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7&rec=149&run=13

【概况】截至2012年底, 山东省气象部门共有17个市气象局(其中青岛、济南市气象
局为副厅级机构)、108个县(区、市)气象局。
2012年,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主持召开第二次
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
工作的意见》,结合山东省实际对国办44号文件部署要求进行细化实施。通过省人大
执法检查的推动, 自2012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基层气象台站建
设,13个台站基础设施和面貌得以改善。省应急办组织召开加强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发布与传播专题会议,推动省、市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分别与气象局签订协
议或备忘录,实现及时、免费、全网发布预警信息新突破。
汛期气象服务。本年度汛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前旱后涝,8月份有4个台风先后
不同程度影响山东省,其中"达维"台风直接穿越山东境内,滞留时间、维持强度历史
罕见。各级气象部门准确发布预警信息,省气象台首次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及时
启动应急预案,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防汛预警、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举全省之力为亚沙会开闭幕式成功举行、各项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服务。
为农气象服务。开展粮食增产气象保障预报服务业务,建成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平
台;实施《山东省设施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建成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推广应
用试验基地。全省17市、105个县全部编制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借助农业种植大户、
农业协会等传播气象信息。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937个;全省气象信息员达6.4万人,
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推动县级政府出台加强农村气象灾
害防御专门文件,并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提高台风、强对流、大雾、海上大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预警预报能力,为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气象服务。向沿海乡镇、渔村及
涉海单位发放海洋气象服务信息明白卡。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试
点单位建成一键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试验
业务、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运行准备工作。
气象预测预报。在各市、县局推广应用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开展海洋气象、山洪
地质灾害、大城市气象要素等精细化预报,下发雷达分析和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
等精细化分级指导产品;优化省市县三级天气预报集约化业务流程;完善分县气候预
测系统;气候变化对环渤海风能资源及风电场影响评估项目进展顺利。举办全省第三
届气象台长论坛、环渤海区域海洋气象业务交流会和预报技术交流会。
综合观测与信息网络业务。完成全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切换和传输系统调整
以及自动气象站风、温度、湿度、气压等传感器计量建标。启动市级计量检定实验室
试点和技术装备与信息保障中心建设,建成远程视频维修指导系统。完善省级综合气
象观测系统技术装备运行监控平台、自动站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
系统接收站、高清电视天气会商系统、新一代通信系统投入运行;开展信息网络业务
部门岗位试点工作。
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 获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成功申
报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453
篇, 其中SCI、EI收录3篇,核心期刊发表107篇。在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
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第三名; 2人分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省粮食生产突出
贡献奖,1人被聘为省政府参事。

【气候概况】 2012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为13.3℃,较常年偏低0.1℃;平均年降水
量为615.2毫米,较常年偏少4.7%;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272.1小时,较常年偏少105.9
小时。年内大部时段气候条件适宜,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台风影响次数最多,风
雨灾害严重;区域性强降雨频繁,内涝严重;大雾频现,影响交通运输;强对流天气
频发,风雹灾害多;盛夏连续高温日数突破极值,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秋末以来气温
持续偏低; 年末雨雪多;年初气温持续偏低,出现海冰、淌凌;5月高温少雨,农作
物受旱;春季大风天气多。本年度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一般,气候年景属偏好年份。
气温。 2012年(2012年1月12月,下同),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3℃,较常年偏
低0.1℃,比上年偏高0.2℃。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1.7℃(文登)~14.8℃(济宁)之
间,半岛东部地区在12℃以下,鲁南大部和鲁中局部地区在14℃以上,其他地区在12
℃~14℃之间。年内各月全省平均气温,12月异常偏低,5月异常偏高,4月偏高,其
他各月正常。
降水量。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15.2毫米,较常年偏少4.7%,比上年偏少121.9毫
米。各地降水量在365.0毫米(肥城)~953.0毫米(文登)之间,鲁西北大部、鲁东
南大部和半岛东部地区偏多,鲁西北局部地区偏多50%以上,其他地区偏少。全年降
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7月最多,2、5月异常偏少,1、6、10月显著偏少,3、7、8、
9月正常,4、11月显著偏多,12月异常偏多。
日照时数。 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272.1小时,较常年偏少105.9小时,比上年
偏多72.0小时。各地年日照时数在1875.0小时(临沂)~2594.0小时(兖州)之间,
半岛东部、鲁西南和鲁中的部分地区偏多,其他地区偏少,其中鲁东南局部地区偏少
500小时以上。年内各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2、5、10、11月偏多,7月持平,其他各
月偏少。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 台风影响次数最多,风雨灾害严重。年内共有"达维""苏拉""海葵""布拉
万""三巴"5个台风影响山东,是影响山东台风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台风"达维"正
面袭击山东, 先后途经临沂、日照、淄博、济南、滨州5市,历时22小时20分钟,是
有气象记录以来在山东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台风经过的地方出现暴雨至大暴雨、局
地特大暴雨,伴随8~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历史上第一个台风
红色预警信号,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I级应急响应。
(二)区域性强降雨频繁,内涝严重。夏季山东共出现10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
7月上旬强降雨集中在鲁东南地区, 临沂市平均降水量319毫米,突破历史极值;7月
29日至8月1日, 德州、聊城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商河、茌平日降水量分
别为243.5毫米、200.4毫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持续强降雨造成鲁西北部分地区严
重内涝, 漳卫新河的部分河段、水库超过警戒水位;9月21日胶南出现特大暴雨,降
水量达392.7毫米,突破历史极值。
(三)大雾频现,影响交通运输。年内大雾天气频繁出现,尤其是年初、年末大
雾多,影响重。1月份大雾多达5次。其中,1月9日10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出现能见度
小于200米、 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大雾天气;16日17日,山东大部分地区出现
大雾天气,春运受到一定影响。11月以来,内陆地区大雾天气再次频发。其中,11月
26日,因大雾影响京沪高速泰安段30多辆车连环相撞,京台高速泰安至宁阳段近百辆
车连环相撞;12月14日,济菏高速平阴段28辆汽车追尾相撞。
(四) 强对流天气频发,风雹灾害多。春夏季节山东发生9次大风、冰雹等强对
流天气,造成农作物受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24日26日,济南、烟台、潍坊、
聊城的5县(市) 遭受大风、冰雹袭击,造成农作物、果树等大面积受灾,其中栖霞
市冰雹持续时间长达2个小时,最大堆积厚度约50毫米,苹果和大樱桃受损严重。
(五)盛夏连续高温日数突破极值,用电负荷屡创新高。7月下旬至8月初,济宁、
菏泽、枣庄、德州、滨州、济南、临沂等地出现持续4~12天的高温天气。其中薛城、
峄城、 台儿庄、微山4县(区)连续高温日数长达10天以上,达到或突破当地历史极
值。受持续闷热天气影响,全省用电负荷屡次创下历史新高。
(六)秋末以来气温持续偏低。11月12月,全省平均气温2.3℃,较常年偏低1.5
℃, 气温持续偏低。其中1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5℃,较常年偏低2.1℃,是1986年
以来同期最低值。12月下旬出现2次寒潮天气过程,24日牟平最低气温为-19.8℃,突
破历史极值。
(七) 年末雨雪多。12月出现3次全省范围降雪,部分地区达到暴雪量级,其中
半岛地区出现4次暴雪天气。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9.5毫米,较常年(9.0毫米)偏
多224.2%,仅次于1974年(34.5毫米),为1951年以来次多值,章丘、周村、桓台、
高青、 昌邑5站降水量突破当地历史同期极值。频繁降雪(雨)和持续低温,极大影
响出行和交通。
(八)年初气温持续偏低,出现海冰、淌凌。1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持续偏低,
2月上旬、 3月中旬均较常年偏低2.4℃。受持续冷空气影响,2月8日,莱州湾浮冰最
大外缘线为15海里, 黄海北部浮冰最大外缘线为22海里左右;2月13日,黄河山东段
淌凌河段总长度约35公里,淌凌密度10%~20%,冰厚0.5~2厘米。
(九) 5月高温少雨, 农作物受旱。5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1.7℃,较常年偏高
2.0℃,为历史同期第3位高值,其中上旬平均气温偏高4.0℃,有107站创历史同期最
高纪录;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较常年(55.0毫米)偏少9成,为历史同期最少。
因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较快,对春播作物苗期生长及果树果实膨大产生
不利影响。
(十) 春季大风天气多。春季,山东内陆地区、沿海及海上大风频繁。其中3月
23日24日, 山东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天气,海上最大风力达8级,烟台至大连航线客
运船舶停航,京沪高铁接触网因瞬时强风摆幅过大导致报警,造成多辆动车延误或停
运。
(马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