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6&rec=315&run=13

区名由来因区行政办公中心位于罗庄而得名。1994年12月设立罗庄区。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564.2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3个镇,211个行政村和社区,
总人口53万人。人口出生率10.80‰,死亡率6.00‰,自然增长率4.80‰。有少数民族
25个,6477人。
经济概况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60.43亿元, 增长12.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5.94亿元, 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0亿元, 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
88.29亿元,增长17.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28∶63.82∶33.90。规模以上固定
资产投资105.5亿元,增长24.4%。完成区域财政总收入26.36亿元,增长14.5%。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12.85亿元,增长17.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9.62亿元,
比年初增加21.21亿元, 同比增长12.5%。 其中存款余额109.91亿元, 比年初增加
10.25亿元,增长10.3%。贷款余额159.17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增长3.6%。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3.59亿元、
林业0.24亿元、牧业1.79亿元、渔业0.1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13亿元,分别增长
4.8%、 1.8%、 1.3%、 1.1%和0.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99万亩,比上年增加
0.03万亩。 粮食总产量16.47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全年猪、牛、羊、家禽出
栏分别为13.28万头、0.35万头、1.25万只和242.09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1.75万头、
牛1.34万头、羊1.10万只、家禽存栏146.10万只。禽蛋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45.2
%;奶类产量2.71万吨,与同期持平。水产品产量4506吨,同比增长22.3%。全年完成
新造林1.45万亩, 补植完善1.3万亩, 绿色通道补植完善60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到
30.2%。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6.83万千瓦,增长16.6%。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为
98%、85%和90%。
工业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234家,完成总产值831.26亿元,
同比增长23.8%,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35.64亿元,重工业完成总产值695.62亿元,
分别增长9.9%和26.6%。 3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78.07亿元,同比
增长27.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等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
产值42.49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完成产值223.11亿元,占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8%,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912.87亿元, 同比增长28.4%;实现利税91.6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
中利润57.81亿元,同比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工业企业分别
达到13家和10家,华盛江泉集团、沂州集团2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500强,三德特钢进
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11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到60%。
建设环保投资8500万元,完成了湖北路东段一期、振兴大道、湖北路、湖东路、
湖东二路等5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通达南路、新206国道立面改
造2.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30万平方米,路灯安装700棵。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湖
北路、新206国道、金八路、盛能路等4条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为20万平方米。敷
设供热管网11公里、燃气管网27公里、弱电管网42公里。启动傅庄、褚墩两个市区优
先发展重点镇建设, 完成36个中心村整体改造规划,累计建设农房2.5万户、改造危
房3000户。 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点)2500多处,211个行政村和社区达到“五化”
标准,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47.9%、6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
米,城乡结合部、干线公路、主要河道、重点社区等区域的环境面貌明显提升。投资
7亿多元,完成15项“迎淮检查”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8.5万吨,水污染得到有
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武河湿地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功承办了全国饮用
水源地保护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2亿元,增长47.9
%。其中,全年住宅开发完成投资6.9亿元,增长4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5.9亿元,
增长53.2%; 其他完成投资1.4亿元,增长18.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8.6万平方
米, 增长38.7%。全区71家建陶企业安装了大布袋除尘器,70余家页岩砖安装了高效
脱硫除尘器。 关闭拆除各类钢铁、焦化、火电、土小企业207多家,年可节约标准煤
5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00余吨。全区PM10指标下降了7.2%,SO2指标下降了
21%,重污染天数减少了22天。
交通邮电全区拥有公交车辆165辆。 公路通车里程964.43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
2119万人次, 旅客周转量24,392万人公里; 货物运输量767.3万吨,货运周转量49,
732.4万吨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101万元,增长37.2%; 电信业务收入3.64亿元,
增长17%。固定电话用户6.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34万户;互联网用户4.79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7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城镇
零售额74.1亿元,增长19.1%;乡村市场零售额0.37亿元,增长18.7%。全年实现服务
业增加值78亿元, 同比增长19.2%,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
中, 进口额11.34亿美元,同比增长65.2%;出口额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实
际到位市外资金项目20个, 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4亿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实际
到位外商直接投资2261万美元,同比增长51%。全区新增境外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4家,
境外投资6769万美元。 全区共有AAA级旅游景区2家,AA级旅游景区1家,五星级旅游
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3家,市级旅游强乡镇1家,旅游定点生产企业
4家。 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同比增
长15.4%。
教科文卫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0,138人,初中新生5512人,高中新生2750人,中
等职业学校新生2777人。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7%,小学、
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为100%、98.86%。全区拥有小学65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
2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年末在校学生74,04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3,214人,初
中在校学生18,12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82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888人。优先发
展教育事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至895元和630元。
新建、 改造校舍17.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1处,70%以上的学校迈入省
市规范化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行列。 全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省级创新试点企业2家, 市级以上科研平台达到23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科研机
构达80%以上, 签订产学合作协议43个。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全区申请
专利510件,同比增长51.3%;授权专利346件,同比增长53.1%,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
全市第二位。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通过成果鉴定17项,其中省级成果
7项;获得国家科技“金桥奖”1项、山东技术发明奖1项、山东科技进步奖1项、“山
东金桥奖”2项、市级科技奖12项。全区中国驰名商标达到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4件,
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县区
级展览馆。 区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一级文化馆”。全区公立卫生院5处,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处、 村卫生室246处, 乡医1137名。全区医院及卫生院共有床位
1921张, 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3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06人,执业护
士794人。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2元, 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
支出13,8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0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
性支出4798元,增长21.8%。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616元,同比增长18.3%。全
区城镇就业人员71,973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783人,其中,再就业3777人,困难群
体就业455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8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07人,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1.78%。 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197
人、131,722人、16,976人、50,525人、32,725人,征缴保险费分别为2.9亿元、4722
万元、783万元、739万元、424万元。全区共有41.84万名农民自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 村居参合率为100%,农业人口参合率100%。新农合总支出为9109.36万元,
住院补偿6647.02万元,受益3.39万人次;门诊补偿2462.34万元,受益180.16万人次。
全区农村低保对象9286户、11,631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116.2万元;城市低保对
象945户、1839人,共发放城市低保金385万元。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