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现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365&run=13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
高地,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做了积极探索,拉开了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序幕。在省
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
阶,为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就
(一)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620亿元,占全省
29.2%;公共财政收入914亿元,占全省22.5%;固定资产投资8626亿元,占全省2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8亿元,占全省31.9%。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较快提高,粮食总产
3014万吨, 占全省56.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4400亿元,占全省29.6%;传
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33亿元,占全省26.2
%。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1∶53.1∶35.8。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西部区域内京沪高铁、京九铁路、日东高速公路等既
有线路运输能力不断增长,邯济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德商高速公路等改扩建或新建
线路加快推进。公路通车里程11.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4.2公里,济宁港总
通过能力超过3000万吨,洙水河航道菏泽段已具备通航条件,临沂、济宁机场成为较
繁忙的中型空港,铁路、公路、内河、航空相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能源体系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设施条
件得到较大改善。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西部区域内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统筹协
调发展,城乡就业、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同步提高,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错落分
布、梯次展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2012年,城镇人口2040万人,城镇化率
达到45.5%。
(五)社会民生明显改善。2012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9151元。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生活
得到基本保障。
二、比较优势
(一) 区位优势突出。西部地区地处山东腹地,同苏豫皖冀4省11市接壤,南接
长三角,北临京津冀,与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相连,是山东与华北、华东和中西
部地区联结的重要门户,是全国交通、通信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在配置生产要素、拓
展市场空间等方面条件优越。
(二)资源优势明显。西部区域内矿产丰富,其中煤炭地质储量占全省80%以上,
是全国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石油、天然气、铁矿、盐矿资源富集,石
灰石、 石膏、花岗石、大理石储量大、品质优。水资源总量占全省47.9%,调配能力
较强。地质、地形、土壤、植被多样,生态资源良好。劳动力资源充裕,人力资源成
本相对较低。
(三)产业初具规模。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工业体系相对完善,服务业具备后发
优势。西部区域内有47个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任务县及后备县,农副产品产
量在全省占较大比重。济宁、枣庄、菏泽市依托资源优势建成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
基地;聊城市依托龙头企业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德州市成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临沂市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商流、物
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之一。
(四)文化底蕴深厚。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的发源
地,拥有孔孟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兵学文化、书法文化、红色文
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历史名人辈出,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旅游、生态
旅游、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发展态势强劲。西部各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科学跨越发展;广
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思发展、盼发展、快发展的热
情高涨。多数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原经济区、沂蒙革命老区、
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科学发展高地等国家和省多项扶持政策叠加,有利于助推西部
地区加快发展。
三、制约因素
(一)综合实力较弱。2012年,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仅
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63%、4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26元和295元。 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较低,在全省
仍处于欠发达水平。
(二)产业层次偏低。与先进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
程度不高;工业产业链条不长,集约集聚发展不够;服务业占比较低,现代服务业发
展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存在趋同现象,同业竞争较为激烈。
(三) 经济外向度不高。2012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58.4亿美元,外商直接
投资16.6亿美元,分别仅占全省10.5%和13.4%。外贸依存度偏低,对外投资结构不尽
合理,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
(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西部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和南水
北调输水干线重要汇水区域,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部分市县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矛
盾突出;2012年全省空气质量超标较重的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
设任务繁重。
(五)政策机制相对滞后。受行政区划和各市政策差异影响,西部地区劳动力、
原材料、资金、土地、产权尚未形成统一市场,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不畅;区域统筹发
展的工作机制、推进措施有待健全。
(六)区域竞争压力加大。西部地区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区域集聚辐射
效应不明显。面对周边省份和相邻地区竞相发展新形势,必须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
带,拓展全省发展新空间,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