7%。
商品市场监管。加强商品交易、网络、农资、成品油、机动车、粮食、棉花等市场监管工作,开展旅游、爱国卫生运动、禽流感防控等市场监管工作,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年查处商品交易市场违法违章案件7298件,案值2965.49万元。其中,查处农资市场案件5266件,案值1958.27万元;蚕茧市场案件1件,案值8万;成品油市场案件717件,案值642.29万元;粮食市场案件68件,案值36.9万元;汽车市场案件35件,案值50.7万元;旅游市场案件2件;其他市场案件1209件,案值269.33万元。全省查处经纪人违法违章案件27件,其中,查处消费品市场经纪人案件7件、生产要素市场经纪人案件2件、其他市场经纪人案件18件。坚持“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积极落实新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集中开展网络购物领域“双打”专项行动、网络交易非法主体网站专项整治、网络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专项治理、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等执法行动。全省在线检查网站195888个次,停止提供平台服务44次,删除网上违法经营信息2406条,责令整改网站1437个,查处网络市场违法案件424件,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净化网络购物环境。

2014年7月31日至8月1日,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上半年全省商务形势分析会暨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工作会议

2014年6月4日,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电视会议在济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