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45&run=13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 加快推进省政府职能转变。遵照省领导关于
营造全国领先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
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意见》(鲁政发〔2013〕15号),提出了本届政府职能转变的目
标任务和30条具体措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时限要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简政放权。省政府分三批取消下放230项行政审批
事项,其中取消103项、下放127项;国务院取消下放的148项审批事项全面落实到位,
实现了良好开局。印发《关于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摸底清理的通知》(鲁编办〔2013〕
221号) ,部署省政府各部门审批事项摸底核查工作。按照中央部署,将省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工作牵头部门由省监察厅调整为省编办。发展改革部门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
目目录, 核准事项减少40%。工商部门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优化
市场环境,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9万户,增长22%。财政部门积极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
收费项目,省级收费项目由87项缩减为25项。民政部门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办法,对行
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社
会组织同期增长75%。 贯彻落实中央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中发〔2013〕 9号),加强调查研究和统筹谋划,拟定了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
革方案,报请中央批准实施。济南市下放市级管理权限166项,取消和调整400多项市
级审批事项。 淄博市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05项。济宁市按照政府部门内设科室“撤一
建一”原则,单独或挂牌设立行政许可科,促进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许可科集中。
枣庄市对保留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审批要件精简和流程简化再造;尝试将市直部
门部分机构编制下放或划转给区级政府管理。 莱芜市和聊城市分别精简审批事项388
项、 207项。临沂市规范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机构名称、职责等事项。德州市市
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75项压缩至88项, 11个部门实现了零审批。滨州市出台《关于进
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追赶超越的意见》,以打造良好政务环境。

【重点领域体制改革】 统筹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
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调整工商、质监部门行政管理体制的部署,提出整
合组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意见和统筹推进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
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人员编制与经费资产划转、异地交流干部安置、干部任职
年龄对接等配套措施,加强政策指导,保障了体制调整的顺利推进。截至年底,工商、
质监体制已调整到位,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市县政府功能进
一步完善,监管责任得到强化。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报请省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
见》(鲁政发〔2013〕28号),组建地方金融监督机构,健全地方金融监督体系,加
快形成条块结合、运转高效、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区域性金融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
截至年底,市县地方金融监管局全部挂牌运转。
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在总结大王镇等8个经济发达镇改
革试点经验基础上,报请省编委印发《关于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
作的意见》(鲁编〔2013〕44号),新增加刁镇、李哥庄镇、金山镇、高密市夏庄镇、
太平镇、磁窑镇、莒县夏庄镇、口镇、房寺镇、烟店镇、兴福镇、龙堌镇12个试点镇,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围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了改革探索力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省共撤并事业
单位4千余个,收回编制2万余名,规范了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为分类奠定
了基础。
加强改革政策研究。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组织等部门起草分类、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人事制度改革、转企改制等10个配套文件和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各市
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及时研究改革工作重点任务,积极推动相关领域改革。济南市
研究提出了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10个重点领域的改革意见建议。
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在18家公立医院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落实法人
自主权。青岛市、潍坊市探索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推动事业单位去行政化。
稳步推进经营类单位转企改制。会同国土、机关事务等部门解决转企改制涉及的
房屋资产处置问题,及时审核转企改制方案。会同省文改办研究处理了山东电影电视
剧制作中心、山东广播电视艺术团改革涉及的相关机构编制问题。
编制上报事业单位分类建议目录,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加大空编回收和
调剂力度,保障重点领域事业发展的资源配置。

【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
增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切实管住管好机构编制。
严控机构编制。加强总量控制,明确各级行政编制不得突破中央核定的数额,事
业单位编制不得突破2012年度总量。 会同组织、 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关于健全完善机构编制人员与经费管理协调配合机制的意见》(鲁编办发〔2013〕
16号),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了严控财政供养人员的合力。研究拟定《严格控制机构
编制确保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意见》和减编控编方案,提出了严控财政
供养人员的具体措施。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按照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思路,通
过深化改革、内部挖潜等途径,精简调剂部分编制,加强了全省重点区域规划建设、
经济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安全评估、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监管、防汛抗
旱、纪检办案等领域机构建设,保证了重点工作的需要。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推进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省市县
834个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 及时发现职责交叉事项77项、监管空白20个、权责不
一致事项32项、协调配合不畅问题103个、职责不明确事项63项、违纪违规问题69个,
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有效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科
学化、规范化水平。
开展省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专项检查。选择承担土地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住房保障职责的省市县国土资源、水利、环境保护、住房和
城乡建设等部门,扎实开展全省政府部门履行环境与资源保护和住房保障职责情况检
查评估。通过履职检查评估,发现权责不一致问题33个、监管空白或盲点30个、职责
交叉(包括重复执法) 事项71项、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问题131个、职责不明确事项
29项,及时印发通知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有效强化了部门职责履行。

【事业单位监管工作】 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印发《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安排》,对市县绩效考核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作出具体部署。建立市县工作进展情况定
期通报制度。 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成立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建立考核工
作机制, 选择卫生、教育等行业开展了考核试点工作。青岛、淄博、莱芜、聊城4市
出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对试点单位开展绩效考核。
潍坊市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和诚实守信明星单位评选。威海市在教育、卫
生系统选择了220家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试点。 日照市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
履职评价、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调整、工资核定“五挂钩”。
临沂市对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由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对其中27
家A级卫生院进行了总额2.5亿元的补助。
加强事业单位监督检查。出台《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检查办法》(鲁编
办发〔2013〕 2号)。落实《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46家
不具备事业单位法人主体资格和98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已废止的单位通报联席会
议成员单位,按规定予以处理。
推进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贯彻落实 《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
(鲁政办发〔2010〕73号),对538家单位的法人登记信息和802家单位的年检信息进
行了备案审查。

【宣传、 科研和电子政务工作】 努力提升宣传工作水平。在中编办及省编办网
站上共发布信息5123篇,信息报送和采用量均居全国前列。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精心组织策划,统一宣传口径,《大众日报》重要版面和山东卫视新闻联播节目对省
编办各项重点工作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等经验做法作了重点宣传,刊发稿件10余篇次,
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山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做法, 为深化改革营造了
良好的舆论环境。
开展机构编制科研工作。筹备成立山东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完成了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课题《围绕权力下放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和《人才工
作综合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等省部级课题。会同省社科联组织举办第二届山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机构编制管
理科研成果奖评审活动。
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17市编办和大部分县级编办完成了政务专网接入和互联
网网站开通工作。全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硬件平台已全部建成,16个
市(除济南市外)及所属县级编办均与省编办联网成功。域名注册工作进展顺利,全
省共注册域名56754个, 注册率71.51%,注册总量和注册率居全国前列。完成2012年
度机构编制统计和分析,发挥了统计对中心工作的服务作用。
(魏大治 田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