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点支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368&run=13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必须选准着力点,突破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强化产
业升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五大支撑,把西部地区的后发优
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产业升级
坚持市场导向,统筹合理布局,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做强现代农业,
做优新型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延伸产业链、价值
链和财税链,走质和量同步提高、好与快统筹兼顾、三次产业高度融合转型发展的新
路。
(一)做强现代农业。以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
整优化农业结构,巩固扩大农业优势,加快实施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构建集约
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
民收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传统村落向生态
文明乡村转变。
1.建设三大优质农产品供给区。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农业主产区为基地,以优
势农产品为核心,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实现突破,建成“山东粮仓”和
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区。鲁西北平原优质农产品供给区,包括德州、聊城两市,
围绕建设京津济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打造“优质吨粮区”、优质棉花带,加
快发展蔬菜、畜禽、水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鲁西南平原优质农产品供给区,
包括济宁、菏泽两市和泰安市的宁阳、东平两县,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商品
粮生产基地,统筹粮棉林畜发展,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及深加工;充分利用农作物
秸秆和林木资源,培植做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鲁中南山地丘陵优质农产品供给区,
包括枣庄、临沂两市,发挥物种资源丰富等优势,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加工基地、油
料生产加工基地、瓜菜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相结合,
巩固完善全省生态安全重要屏障。
2.发展特色产业和精深加工。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稳
定畜牧业生产。实施好果业、蔬菜等优势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中药材、桑蚕、蜂
业、茶叶和烤烟等特色产业。依托鲁西黄牛、菏泽青山羊、金丝小枣、菏泽牡丹等原
产品种,打造更多的特色农业亮点。发挥滕州马铃薯、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莘县
瓜菜菌等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畜禽、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基地化发
展。实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相结合,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
监测、认证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推动优势产业
集聚发展、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建设大宗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县一业、一县
一特”发展格局。依托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优良品牌,拉长产业链条,
拓展加工深度,提高附加值。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农用地资源
依法有序流转,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充分挖掘农
村生产要素潜能,不断提高产出效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采取政策扶持和示范引
导办法,支持发展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在粮食、蔬菜、渔业、畜牧、果业等领
域,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管理运作规范、社会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家庭农场,
推动传统家庭经营方式向集约化发展,打造“农户家庭经营升级版”。积极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不断拓展合作范围,扩大合作规模,提高
引领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专业合作社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
用地, 参照农用地管理。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左
右,带动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
4.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提
高水利化、机械化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实现土地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加快建设高标
准基本农田。深入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盐碱地、矿山塌陷地、
丘陵山坡等土地整治,增加高标准和可灌溉农田面积。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
大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
重点扶持大型机械购置和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实施现代良种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国
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发展一批现代种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
进示范场建设。 到2020年,高标准粮食高产创建田占粮田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
35%以上; 粮食产能达到3550万吨,西部地区全部建成吨粮市县;良种在粮、棉、油
增产中的份额提高到50%以上。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农民职业技
能和创收能力,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巩固提高农业
经营收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价格稳定机制,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种养、
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积极发展农业观光、农村旅游、种植体验等农村服务业,使农
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
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同工同
酬分配原则。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
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增加农村转移性收入。继续实行种粮直接补贴,
扩大对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等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
险,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范围。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
增加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报销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到2020年,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达到19000元左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二:农业重点工程
园区基地
枣庄市滕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济宁市大豆良种研发基地、泗水食品饮料产业
基地;临沂市光伏农业科技园、沂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罗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
德州市夏津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聊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生态农业产业
集群一体化建设;菏泽市林产品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食品加工基地;宁阳县太空育
种、苗木花卉基地;东平县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现代渔业园区。临沂河东、济宁
兖州、德州乐陵、枣庄峄城省级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
重点项目
枣庄市滕州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工程;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菱花集团现
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临沂市山东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沂河-峙密河流域农业
综合开发、中信信通农产品现代物流项目;德州市禹城生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聊城
市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冠丰种业育种中心、丁马甲鱼生物产业一体化、凤祥肉鸡养
殖一体化项目;菏泽市百万亩油用牡丹、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项目。
(二)做优新型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特色产业和资源精深加工为突破
口,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建设产业基地,
发展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1.发展壮大四大产业基地
能源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积极保护”的原则,高效开发利用煤炭
和油气资源。支持发展煤炭、石油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济宁市能源基地建设,积极
推进黄河北煤田开发,适时开工建设阿城矿井,打造东明石化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大
力实施“外电入鲁”工程,合理布局建设清洁高效火电和热电联产机组。以西部地区
国家级、省级新能源产业园和示范城市为依托,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
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落实好分布式光伏发电扶持政策,
加快太阳能光伏电站及相关设备建设、太阳能照明灯具研发生产,形成光伏产业链条,
巩固扩大太阳能光热产业优势;有序开发生物质、垃圾、沼气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技
术,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专栏三:能源重点工程
煤炭:巨野矿区矿井全部达产,建设郓城、万福、张集等矿井。
天然气: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至泰安支线项目。
电能:规划建成枣庄华电国际2×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大唐临清2×35万千瓦
热电机组;规划开工沂蒙抽水蓄能电站、华润济宁微山县2×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华能祥光2×60万千瓦热电机组、 华能济宁热电、华润东明热电、巨野煤矸石综合利
用机组; 规划建设大唐莒南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电菏泽电厂四期2×66万
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华电齐河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电聊城天然气发电和太
阳能发电、枣庄煤矸石综合利用和分布式光伏应用等项目。
化工基地。以基地化、大型化、规模化、一体化为方向,加快调整化工原料结构,
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发展煤油深加工,重点发展精
细化工。加快建设枣庄联想控股化工基地、德州华鲁恒升煤化工基地和济宁天成万丰
精细化工园、兖矿国宏工业园、聊城鲁西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园、莘县盐油千亿化工
产业园、菏泽合成橡胶产业园、鄄城盐化工产业园、巨野高新化工产业园、武城循环
经济产业园、临沂临港区化工产业园、郯城鲁南化工产业园、临沭化工产业园,构建
上下游产品配套、门类品种齐全、产业集中度高的现代化工体系。
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稳定铜、铝冶炼规模,扩大铜、铝、镁合金深加工生产能
力,重点研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加快推进济宁市邹城铝型材产业园,聊城
市信发铝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阳谷祥光铜业生态工业园、临清奥博特有色金属产业园、
冠县金属深加工产业园,菏泽市金属深加工产业园,临沂市东部铜业再生铜产业园,
东平矿产业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铜、铝产业加
工基地。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支持发展纺织服装、林
木加工及造纸、食品等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优势产区与加工企业集中配套。
加快德州华芳、聊城冠县纺织产业园升级和枣庄纺织企业“退城进园”,推广夏津棉
纺织产业链延伸完善的经验,推进聊城肉鸡肉鸭加工基地、临沂高档家具生产基地、
临沂冷鲜肉生产加工基地、菏泽木草柳工艺制品基地、宁阳优质粮食加工基地、东平
水产品加工交易基地、苍山、金乡和东平大蒜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2.支持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装备产业。坚持规模化与高端化相结合,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
心,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矿山
机械、农林机械、农用车、专用车、风电核心装备、数控机床、精密铸造、新能源电
池、输变电设备、特种电缆以及配套零部件等,推动机械设备产业集群发展。发展壮
大聊城、枣庄、临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滕州高端中小机床、枣庄鲁南高端矿山
及煤化工机械装备、济宁高新区和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工程机械、临沭高端装备
液压件、禹城高端新能源装备、武城汽车配件、阳谷电缆光电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
中国(梁山)专用汽车、金乡输变电装备、齐河地热能成套装备、宁津电梯产业、菏
泽开发区汽车零部件、成武输变电装备、宁阳矿用装备、东平精工工具等特色产业集
群。
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及医疗器械。加强生物技术
药物创新研究,形成中药材种植、提取、加工现代化产业链条。引进先进前沿技术,
加快医药新剂型、高端医疗产品和设备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依托骨干企业,发展医
药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济宁华鲁邹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山东育达医疗科技园、临
沂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菏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枣庄华润三九工业园、聊城
东阿阿胶千亿级产业园和华鲁制药注射剂产业园,争创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规
模。重点发展氟硅、聚甲醛、特种橡胶等化工新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精密
铜带等金属新材料;泡沫金属铝、碳酸稀土等稀土新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
等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压延玻璃、阻热节能型材等建筑新材料,以及焊接、陶瓷、传
热等特种新材料。发展壮大德州航天新材料产业园、菏泽特种玻璃产业园,加快建设
德州土工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济宁和聊城稀土产业基地、枣庄锂电池材料基地、临沂
钛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宁阳海洋生物新材料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做大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支持服务业拓
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所占比
重。
1.文化旅游业。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旅游开发与文化提升相结合、
产业增效与文明传承相结合,着眼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齐鲁文化为根本,以旅游企
业为主体, 创意引领、内涵发展、品质立业,形成“文化特色+旅游集团”新路径。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曲阜“文化经济特区”、临沂中国兵学城、王羲之故居、台
儿庄文化产业试验园、嘉祥石雕城、东平水浒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载
体,鼓励开发原创作品,重点支持一批文化创意群体,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
的文化产业集团,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旅
游等。突出文化旅游特色,将同一类型的不同景区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四
大“文化旅游链”:儒家文化旅游链,以曲阜为中心,整合邹城、泗水、嘉祥等地相
关资源,打造儒家文化旅游品牌;水浒文化旅游链,整合梁山、郓城、东平、阳谷等
地相关资源,打造水浒文化旅游品牌;运河文化旅游链,以枣庄、济宁为中心,整合
德州、临清、聊城等地相关资源,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红色文化旅游链,以枣庄、
临沂、菏泽为中心,整合周边相关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选取四大文化旅游
链的精华,将曲阜“三孔”、兖州兴隆寺、汶上宝相寺、泰山、济宁市区运河、水泊
梁山、台儿庄古城、蒙山沂水等,根据空间上环形分布的布局结构,构建文化旅游的
“金环”,打造高端旅游品牌。加强衔接设计和营销宣传,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倡导
诚信理念,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意识、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使“四链一环”成为
山东旅游强省的新地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和原生态保护,推
进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支持各地积极发展“沂蒙人家”、“泰山人家”、“圣地人
家”、“湖上船家”、“黄河人家”、“水城人家”等品牌,打造“齐鲁乡村游、好
客到我家”品牌集群。到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2.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省界邻边的区位优势,完善鲁南、鲁西和鲁北物流区域
网络。依托交通干线规划布局一批以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商贸物
流基地。加快发展临沂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商品集
散中心和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推进商贸结构和业态调整,鼓励连锁化经营、
集团化发展,加快发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以县域为重点,提升发展超
市、便利店、综合购物中心等传统零售业,支持特色化、差异化住宿餐饮业发展。发
挥临沂、菏泽国家级物流园区节点城市和枣庄、济宁、德州、聊城省级物流节点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服务
科技含量,推广应用可视化与货物跟踪、电子结算等物流新技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
化配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推进物流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以第三方物
流为主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3.金融保险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放大德州资本交易大会品牌效应,
打造新型金融富集区。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县域分支机构。加快农村信
用社改革步伐,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造为运作规范、风险
可控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城区农村信用社机构整合。规范各类融资平台建设
整合。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各类产业基金、股
权基金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扶持发展各类专业融资担保公司,改善中小企业投融
资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扩大股票、债券、信托等融资规模。扩大保险覆盖面,
丰富大众服务品种,鼓励发展互助型合作制保险组织和专业化保险机构。
4.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传输、增值服务、物联网等信息服务技术,培育三
网融合应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消费热点。放大临沂商城公共信息服务平
台的示范效应,建设完善集大众消费、公共服务、企业经营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
建立健全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等支撑体系,支持发展网上商城、网上银行、网上
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态。支持德州市建设省级数据备份中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
化深度融合,加快产品研发设计、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信息化改
造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完善政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
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惠及民众、方便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公共
信用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系统。
5.商务服务业。积极推进中介服务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会计和审
计等财务类、信息咨询类、代理经纪交易类等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
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管理咨询、
网络招聘等新兴服务业。巩固扩大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枣庄滕州微山
湖湿地红荷节、济宁孔子文化节、书圣文化节、德州中国太阳城新能源科技成果博览
会、聊城水文化节、菏泽牡丹节等重大会展、节庆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积极发展以
工程机械、生产流水线、汽车等融资租赁服务为重点的租赁业务,支持发展大型租赁
公司。
6.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知识流程外包。加快开拓在岸
外包市场,积极拓展日韩、欧美离岸外包市场。推动济宁高新区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
基地加快发展,有效承接京津沪在岸外包业务转移。积极引进全球知名服务外包企业
及其在华服务供应商、全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及其运营交付中心,争取承担高端离岸
服务外包业务。
7.房地产业。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借鉴枣庄等
市的做法,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
造,最大限度地解决中低收入、特困人群和农民的住房问题。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开工
建设,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信贷需求,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满足多元化市
场需求。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严格控制政府机关楼堂馆所
建设。提高房地产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水平,提高建设质量和内在品质,强化安全保
障。
8.生命健康产业。加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县域医疗服务
能力提升工程,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支持聊城、济宁、滕州等地发挥医
疗资源富集优势,建设周边地区医疗中心。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实行居家养老和社
会化养老相结合,着力发展各类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加快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营管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养老体制和机制。支持发展家政服务、病患陪护、
母婴保健、社区照料等服务。积极拓宽健康服务领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
服务和产品,关注并服务于个性化需求。大力发展专业保健、心理咨询、美容整形、
基因工程等生命健康特色服务产业。加快制度创新,强化行业管理,制定行业技术规
范,推进专业保健、心理咨询等产业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保险保障机制和价值评估体
系。

专栏四:服务业及文化旅游重点工程
枣庄市:义乌·滕州商城、微山湖古镇、天安数码城、山东万洲国际商贸物流广
场、 银光福源养老服务中心、翼云石头部落、熊耳山-抱犊崮旅游区综合开发、鲁班
文化创意产业园。
济宁市:尼山圣境、济宁铁路物流园、曲阜市北京火炬企业总部基地项目、东方
文博城项目一期、水浒梁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中国(邹城)矿山机械博览交易中心,
济宁高新区、曲阜和嘉祥信息技术产业园。
临沂市:天蒙文化旅游区、沂南红嫂文化产业园、鸿儒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汤
泉旅游度假区、中国智圣温泉城、沭马风景旅游区、中华奇石城、郯城县马头古镇开
发、中实总部经济园、临沂保税区、鲁南铁路物流城、鲁南国际工业品采购中心、诸
葛亮文化旅游区扩建。
德州市: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黄河北展区生态旅游区、百脑汇资讯
广场、中商产业智慧产业总部基地、齐河齐鲁医疗城、东北商贸物流城、平原铁路物
流基地、齐鲁文化大观园。
聊城市:马颊林海度假区、东昌古郡游憩区、凤凰绿岛休闲区、黄河天音风情区、
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聊城现代物流园区、聊城保税物流中心、运河大码
头、茌平千湖山庄、古漯河旅游度假区、莘县鲁西现代国际物流园、黄河故道冠县森
林公园。
菏泽市:菏泽保税物流中心、东明石油化工物流园、鄄城舜王城中药科技园、牡
丹万象城、水浒文化景区、国电巨野煤炭储运中心、曹县国际商业中心、牡丹文化产
业带。
宁阳县:亿丰国际时代广场、宁阳县煤炭物流基地。
东平县:东平湖国家级休闲旅游区、水浒文化产业园。
二、基础设施
加快交通、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水平,
增强对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一)统筹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设施建设,
完善陆路交通大动脉,构建出海通道和空中走廊,形成网络完善、衔接高效、管理智
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临沂规划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1.铁路。改造提高现有铁路标准,加快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济南至石家庄
客专等在建项目,规划建设济聊等城际铁路,积极争取建设鲁南客运专线、济宁湖西
铁路等项目,加快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重点企业专用线建设,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和
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铁路运输服务能力。
2.公路。加快建设德州至菏泽、岚山至菏泽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济南长清、东
阿至东平等跨黄河公路大桥项目,通过改扩建国省道逐步完善路网,提高农村公路通
达能力。
3.航空。统筹推进机场规划建设,加密临沂、济宁等机场航线航班,新建聊城军
民合用机场、菏泽机场,开放航空口岸,提高航空管理和服务水平。
4.内河航运。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和纽带作用,提升济宁的港口地位,加
快建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港城发展和谐、环保节能的港口群。积极推
动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黄河和徒骇河复航前期研究。推进内河通航船舶标准化,
完善污染防治方案,加大交通、环保等部门综合执法和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散装水泥、
煤炭、油品等货物撒落、渗漏和危险化学品污染,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大力
发展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打造运河物流品牌。到2020年,京杭运河山东段及支线
通航里程1245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1.6亿吨,建成“一干多支”高等级航运网络。
专栏五:交通重点工程
铁路:加快建设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临沂至临沭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
济南至石家庄客专、聊泰铁路等;规划建设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京九客运专线山东
段;积极争取建设济南经聊城至郑州客运专线,曲阜经临沂至日照鲁南客运专线,曲
阜经济宁、菏泽至兰考、郑州客运专线,济宁湖西铁路等。
公路:加快建设德商线德州至菏泽、青兰线聊城段、济南至乐陵、济宁至鱼台、
巨野至单县、莘县至南乐、岚山至菏泽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东明黄河大桥;规划建
设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济齐黄河公路大桥、梁山将军渡桥、东阿至东平黄河公路
大桥、范县至梁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做好G105、G308、G220等公路项目建设和改造;
研究论证德州至郓城高速公路。
航空:改扩建临沂机场、济宁机场;积极推进聊城、菏泽机场规划建设。
水运:升级改造京杭运河航道;规划建设菏泽新万福河、郓城新河、郓巨河等航
道;完善提升济宁港;加快建设枣庄、菏泽、泰安港,规划建设聊城港、德州港。
(二)加强水资源保障和确保饮水安全。加快建设完善西部地区水利工程体系,
提高规划建设和限期改造标准,确保工程安全。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生活、工业、农
业、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供应调配能力和利用效率。推进刘楼、戴老家、菜园集等
平原水库建设,加快岸堤、岩马、贺庄等大中型水库增容,在山丘地区新建庄里、辛
庄、稻屯洼等大中型水库。加大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力度,加快骨干河道重
点河段、重要支流河道和蓄滞洪区的综合治理,提高城乡水灾害防御能力。加快西部
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实施一批拦河闸坝和水系贯通工程,规划建设沂沭河洪水西
调、南四湖及东平湖增容工程,提高水资源供应和雨洪资源利用能力。加快山区找水
打井和城乡供水合网建设,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山区饮水困难
和城乡广大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市场
配置和补偿制度。到2020年,西部地区新增供水能力12.3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达到
42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0万亩。
专栏六:水利重点工程
枢纽及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省续建配套工程、进一步治淮工程、聊
城市陶城铺引黄补水工程及彭楼引黄入鲁扩建工程等。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菏泽市谢寨、闫潭,聊城市位山、陶城铺、
彭楼、郭口,德州市潘庄、李家岸,临沂市陡山,枣庄市胜利渠,宁阳县城坝,东平
县稻屯洼等。
新建水库:枣庄市庄里、辛庄、东平县稻屯洼等大中型山丘区水库,菏泽市刘楼、
戴老家、菜园集等平原水库。
水库增容工程:临沂市岸堤、跋山、陡山,枣庄市岩马、周村,济宁市贺庄等大
中型水库。
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临沂市岸堤、许家崖、济宁市泗河大闸等大中型病险
水库、水闸和国家规划内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大汶河生态修复工程、徒骇河防洪治理、生态水系建设和金
堤河二期、漳卫河治理、马颊河治理、洙赵新河治理等工程。
(三)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宽带网、数字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在西部地区的应用示范,积极
构筑覆盖西部的高速光纤宽带网。提升临沂、济宁、德州等市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
络交换枢纽地位,带动研发、设计、制造、软件等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电子政务
网络、应急系统、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搞好德州市、曲阜市、济宁市任城区等“智慧
城市”试点,鼓励建设“数字城市”和“数字社区”,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光纤向行政村、宽带向自然村延伸,
实现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重大项目
保持投资适度较快增长,促进西部经济加快崛起;优化投资结构,带动区域产业
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优化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增强发
展内生动力。
(一)优化投资结构。西部地区要重点围绕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保障改善民生,以重大工程和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和先
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和聚集区为载体,组织实施一批支撑保障作
用重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建设项目。把完
善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推动西部地区各县(市、
区)整合资源、合作联动、错位发展。
(二)加强调控引导。西部地区要坚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为依据,完善
土地、环保、金融、财政、税收等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领域和政府鼓励类项目。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民生、生态
环保等方面的投资,积极支持科技型、成长型、出口型企业加快发展,引导民营企业、
中小微企业扩大规模,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力。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
和落后过剩产能项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违规建设的项目,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予以整改和调控。
(三)健全服务推进机制。加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优化筛选和政策扶持,强化定
期调度和督导稽查,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速建设、快见效。支持西部地区在严格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对关系全局和长远
的重大项目,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严格重大工程招投标规
范化管理,实施项目建设监管、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支持西部地区骨干企业做大做
强,放大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中东部优势企业到西部布局发展。
推进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融资,提高各级财政性投入及政策性贷款投资效益,加快引
进国外和省外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
直接融资。
四、科技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西部隆起的战略基点,向科技
创新要先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驱动,增强西部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快创新资源聚集。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加强对接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企业转化。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依托枣庄煤化工研究院、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济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
院、聊城有色金属研究院,组建一批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各类重大创新平台。
(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先在西部布局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发挥省部合作优势,组
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合作对接活动。推广常林集团创新高端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经验,
充分调动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把技术进步作为核心动力,加大技术改造
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以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强化工艺技术研发,改进生产
流程,降低物料消耗,提高科技含量;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以产
品种类、质量和服务优势赢得和扩大市场份额。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
府采购等政策,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和投入机制。到2020年,西部地区重点培育
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三)增强产业科技承载功能。促进西部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
型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关键
技术的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全产业链设计,提高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增加值,加快
新产品研发储备和商业化生产,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推进技术集成和
商业模式创新。
五、人力资源
以建设高素质劳动力富集地带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
机制,努力实现劳动力资源向优质人力资源的有效转化,为西部加快隆起提供强大的
智力支持。
(一)教育培训。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西部加快隆起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
统筹各教育层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实施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
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
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方面向农村和欠发达县倾斜,促进城乡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加快实施幼儿
园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合理确定学校布局、规模和
班额,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西部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
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建立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形成理念先进、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提
高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济宁医学院和西部各城市学院办学水平,积
极推进山东大学菏泽校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建设,支持西部各市采取多种方式
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多渠道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
2.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
点,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领域、优势院校集聚,率先开展职业学校与
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段贯通培养试点。加快建设区域性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重点
支持一批设备先进、与企业对接密切、运行管理水平高的多专业示范性实训中心建设。
支持德州打造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西部地区共同打造职业教育优势品
牌。加强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通过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名校托管等方式建立工作
平台和定期交流制度,借助东部优质资源,提升西部职业教育质量。到2020年,中等
职业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60万人、15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年参与率提高到70%。
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坚持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广促就业为重点,发展职工
教育、成人教育、涉农教育等西部地区紧缺教育形式。借鉴德国的学徒制职业技能教
育模式,建立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实践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培训模式,建立校企
无缝对接、形式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体系。建设高标准的技能培训平台,大力加强劳
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展技能劳动者成长
渠道。落实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规
定。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明确
要求企业按规定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用于培训一线职工的经费比
例不低于60%。 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和适用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县级、乡镇、
农村社区三级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政府给予适当资
助, 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到2020年,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350万人以上,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80%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以上;每年实现城乡创业15万
人以上,带动就业45万人以上。
4.完善就业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就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级人力
资源开发机构,把劳动中介服务工作向农村延伸。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及时收集、
整理、发布岗位需求和劳务供给信息。依托就业培训中心,按照用工单位要求,统一
组织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定期轮换、定员补充。大力推广聊城、菏泽市劳务输出的
经验做法,推动劳务输出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西部地区劳务经
济。规范劳务中介行为,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服务,打造西部地区劳务品牌。
5.创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大力营造尊重劳动、
重视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尚。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市级政府在职
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鼓励和支持以市或县(市、区)为单位推进职业院校
与技工院校有机融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
开放培训资源,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在企业建立实习
实训基地。支持行业、企业与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培训联盟。健全多渠道投
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二)人才支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
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和
引进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营造“人才兴
西部兴”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共谋发展、振兴西部的良好局面。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培养西部地区加快隆起急需的各类人才,造就规模宏
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广泛开展公务员培训教育,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奋发
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轮训企
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建设一支市场拓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适应加强和创
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支以广大城乡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
工作人员以及社会服务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2.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以适应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需要为导向,科学调整优化
人才结构,鼓励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加
大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措施,集中力量建设好济宁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临
沂中关村软件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凝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非公经济组织人
才工作推进工程,强化对民营经济的人才支撑。
3.创新人才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促进各类
人才干事创业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和
人才评价发现制度。完善人才户口迁徙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注重搭建事业平台,坚持
“事业、感情、待遇”引才留人。鼓励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开发、
项目合作等活动或到企业兼职。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评
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的投入机制,切实发挥人才投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