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7&rec=4&run=13

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3年1月25日)
姜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
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
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以富民强省为目标,
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粮食总
产量分别跨上五万亿元、四千亿元和九百亿斤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
GDP增速,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节能、减排两项工作均受
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胜利实现。
(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出台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系列措施,“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
“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总值接连迈
上三个万亿元台阶, 达到50013.2亿元, 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
3630美元提高到8201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连突破三个千亿元关口,达到4059.4亿元,
年均增长19.4%。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30319.8亿元、
19175.3亿元, 年均增长22.3%和18.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
11.6万亿元、 1.2万亿元,均比2007年增长一倍以上。物价得到较好控制,涨幅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成使用,高
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干线工程基本完工。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按照增创农业发展新
优势、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思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
业比例由2007年的9.7∶56.8∶33.5调整为8.6∶51.4∶40.0。投资总量持续增长,投
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50%和80%,技
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 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农业十大
特色产业振兴规划,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达到902.3
亿斤。 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全面完成, 规划的154条河流治理工程如期完工,现代水网骨干框架基本形成。实施
工业“双轮驱动”战略,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面落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取得积极成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比重达到29.1%。 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达到
4520亿元,占生产总值9%。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6条政策
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12条措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重大科技创
新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在国家
组织的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别夺得“五连冠”和“三连冠”,湿地面积
恢复增加到17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三)突出“蓝黄”引领重点带动,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把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引擎,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
设、重大项目布局、要素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未利用土地开发等重点工作,产
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培育取得积极进展。预计海洋经济产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占全国
海洋经济比重18%左右。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建设步伐加快。钢铁产业结
构调整试点扎实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获得国家核准。支持菏泽科学发展和沂蒙革
命老区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聊城、菏泽两市和东平县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以市
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效明显,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市、区)
达到31个。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2.4%。全面完成支援北川灾后恢复
重建任务,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工作扎实推进。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
54.7%。 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实现倍
增, 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9家、融资再融资1842亿元。农
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
成,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强化外贸稳增长措施,成功
举办“香港山东周”、“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
拓展。进出口总额达到2455.4亿美元,年均增长14.9%,累计实际到账外资488.9亿美
元、 境外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55.7%。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高新区分别由3家、5家增加到12家和9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五)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乡村
文明行动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文化
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720亿元。上海世
博会山东馆建设和展示活动获得好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群众性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优
异成绩,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办赛任务,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第
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努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投入
占财政支出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2012年达到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55元、 9446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3.6%。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扎实推进,油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金融服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
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年双过百万。城乡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
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各级各类
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2.3%,127亿元高校债务得到化解。80
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有效解决, 45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根本改善,房地产
市场调控平稳健康。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安全生
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
续发展,统计、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创建荣获
“八连冠”,全省17个设区市实现“满堂红”,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五年来,我们以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廉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1件,制定政府规章57件,办理省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716件。出台实施《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开展“行政程
序年”活动,全省各级政府共调整取消审批事项4207项。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
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做好行政复议工
作,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
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不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
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
心、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
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
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是,国际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需疲
弱短期内难以改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的动力不足;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自主创新
能力有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公共服
务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管理、
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矛盾增多,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政府工
作人员作风建设亟待加强,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
对、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
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
的发展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
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一定要
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因势利
导,顺势而为,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而努力奋斗。
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
握主题主线和富民强省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
稳定。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一个提前、六个更加”的部署,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
要求: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为提前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打下决定性基础。基
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左右。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合作与
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基本形成城乡一体、陆海统筹,东部率
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力跨越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民主法制水平显著提升。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基层群众
自治机制更富活力,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更加广泛,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
权益保障渠道畅通规范,协商民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成熟,依法
行政目标有效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每年城镇新增
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在100万人以上。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在学有所教、劳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水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
盖率达到26%,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城乡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实现上述要求,必须立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
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依靠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
后的关键一年,是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机遇和挑
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全省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力争增长
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
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
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目标。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9.5%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
发展,既不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也不抑制合理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引导各地加
快转方式调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从这两年我省经济
增长的趋势看,实现9.5%左右的增长,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左右,主要考虑今年通胀压力依然很大,还需要给价格改革留出空间,必须加强
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密跟踪研判国内外形
势的新变化,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
重点,扎实开局。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努力培育养老、家
政、旅游、文化以及节能环保等新的消费热点,有针对性开发农村消费产品,加快发
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减少流通环节,降
低流通成本。扩大“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影响,深入实施国民休闲纲要,打造国
际著名旅游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区,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和机构养老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注重
提高投资效益,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现代农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民
生和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 支持100个左右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
各项政策措施,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面向社会推出一批鼓
励民间投资的具体项目, 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80%以上。坚持基础设施建
设适度超前,抓好现代能源体系、现代水网体系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启动城际轨道
交通和城市轻轨规划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三季度实现全线通水。
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保障作用。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税源
控管体系,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加大资产资源性收入征管力度。大力优化支出结
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扩大社会信用总量和直接融资规模,深
化银企合作,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认真排查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风
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合理安排收储和投放,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健全重要
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体系,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完善价格调
节基金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转、调、创”力度。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深入实施工业“双轮驱动”战略,巩固扩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全面落实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改造投资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把化
解过剩产能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调整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集约发展,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继续实施质量强省
和品牌带动战略,开展“品牌提升年”活动,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营销模式,提升鲁
企、鲁商、鲁货的质量信誉。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建设包括北斗系统示范工程、量子通信在内的新型信息技术类基
础设施,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智慧山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
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提高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
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水平。加快服务业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
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政策
措施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
主体地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用好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培育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重点企业科技经费支
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追踪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力争在高技术产品
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取得突破。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
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泰山学者、博士后培养、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重点人才工程,
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以科
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
引导人才向产业和科研一线流动。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坚持集约、智
能、绿色、低碳方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启动城镇化“提
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统筹规
划城镇布局,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小
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强化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 厉行集约节约用地, 搞好地下空间规划利用,防止
“土地城镇化”和千城一面的畸形发展。以宜居、幸福为目标,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
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支持一批经济强镇、
区域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发展,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
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
(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稳定完善强
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深化高产创建活动,力争
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农业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
范区建设,积极创建现代渔业园区。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绿色生产,推行标准化种植、
养殖,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科技兴农投入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施良种工程和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抓好98个农田水利重
点县、1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30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
高标准农田。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
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发展
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
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增
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发挥供销合作社、邮政公司、大型商贸集团等连接城乡
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城乡规划、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形成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
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突出“蓝黄”两区的主体战略地位,建设好20个海洋
特色园区和高效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四区三园”、四大临港产业区、九大集中集
约用海区发展。建立省级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开发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20万亩。出
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实施意见,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促进区内7市优势互补、 融合发展。强力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全面启动日照
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和青钢改造搬迁。深入落实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抓好中原
经济区相关政策争取落实,规划建设包括鲁西南、鲁西北在内的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
起带。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加快转型。提高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
发展水平,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
(六)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
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别化区域
开发、资源环境管理和产业政策,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实行
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目标。严格
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工程减排、
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积极构建“治、用、保”
流域治污体系,深入开展环湖沿河沿海大生态带建设,加强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确保南水北调干线水质稳定达标。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实时发布全省主要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建立
应对雾霾天气长效机制。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搞好固体废物管理
和综合利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
防治,抓好造林绿化和湿地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
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
制度,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山东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
境行为。通过我们不懈努力,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全面落实促进
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沿海城市稳定增长、内陆城市加快提升,启动
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巩固和扩大我省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深入实施
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推进外贸示范基地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加工
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
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
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精心组织重
大境外经贸活动,抓好外商增资扩股、企业境外上市和重大签约项目落实;支持有条
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搞好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跨国
并购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 加快培育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引导各
类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提升功能,推动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率先起步。
加强贸易摩擦应对,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八)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
精神,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深入实施“四德”建设工程,广泛开
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
建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鲁剧、鲁版图书、齐鲁画派、山东地方戏等特色文化品牌,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史志档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依法加强
文物保护,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
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
建设,壮大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增强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文化数
字化工程和创意山东计划,促进文化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开
展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已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文化事业
单位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九)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把握好顶层设计与
基层探索的关系,从全局上谋划好全省改革,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推进改革的首
创精神;把握好利益增量与存量的关系,着力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
调整,稳妥优化存量利益;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握好体制改革与依法办事的关系,更加注重权利公
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按照中央部署,不失
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
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
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培育壮大各类
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
步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稳步推进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加快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准备和实施
工作。搞好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
共享机制,推进预决算公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
环境,有序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引进省外优质金融资源,新设村镇银行15家左右,小
额贷款公司实现全省县域全覆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办好齐鲁股权托管交易
中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
舆论”的思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 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成100万农村贫困人口
的脱贫任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进一步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建农房5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0万户。实施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解决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输电线路2150公里,改造
农村公路9000公里。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
2.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就业
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
社区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特困生求职补贴等政策,完成10家省级大学生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园区评估认定工作。对退役自主就业士兵免费进行职业教育
和技能培训。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
谐劳动关系。适时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
3.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
度合并实施,进一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
善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继
续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全省东、中、西部农村低
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500元、2200元、2000元,城市低保标准相应提高。对分散供养的
城镇“三无”人员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150%分类施保。提高农村五保供养
水平,集中供养率保持在70%以上。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扶持政策,新增养老床位8
万张, 新建街道综合性养老机构200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00处、县级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60个。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
每月720元和1200元。 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参照当地孤儿标准全额发放。
启动全省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继续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
抢救性康复。
4.在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07处,全面
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
工程,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新华字典》。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建
立规范办学行为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中
职学校助学金制度,把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以及涉农专业
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城市学生。省属高职、技校生均经费定额提高1000元,特殊教育学
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1200元。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促进内涵发展,全省公办
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以上。落实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案,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5.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
体系,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开展
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把肺癌等20种疾病纳入农村大病保障范围。巩固基本药
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采购机制。以增强公益性、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积极推
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水平,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费用。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
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
30元,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医。落实农村部分计划
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计划生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覆盖全省,
免费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规范药
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秩序。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6.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简约、隆重地办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使之成
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免费开
放范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扶持3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提
高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利用和管理水平,改造提升1万家农村文化大
院,对5000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为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00万场,为2万户农村
困难家庭免费提供有线电视节目,完成所有20户以下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7.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保质保量完成
国家下达的23.56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和服务管
理机制,确保分配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
业健康发展,抑制投机、投资行为,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
8.在食品安全方面:及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加强食品抽样检测和风险
监测,扩大监督抽检范围和频次,消除监管盲区。完善准入制度,全面建立诚信体系
和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依法实行行业禁入。搞好重点行业、品种综合治理,深入
开展“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专项整治,从严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9.在安全生产方面: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突出抓好交通运输、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
领域,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
10.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
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国防动员体系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提高国防后备力
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促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各级政府要
履职尽责,竭诚服务,同时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
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常委会
十条实施办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坚持风清气正、
廉洁从政,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对人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常
抱歉疚之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转变政府作风,坚持先调研后决策,
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感情见群众,深入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接地气,听民
意,解难题。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搞警车开道。严格控制政府
举办的各种展会、论坛、节庆活动。减少会议,改进会风,讲实话、讲管用的话,开
解决问题的会。精简文件简报,控制发文规格,提高文件质量。反对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促进各级
政府和工作人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
定期报告政府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
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
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实施依法行政“五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
实《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
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府
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把从严治政、廉洁从政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
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把住廉政底线、不谋私利特权,切实做到干
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完善质询、问责制度,强化
审计、监察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
败体系建设,坚持有腐必反,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
新,防控廉政风险,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
决杜绝各种公款浪费现象,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扶贫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脚踏实地、扎实苦干才能实现宏伟目
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同心协力,开拓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