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7&rec=146&run=13

【全省科技工作概况】 2012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
励26项。 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达到29.11%。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04万件和0.75万件,同比分别
增长57.6%和27.3%。
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
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验收,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
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取得重要成果,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金融领域的量子通信技术验证网。
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和"海量存储系统"两个国家863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研制的浪潮天梭K1系统彻底改变了中国高端容错计算系统和存储系统依赖进口的局面,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具备大型机研制能力的国家。济南二机床承担实施
的"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项目取得突破, 创造了1分钟压制15个大型
汽车覆盖件的世界最高记录,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应用的功能最全,效率、性能和标
准最高的冲压生产线。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号在青岛交付使用, 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将大大提
升山东省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提升支撑经济"转、调、创"能力。坚持项目支撑
和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中心环节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一是启动实施10亿元省自主创新专项。2012年2015年,每年安排10亿元资
金,重点扶持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高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橡胶轮胎、
有色金属、 环境保护、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9个产业的32个重点领域,突破一批
重大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名牌产品,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产业集群。
二是继续实施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 安排重大专项102项,下达资金2.45亿
元,重点加强对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农业高
技术等产业的支持。 项目实施7年来, 累计支持成果转化专项项目487项,投入资金
12.9亿元,转化了大量自主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精心实施
省科技发展计划。立项642项,下达资金1.5亿元,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聚焦
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海洋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农村科技以及民生
科技发展。 全省技术交易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共登记技术合同11197项,成交金额
147.04亿元。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工
程试点省建设,围绕全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认定53家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总量增至126家,其中国家试点联盟达到9家。新增10家国家创新
型试点企业,总数达45家,新增和累计总量继续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新认定省级创新
型企业175家,总数达549家。新增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
器, 总数分别达39家和40家。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1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
促进中心14家,省级示范中心28家。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实验室94个,省工程技术中
心921个, 对30个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个给予50万元经费支持。创新方法推广培
训引向深入, 培养创新方法师资105名,培训各类人员8780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
断提升。山东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揭牌成立,正式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
加快高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推动高新区"二次创业",打造区域经
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泰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山东
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9家, 与广东省并列全国第二位。积极支持各市加快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均实现增长。省科技厅与济宁、潍坊、临沂市政府分别签
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各地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开展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专项,重点扶持济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潍坊光电产业集群等试点工作。新
增4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全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1家,数量居全
国前列。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3家,复审通过324家,
总数达2030家(不含青岛)。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2.9亿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5.8%。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万
亿元,同比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28.9%,比年初提高1.0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3%。
突出科技支撑,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围绕实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重点加强
两区创新载体建设。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640亩建设用地、100亩科研海域、4
亿元基本建设经费全部划拨到位,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国家深潜基地已规划建设,
4000吨级海洋科技综合考察船正式投入使用。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合作
协议,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提升海洋科学自主创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
新能力。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开始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全省船舶行业科技支撑能力,
实现造船业转型升级。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成立示范
区领导小组、共建工作协调小组,与科技部、北京市、陕西省签署"一城两区"协同创
新战略结盟协议,注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起示范区投融资平台,
建立起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加快实施"渤海粮仓"工程,成功示范耐盐碱
优质小麦品种5000亩以上,全面提高示范区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中国航天科技园
(济南)暨航天工业软件研发基地落户济南并正式奠基,推动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产
业发展。
推进民生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服务民生能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农业
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进展顺利,全力支持农村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和综合示范,初步建成
全省唯一的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齐鲁三农科技网,建设了省级农村信息化综
合数据中心。 齐鲁三农科技网日均点击量超过10万次,通过12396热线、视频诊断系
统, 每天提供咨询服务2000多人次。深入实施省农业良种工程,启动实施"现代种业
企业科技培育计划"。 农业育种方面取得较大突破,设施黄瓜种质方面培育出优质、
耐低温弱光、 抗病、增产的9个新品种,新育成高抗粗缩病和青枯病玉米品种。争取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2项, 争取资金1940万元,其中"设施蔬菜高效节能
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列为特别重大项目, 成为全国首批三个特别重大项
目之一。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了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
收入"十连快"。
二是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序进行。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顺利通过"
十一五"验收,"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建设"和"天然药物及新制剂企业综合性大平
台建设"项目进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 新选聘7位"泰山
学者药学特聘专家", 总数达17位,其中,千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2人。新认定10家
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总数达30家。新批准淄博市创建省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全省
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
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增沂源县、龙口市、德城区3家国家可
持续发展实验区,总数达11家,居全国第二。12个县区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创历史新高。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组织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
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国拨经费2306万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修订和出
台《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发布新一轮《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鼓励
科技人员原始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
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试行)》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
业核心竞争力意见》等政策文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服务山东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与省直有关
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充分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
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加大自主创新在省科学发展目标责任制
考核中的权重,将地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研发经费等重要指标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考核。建立发明专利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激
发地方和企业的发明创造积极性。
三是继续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新一轮全面合作协议,推动山
东资源产业优势与中国工程院科技、人才优势紧密结合,拓宽了人才智力合作渠道。
新建设院士工作站81个,进站院士95人,总数分别达256个和304人,院士工作站已经
成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建设, 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255家、省级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家。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
划"的高层次人才23名, 总数达87人,其中创业人才27人,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了重
要的人才支撑。驻鲁科研院所和省级以上高新区共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700余人。
继续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基金等, 安排资金6468万元,立项834项,促进了基
础研究人才和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建立项目预选数据库,改进专
家评审模式,引入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突出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建设,突
出科技创新与效益产出的结合,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科技奖励改革,完
善评奖评审系统,更新专家数据库,促进评审更加客观、公正。
六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济南、 青岛、东营、烟台4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数量与江苏并列全国第
一。专利明星企业达1094家。全国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落户山东,国家知识产权
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济南中心)一期建设圆满完成。在第14届中国专利奖评选
中,获得金奖2项,优秀奖16项。

【省科学院概况】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科学规划全院总体工作。制定《关于
促进山东省科学院实现强院为民新跨越 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 ,进一
步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全年立项各类项目547项,经费3.96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41.7%和14.5%。 做好项目管理,全年鉴定、验收、结题项目79项,"全光纤煤矿采
空区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LED用高性能环氧导电银胶的制备"等
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的建成
运行入选2012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研制的全国首个极地海气耦合
大型海洋观测浮标在北极格陵兰海成功布放,实现全国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在
北极海域的首次应用。科研平台的层次和水平继续提升,国家超算济南中心顺利通过
科技部验收,"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被列为10个"十二五"期间省集中建设重点实
验室之一,建设期满的"汽车电子"和"中药化学对照品"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
省科技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完成对院技术研发平台的绩效考评,
新设立"院环境技术与材料研究中心",筹划建立"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加强知识产
权的产出与管理,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发布标准216项,同比增长39.4%;发表论
文、 出版著作589篇,同比增长12.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6项,被SCI、EI、ISTP
收录论文213篇,同比增长65.2%和20.3%。
构建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3525家企业提供服务7563项,同比分别增
长16.3%和4.9%。 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效益376.89亿元,同比增长21.8%。获批"中国
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级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省
经信院工作,承担了"省产学研网上合作对接平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建设山东
省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将为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多家单位
提供政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服务。拓展与各地市合作渠道,与枣庄市以及菏泽单县、
泰安新泰、济南商河、聊城莘县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获
批牵头新建"省云计算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省安防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与企业共建科技合作平台14个,开展项目合作35项。深化与中科院和大学的合作,加
入全国科学院联盟,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共建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与澳洲国立大学工
程与计算机学院共建"山东省中澳移动传感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室)",与澳洲莫纳
什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共建"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加强与国外产学研机构的合作,发
布独联体国家技术成果信息524项,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签订合作协议。
推动科技资源对全省开放共享。信息技术方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资源利用率保
持在65%~80%之间,发展正式用户70多家,提供80多批次计算服务,支持50余项重大
课题,催生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省云计算中心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
共建"省中小企业局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60多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公共检测服务
方面,全年为2000多家单位检测样品10万余件,报出数据近30万项,提供谱图15万余
张。决策咨询服务方面, 参与省直部门的科技调研、创新企业评定、战略联盟评选等
重要活动,参加政府调研报告、重要工作报告等材料的撰写,并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
编制地方产业规划等其他形式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文献信息检索咨询服务
方面,中文文献保障率达95%,外文文献保障率达80%,各类资源总量增长超过60%;数
字资源访问量约150万次,同比增长近10%;完成课题查新2400项,质量、数量均居全
省同行业领先位置。科普教育方面,测试中心、计算中心分别获批省三星级和二星级
科普教育基地。
实施人才引进培养系统工程。获得各类高层次人才经费1925万元,在省直科研单
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 1个团队获批山东省优秀创新团
队。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新获批"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6人,引进院士级专
家1人,1个泰山学者岗位获得第二期支持;引进博士55人,硕士22人。实施人才引进
培养系统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实
施海外引才,就香港大学王立秋教授团队引进达成初步协议,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
办了系列海外引才活动。推行创新团队管理模式,为引进的高层次专家量身定制创新
团队, 目前已组建4个团队。积极推动与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与山东大学威海分
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推动院属科技示范企业建设。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21亿元,利税1.52亿元,销
售规模30亿元。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14.7亿元和6.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2%、
16.24%。完善院办科技示范企业股权设置模式,通过增资的方式对蓝动公司和正中公
司的股本结构进行了调整,完成鸿达公司与瑞泰公司的整合。积极稳妥地培育新的产
业增长点, 制定"LED密封胶项目"产业化方案,制定"太赫兹技术"产业化方案并筹备
成立公司,与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就成立合资公司达成初步框架协议。利用社会资
源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微感公司与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债转股"贷款合同。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国际交流保持活跃态势,全年派出团组34个、86人次,
接待团组52批、88人次。与省科学院合作的外国专家2位获国家友谊奖,2位获齐鲁友
谊奖。重点开展对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由合作经验丰富的单位带队出访,带动更
多单位参加到国际科技合作中来,全年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1600余万元。
稳步推进机构合作,重点推进与乌克兰以及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分院的全面合作。
加大基础条件建设力度。加快省财政支持的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原计划2015
年全部建成的9个平台目前已有3个完成建设,2013年可以全部建成。根据工作发展需
要积极争取新的专项支持资金,申请"企业投资风险基金"以及院高层次创新团队专项
支持。通过调剂院科研启动基金,先期启动对院创新团队、先导专项的支持,保证了
院重大部署的开展。青岛基地主楼建设基本完工,济宁分院、生物研究楼完成规划设
计。全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于 萍)

【省医学科学院概况】 2012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简称省医科院)总收入15.89
亿元,同比增长16.83%;净资产总额(含在建工程)25.7亿元,固定资产19.8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06%和5.76%。
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在客观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的基础上,完成《院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7年)》起草工作,将省医科院
的发展定位确定为:以研、医、防、教为重点,引领山东医学科技发展,建成特色鲜
明、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医学科研机构,为医科院的长远发展谋划
出正确的方向指导。
人才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的意见》,提出打造院
士创新团队、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团队,加快培养造就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的
人才工作思路。全年有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人当选山东省有突出
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人当选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医科院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
先进单位。创新人才招聘形式,先后组织院属单位到知名高校参加招聘会,接收毕业
生求职简历731份,其中,博士生163人,硕士生558人,取得良好效果。
科研工作。全年争取科研经费5380.65万元,增幅达91%,首次突破5000万元。重
点学科成效显著,附属医院"推拿学"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全年
新上政府计划项目8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同比增长29%;药物所获"国家重大新
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各级科技成果4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1
项,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连续10年获11项省科技奖励一
等奖。获发明专利25项,同比增长56%;发表SCI论文144篇,影响因子324.455,分别
增长44%和39%。谢立信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副省长王随莲专门
发来贺信祝贺。 所属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发现2个与炎症性肠病共有的麻风易感
基因, 研究成果由《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建
设"顺利通过验收,2个省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年度评估优秀。
临床医疗工作。继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职业病临床之后,所属省皮肤
病医院皮肤科和青岛眼科医院眼科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肿瘤医院
临床检验科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依托科研优势,突出专科特色,不断深化医
院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建设, 提高诊疗水平及服务质量。院属8所医院全年门诊、住院
人数、 手术台次分别较上年增长15%、8%和21%,医疗收入同比增长15%。2人分获"山
东省十佳医师"和"山东省优秀医师"称号; 1人获全省平安医院创建示范标兵;4家单
位被评为全省"三好一满意活动示范岗",2人获"示范标兵"称号。
疾病防治工作。疟疾防控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在山东省有
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疟疾流行史上首次以年度为单位阻断疟疾传播流行,山东省提前
三年进入消除疟疾状态。继续开展"海阳核电站周边居民健康基线调查",完成全部水
质样品的放射性调查监测工作。 加强"国家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和"国家核辐射医
疗救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健全应急救治队伍和网络体系。正式启动《山东省消除
麻风危害规划(2011年2020)》,麻风疫情保持稳定。全面开展全省性病实验室质控
工作,制定《山东省性病实验室管理规范》,建立和完善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网络。
加强罕少见疾病防治研究工作,筹建中华罕见疾病学术网站,并开设医患交流平台系
统。
教育工作。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学科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评审验收,标志着山东医科院跻身博士培养单位行列,本硕博一体化的完整教育体
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学院实现招生计划单列、教育经费独立划拨、可用教
师编制到位。按照"所(院)系合一"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建设
和教师队伍建设,医学系进入全面筹建阶段,研究生培养规模继续扩大,招收国家统
招研究生139人, 创历史新高。目前,学院在校学生总数1976人,其中,本科生1080
人,研究生896人。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稳步提升阶段。
科技开发。调整省药物研究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依托山东省多能干细胞库,
与企业合作开展干细胞系列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科技成
果的宣传和推介,及时了解市场和企业的技术需求,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促进成果转
化激励与扶持政策,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院全年签订技术开发、咨
询及转让合同61项,合同金额1870.9万元。院属科技企业全年营业总额1403.86万元。
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收入4218.11万元,同比增长9.3%。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全年先后派出17批34人次赴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进
修培训和开展科研合作。接待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来访学者10批15人次,举行学
术报告9场。 与荷兰雷顿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科技部国际培训计划项目,来
自14个发展中国家的20名学员接受培训。争取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引
智项目3项,1人被授予山东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
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全院岗位聘用工作。理顺与几家医院关系,省眼科所加
挂青岛眼科医院牌子,设立山东省眼科医院;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加挂山东省肿瘤医院
牌子。全院累计增加编制490人,编制增幅18%,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陈 欣 梁 月)

【省农业科学院概况】 科研创新成效显著。全院综合实力提升,在"十一五"全国农
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工作中, 全院有9个研究单位进入全国百强,百强所数
量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首位。 科研立项方面, 全院新上项目310余项, 立项总经费
2.35亿元。其中,主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育种能力
建设专项、 省自主创新专项等重大课题8项,承担重大课题的能力有新提升。基础研
究方面,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学术成果,提升了全院的学术影响力。全年公开发表
论文论著680篇,其中SCI、EI等收录论文117篇,比上年增长13.6%。在植物抗逆研究、
动物重大疫病机理研究和生物反应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应用研究方面,取
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实用性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共有51个
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项。审认定标准48项。获授权
发明专利112项,比上年增长87.5%。获奖成果方面,赵振东研究员荣获2012年山东省
科学技术最高奖,这是全院获得的第一个省最高奖。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23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济麦22),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条件建设方
面,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山东省首个作物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农
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启动。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实验室获批,
至此全院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2个。山东省首个地方鸡品种资源活体基因库批复立项。
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再次入选省十大重点支持实验室。新试验
地购置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济阳县达成了试验地购置框架协议,首期计划建设2000亩,
满足科研试验示范需求。
科技推广服务。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联合各地政府和分院,深入推
进服务乡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的"三服务"行动。全院与省科协合作组建
了山东省科普惠农联盟。 年内,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80余期,观摩交流会12次,
培训农业技术员和种养殖大户5万余人次。建立6个院级科技示范基地,在全省各地参
与建设小麦、 水稻、棉花等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50余处。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促进
年"活动先进集体。 努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积极
参与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农业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国家
和省产业体系专家和试验站站长作用,为山东粮食"十连增"做出重要贡献。有14项生
产技术和19个作物品种被列入国家或省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对接"第一书记"开展科
技扶贫活动。组建25个专家服务团针对4地市291个贫困村开展"第一书记"帮扶工作。
积极服务山东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实施。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技
需求,推广转化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和盐碱地牧草栽
培引种等一批品种和技术。积极服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防灾减灾。推广应用
了盲蝽蟓等果蔬重大病虫害防控、猪蓝耳病等重大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完成烟台苹果
主产区套袋安全性风险评估、韭菜专项质量安全和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等任务,为
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持续强化。新增"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
聘专家各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新引进22名博士、17名硕士来院工作。
充分发挥山东大学农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扩大在
院研究生规模。 在2012年山东省启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中,争取到1
个首席和2个专家岗位。争取到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2个。山东大学
农学院已进入运行阶段,目前已合作招收博士5名,硕士8名。
科技产业发展。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组建的山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为推
进新形势下全院事业发展拓宽了路子。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国有种子公司,为
振兴山东省民族种业注入新生力量。科技产业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奥克斯公司与济南市畜牧局共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荷斯坦奶牛种
质资源基地。创新源公司被评为济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取得新成效。
"服务济南"活动深入推进。全院牵头申报的山东省农村信息化、畜禽兽药产业及甘薯
产业联盟已列入省第三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
合作交流全面拓展。 国际方面,以深入实施"同纬度、同生态国际先进农业技术
成果引进计划"为主线, 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利用、蔬菜、果树、畜牧等技术引进,与
波兰、美国、加拿大、韩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深化交流合作。新上科技部国家级
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级各类合作项目19项。承建山东省中加果蔬加工合作研究中心等国
际合作平台。援建的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现已进入技术合作期,鲁棉研28号通过苏
丹国家审定,创造了苏丹转基因棉花合法种植的历史。国内方面,与长清区政府和北
京首农集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参与共建济南西区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与寿
光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分院在项目申报、成果培育
和科技推广等方面与全院紧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侯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