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9&rec=141&run=13

【概况】 2014年,全省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8664.1万户,居全国第二位,移动电话每百人89部。全省共有各类网站158028家,占全国网站总数的4.7%,工业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98%以上。各电信运营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4.9万公里。新增移动通信基站6.3万个,总数达20.6万个,其中3G基站新增1.3万个,总数达到7.7万个。WLAN网络热点覆盖继续推进,总数达到112.2万个。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全省网民规模达4634万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69.2万户,均居全国第二位。手机上网用户占比达到92.6%,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全年累计接入流量达到1.07亿G,同比(下同)增长27.4%,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61G,增长22.3%。青岛、淄博、威海、临沂等市被列为2014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省196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1260万户完成模拟数字整体转换,占64%。省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青岛和济南两市IPTV内容分发平台建成使用,开通直播频道117路,点播节目超过3万小时,实现了与央视IPTV集成播控平台互连互通。
2014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含制造业、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425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74.34亿元、利润702.39亿元、利税1079.48亿元,分别增长15.97%、10.53%和11.71%,分别高于全省工业6.16、5.89、6.07个百分点。全省信息技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411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分别实现9174.04亿元、544.43亿元和761.67亿元,分别增长11.79%、7.99%和8.23%;分别高于全省工业1.98、3.35和2.59个百分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省信息技术制造业销售产值仅次于广东和江苏,居全国第三位。
重点调度的产品中,受国内外市场疲软因素影响,三种产品产量下滑,其中,电子元件产量162.30亿只,下降7.52%;笔记本电脑75.00万台,下降22.44%;打印机558.80万台,下降7.58%。其他产品均实现增长,其中,服务器28.10万台、手机6590.80万部、光电子器件300.70亿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821.30万信道、液晶电视机1646.00万台,分别增长64.33%、29.32%、27.74%、25.48%和7.8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层次分化明显。2014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1.2,其中,青岛最高(71.22),其次是济南(65.42)、烟台(61.17),菏泽最低(34.66)。3类一级指标中,基础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1.83,济南最高(77.29),菏泽最低(27.22);工业应用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47.24,东营最高(58.62),菏泽最低(32.20);应用效益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7.39,青岛最高(102.83),莱芜最低(37.12)。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各市工业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相吻合,呈现“东高西低”梯度排列,总体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分别是青岛、济南、烟台、东营、淄博,总指数突破55,两化融合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第二梯队分别是威海、滨州、潍坊、济宁、泰安、德州和聊城,指数相对接近,平均在50左右;第三梯队多分布在鲁西南地区,分别是枣庄、临沂、莱芜、日照和菏泽,总指数较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落后地位。
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表现均衡。2014年,评估企业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电子等9个行业,各行业平均得分依次为:电力62.7、电子59.55、医药55.58、化工55.25、建材54.37、轻工54.06、机械53.63、纺织52.93、冶金49.67。与上年度评估结果相比,得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冶金行业增幅最大(增长11.71)。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6大传统行业中,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优势各有特点。基础建设指标,机械行业得分最高(60.48);单项应用指标,化工行业最高(57.2);综合集成指标,建材行业最高(45.26);协同与创新指标,轻工行业最高(30.02);竞争力指标,化工行业最高(67.4);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建材行业最高(69.46)。
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得分为54.52,较上年(下同)增长7.37。与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相比较,高出全国企业平均得分(45.88)8.64。6类一级评价指标中,基础建设水平为60.77,增长7.37;单项应用水平为54.94,增长9.67;综合集成水平为44.12,增长2.72;协同与创新水平为40.76,增长13.82;竞争力为64.66,增长4.48;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为65.4,增长3.2。连续参与评估的350家重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得分为56.72,增长6.93。从全省工业企业所处阶段占比来看,2014年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占8.13%,下降15.36%;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占54.63%,增长10.5%;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占30.11%,增长2.25%;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7.14%,增长2.61%。1668家样本企业中,华泰、海尔、红领、鲁泰纺织等97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入创新突破阶段,两化融合样本企业增加36家。进入综合集成阶段、单项应用阶段企业分别达到409家、742家。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第三方平台、互联网支付、网络营销等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2014年,调度的70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总额达到1556.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3.7%;处理网络订单3183.2万笔,增长124.3%;交易服务收入达到7.1亿元,增长32.3%;从业人员1.24万人,增长107.2%。其中,行业B2B(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调度的45个行业平台分布在与全省工农业密切结合的石化、机械、农产品等领域。全年交易额1468.7亿元,增长92.6%;注册企业用户数118.1万个,增长33.9%。居前3位的平台分别是黄河棉花和化肥平台、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网和休斯顿石油装备平台,全年交易额分别为760亿元、225亿元、175亿元。
传统产业网络采购和销售持续增长。2014年,调度的70家传统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206.2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5.4%,增长27.2%;电子商务采购额为118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3%,增长13.1%。其中53家企业拥有自主建设的网络销售平台和采购平台,占调度企业总数的75.7%。分行业看,消费品制造业网络销售占比逐步提高。调度的海尔集团、九阳股份、金猴集团、张裕集团等26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服装鞋帽、纺织、食品等领域。2014年,面向代理商的网络分销额680.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44.5%,增长21.9%;面向消费者的网络零售额102.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7%,增长32.8%。
互联网新兴业态加快发展。2014年,“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新增上线企业10370家,全部上线企业达到15671家,带动企业完成网上交易额509亿元;“联行支付”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新增企业用户1.3万家,企业用户达到7.9万家,实现支付额度182.3亿元,增长109.1%。60家企业主要集中在网络营销、互联网支付、数据处理、信息安全、呼叫中心、快递物流等领域,全年电子商务服务销售额为48.9亿元,增长63.7%;电子商务服务收入为4.1亿元,增长86.8%;从业人员8768人,增长83.7%。

【信息消费增长较快】 2014年,全省信息消费重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120.19亿元,最终信息消费规模达到4590.1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5.96%,约占全国总规模的16.39%,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39个百分点,对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的贡献加大。
信息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全省信息服务消费实现3445.55亿元,增长28.02%。其中居民电信消费规模1067.34亿元,增长17.18%。从供给方面看,电信业务总量实现1422.76亿元,包括:移动业务总量实现556.16亿元,增长22.91%;联通业务总量实现393.83亿元,增长10.13%;电信业务总量实现101.39亿元,增长16.01%。增值电信企业(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71.38亿元,增长11.76%;居民广电网络消费支出53.27亿元,增长17.59%;软件及其他信息服务消费支出2324.94亿元,增长30.43%。
信息产品消费增长稳定,高端智能产品加快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加速普及,消费者对高端智能产品的需求增长加快,电视机等传统消费信息产品需求趋缓、增幅回落,市场传统优势和主导地位趋弱,甚至面临负增长。2014年,全省信息产品消费支出达到1144.59亿元,增长20.14%。主要信息产品中: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消费达到741.47亿元,增长29.32%,依旧保持较大增幅;计算机消费支出达到28.44亿元,增长19.82%;智能电视机消费支出达374.68亿元,增长7.5%,增幅进一步回落。

【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014年,全省电子政务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政、税务、民政、人社、人口、公安、质监、工商、国土、海洋与渔业等近80%的省直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业务应用系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全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已具规模,应用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公安、质监、工商、国土、统计、经信、税务等部门承担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诚信山东等基础数据库已投入使用;农业、林业、民政、卫生、计生、人社、住建、海洋渔业、气象、畜牧等部门通过数据大集中也形成了海量政务数据库。启动了首批由公安、民政、人社、计生、工商五个部门参加的省级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依托省科学院的省云计算中心,建设了省级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启动了数据的批量交换。公安等五个部门通过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了13类信息共计144个信息项的共享与交换,累计交换数据188.78万条。

【信息惠民工程】 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实施,重点解决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重大领域突出问题,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信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一是社会保障信息惠民。社会保险核心业务平台在全省17个地市和全部县市区得到应用。社保卡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省直及各市累计发行社保卡约800万张。8个地市列入金保工程示范城市。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17地市分中心共设立了85个座席。山东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被授予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称号。二是健康医疗信息惠民。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将投资3.6亿,完成140个县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及22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置。截至2014年底,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完成与省级卫生信息资源综合平台的对接,打造具备承担全省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能力的有效载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优质教育信息惠民。山东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连接了全省所有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和部分教育城域网。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教育城域网,100%的高等院校、88%的普通高中、70%的初中、34%的小学建成了校园网,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所属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全省中小学现有学生用计算机83.82万台,教师用计算机34.32万台。

【智慧山东建设】 截至2014年底,全省所有的副省级城市、90%的地级城市和45%的县级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目标。相关部门累计批复县级以上试点示范53个,建设覆盖面涉及交通、市政、教育、应急等20多个领域。各市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济南市基于物联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有效整合资源,为交通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市民出行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青岛市整合全市地理空间信息,以在线共享形式支持51个部门97个业务系统应用,日均访问量超过60万次,实现了全市共用一张图,信息资源共享取得进展;威海市“市民网”实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开辟318个服务窗口,覆盖66个部门、42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流程审批周期大大缩短,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智慧潍坊数据运行中心计划整合42个市政部门和13个区县政府的数据,实现多项业务协同,建成后交通、土地、环境、民生等实时数据日均交换500万条,峰值达1500万条,将有效支撑城市运行管理各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