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5&rec=267&run=13

区委书记 边 峰
区 长 李 辉

区名由来 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潍城区以境内白浪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区,
白浪河以东为奎文区,以辖区内建于清代的“奎文门”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87.78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
99个行政社区、居委会。年末全区总人口38万人。人口出生率7.75‰,死亡率3.23‰,
自然增长率4.52‰。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6亿元,下降25.6%;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增
长10.0%;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2.9亿元, 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为0.5∶24.9∶
74.6。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国税地税合计
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2.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纳税额占税
收比重达73.6%。
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791万元。 其中,农业产值完成709万元,畜牧
业产值完成9479万元。粮食总产量1915吨,蔬菜总产量2337吨。水貂、狐狸特种动物
养殖业主导优势明显,特种动物饲养量29.9万只,完成产值8423万元,占畜牧业产值
的比重达88.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1%。全区肉、蛋、奶总产量1982吨,全年
生猪出栏6797头、 存栏3526头,家禽存栏2.8万只。郊区绿化总投资1800万元,植树
150万株,建设沿海防护林2500亩,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白浪河生态林场规划
占地总面积2.78万亩, 全年新建林地9000亩,栽植各类乔木30万株,灌木500万株,
造林成活率达到100%。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79.9亿元, 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
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3.5亿元,增长20.8%;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0.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4.9亿元,
增长4.5%; 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29.9%;产品销售率达97.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
数达135.18, 比上年提高3.54个点。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14.3%, 亏损企业亏损额
4037万元, 下降23.3%。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含三级)建筑业企业75家,完成总产值
45.0亿元,增长18.9%; 实现利税3.1亿元,增长33.9%。建筑企业施工面积699万平方
米,增长21.5%;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
建设 环保 全年投资4000万元,完成11条背街小巷改造,改造面积19万平方米;
投资5000万元, 改造旧小区10个,改造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楼房238栋。虞河治污
全面完成。 投资4500万元,栽植乔灌木3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2.2万平方米,城区
绿化覆盖率达到39.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投资 4465万元,完成主
次干道行道树亮化610棵, 对东苑公园夜间亮化设施进行全面维修,高标准完成辖区
12个单位、 20处建筑物的亮化提升。全区规划的42个“城中村” 已有38个村开始实
施改造。 黄家村、孙家村、樱南村等19个村开工建设,开工面积168.1万平方米,竣
工面积90.5万平方米。已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商业性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
比重达20%以上。全区环境保护总投资3.1亿元,其中废水治理设施投资1.75亿元。工
业废水处理率、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
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2%,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
84.6%。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全区顺利
完成“十一五” 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交通 全区共拥有客货营运车辆6435部,增长13.0%,其中出租车520部。全年共
完成货运量931万吨, 增长9.0%。完成客运量1082万人次,增长8.4%。全年共完成公
路建设工作量1883万元, 公路通车里程78.2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35.8公
里。综合好路率国道、省道均达到100%,县乡公路达到97.3%。投资700余万元,在国
省道两侧补植树木3000余棵,地被8000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5万多平方米。
贸易 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发展到134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8亿元,
比上年增长19.4%。 全区商业网点达到8800多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达
18处,初步形成了泰华城商圈和新华路商圈。各类餐饮和休闲娱乐网点发展到1300多
个,从事与物流有关的企业58家,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16家,航空物流中心、康惠
医药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繁荣发展。以星河国际轻纺城、金宝汽车城、南下
河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28处,市场总占地2000多亩,其中亿
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9处,年交易额达到124亿元。201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67,636万
美元,增长35.0%。其中,出口总额50,569万美元,增长26.7%; 进口总额17,067万美
元,增长67.3%。全区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210家。合同利用外资2368万美元,下
降60.7%;实际到账外资2438万美元,下降52.3%。完成企业境外投资项目3个,协议投
资额5540万美元,增长5倍;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827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全区共有普通小学19所(不含分校),在校生25,506人;普通中学9
所,在校生97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2人。各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2775
人,其中专任教师2109人。有幼儿园88所,在园儿童11,423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
达到88%。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初中均为100%。全区市级以上
规范化学校20所,占中小学总数的76%。投资600万元进行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全区80
%的学校实现了“三化”目标。
2010年,全区共取得主要科技成果1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5项,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项。 全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项,其中市级以上项
目12项,安排区科技计划项目3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当年全区申请专利
314件。建立全区首个院士工作站,全区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全区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19家,民营科研机构发展到40家。
以控制设备、 化工产品、新材料等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工业总产值
过亿元的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2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2%,
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三百文化(100场群众文化演出、100次文化服务进社区、
100次电影放映)”进社区等活动深入开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区参合率达到100%,全年共为参合农民
13,354人报销医疗费889.3万元, 为11,476人免费健康体检。2010年末,全区拥有医
疗卫生机构221处,床位1232张,卫生技术人员1974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
卫生服务站21处。
成功举办了全区第四届中小学体育节,高质量承办了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
锦标赛,育华学校被授予国家奥林匹克手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全区共参加市级以上
比赛项目8个,获金牌39枚,银牌23枚,铜牌24枚。全年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100余项
次, 参加人数达5.6万余人。 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新建健身工程30处,总价值
81.9万元。
社会生活 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417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
支出5602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5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
均消费性支出13,819元,增长10.7%。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223人,共有923家
企业单位的31,296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7,662万元。为
665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10,41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始终保持100%。机关
事业单位收缴养老保险金8274万元,收缴率达100%,为207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7785万元,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收缴保险费1529万元,为7643
名达到领取年龄的投保农民发放养老金323万元。 失业保险当年收缴1448万元,发放
失业保险金594万元。全年组织参加市劳动人才交流市场66次,提供就业岗位5906个,
办理求职登记4871人次, 达成用工意向650人次。建成了首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
地, 全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89个,市级以上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达到25家,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2.23%。 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330
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360元提高到1500元。
(孙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