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5&rec=170&run=13

一、科技创新工作
科研立项成效显著。 共落实各级各类项目256项,立项总经费1.65亿元,实现连
续4年过亿元。 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全院争取
到22个科学家岗位和16个站长岗位,位居省级农科院前列。12个项目列入“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库,为下一个五年获得稳定支持奠定了基础。重大成果持续涌
现。 共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含合作1项)。共有47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
17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5项。有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69项省地方标准通过认定。科研条件极大改善。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启用,
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现场评估,新上山东省优质专用甘薯
原种扩繁基地、 山东省农业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平台,农业部黄淮海
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济南有害生物科学观测站通过评审。土
地拍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新试验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参与顶层设计能力持续提
升。对接“一蓝一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实施,强化了农业科技支撑。参与编写山东
省现代种业科技发展规划、农业高技术自主创新计划和种质资源保护规划,参与山东
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特色产业振兴、省“十二五”科技发展等规划的编写、
论证工作。
二、示范推广与科技产业化工作
加强示范基地管理,研究出台山东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新建高水平
示范基地12处。 依托济南、滨州、日照市农科院,新建3处分院。共组织科技推广服
务活动300余次。 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科普培训活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得到广泛
推广应用, “济麦22” 夏收面积达2600多万亩, 约占全省的40%,为山东粮食实现
“八连增” 做出重要贡献;秋播面积3567万亩,约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10%,成为
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选育的19个“鲁棉研”系列抗虫棉品种被列入山东省棉花良种
补贴主导品种,居主导品种推介榜榜首。坚持将科技产业化作为科研工作延伸和成果
转化的重要途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围绕良种、兽药、农产品加工等传统
产业和新兴产业,狠抓产品质量,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建立院企业创新项目库,并实
行动态管理,目前已落实产业类项目19项。与济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组织“服务
济南行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等单位开展科技战略
合作,引入资金对健牧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对组建院种业
集团和产业管理公司进行调研摸底。通过狠抓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为“十二五”进
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成果转化效率奠定基础。
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才政策,加强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固定层”建设。积极
引进并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现有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院工作,有效带动了新兴学
科发展, 成为第一批通过评审的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5人入选山东
省“万人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新增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新接收16名博士、14名硕
士来院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的学历和年龄结构。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和产业人
才队伍建设,促进科研、产业、管理“三支队伍”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平台
作用, 打造出入有序的科研创新“流动层”。用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4名博士后
进站工作,在站博士后中2人获国家博士后资助项目,5人获省博士后基金项目。通过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多名在读学生来院从事科研试验,成为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辅
助力量。申报山东大学专职博士生导师4人,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5人,为进一步壮大
科研“流动层”创造了条件。
四、强化管理与开放办院工作
以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启用为契机,打破所际界限,建立共享平台。院
机关实行月报告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财务资金争取
和预算执行管理。严格落实节能降耗指标,压缩日常公用支出,有效控制水、电、暖、
油等运行成本,被评为2010年度省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力维护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财产安全案件。较好
地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两项待遇”,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建设强院的积极性。深入
推进全方位开放办院,进一步优化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实施“同纬度、同生态
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引进计划”,引进国外农业优良品种资源30份,与波兰国家蔬
菜研究所和韩国京畿道农业技术院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中乌农业微生物
联合实验室。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建项目即将竣工验收,成为该院“走出去”的
标志性工程。 落实国际合作项目21项。1名特聘外国专家获得齐鲁友谊奖。省科技厅
批准建立中加作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在国内,与山东
大学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建山东大学农学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
订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合作。牵头成立山
东省玉米、饲料、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推动成立北方茶产
业技术创新联盟。
(王 鹏 安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