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9&rec=101&run=13

【概况】 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426.6亿元,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例8.1:48.4:43.5。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镇新增就业1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粮食总产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8%和12.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涨1.9%;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6.7亿元,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

【重大事项】 推进落实一批重大事项。一是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理清“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提出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二是构建全省铁路运输新格局。“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济青高铁可研报告国家正式批准。黄大、青连、石济客专等“四纵四横”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青荣城际、瓦日、邯济扩能改造、胶新电化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015公里;完成新建和改建铁路3050公里。三是“外电入鲁”战略加快实施。内蒙古锡盟至济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内蒙古上海庙至临沂、陕西榆横至潍坊特高压大通道获批开展前期工作。三条新通道建成后,输电能力可达2500万千瓦左右,山东省将有三分之一的电“从天上来”,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四是打造交通运输发展升级版。编制完成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民航、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省政府出台配套实施意见并部署实施。五是区域重大事项落实。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设立,成为全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经争取40多项建议被初步纳入国家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山东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青岛蓝色硅谷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列入中原经济区的聊城、菏泽和泰安市东平县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有关优惠政策;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108个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青岛新机场获得国家批复,济南机场南指廊主体完工,烟台蓬莱机场试飞成功,日照机场开工建设;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引黄济青改扩建、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进展良好。举办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累计签约合同项目2234个,其中过百亿元的53个,投资合同金额2.9万亿元。

【深化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在省委改革办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经济体制专项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分工方案。对省发改委牵头的30项、参加的85项改革任务进行责任分解。行政审批和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编制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行政审批项目申报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2项,占50%。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在2013年已取消下放核准事项47项的基础上,又取消下放26项。运营“阳光审批、勤廉发改”电子政务系统,健全重大项目稽查监管体系,做到项目审批网上全程办理、全面监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会同卫计、人社等部门,建立全省统一和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省级统筹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推进两批84个县186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综合改革试点方面,争取国家批复潍坊市列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泰安、临沂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价格改革方面,制定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放开36项价格和收费项目。其他领域改革方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国有资本收益综合收取比例提高至13.7%。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80%以上。编制制定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加快省级预算管理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243项减少至99项,实施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落实金融改革22条意见,农信社、城商行等地方银行类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全省股权交易市场框架基本形成。发行企业债券48支,融资497亿元,创历史新高。选择12个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制定出台包括课程、中考和校长职级制试点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意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转型升级】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实施蜂业、烟叶、茶叶、桑蚕、中药材五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牡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200家,农民合作社13.2万户,家庭农场3.8万家。制定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22个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4.1%。组织“香港山东周”活动和百家500强跨国企业对接行动,惠普、大众、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开展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建成违规项目清理整顿,严重过剩产能化解工作成效明显。有序推进炼化企业退城进园和布局调整。开展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出台促进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65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1.4%,企业牵头实施的省自主创新专项占比92%以上,山东省有2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区域发展】 创新规划推进机制,对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进。切块安排区域专项资金26.5亿元,由各市自主确定479个项目予以扶持。实施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确定两批34个蓝色产业计划项目。编制“一圈一带”14个重点专项规划,并修编5个省级中长期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济莱协作区同城化迈出重要步伐,济莱两地通讯取消长途费、漫游费,莱芜市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异地就医在济南多家医院实现联网结算,两市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崛起、后劲彰显,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3家。山东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为全面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事项落实较好。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并制定试点方案,21个试点县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编制出台新型城镇化、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青岛、威海、德州市和菏泽郓城县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全方位推进援疆、援藏、援青、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扶贫协作重庆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全年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16.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07个。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青海考察确定的援建任务全部落实。

【生态环境】 深入落实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一期行动计划,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制度,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09万辆,是国家任务的2.55倍;关停小煤电机组17台、小煤矿9处,分别淘汰落后产能45.6万千瓦和198万吨。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6.3%,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1.3%。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11.2%。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小清河水质全部优于规定标准。在国家组织的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别连续七次和五次荣获第一名。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淄博、临沂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

【社会民生】 全省各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达58.1%。组织实施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落实省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10个领域84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取得进展。调整最低工资、基层干部教师待遇、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水平。各类养老床位50万张。颁布实施学前教育规定,启动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扩大至所有合格学校。在全国率先推进同工同酬政策落实,近9000名劳务派遣职工转为直接用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任务完成率和基本建成率分别达100.1%和104.3%。出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意见,大力实施“金种子”计划,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40%。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制定完善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安山东建设的意见。体育健身、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防灾减灾、经济动员等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