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总体要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366&run=1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和有利条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深化改革开放启动内力,巩
固扩大现代农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
力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功能,着力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经济文化融
合,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
发展高地,放大要素集聚、产业辐射“两大效应”,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彰显、
高地带动、整体隆起的发展之路,使西部地区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新引擎,在经济文化
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建设内涵
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主要内涵是:科学发展、加快隆起。一是隆起的相对性,
积极吸纳聚集资金、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着力促进商品流通、产业辐射、市场拓
展, 在鲁苏豫皖冀5省相邻地带,打造相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地;二是隆起的
差异性,各市、县(市、区)在充分发挥共性优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特色优势,建
成由若干高地引领带动、整体隆起的连绵起伏的经济隆起带;三是隆起的多重性,既
要实现总量规模扩张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又要做到各行各业、各项工作创造优势和
亮点;四是隆起的长期可持续性,作为一项系统渐进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振奋精神,埋头苦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付出长期艰辛努力。
三、战略定位
立足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综合条件,结合推动全省
科学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等相关战略要求,围绕形成若干竞相发
展、各具特色、富有生机、加快隆起的邻边高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科学确定西
部经济隆起带的战略定位。
(一)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
突出、市场空间广阔的优势,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园区
带动、合作拉动、区域联动,高水平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能源化工、有色
金属深加工、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
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隆起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建设高素质劳动力富集地带。释放人力资源优势和潜力,整合各类教育、
培训资源,加大财政补贴、投资等方面支持力度,重点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大
工程,加快培育专业性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把西部地区建
成区域性高技能实用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为加快隆起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三)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行政管理、农村产
权、财税金融、企业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促进转方式、
调结构和“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打造邻边地区一流的营
商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
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和地方保护壁垒,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为加快隆起提供坚强
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新西部。发挥西部地区湖泊、河流、水库、湿地、森
林等生态资源多样化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水利示范省、省部合作共建“让江河湖泊
休养生息示范省”等有利契机,加大生态修复、整治与保护力度,实施南水北调干线、
黄河、沂沭河、环南四湖、环东平湖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
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加快隆起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永续发展环境。
四、遵循原则
(一)注重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鼓励和引导各市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
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增量、增效,提高西
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邻边地区若干高地,推动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二)注重“四化同步”,融合互动协调提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
城市和重点镇为载体,以产业发展园区化、县域经济特色化为支撑,加快产城融合,
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人口集中,推动实现转型发展。
(三)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
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调整和优化区域发展存量,扩大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增量。同
步推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四)注重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内在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个作用”、外部帮扶和激发内力“两个
积极性”,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和内生力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实现创新发展。
(五)注重开放带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大招商引资、引技、
引智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区域合作共赢,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转型、
促改革、促发展,培育发展新优势,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实现开放发展。
(六)注重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民生优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逐年加大投入,合理配置
资源,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推动实现和谐发展。
五、发展目标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经济发展速度、公
共财政收入增速、城镇化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适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
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 公共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逐年
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
域经济整体突破。 到2020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三分之一左
右的县(市、区)公共财政收入争取超过30亿元。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重点建设,城乡一体推进,基本
形成畅通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高标准水利设施体系和数字化、宽带
化、智能化的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大幅度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到2020年,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53公里,铁路建设总里程1643公里,新建聊城、菏泽民航机
场,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4400万吨。
(四)城乡建设明显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
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
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到2020年,西部地区林木绿化率由目前的19.9%提高到26%,
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六)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覆盖城
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
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城乡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20年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建成产业特色
突出、发展后劲充足、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文化融合、人民生活幸福的区域,争取实
现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