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色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4&rec=8&run=13

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

一、蓝色经济发展新的重大趋势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要资源、财富的浪潮加速兴起。以世界科技创新撬动“蓝色引擎”,以高端产业为
纽带向陆地延伸,吸纳优质要素资源向沿海集聚,以海洋经济为重点、海陆一体为依托,产业与区域发展相融合,催
生发育了蓝色经济,形成一个新型经济群,作为强大的新生力量,正引领和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近年来,
蓝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在资源利用、产业培植、科技进步等方面孕育着一些代表未来发
展方向的创新点、突破点,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趋势之一: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综合经济体。蓝色经济是以海洋经济为基础发育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深
入推进,特别是资源配置国际化、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实施的条件下,海洋经济进入膨胀发展期。在纵向上,以产业为
纽带,以沿海港口为支撑,向内陆地区加快延伸。在横向上,立体开发、综合开发海洋资源步伐不断加快,开始向深
海、公海、岛屿拓展,海洋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构成了庞大、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
多门类、多学科、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海洋的开放、包容、和谐等特点。蓝色经济的涵义,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
明确表述,但从所涉范围看已经形成共识,就是: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高度关联的、开放
的、生态的新型经济形态,以海洋经济为主体,包括海岛经济、临海经济、内陆涉海经济和海外经济在内的综合经济
体。
趋势之二: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重点焦点。发达国家的一个明显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
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发
展竞争渐趋白热化。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
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涉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启示我们:蓝色经济作为全球兴起的新型经济,蕴藏着未来发
展的战略主动权,抓住了就会极大地促进强国复兴。
趋势之三: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海洋领域内的竞争,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
军事的,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目前,海
洋科技已跃入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成为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建设
进程的重要指标。为顺应海洋科技创新密集的趋势,沿海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科技兴海”、以科技向沿海进军的战略,
加大投入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孵化培植战略新兴产业,牢牢把握世界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始终居于产业发展
的高端。
趋势之四: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集聚要素产业资源的空间载体。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个普
遍性的显著趋向,就是人口、经济、产业等优质要素资源加快向沿海地区聚集,沿海地区日益成为新的人才聚集区、
产业隆起带、经济增长极。同时,沿海岛屿立体开发,尤其是离岸空间构架,逐步成为岸线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与
临港产业特别是重化工集聚效应相呼应,拉开了海洋产业大发展的框架,推动蓝色经济进入了海陆一体、外通大洋、
内接深广腹地的大开放新格局。这样,海陆资源优化配置,蓝色产业交织成网,科技创新内在驱动,将成为共同推动
蓝色经济崛起的强大力量。
二、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
国际经验表明,每一种经济形态,往往产生相应的文明形态,首先表现为若干标志性的核心理念。蓝色经济也不
例外。蓝色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从理念上是一种包容中的提升。它包括了人们自身在内,强调产业支撑、蓝天碧水、
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社会活力等先进元素的有机结合,是与蓝色经济相适应的,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可持
续的发展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适应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阶段
性特点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蓝色
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强化“蓝色意识”,形成广泛共识。
(一)树立创新创造的新理念。蓝色经济首先是创新型经济,开拓进取性是本质属性。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必须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尤其要在集成创新方面下更大气力,在战略思维引导下实施全方位创新,
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的协同跨越。要从多个层面推动集成创新,包括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地缘区位等,把我省
突出的优势结合起来,打造综合优势。要从各个维度推动集成创新,包括发展战略、产业技术、制度体制等,以战略
创新为先导,以产业创新为基石,以制度体制创新为支撑,形成有机联系、协调互动的工作指导。通过实施集成创新,
统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使蓝色经济的资源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等得以有机组合,实现综合效益
的最大化、最优化,创造蓝色经济发展的“集成绩效”。
(二)树立内外开放的新理念。蓝色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外向的、开放的辐
射性与交流性,即异域异质经济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是海外经济与陆域经济相勾连的开放型经济。只有以全
方位开放的博大胸怀,在内外联动的大开放格局中,才能展现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密切跟踪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更高水平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树立
“双向开放”战略意识,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推进向内陆腹地的延伸发展,积极参与周边地区协作,加快区
域发展一体化进程,构建外通世界、内接腹地纵深的开放型经济“蓝色廊道”。要树立交流合作的意识,更加注重积
极“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加注重“引进来”,引进人才智力、先进技术和经验。
(三)树立生态优先的新理念。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大生态的调节器。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是科学
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必然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过程。要引导干部群众深刻理解蓝色经济的生
态内涵,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蓝色经济作为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资源为人类永续利
用。要强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保护也是开发”,科学统筹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双赢。要强化注重生态修复的观念,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推广海洋环保技术,遏
制海洋污染,防御海洋灾害,修复海洋生态,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四)树立海陆一体的新理念。蓝色经济在实践中冲破海陆分治观念的束缚,打开海陆统筹发展的开阔视野,从
认识上创造以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为特征的海陆一体化新境界。这要求我们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
把海洋与临海、涉海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规划制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切实把海陆一体化
的理念渗透到蓝色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整合中提升,在提升中优化,创造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
协同、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五)树立和谐文明的新理念。海纳百川,多元兼容,是蓝色文明的显著特征,是开放性的延伸、丰富和补充。
它允许多种文化共同存在和竞争,通过从各种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蓝色经
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综合性的,既包括经济素质提升,也包括文化发展活力、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着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蓝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借鉴国际蓝色经济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应在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上进行
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
(一)战略定位:强调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肩负责任。蓝色经济是全方位开放的,也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蓝色经济
应当明确这样的战略定位,即依托山东特有的陆海资源禀赋和毗邻日韩、面向东北亚、背靠内陆腹地的区位条件,打
造以海陆统筹为基础,以海洋经济为特色,以海洋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海洋优势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新
型综合经济体,带动山东显著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使我省成为泛黄海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南
翼隆起带,由北向南融通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蓝色廊道,依托沿黄流域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
竞争的前沿阵地。
(二)主线基调: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发展蓝色经济摆到全盘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步骤,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协调推进
的局面。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水平作为检验蓝色经济发展成效的主要标尺,高点定位,瞄准更高追
求,实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坚定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开辟产业发达、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三)规划目标:构建有机统一的规划目标体系。蓝色经济是一种立体复杂的经济系统,跨越不同的产业、地域
和时空,必须有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规划指导、目标引导体系,使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进度可控可调。我省是海洋经
济大省,提升到蓝色经济层面来开发海洋还是新生事物,要遵循蓝色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规划先行,尽快研究
制定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增强发展的前瞻性、
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配套制定若干项重大专题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形成长短结合、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便于整
体联动、各个突破、早见成效。
(四)区域布局:在统筹协调中提升整体实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统筹协调作为谋划区域发展布局
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在发展理念上,要海陆统筹思维,坚持海洋和陆地一体谋划,综合考虑海域、海岸带、沿海、
腹地开发建设。在产业布局上,做好环岛统筹文章,以重点港口、大型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大海洋产业和相关
临海、涉海大项目开发建设,形成沿岸线、环半岛地区新的产业隆起带。在区域分工上,推进东中西统筹,引导海洋
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梯次延伸,西部劳动力、资源向东部输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动、产业互联的
合作共赢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发展效
益最大化,以强大的整体实力保持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五)功能构建:确立区域的各类主体功能。按照产业集群发展一般规律,以吸引优质要素资源加快集聚为重点,
突出发挥区域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日照精品钢基地的载体作用,作为一个整体
来统筹配置各类功能,延伸和培育一批定位清晰、高度关联的主体功能区。致力于建设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发挥海洋
科教优势,面向海内外吸引和培养人才,扩大科技交流,瞄准国际前沿和尖端,打造创新创业高地;致力于建设海洋
优势产业聚集区,布局发展一批规模大、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集群,凸显高端、生态、临港、开放的特
色,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致力于建设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抓住山东半岛被批准为中国沿海最大风景区的实际,把
开发岸线旅游资源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国际化和滨海特色,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整体功能,面向海内
外打造“黄金海岸”和“度假胜地”两大品牌;致力于建设宜居城市群,加快城市化步伐,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
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组团发展,带动一批滨海特色城市加快崛起;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产业发展要
体现生态优先的要求,在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中注重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集中集约用海,节约集约用地,在生态
文明建设上走在前面。
(六)发展动力:以创新、改革、开放为驱动的多引擎结构。蓝色经济是立体发展的经济形态,其发展需要“三
驾马车”的协调拉动,需要基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联合驱动。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抢占现代海洋
经济发展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都离不开现代科技,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蓝
色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创造体制机制优势,形成制度驱动的新力量,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工
作模式,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良好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凝聚人才等各类优质要素,提高市场化水平,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区域发展的软实力。要通过内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打造区域外的“第三方引擎”,加速与国
际接轨,彰显蓝色发展优势,谋求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通过对周边区域开放,促进人才、资金、产品、
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影响力,在竞争合作中提升地位和作用。
四、蓝色经济发展的路径初探
无论传统的海洋经济,还是现代的蓝色经济,竞争力的强弱根本取决于产业的优劣。按照产业成长理论,蓝色经
济优势产业的发育,关键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
新格局。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应当充分依托现有优势
和发展基础,瞄准蓝色产业发展趋向,坚持多面发展、立体联动,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建设现代蓝色产
业体系,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根据国际经验,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培植蓝色产业,要特别注意把区位和资源两个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统筹运作,
形成综合优势,以要素为支撑,引导向产业优势加速转化,以优势产业推动山东蓝色经济加速崛起。大力实施“五个
带动”:一是港口带动。立足半岛港口群,整合提升港口开放功能,以港口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岸线带动。
立足科学开发岸线资源,拓展离岸岛群空间架构,加强土地资源储备,吸引优质要素和重要产业资源向沿海地区集聚,
带动临海产业的大发展。三是园区带动。强化园区的载体功能,注重建设特色园区,搞好园区的分工和协作,以园区
带动产业的集群发展。四是城市带动。发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效应,提高半岛城市群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大中小
城镇体系,发挥好济南、青岛两大城市的作用,提高集聚和辐射带动力,带动产业的发展壮大。五是品牌带动。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区, 具有深刻的品牌内涵和极大的品牌效应, 要着眼于提升山东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充分挖掘和打造
“蓝色品牌”,作为提升山东半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赋予蓝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实施区域、产业、企业品牌
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区域发展上,体现蓝色内涵、彰显海洋特色,打造一流的区域名片;在产业培植上,体现高端
高质高效理念,提高产业知名度和要素集聚度;在企业培育上,更加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更加注重价值链的引领,
努力造就一大批像海尔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品牌,更好地代表山东实力和国家水平。
按照发挥优势、带动发展的思路,以打造优势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引导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自东向西、自沿
海向内陆、自临海向涉海等多条路径进行延伸,陆海一体布局,加快构建现代蓝色产业体系,走集群化、基地化、品
牌化的路子,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优势产业的选择是关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着力培植的海洋生物、装备制造、
能源矿产、现代渔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工程建筑、生态环保等八大产业,有的我们已经具有良好基础,有的已
经初现端倪,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要逐一制定产业培植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研究制定个性
化的政策措施。当前,要密切跟踪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态势,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利用好外部条
件,在战略性、成长性、带动性较好的海洋涉海产业上加大培植力度,抓住几个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大项目,实施重
点突破,力争尽快见到实效。一是在港口物流联动发展上求突破。以港兴城、以港兴业是经济成长的重要规律,港口
经济是区域发展的超级引擎。我省拥有港口群优势,也是制造业大省,应从培植港口物流业着手,完善与铁路、航空、
公路、管道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把产业园区、特色基地勾连起来,通过以海带陆、内外联动物流格局的形成,创
造低成本优势,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二是在海洋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上求突破。在蓝色经济领域,海洋装备制造水
平是竞争力的核心。山东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好,有集群和配套发展的优势,要把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
展的重点,着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把装备制造水平提高到全国乃至国际领先水平。三是
在现代海洋渔业提升发展上求突破。我省海洋生物资源丰度指数全国最高,生物科技研发实力全国领先,海洋渔业规
模全国最大,把三个优势结合起来,走提升发展的路子,有条件形成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突破发展的局面。要提升档次、
提升质量、提升品牌,在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上下功夫,积极开发公海,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率先形成
强大国际竞争力。四是在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上求突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中居于拓展性领域,
其规模和水平是蓝色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指标。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量多、层级高,是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的
重要依托,具备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迈进的条件,要提升园区功能,强化政策扶持,搞好园区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在
园区建设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特别要创新园区工作机制,把海洋科技人才优势与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以
园区带动高新技术大发展。五是在海洋高端技术产学研合作上求突破。强化海洋高技术在高端产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以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筛选一批新兴海洋生物制品和能源开发项目,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
体、市场运作,吸引海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发,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求突破。把发展蓝色经济与发展旅游
业、文化产业和促进内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海洋文化、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策划并加快推出
“蓝色旅游行动计划”,打造“蓝色旅游”新概念,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上率先破局,牵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大发展,
形成扩内需保增长的新动力,为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