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6&rec=168&run=13

【全省科技工作概况】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79项,
获国家科技奖励39项, 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全省专利
申请量109,599件, 专利授权量58,848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31省、自治区、
直辖市第四位。 全省134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12个市、69个县
(市、 区)、25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受表彰先进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根据《2011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6位。
争取国拨资金实现新突破。2011年,全省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0项,
获得国拨经费6.6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100%。除青岛外,争取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
项目36项, 获准填报经费预算首次突破2亿元,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工业高新领域争
取国拨经费超过6亿元,重点支持山东省全氟离子膜、8AT自动变速器、光纤量子通信、
新型非易失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储器方面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海洋领域新增
973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获得经费超过1.3亿元。医药领域争取"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2项, 争取国拨经费7356万元。围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
化示范省建设,作为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先行试点单位,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
863计划2个项目, 获资金支持近2亿元。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立项24个,争取
资金1760万元,立项总数及资金总额并列全国第一位。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1万亿元,同比
增长27.0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31%,比年初提高1.21个百分点。针对重
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安排72个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项目13项,下
达资金2.5亿元, 着重加强对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
保、农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支持,转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自主创新成果65项,总投
资164.9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491.7亿元,产生自主知识产权664项。6月份,经国务
院批复, 临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及高新区,山东省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8家,与江苏
省并列全国第二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构建和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
新增1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总量增至35家,新增和总量均居各省市之首。全省共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1434家(不含青岛)。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36
家企业被认定。组织实施201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扶持省级项目114项,
扶持资金总额4000万元。 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72项,获经费支持
1.25多亿元。启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产业集群试点工作,
确定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招远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和福山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试
点,支持资金2000万元,安排产业集群项目23项。33家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科技
部复核, 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新认定5家省级创业服务中心,总数达36家。全省
生产力促进中心达1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12家,省级示范中心23家。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纳入部省共建议题,省
和青岛市共同落实3亿元的一期二批工程建设资金。 山东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
平台争取省财政匹配资金6000万元,重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
院建成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媒体、通信测试和物联网嵌入式系
统五大公共研发平台并投入运行,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研发完成一期建设。国家超级
计算济南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中科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
成立。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设立。"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
察船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付使用。
全省新增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30家,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新增177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总数达921家。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评
估。新建23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总数达60家,批准6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潍坊盛瑞传动和淄博工陶耐火材料2家公司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总数达12家。批准建设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67家,首次批准建设省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5家。新启动建设69个院士工作站,其中,综合院士工作站4家,企业院士工
作站65家,总数达177家。
农业和民生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科技部与省政府共同签署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启动黄河三角洲优质肉牛科技示范工程。国家农业农村信
息化示范省建设有序进行,启动六大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组织编写《山东省种业
振兴规划(2011—2015年) 实施方案)》。启动科技型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
金项目,设立专项资金1500万元。在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大赛中,全省有10个项目获
奖,省科技厅成为全国15个受表彰的优秀组织单位之一。山东省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
签署协议,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新组建省级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示范区2家,总数达8家;山东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截至2011年底共
获得国家批准新药证书56件,临床研究批件73个,构建了山东创新药物孵化(菏泽)
基地, 新认定10家新药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省科技厅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节能
先进单位", 记集体二等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通过专家
论证。新增2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数达8家,位居全国前列。新建济南历下区
等5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加快修订《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两次提请省人
大常委会审议,将于2012年5月1日施行。发布《山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出台山东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规划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关于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云计算产业的指导意见》
等一批促进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启动新一轮省政府与科技部工作会商。双方签署
《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和《部省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
省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争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
4个市实现零突破。 继续深化与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各种博览会、洽谈会
及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都取得显著效果。编写《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资源路线
图》。积极参与实施"千人计划"和"泰山学者"工程,全省有20名高级人才入选国家第
六批"千人计划", 总数增加50名。依托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引进10位"
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并给予每人5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搭建10个创新团队。
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新增驻院研发团队10个,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人,在研
究院工作的海外人才新增19人。新建的69个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78位、院士工作团队
79个。2011年,新上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1项,每项资助总额50万元;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617项,资金3776万元;博士基金立项320项,资金1600万元。
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推进自主创新工
作的意见》,建立科技信誉等级评价制度。改进和完善科技奖励评审系统,更新了评
审专家库。 与省委组织部等4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强化省科学技术奖励候选人管理。
编制《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 》(征求意见稿),出台《山东省专
利工作"十二五"规划》,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潍坊和济宁
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完成2011年省科技风险投资项目考察筛选工作。

【山东省科学院工作概况】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蓝黄"战略等重大部署,以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努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于全
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制定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参与省"十二五"相关
规划的制定。省科学院优势研发方向和领域均被列入国家或省"十二五"重点支持的领
域和方向。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积极申报各类政府计划课题,承担和
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成效显著。 新列政府计划课题154项,经费合同总额1.6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12.41%和54.13%,牵头或主持的项目数量增加、体量增大。鉴定成果、验
收项目86项, 同比增长43.33%,"光纤综合检测系统应用及产业化""海底观测网关键
技术研究""基于云计算的跨区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
先进或领先水平;获省以上科技奖励13项。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发布标准155项,
同比增长39.64%,其中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都实现成倍增长;发表论文520篇,
出版专著3部, 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增长39%。一批重大项目转化实施后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煤矿灾害光纤检测系统"项目取得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建成国
际首个全光纤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系统,项目成果在煤矿、电力、化工等行业得到示范
应用。 "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填补了我国200米水下焊接以及深海潜器焊接技术空
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为我国海洋工程、石油开发、深海潜器制造等提供强有
力的技术支持。全院承担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蓝黄"两区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
等方面的多项重点计划, 新列"光纤传感网络在海洋油气和矿山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
及产业化""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研制及与建筑一体化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产业化"
"基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工业设计集成平台""云平台弹性计算系统研发与应用"等
一批重大项目,显示度进一步提高。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本院建设运行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建成揭牌,是国内首台全部采用国产自主
中央处理器和系统软件构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
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获批新建特种焊接、机器人与制造自动化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光电检测安全、 镁合金材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省干燥过程节能企业重点
实验室、省新型有机污染物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和省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平
台。
(四) 围绕全省自主创新重点领域,积极培育新的研究方向。"电动大巴的镁合
金轻量化""光纤激光器研发与应用""超宽带探测成像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多智能体
与移动传感网""海洋激光探测"等新方向逐渐起步。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深入推进与部门、地市、企业、大学合作,推动行业和区域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全年承接横向课题232项,经费合同总额1.78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7.91%和4.71%;积极开展"四技"(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活动,全年为3031家企业服务7211项,同比分别增长24.99%和26.15%;为社会服务创
造经济效益309.52亿元、 社会效益1760.25亿元(参照中科院统计方法),同比分别
增长3.9%和0.4%。
(一)积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全面
开展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积极开展调研、咨询建议等活动。
(二)积极与各地市开展合作,搭建网络化服务体系。与济宁市共建省科学院济
宁分院,与泰安、莱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全年与各地市共建平台17个。被省政府授
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科研单位"。
(三)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海洋仪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被推荐到国家科技部并通过初步答辩,新申报"云计算"和"安防技术"两个联盟。
(四)不断巩固并拓展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桑乐公司与山东大
学共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联合实验室,自动化所与日本会津大学共建察觉计算联
合实验室。
发挥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优势,面向全省提供高水平公共创新服
务。(一)信息技术方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结合"蓝黄"战略开展服务,完成16个大
型应用软件的移植、 优化,计算资源利用率超过70%。云计算中心自主研发了业务支
撑平台和运维管理平台,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小企业等上百家单位提供多种形
式应用支撑服务。软件评测机构为400余家企业完成各类软件测试服务1000余项。
(二)公共检测服务方面: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建设项目的检测服务,为
全省重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检查提供分析检测服务,积极承担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全年为1800余家单位的10万余件样品提供检测。
(三)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参与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蓝黄两区、新能源专项指南
的编制及项目组织实施。参与撰写的《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得到省主要
领导的重要批示,有关建议纳入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重大软科
学课题,一批咨询建议发挥了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渠道,积极为
企业提供管理诊断服务、为行业提供战略性规划服务。
(四)文献信息检索咨询服务方面:作为全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共建单位,中文
文献保障率达95%以上, 外文文献保障率达70%,各类资源总量增长超过60%,全年数
字资源检索量130万次, 同比增长近10%。完成课题查新2400余项,同比增长20%,位
居全省检索行业领先地位。
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
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一)继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扩大高层次人
才队伍体量规模。 新获批2个院士工作站,聘任院士8人。新增3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
专家, 1名省突出贡献专家。加大知名高校优秀博士、硕士引进力度,全年新聘任博
士52人、硕士17人。
(二)着眼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现有科研骨干的培养选拔。核拨各类人才经
费1000余万元。对院第一批选拔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情况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阶段
考核。10人获省市各级优秀人才表彰, 5人获省自筹经费出国资助。
(三)依托院校合作与研究生培养中心,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工作。接待清华大
学、 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来院开展就业实践。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1名
博士进站,2名博士出站。
围绕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科技示范企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在行
业中发挥积极示范带动作用。全院科技示范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销售收
入18.69亿元,利税1.88亿元,销售规模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3.3%和21%;
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11.16亿元和5.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和16.3%。桑乐、
天力在行业内稳居龙头地位,微感、蓝动、科力光电、瑞泰、正方等重点企业不断发
展壮大。
围绕山东省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夯实合
作基础。(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来源不断扩大,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不断提高。全
年获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2项,向科技部争取项目经费总额2330万元。不断完善监
督检查机制,对已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检查。
(二)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派出团组42批、89人次,执行
国际合作项目和到海外寻找人才的团组明显增加。接待外国专家24批、61人次,执行
合作项目的外国专家和来访海外专家人数有较大增长。
(于萍)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概况】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简称省医科院)是省政府直属的集医
学科研、临床医疗、疾病控制、医学教育、科技支撑管理与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
性医学科研机构。 2011年, 全院总收入13.6亿元, 同比增长24.52%; 净资产总额
23.1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75亿元。
人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于金明研究员以
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突出的临床贡献光荣当选,成为继2001年谢立信教授当选中国工程
院院士后,省医科院及全省医药卫生界十年来产生的第二位院士,也是2011年山东省
各行业唯一当选的院士,凸显了省医科院在全国、全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2011年,
省医科院在人才建设方面还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 1人当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1人入选省委、省政府"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入选"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
2人当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所属省眼科研究所的角膜病学团队被评为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成为省医科院第二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争取国家级项目、重大原创性成果再获丰收。《感染
性角膜病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全国眼科学界唯一的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2011年度山东省医学领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省委副书
记、省政协主席刘伟专门作出批示,对省医科院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麻风防治研究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继2009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7个麻风易感基因
后,又发现2个新的麻风易感基因,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7遗传学》杂
志发表, SCI影响因子36。2011年,省医科院共获各级科技奖励33项,除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外, 还有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新上上级计划项
目118项, 其中, 国家级项目21项、 省级项目64项,发表SCI论文100篇,影响因子
233.471,取得发明专利16项。
加强院属医疗单位规范化建设,完善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落实院
务公开、惠民医疗、临床路径管理、平安医院建设等制度,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
步提高,各项医疗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全年全院医疗收入较上年增长28.45%。门
诊人数、 入院人数、手术台次分别较上年增长17.98%、28.7%和21.22%。医院品牌建
设取得新成效, 谢立信院士、于金明院士分别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3个科
室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集体; 1个科室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十大质
量品牌,2个病区被评为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在全面完成职业病、寄生虫病、麻风性病、核辐射防治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
展防治领域,不断争取新的防治项目,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应有贡献。根据山东
省核电事业发展现状,积极争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组织开展海阳核电站周边居
民健康调查;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及时开展空气、水和蔬菜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工作,为国家和山东省制定应急措施提供了准确数据;罕少见疾病防治研究得到省政
府领导大力支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也给予高度评价。继续加强国家"化学
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不断健全应急救治队伍
和网络体系,做好各项应急物资储备。
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医科院与济南大学共同成立的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新校区投入使用, 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包括2.2万平方的教学楼、2.2万平方米的
实验楼, 以及3万多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宿舍等配套建筑,教学实验条件、后勤保障
能力、 规范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2011年招收的4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已经在新
校区开始学习生活。学院实行所(院)系合一的办学模式,由省医科院所属单位依托
自身优势,分别承担各个专业的教学工作,突出教学与实践结合,形成精品型人才培
养特色。 东部新区一期建设项目基本结束,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亿元,建筑面积近
11万平方米,在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的同时,省药物研究院综合办公
楼、GLP、GMP实验楼均已竣工验收。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促进山东省新药研
发和生物技术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
以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为重点,大力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国际合作工
作水平,全年先后派出24批、36人次赴1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培训和开
展科研合作,与俄罗斯、瑞典、韩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科研机
构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与济南市、历下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年签订成果(新药、诊断试剂等)转让协
议9项,合同金额1040万元。技术咨询服务收入3858万元。
(杨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概况】 科技创新工作。全院新上项目310项,立项总经费2.16亿
元。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其中,"猪主要繁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项。新上国家和省级
高层次创新平台14个。其中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成为
全省首个作物类国家工程实验室。 新增4个农业部第二批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
室和6个科学观测实验站。35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项,新
兽药证书1项。获得授权专利128件,其中发明专利64件。认定行业和省级标准21项。
发表论文768篇, 其中被SCI收录103篇。在"十二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中, 争取到22个科学家岗位和16个试验站站长岗位。在全省启动的6个现代农业产业
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中,争取到2个首席专家和17个岗位专家。
科技推广工作。 根据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需求,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00多
次, 举办各类培训班26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种养大
户4万多人次。新建果树、肉牛等示范基地6处。召开小麦、玉米、水稻等各种现场观
摩会20余次。针对2011年全省遭遇的严重冬春连旱,组织专家赴重灾区开展科学抗旱
活动,为科学抗旱保春播做出了应有贡献。科普惠农和科普教育工作扎实开展,被省
科协授予"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被列为国家和省主导
品种和主推技术。 济麦22去年夏收面积达3420万亩,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10%,蝉
联全国第一大冬小麦品种地位,为全省粮食"九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产业工作。积极应对种业新政,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组建山东种业集团有限公
司获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批准筹建。该院与济南市合作建立济南科技服务新农
村建设战略联盟。院所下属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承担国家和省产业项目14项。
健牧公司在完成增资后组建新的董事、经理层,创新源公司吸引投资建设龙山基地,
鲁研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开展合作并建成覆盖黄淮海麦区的推广服务体系,奥克斯公
司与济南市畜牧局开展战略合作。
人才队伍建设。新增"泰山学者登攀计划"人选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引
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 "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中华农
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新增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济南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
尖人才2人。 新接收16名博士、20名硕士,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
结构。 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作用,全年有300多名在
读学生来院从事科研试验,成为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
岗位设置工作, 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国内外交流合作工作。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的山东大学农学院揭牌成立,实现了
山大基础研究和教学优势与该院应用研究和实践优势的紧密结合,为科技创新再上新
水平搭建起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有9名博士导师、19名硕士导师已聘任到位。在科技
合作上,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了农产品加工学科共建协议,揭牌成立
日照分院,至此该院在全省17个地市均已建立分院。同纬度、同生态国际先进农业技
术成果引进计划深入实施, 建立了"引进同纬度、同生态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项目
库", 与乌克兰、俄罗斯、韩国等多家世界知名科研院校发展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引
进先进动植物种质资源260余份。新上各级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0项,争取到3个山东省
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国外甜樱桃良种及砧木引进与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山东省引智成
果示范基地。援助苏丹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进展顺利。
和谐院所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连续第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7个单位通过省
直文明单位复审, 并新增1个省直文明单位,7个单位保持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名同
志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加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物业化管理,创新中心被
评为"省直公共机构十大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降耗工作常抓不懈,该院被评为山东省"
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完成电建路地块土地收储前的各项工作、省植
保站院落置换的土地划拨手续。 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院老科协完成"山东农业发展
趋势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4名老同志被评为"山东省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
(魏东侯长明刘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