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态文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370&run=1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美丽新西部”。
一、加强生态建设
(一) 突出抓好水系生态建设。 严格执行《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2011—
2020年)》,按照西部地区水系流域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围绕南四湖、沂沭河、大
汶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流域,加快实施水系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破损山体治理、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重点建设南水北调干线、
环南四湖、环东平湖、沂蒙山区、沿黄河、沿省界线等生态保护带(区),加大水土
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水系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维护水系生
态安全,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搞好水利和水生态建设,修复重点流域湿地生
态环境景观,创建一批高水平自然保护区、水生态文明城市、湿地公园和精品小流域。
坚持水质保障、内河水运、沿河绿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城镇社区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协调推进,提升京杭运河开发建设水平和综合功能效益,再造沟通大江南北、
带动区域繁荣的黄金水道,建设文化特色突出、水韵林海交融的生态长廊。
(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治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土流失、
破损山体、采空塌陷、工业污染土地、地下水漏斗区、荒山及沙荒地等生态脆弱区和
退化区的保护治理。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发展。探索建立沂蒙山区、南水北调沿线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验区。开展湿地保护与
合理利用示范,在严格保护前提下,探索发展湿地经济,新建湿地保护区及湿地公园
11处,到2020年,湿地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目前的2.9%提高到6%。
(三)提高城乡绿化水平。积极推进森林城市、高标准农田林网、荒山造林、矿
区植被修复、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支持发展一批生态示范园区、清洁生产基地、生态
文明乡村和高标准生态市、县(市、区)。积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鼓励社
会资金参与公益造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挥好森林“绿色银行”效应,推动生态
效益价值化。到2020年,完成新造林600万亩。
(四)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带。依托临沂市沂水县、枣庄市山亭区、德州市德城
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枣庄市薛城区、高新区、济宁邹城市、临沂市河东区省
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着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资源依赖型产业,形成低碳产业
集中、创新能力较强的省级可持续发展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西部地区建成全省可
持续发展实验带。
二、严格污染防治
(一)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西部地区要落实更加严格有效的污染物排
放管控措施,探索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及排放权交易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
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突出工业、城镇和农业等重点领域,努力破解减排
瓶颈问题。加强电力、冶金、造纸、纺织、化工等重点排污行业企业治理,从源头上
减少污染排放。加大工作力度,深挖减排潜力,确保完成减排约束性指标,切实改善
环境质量。
(二)健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西部地区要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
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实时发布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健全高污染和大气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治理,逐步
实现空气质量基本达标,遏止雾霾等恶劣天气频发态势。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
保饮用水安全。突出抓好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南四湖流域、海河流域、沂沭河流域污
染防治。 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到2020年,力争区域内关停小火电机组100万千
瓦左右, 环境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
到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西部地区要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为重点,改善城乡面貌;以改水、改厕、改路为重点,整治镇村环境。加强城镇污水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降低城镇生活污染排放负荷。探索建立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体制,
完善“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动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
与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着力
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缓控释肥,
引导使用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有效降低土壤污染;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
染防治,加大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
提高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城乡保洁长效机制,实行整村连片治理。加
大政府投入,推进多元化投资。
三、发展生态经济
(一)节能环保。加强政府引导,加大预算内投资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制定节
能环保产业生产和消费的激励政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突
出市场导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推进服务模式创新,促
进节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鼓励发展节能技术、节能监测诊断、节能
咨询、节能环保贸易等产业,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拓展节能服务市场。积极发展
环保工程总承包服务和治理设施运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环保咨询、信息
和技术服务业。
(二)循环经济。坚持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
境影响最小化,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和能耗降低。支
持和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水、土地、能源和原材料。总结推广聊城造纸
行业废料造肥、德州水泥行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典型经验,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产业体系,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严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承接落后产能,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
专栏八: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枣庄市:采煤塌陷地及破损山体治理工程,中心城区环城森林公园。
济宁市:微山湖湿地公园,泗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
临沂市:云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武河湿地公园二期,西部新城小涑河流域生
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经济技术开发区七河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德州市:夏津黄河故道生态修复综合开发工程。
聊城市:高唐清平森林公园,冠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漯河湿地公园。
菏泽市: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工程。
宁阳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东平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和中转站,东平湖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
四、确保安全发展
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中,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守这条不可逾越
的红线。坚持对人民高度负责,正确看待政绩,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
设平安西部。
(一)生态安全。建立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监督执法体系,建立环境风
险、气象、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隐患排查机制,强化水气环境、生态环境、城乡环境
和重点污染源等监测预警应急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御水平。
(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安全生产。强化完善监管体系,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
主体地位,提高各级政府对突发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水平。
(四)社会稳定。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建立社会
稳定、风险评估、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
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