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8&rec=108&run=13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十大特
色产业振兴规划。2013年,农业增加值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林业增加值84.8
亿元, 增长8.8%; 牧业增加值975.1亿元,增长1.9%;渔业增加值857.1亿元,增长
3.0%。主要种植业产品质量提升。粮食总产量452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11
年增产。
林地面积331.3万公顷,林木绿化率22.78%,活立木总蓄积12360.7万立方米。完
成水系绿化12.6万公顷。 木材产量464万立方米。生猪存栏2931.4万头,增长1.0%;
生猪出栏4797.7万头, 增长4.3%; 家禽存栏62103.9万只, 下降2.7%; 家禽出栏
183726.7万只,下降2.5%。猪牛羊禽肉产量763.3万吨,增长1.4%;禽蛋产量396.2万
吨,下降1.4%;牛奶产量271.4万吨,下降4.4%。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
851.9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88.2万吨,增长2.3%;淡水产品
产量163.7万吨,增长5.1%。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拥有专业远洋渔船402艘,总功率39
万千瓦。棉花和油料受特殊气候等影响,产量有所降低,但市场价格较好,总体收益
保持基本稳定。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加快高效生
态渔业园区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建设。新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1
家,总数达到40家。新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处,省级水
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处。在全国率先实施《关于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建设粮食生产
强省的意见》,建成粮食整建制推进市1个、整建制县6个、整建制乡镇36个、万亩高
产创建示范片970个。 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00.4公斤、606公斤,
比全省平均高出197.7公斤、177.7公斤。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现全覆盖,在20个
县启动实施玉米“一防双减”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666.67万公顷。果、菜标
准化基地总面积148.4万公顷,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分别为24个和276个。

2013年7月2日, 省政府在滕州市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现代
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议。(摄影 高 波)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全省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2万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4.07
万公顷, “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达到400万公顷。完成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
加固222座, 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顺利完成并实现通水,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基本
完成, 新一期黄河防洪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17处,新增40处。
农机总值795亿元, 比上年增长6.3%;农机总动力1.27亿千瓦,增长2.5%;农作物生
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0%。 搞好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农业良种
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型现代种业企业。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建设,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大以省农科院为龙头的农业科研院所改革
力度,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97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深入开展果菜产业振兴项目和标准园区创建,果品、蔬
菜和食用菌产业升级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果品总产1400万吨,减少10%;瓜菜总产
10810.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食用菌总产385万吨,比上年增长6.2%。农产品质量
安全总体平稳向好,基层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
体系初步建立,启动胶东半岛无疫区评估认证。推行农药登记备案、定点经营“两项
制度” ,省级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98.5%。新制修订农业标准76项,编制简
明技术规程110项。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8.53万公顷, 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
113.7万公顷, 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监测面积68.3万公顷,增长9.3%。省优质农产
品生产基地76个、 龙头骨干企业158家。 主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新认定
“三品一标”产品835个,总数6100个。
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绿色山东,推进山区、平原和村庄(社区)绿化。森林公园
总面积达到40.6万公顷。 国家级森林公园42处,新建3处;省级森林公园72处,市级
森林公园127处。 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加快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搞好湿地保护与
修复和水土保持,创建水生态文明市、县。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国家级湿地公
园39处,新增2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81处。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创建海洋生态文明
示范区;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力度加大,投放苗种50亿单位,建设人工鱼礁区42处。组
织实施29个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 全省新建户用沼气6.2万户,累
计达到257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73处,累计达到581处;年处理畜禽粪便和农业
废弃物4200多万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1%;水
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4.33万公顷;推广使用配方肥4000万亩次,节本增效35亿元。
农产品流通体系。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启动农村区域连锁网络
建设试点,以潍坊、临沂、聊城三大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基地为骨干,建设县域大型超
市、乡镇商贸中心、村级标准超市的网络化连锁体系。把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
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加工配送和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等各类直销模式。成功举办全省第二届农产
品交易会,组团参加香港精品展、中国农交会等展览展销活动,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部
门举办农产品现场产销对接活动60余场(次),贸易成交额1000多亿元。农产品出口
150亿美元以上,比上年略增,连续14年“领跑”全国。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2013年省级财政安排“三农”资
金389.5亿元,增长20.4%。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
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
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扩大农机具购置补
贴规模,重点扶持大型机械购置和农机合作社发展。共落实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
补贴、 良种推广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四项补贴”资金106亿元。小麦粮食直补和农
资综合补贴资金,由上年的每亩120元提高至125元。在莱芜市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
启动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良种补贴覆盖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并陆续扩
大到花生、 马铃薯、 畜牧、 林木等品种。 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
3826.83亿元,占比57.18%,其中教育支出占比20.9%,居全国前列。
农业科技服务。 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新建6个现代农业产
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总数达到15个,岗位专家140名,综合试验站86个,通过联合
攻关, 破解了一批生产一线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审定通过了小麦、玉米等7种主要农
作物新品种49个,西瓜、黄瓜等12种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9个,加快了品种更新换代。
“三大工程” 培训农民150万人次以上,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培训职业
农民1200人。在754个乡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123个县(市、区)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技推广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
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累计组建30
家农村商业银行, 新设村镇银行18家,达到82家,县域覆盖面达65%,审批设立小额
贷款公司357家, 县域覆盖面达95.8%。专业化“三农”融资性担保机构9家、民间资
本管理机构163家。 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
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
工具,拓宽有效抵押物范围。涉农贷款余额19191.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0%,县
域贷款新增2180亿元。 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至136个县(市、 区) ,承包种植面积
618.8万公顷,为1791万户次农户提供322.8亿元的风险保障。
农民收入。鼓励城市初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小城镇和农村社区转移,鼓
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3万人, 连续10年过百万人,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
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20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127元,增长17.0%;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525元,增
长6.9%;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84元,增长10.4%;人均转移性纯收入684元,增长19.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93元, 增长9.1%。其中食品支出2554元,增长10.0%,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5%。

【农业经营体制】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
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发展,加快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采取奖励补助等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
大户、家庭农场。对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回乡务农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
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
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解决承包地
块细碎化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农民合作社9.7万家,农户实际入社率达到30%左右;其
中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超过50%, 在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链
接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生产了全省4%左右的粮食、15%左右的畜产品、20%左右
的养殖水产品。全省具有一定种植养殖规模的专业大户约20万户。种植业领域以粮食、
蔬菜、 林果、棉花为主,其中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5万户。养殖业领域以猪、牛、
鸡、鸭、兔和水产养殖为主,其他以黄烟、食用菌、花卉、蚕、鸽、蜂等特色种养为
主, 约有3万户。在专业大户的带动下,全省畜产品、养殖水产品基本实现规模化生
产。 家庭农场初具规模。全省现有家庭农场13036家,吸纳劳动力中家庭成员4.98万
人,常年雇工5.25万人,拥有农用拖拉机10255台、联合收割机2158台、烘干机538台、
排灌机械9500台。按经营行业分,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5908个,从事养殖业的6283
个,从事种养结合的531个,从事其他产业的314个。按经营耕地面积分,经营1000亩
以上的7个, 经营500~1000亩250个,经营100~500亩2175个,经营50~100亩2175个,
50亩以下的8186个。按经营年收入分,年收入50万元以上2032家,10~50万元7504个,
10万元以下的3424个。
多元化行业服务组织。省水利、植保、粮油、农机、交通运输、科技、信息等部
门,以及供销社、邮政公司、烟草公司等经济组织,在农村设立公司、站、中心、服
务队、合作社等集经营与服务于一体的经济组织。全省农技推广、林业、畜牧兽医、
食品质量安全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已覆盖所有乡镇,总数超过20万个。在产前、产中和
产后各个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解决
了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既降低了农户生产经营成本,又提高了资源
要素利用效率。如全省基层供销社领办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公司等经营组织9.6万个,
农机站领办农机合作社4106个,交通系统建立乡村物流站点9600多个,邮政系统建立
“三农”服务站8万多个,烟草系统建设服务队810支,水利系统灌溉服务组织6000多
个,植保系统专业防治组织3152个等。全省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1/3的大田农作物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 全省供销社、农机系统、邮政公司的基层服
务组织托管土地1000多万亩,受益农户100多万户。
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产业化组织体系,实施“五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农业龙
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
机制。 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100家,实现销售收入1.4万亿元;新增国家级一
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7个,生产了全省60%左右的畜产品、
30%左右的养殖水产品;农产品原料收购额与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2.1;带动80%以上
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500元;带动农民转移就业270万人。

【农村各项改革】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
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宅基地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率分别为99.21%、 94.01%和93.43%。全省
129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1.5万个村
完成确权登记任务, 占行政村总数的21.7%。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4.53万公顷,
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6.9%。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
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
容,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实现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
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立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股份公司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
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权流转服务
平台建设。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改制,鼓励户办、联户办、股
份制办各类水利工程。加快水域滩涂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在市、县两级探索建立农
村产权交易市场,将农村集体各类产权以及农民个人房屋等产权,纳入有形市场公开
交易,有序流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县域城镇体系。
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优化城镇人口、产业空间布局,开展提质加速行动,有序推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城镇化率达
到53.75%,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推动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深入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纳
入城镇体系规划建设, 全省共建设农村新型社区5790个、重点镇200个。继续推进农
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建农房55万户,改造危房12万户。
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全年新增造林22.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1%,新
发展名优特经济林50多万亩。大规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系生态建设,新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建立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
线制度。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改厕改厨” ,经营点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国家级生态城市3个,国家级生态乡
镇407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个。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推进网化试点,搞好乡
镇客运站建设,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工程。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推进区域集
中供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
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0个、电气化乡镇147个、电气化村8652个。
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新建集聚型农村
社区实现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做到“环卫一
体化” 的县(市、区)有60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村庄占14%,制定村容村貌整治
规划的村庄占7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青岛市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示范区, 烟台市进入第二批国家示范区创建行列,有5个市、17个县市区为首批省
级示范区。新建县、乡、村公共健身工程5747个,农村文化大院6.9万个。
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省政府制定与农民工相关的工资、社保、教育、
医疗、就业、户籍、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同工同酬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启动
农村中小学就餐条件改善工程。构建县域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落实中等职业学
校学生免学费政策。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108所,
支持省统一规划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合并统一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统筹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参合
人数为6378.8万人, 参合率为99.93%,人均筹资标准3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
例达75%以上。 全面落实“五通、十有”行业目标分工责任制,专项扶贫、行业扶贫
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巩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继续提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9.9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2510元,比上年提高296元。社会
救助事业稳步发展。 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3亿元,比上年增长6.0%;救助和资助
居民231.2万人次。农村养老机构1589个,床位数24.6万张,集中供养率为75.1%。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及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党组织和
党的工作覆盖面, 村“两委” 班子凝聚力、 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达99%。
“三高三强”即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文化水平高和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
协调能力强型的人才占村“两委” 成员的75.8%,1016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
成员。 深入开展“第一书记”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省市县三级共派出2.6万名“第一
书记” ,帮扶2.51万个基层组织。省级以上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亿元,吸引社会投入
49.4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负责、其他组织协
同、居民广泛参与、依靠法制保障的管理体制。落实村(社区)干部“一定三有”政
策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加强农民合
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全省建立农村社区党
组织8189个,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党组织8.3万个,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
织1.4万个。 强化农村社区自治组织为民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
心功能。农村社区化服务与管理覆盖率达到90%。
完善农村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
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级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监督权。 99.8%的村实行财务公开,98.7%的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82%的村实行会计
委托代理。全省1779个乡镇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并通过建设
网络平台,实现“三资”管理信息化。
完善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
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深入
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提高农民思想道
德素质和文明水平。
(辛中锋)

【扶贫开发】 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要求,以整村推进、产
业开发为重点,以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专项扶贫、行
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 大扶贫格局, 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安排、协调资金
49.43亿元, 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50万农村贫困人口摘掉了穷
“帽子”。
专项扶贫。 一是整村推进。安排780个贫困村集中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完成
609个项目。 二是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试点。 互助组织扩大发展至995个,入社农户
20.21万户, 互助资金总额2.94亿元,帮助贫困农户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雨露计划”。在德州等10个市的23个“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培训转移农村贫
困户劳动力8380人,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标。四
是扶贫贴息贷款。 在聊城等6个市选择扶贫龙头企业、贫困农户重点扶持,安排贴息
资金500万元, 引导企业和农户贷款1.33亿元。五是中央彩票公益金创新试点。国务
院扶贫办、财政部将沂蒙革命老区纳入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
发创新试点范围,确定2012年、2013年每年安排山东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沂南县
等12个试点县项目建设。
行业扶贫。17个省直行业部门落实《关于落实〈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年—2020年)〉目标任务责任制的工作方案》,集中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地帮助贫
困村建设通路、通自来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
行政村“两委”有办公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卫生保洁制度、有学前教育、有文化活
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五通十有”项目。
【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至9109家,省以上重
点龙头企业831家,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9家,均居全国第一位。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
入14057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638家,过10亿元的企业215家,在全省销售收
入排前三名的企业是青岛六和集团、临沂金锣集团和西王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分
别为550亿元、 336亿元、271亿元。2013年,全省龙头企业农产品原料采购值6945亿
元, 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9.4%。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
直接带动基地农户1140万户, 带动基地农户增收314亿元,户均增收2750元。龙头企
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35万个,年人均工资2.3万元。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已有1.5万个村(社区)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全
省土地流转面积预计达到104.54万公顷, 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6.9%。 全省
1779个乡镇建立农村集体“三资” 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并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实现
“三资”管理信息化。

【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新建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总数达15
个,岗位专家140名,综合试验站86个。审定通过小麦、玉米等7种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49个, 西瓜、黄瓜等12种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9个,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在754个乡
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 123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
项目,农技推广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新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1家,总数达40家。

【参展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本届农交会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武
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山东省以“建设优质生产基地、打造名优特色名牌”为主题,
组织111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参展,荣获“展团最佳组织奖”“展团设计
金奖”和“突出贸易成交奖”等,“沙土地”冷榨花生油、“耿府”桑叶茶等13个参
展农产品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第二届中国山东(济南) 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本届农交会于10月18日—21日
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以“绿色、科技、品牌”为主题,组织省内外600多
家企业参展,100多家采购商到会参观。有220个品牌产品获得畅销产品奖评选奖,贸
易交易额达5.2亿元,采购意向额近12亿元,展会期间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

【农业保险工作】 全省新增农业保险县(市、区)28个,总数达136个。全省小
麦、 玉米、 棉花三种作物合计承保571.13万公顷, 收取保费86806万元,理赔金额
107440.7万元。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保险新增补贴品种实施方案〉的通
知》,为扩大农业保险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全省已有9.9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注册登
记的合作社联合社300多家, 加入联合社的2800多家。成立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发展促
进会,致力于推动全省农民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合作社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 组织实施29个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全省
新建户用沼气6.2万户, 累计257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73处,累计581处;年处
理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4200多万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秸秆综合利
用率81%; 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65万亩;推广使用配方肥4000万亩次,节本增效35亿
元。
(王 芳)

2013年10月18日,第二届中国山东(济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济南市
第六届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交易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济南展馆。
(供稿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