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118&run=13

【概况】 山东现有10个重点产煤市、40个产煤县(市、区),生产和在建煤矿
210处, 从业人员50万。 2013年, 全省煤炭行业共生产原煤1.51亿吨,销售商品煤
1.43亿吨, 基本实现产销平衡;实现营业收入3154亿元、利税240亿元、同比分别下
降0.6%、58.26%。全省煤矿职工平均收入(含“五险一金”)7.22万元,其中省属煤
矿职工平均收入8.28万元。

【煤矿安全状况】 2013年,全省煤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08,同比下降60%,
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成为近年来安全形势最好的一年。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 实践活动和“敬畏生命” 大讨论,狠抓国办发〔2013〕99号文件和
“双七条”的宣传贯彻;继续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三项制度”,
突出矿长安全目标考核, 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全省煤矿达标率100%,有160对矿井建
成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全省煤矿共建成避难硐室699个,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大提
高。全年共排查确认A级隐患84项,落实治理资金11343万元,挂牌督办,跟踪治理。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精心组织安全大检查活动,各级共检
查521矿(次),查处隐患问题6416条,责令整改违法违规行为421起。兖矿集团和淄
矿、枣矿、肥矿、临矿、龙矿6家省属煤炭企业,济南、潍坊、临沂、菏泽、龙口5个
市实现安全年。

【煤炭生产保障】 全年新开工矿井1对, 规模45万吨/年;投产矿井2对,规模
180万吨/年。继续实施保护性开采策略,严格按矿井核定能力组织生产,连续10年稳
定在1.5亿吨左右。加快省外开发,全年省外、国外煤炭产量8700万吨,同比(下同)
增长11.64%。大力发展煤炭应急储备和物流贸易,完成国家下达的储备煤任务,月度
储备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 省属煤炭企业外煤贸易量达到1.2亿吨,增长46.34%,形
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龙口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年经营量达1400万吨,储备能力超过60万
吨。山东半岛被列为国家级煤炭物流园区,青岛、日照、龙口港被列为国家级煤炭物
流储备基地,争取储备点技改资金6000万元。加快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全年完成
搬迁村庄13个,计4509户、17512人,解放煤炭资源6324万吨。

【煤炭经济运行】 全面推进煤炭订货市场化改革,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全面
放开煤炭经营准入门槛,取消煤炭经营资格审批,煤炭经营市场更加开放。鲁中煤炭
交易中心形成了内部价格指数,山东煤炭交易中心已经试运转,鲁南28个矿点建立了
市场价格调节联动机制。全行业集中财力保安全、保工资、保稳定,原煤单位成本同
比(下同) 下降11%。兖矿集团建立六级市场主体和内部价格、指标计量、仲裁考核
体系。新矿集团开展“三提三减三化”活动。枣矿集团完善“三层级两维度”全员业
绩考核办法。 淄矿集团商品煤完全成本降幅达10%以上。龙矿集团非生产性开支下降
21%以上。

【煤炭产业结构】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煤炭行业淘
汰落后产能实施细则》,推进小煤矿关闭,全年共关井16处,淘汰落后产能237万吨,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山东省淘汰2处矿井、 24万吨产能的任务。省财政积极支持淘汰
落后产能工作,落实配套资金5400万。二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按照省政府鲁政
办发〔2012〕58号文件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枣庄市编制了《煤矿企业兼
并重组实施方案(草案)》,明确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和矿井范围。全省煤矿企业减
少到87个,平均规模提高到195.4万吨/年。三是非煤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非
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0亿元, 同比增长2.42%,占全部销售收入的63.21%;从业人
员达到14.2万人。新矿集团以打造“矿山生产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导向,逐步构
建多元化服务方式,实现多节点盈利,全年现代服务业利润过亿元。

【科技创新】 一是体制不断完善。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基地创建活动,
全省煤炭企业已创建3个国家级、 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8个省级
技术研发平台, 5个院士、7个博士后工作站;全年全行业科技装备投入58.86亿元,
占主业务收入的3.04%;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24233人,占从业人员的5.05%。全年承担
11项国家级课题、 148项省部级课题,累计获得支持资金5908万元。二是科技成果转
化明显加快。千米深井开采高地应力、高岩溶水压、高地温防治技术得到了国家层面
的认可和推广。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制冰降温技术、淄博王庄煤矿高水膨胀材料充填采
煤技术实现商业化运营。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
355人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7319人次、特种作业人员64202人次、班组长12597人次,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四是“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扎实推
进。积极构建一体化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全省煤矿基本实现视频监视、实时监测、远
程控制。

【煤炭资源综合开发】 全省煤矿采区回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原煤入选率达
56.86%。推进以充填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全省已有52对矿井实施了充填开采,累计
采出煤量2245万吨、充填矸石2473万吨,为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制定印发《全国
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提供了依据和支撑。全年全行业投资7942万元,新增水
处理规模10.57万吨/天。 全年实现矿井水利用量约2亿吨, 利用率达69.7%,并实现
100%达标排放。 煤矸石利用率100.86%。煤泥利用率100%。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
电装机231.27万千瓦, 节约548.8万吨标煤。全年全行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0.54吨标
煤/万元,同比(下同)下降8.47%;原煤生产综合能耗5.85千克标煤/吨,下降1.18%;
选煤综合能耗0.95千克标煤/吨,下降5%。

【行业管理和依法行政】 省煤炭工业局制定印发了《全省煤炭行政处罚自由裁
量标准》(鲁煤发〔2013〕90号)。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全年现场执法1534批次,检查
煤矿和煤炭经营企业1634处(次) ,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问题13527条,下
达责令整改指令书和现场处理决定书共1112份,停头、停面、停止作业和施工114次。
(袁永)

2013年10月27日—28日, 第五届中德煤矿开采沉陷控制学术研讨会暨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泰安举行。(供稿 省煤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