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4&rec=149&run=13

【综述】 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 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
售额10 348.4亿元,增长19.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
现零售额1673.6亿元,增长19.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
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 934家,比上年增加5219
家,增长53.7%;实现零售额5003.4亿元,增长31.2%。
圆满完成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食品供应保障任务。认真履行全运会食品供应保障
和肉制品安全职责,确保全运会用肉安全和市场无异常波动。一是牵头建立由农业、
海洋渔业、粮食、畜牧等9部门组成的食品供应协调分组,建立食品供应协调工作机
制。二是制定《省十一运食品供应协调分组工作方案》,明确各项重点任务和责任单
位,制定了保障措施。三是研究制定《省十一运食品供应应急预案》,确定粮油肉水
产品等应急供应基地,保证突发事件情况下的食品供应。四是认真落实动物源性食品
定点供应制度,组织各市推荐一批产品质量保障能力高的机械化畜禽屠宰企业,推荐
各餐饮接待单位。
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一是积极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省新建和改造标
准化农家店10 720家,开工建设配送中心100处,累计新建改造标准化农家店5.2万家、
配送中心186处,农家店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60%的行政村。二是农产品"农超对接"
稳步实施,组织50多户企业参与到"农超对接"试点中,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4000多个,
果蔬基地面积达到30多万亩,带动农户20多万户。三是以"双百市场"工程为抓手,积
极开展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共完成改造项目24个,实行统一结算的农产品批发市
场达到150多个。
积极创新营销促进市场繁荣、稳定。一是及时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联合
制定《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暂行)》,累计销售新家电38.46万台,实现销售额
14.77亿元。二是家电下乡销量再创新高,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70.9万件,同比
增长237%;销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328%。三是组织流通企业参加第105届广交会
(第二、三期),共签订交易商品量2117多万件,成交额6亿多元。四是大力促进餐
饮业消费,组织开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开展早餐示范工程建设和中华老字
号传承发展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大众餐饮发展和特色消费。五是促进
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实施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制
定试点方案和发展规划。
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以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的双进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建设。一是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试点,
选择东营、日照等5市的5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进行试点,把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成
为链接供需、规范服务的平台。二是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工程试点,在全省16个市各选
择一个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试点,探索菜市场提升改造经验。三是再生资源回收试
点,组织临沂、烟台、潍坊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试点方案顺利通过商务
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市场监测调控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调整优化城乡市场服务体系监测样本企业,
对全省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样本企业进行调整,优化样本
企业91家,扩大监测范围。二是加强对重点零售企业的监测,选择35家大型零售企业
开展了旬报工作,完成春节和"十一"黄金周监测。三是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对市场
影响,启动生活必需品日报和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日报制度。四是落实生猪市场调控措
施,建立屠宰情况周信息发布制度,形成了全省生猪市场调控统一信息平台。
提高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对各市监管情况的考核,将猪肉质量安全
列入全省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对各市进行了考核。二是推进新的生猪屠宰管
理条例的落实,完成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换发工作,起草《山东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
设置规划》。三是积极拓展省外猪肉市场,开展鲁沪生猪产品产销对接,向上海推荐
34家大型屠宰企业,年销量29万吨。四是推进全省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制定省
级监管平台、6市肉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冷链建设试点方案,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牟建芝)

【服务业】 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1 543.67亿元,同比增长10.7%。服务
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总量规模列全国第3位。
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积极谋划服务业发展新思路。3月份,全
省服务业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服务业发展情况,推广青岛市发展服
务业的先进经验,全面地分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提出新形势下全省服务
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相继召开工作会议,
确定工作重点,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有力地推动服
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工作思路的创新。下半年,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召
开第四次工作会议,分析服务业发展趋势,要求按照省委提出的"一线三点"的工作要
求做好全年工作。
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制定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服务办学习和考察
北京、湖南、浙江、深圳等省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全省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09]
87号)。完成《关于湖南省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情况的调研报告》
《山东省"十二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
对策研究》和《新形势下扩大服务业投资研究》等调研报告,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和
建议。
完善监测制度,加强对服务业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针对金融危机以来复杂多变
的形势,省服务办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建立健全服务业运行监测体系,
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预警分析的质量水平。注重对重点问题、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的
研究,及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加强服务业发展数据库建设,制定数
据库建设实施方案和服务业有关数据报表的制度,建立服务业运行监测的长效工作机
制。开展对 "三大载体"发展情况的统计工作,为全面掌握"三大载体"的发展情况、
科学评价"三大载体"的发展成效奠定基础。据估算,年内全省50个重点城区实现服务
业增加值9341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城区服务业增
加值占其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50个重点园区预计实
现营业收入3189亿元,税金总额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4%;园区从业人员82万
人,同比增加5万人。10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10亿
元,税金总额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6%。
超前运筹,认真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省服务办认真做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
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研究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及《关
于我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起草的分工意见》,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进行安排和部署;在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上,起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服务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
纲要》。
开展专项督查,狠抓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落实。联合省有关部门对近年来各地
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与有关部门
组成专题督查组,分赴各市和部分县区,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园区,详细了解
各地贯彻落实政策文件的具体做法、成效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调度省直有
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对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发挥较好的作用。
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业项目建设管理。把加大投入、广泛招商引资作为重要工作,
广开渠道,多方融资,新建、扩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经过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内
需资金安排山东省服务业重点项目12个,国家投资2200万元。省服务办及时下达省级
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计划,对现代物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改造升级、新型业态
扩张示范、大型公共服务平台和总部经济四个领域的40个项目进行扶持,安排重点扶
持资金689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6.3亿元。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
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组织服务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共向各金融部门推介服务业项目
291个。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成功组织鲁台现代服务业对接洽谈会,签约服务业项目
31个,合同金额123.5亿元;45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协议金额112.7亿元。抓好项目
督查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项目建设程序更加规范,建设进
度进一步加快。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99.5亿元,同比增长29.1%,
增幅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5.8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7%,同比提
高2.4个百分点。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改革取得新进展。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
产业化、社会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全省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16家
图书出版社,有12家进行转企改制,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出台
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全省通过业务分
离和资源重组,新成立1664家服务业企业,新增营业收入244.13亿元,增加地方财政
收入12.09亿元。
发挥考核机制的推动作用,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部署完成上年度服务业发
展绩效考核工作。完善对各市和各部门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体现绩效考核的引导
作用,首次组织完成对服务业"三大载体"的考核。二是确定下达全年省有关部门服务
业发展指标和工作任务。三是发挥协调推进机制作用,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配合
省质监局研究出台《山东省服务业标准化协调推进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
重点工作。全年共下达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152项,已制订102项,参与49项服
务业国家标准制修订。
(省服务办)

【供销合作】 2009年,全省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
时期的定位和发展途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627亿元,同比
增长22.48%;实现利润39.50亿元,同比增长2.13%;上缴国家财政总额31.55亿元,
同比增长27.57%。
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在上年30多个县(市、区)推进县域网
络建设的基础上,年内又指导、推动40多个县(市、区)成功启动日用品网络建设。
一大批县(市、区)将公司和基层社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连锁经营向村级延伸。继续
推进横向联合、区域合作,依托省联拓超市公司积极搭建全省联合采购平台,已有30
多个县(市、区)加入,实现了全省联合采购的成功启动。
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按照"建立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
经营服务体系"的要求,指导、推动70多个县(市、区)成功启动、迅速推进。在建
设蔬菜、果品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平原、曲阜、金乡、莒南等县(市、
区)分别建立较大规模的玉米、小麦、棉花、油料四大作物的优质生产基地。5月份,
省供销社组织14个县级供销社与北京物美集团联合举办"山东优质蔬果基地直采推广
周"。9月份,省供销社举办"山东农产品基地市场对接洽谈会"。通过两次活动,全省
供销社与国内规模最大的30多家连锁零售企业建立直采或直供关系,实现了基地和市
场的有效对接。
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年内, 65个县(市、区)重组发展起由
供销社主导的农资公司;92个县(市、区)开展了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
服务,实现了农资经营和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省农资公司与平原县供销社合作,推
动全县化肥直供取得成功,为全省全面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确立了方向和基本途径。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全省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形成日照市东港区等
7个全面推进发展的县(市、区)。博兴县委、县政府决定每年拿出1500万元,支持
供销社整合资源,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全县的布局。一些试点成果显著的县(市、区),
相继仿效博兴的做法。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启动。着眼发展循环经济,省供销社在临沂组建梅开
置业公司,充分把握机遇,迅速形成经营规模。对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已经
明确方向,形成方案。
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格局日渐清晰。全省供销社已在20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内
部开展信用合作,实现了生产、经营和信用合作的有机结合,年内形成了供销社参与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清晰路径:即把握农村信用特点,将专业合作组织、供销社的担
保投资机构与银行等金融组织紧密结合,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由此具备了全面推进农
村金融创新的条件。
新时期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启动。省供销社确立了新时期供销社组织体系建
设的总体思路,即适应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要求,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
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推进纵向联合和横向合作,建设植根"三农""三位
一体"的供销社组织体系。在省社的指导、推动下,全省以直接组织农民、为农民提
供有效服务为标准,一方面改造、重组、壮大原有的基层供销社,一方面大力发展新
型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老并行、全面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发展。将
公司企业的发展纳入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之中,年内全省县级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
的出资企业已展现出重新崛起、迅速发展的局面。
(杜鸣鸣 伊 静)

【石油燃料】 2009年,山东石油公司以"经营、安全、稳定、非油品"四项工作为重
点,全力扩销增量,确保安全运营,维护稳定大局,推进非油业务,加快网络发展,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油品经营总量1213万吨,其中
成品油销售9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6亿元。
多措并举扩销拓市,积极做大经营总量。一是灵活制定经营策略,探索量利最佳
组合。把"稳量、保价"作为全年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市场预测体系,密切关注
量价变化,适时调整应对策略,努力创新营销手段。针对一季度消费低迷、竞争激烈
的局面,采取"零售保效益、直销促销量"的策略,努力稳固市场份额。利用二季度国
际油价上涨、市场价格快速回升的有利环境,采取"推价、扩量、增效"的策略,取得
了价升量增的效果。抓住下半年经济企稳向好的时机,采取"多采多销"的策略,扩大
终端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科学统筹安排资源,全力确保市场供应。年初为确保
各炼油企业销路畅通,及时调整外采策略,加大配置资源发货,扩展二次运输半径,
保证管道下载正常。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后,积极扩大外采,贴近市场扩销,全力保
证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和十一运会用油供应。三是完善考核引导政策,大
力开展全员销售。调整增加联量薪酬,增大对市场占有率的考核。针对国家取消二级
公路收费情况,跟进调研、优化布局,扩大了低标号汽油的布点。引导员工"努力开
发客户,争当销售能手",积极开展油非互促营销、轻润组合营销及小额配送。加强
分级客户动态管理,开展"访百户、拓千家、盯万户"活动,省和各市石油公司领导班
子成员带头走访黄金客户。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油跟踪,制定社会加油站开发方案,
加大县级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扩大区外销售。年度直销增量居中国石化销售系统首位。
四是抓好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润滑油经营水平。细化库存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执行
进货责任制,提升库存有效率。在保证经营的前提下,长城包装润滑油库存降低31.2
%,库存损耗率降为0.1‰。密切产销结合,与中国石化润滑油济南分公司联合开展专
项产品推广活动,长城摩托车润滑油销量增长107%。五是加大终端销售力度,积极开
拓燃料油市场。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沿海市石油公司严格执行省公司的价格政
策,加大船用燃料油销售。内陆市石油公司确保吨油差价,做好就厂非标油品直销。
加强与地方炼油厂的沟通,将供应加工用燃料油与成品油收购相结合。密切关注市场
价格变化趋势,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规避了经营风险。六是坚持做大做实做精,规范
非油品业务发展。突出门店特色,做精重点商品,积极开展油非互动。加快便利店信
息化应用,引入加油卡进店消费。将千余种日配商品的采购权下放市石油公司,实现
了省市两级采购目录的无缝连接。在销售系统率先建立起多中央仓下的物流配送体系。
全年新增便利店344座。积极推进国际品牌项目建设,加快加油站闲置资产开发,开
发闲置资产租赁项目414个。
加强基础体系建设,企业管理更趋精细。一是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费用
预算会审制度,杜绝无预算列支和超预算现象。强化资金集约管理,提高了资金考核
的科学性。BW财务模块顺利上线,推广应用银企直连系统,财务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我要安全"主题活动收效明显。以应急预案演练、未遂事件管理、反"三违"、争
当"安全卫士"、全员消防演习、防恐安全检查、加强车辆监管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创
新安全文化,强化安全管理。开展油库"达标创优"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备操
作维护,狠抓施工过程监督,堵塞了管理漏洞,确保了安全运行。三是资产结构进一
步优化。在中国石化销售系统率先完成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基本核实了企业
家底。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做好条形码系统的推广使用、土地房产过户、资产划转和
改制企业资产管理。加快报废资产和无效资产处置,积极盘活闲置资产。职工住房普
查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效能。ERP深化应用工作取得成效,被中
国石化总部确定为典型培养企业。率先制定《加油站、油库信息化建设规范(试行)》,
为系统企业加油站、油库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加油卡系统保持安全平稳运行,
开发实施了便利店信息设备共享使用技术、税控发票联机打印项目、加油充值卡项目、
发票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等,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00万元。五是积极开展"一体化"管理
体系整合。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整合"三基"、HSE、ERP、内控、全面预算等管理体系
及规章制度、管理要件和岗位职责,并嵌入各项业务流程控制点中,创建层次清晰、
权责明确、同类业务相对统一的管理制度文本框架,实现了流程固化内控化、预算约
束硬性化、流程流转智能化、会计处理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化、资金支付转账化等
17项系统功能。业务综合处理系统(SPS)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十八届管理现代
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六是推进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全省系统员工21 238人均依法签订
了劳动合同。在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统一为劳务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劳动
用工管理基本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对816座加油站实行了委托管理,3112人与托管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劳务关系。七是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行。严格审核配送运距,统筹优
化一二次物流,提高了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完成加油站成品油配送574万吨,优化
配送40.5万趟次。加强对二次物流承运商的管理,自主研发油罐车监控系统,保证了
物流运行质量。开展库存管理升级活动,实现了总体溢耗管理目标。八是狠抓油品数
质量管理。完善成品油数量管理办法,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监督
评审。完成计量器具检定,按季对油库、加油站进行监督检查。坚持开展汽柴油比对
试验,提高质检技术水平。对加油机统一进行防作弊改造,严格外采质量把关,妥善
处理突发事件,维护企业良好信誉。九是强化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重点开展了市石
油公司经理任期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工程建设及维修项目、合资企业经营管理、配
送中心库存管理、业务综合处理系统环境下财务稽核、加油站投资运营和企业改制分
流遗留问题审计调查。对成品油外采、直销、润滑油、非油品、加油站形象改造、"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油库改造、"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等进行了专项稽查。配合做好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巡视组对山东石油公司的检查工作,按照巡视组的反馈意见认
真进行落实整改。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全年避免(挽回)经济损失266.8万元。十是
加强对合资企业的管理。制定合资企业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强化对
经营情况的监督,突出保市场份额和增网点数量的中心任务,建立经营分析、月度通
报制度,逐步将合资经营管理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统筹优化网络布局,打造核心竞争实力。一是加大重点位置加油站建设力度。按
照"把握关键点、抢占制高点、填补空白点"的总体思路,加大高速公路进出口、城市
中心、发达县级市及新规划区加油站发展力度。全年新增加油站80座。二是抓好加油
站扩量改造。详细制定加油站改造时间表,结合"五小"建设,做好重点改造选点,完
成加油站改造167座。三是采取得力措施增加在营站数量。加大歇业站重新投用力度,
全年启动歇业站55座。完善加油站"补一拆一"管理办法,有21座自有、租赁加油站落
实了"补一拆一"政策。严格控制改造站停业时间,做好租赁站到期续租工作。全年净
增在营站62座。四是积极推进加气站建设,加快储运设施优化布局。在济南、青岛、
泰安三地已建成10座加气子站。威海油库、菏泽油库技改项目已竣工投入运营,青岛
李沧油库项目已立项核准开工建设。五是继续加强投资管理。坚持单项审批制度,严
格现场考察,严控投资规模,加强工程监督,严肃投资纪律,确保投资回报。对历年
投资情况和近年新增投资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及时完善投资计划。抓好网络建设考核,
从新建站开业座数、到期租赁站续租座数、"补一拆一"座数、歇业站启动座数、新建
站投资预算控制、新建站按时完工情况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了网络建
设的健康发展。六是打假维权取得实效。联合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
治行动,对新增侵权网点及时出击,启动工商查处和法律程序,对工商查处受阻的,
果断实施"诉前禁令"。共取缔侵权社会加油站(车)302个,规范了经营秩序,净化
了市场环境。
借助全运营销平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一是开展"服务全运"主题促销活动。在
加油站推出"加好油、读好报、中大奖"营销活动,提高了进站率和加满率,月增销汽
油约1万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客户联谊活动,利用赛事资源进行全方位客户答
谢,新开发客户580家,回归客户540家。二是以加油站、营业室为窗口积极宣传企业
形象。以300座全运会指定加油站为典型,开展"我为全运树形象"活动。通过以加油"
八步法"为核心的现场规范服务,并根据加油站所处位置以及面临客户的不同,开展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培训,锻炼了员工队伍,提升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媒企合作扩
大品牌影响力。以服务全运为主题拍摄的宣传片在山东电视台和济南市内主要路口大
屏幕循环播放。与大众报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在地方主流媒体连续刊登专题文章,
在各相关网站连续发布通栏广告,全面展示中国石化的优质产品、良好形象和超值服
务。四是加大销售加油卡力度。认真细分市场,开展特色营销。在全运会期间,推出
了20万张"全运纪念卡"。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发了"龙卡汽车卡"。完善沉淀资金奖励办
法,发动员工开展促销增发。推出加油充值卡、开通积分免费加油功能,不断完善功
能,实现增值服务。
(宋 鹏)

【粮食流通】 2009年,全省17个市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实现统算盈利,销售收入273
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5%,连续5年盈利并实现平稳增
长。其中聊城、滨州等11个市盈利过千万元,青岛、淄博等13个市购销企业和经营性
企业全面盈利。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粮源掌控能力增强。全年各类粮食经营企业从农
民手中收购粮食3123万吨,比上年增加218万吨。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454万吨,是
该政策执行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末全社会商品粮库存280万吨,比上年增加20万
吨。粮食储备能力增强。省政府核定的地方储备粮油规模基本落实到位,成品粮储备
得到积极落实。推进储备粮规范化管理,7个市地方储备粮实现集中存放、统一管理。
全省投入800多万元,50多个地方储备粮库实现了业务管理信息化。农户科学储粮试
点工作有新进展,落实国家补助和地方配套资金2680万元,10个试点市发展示范户
6.7万户,居全国第一位。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增强。省、市两级粮食应急预案全部建
立,128个应建预案的县(市、区)已出台125个。应急加工、供应企业分别达到321
家和1303家。全省17个市全部出台了粮食经营者最低最高库存制度,13个市举行了应
急预案模拟演练。军粮供应能力增强。按照"数量足、质量好、服务优"的要求,加强
军供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军供企业管理,提升军供服务水平,军供综合保障能力不断
提高。
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投资项目。25个粮食项目列为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山东省粮食现代物流项
目5个,补助资金2100万元。加快仓房维修改造步伐,全年落实中央补助和地方配套
资金2800多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000多万元。加快地方储备粮库建设。省粮食局制定
实施了《2009—2013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五年规划》,全省投资超过10亿
元,新建储备库和基层收纳库仓容270多万吨,维修改造仓容270多万吨。稳步推进粮
食市场和物流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局《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省粮食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全省已建成运营的大型粮食
市场28处,会员及商户达到2049家,年成交量524万吨。积极培育多元粮食收购主体。
全省累计核发粮食收购资格证6178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37家。
粮食流通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圆满完成。全省各级粮食行政
管理部门坚持"在地原则",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认真
组织好清仓查库工作。经查,山东境内所存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
备粮、国有企业商品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库贷挂钩及政策
性补贴使用符合政策规定,达到了"让政府清楚,让群众放心"的目的。粮食监督检查
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全省17个市全部设立监督检查机构,122个应设监督检查机构的
县(市、区)已设立119个,成立粮食行政执法大队100个。1482人取得粮食监督检查
资格。加快质检体系建设,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所属质检机构达到52家。粮食
市场监管效果显著。坚持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全年共出动粮食行政执法人员
近6万人次,检查企业2.6万个次,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打造了粮油消费的放心环境。
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进一步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
重点粮油加工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加工转化能力和经济效益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省粮食局重点指导的40家重点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放心粮
油工程深入实施。抓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城乡粮油服务网点发展到近2万个,
比上年增加5000多个。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各地依托区域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产业
集群,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粮食经济发展。德州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粮
油食品城"。
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省落实各项财政补贴11亿元,
夏粮收购资金150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61亿元,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加
强财务管理,全省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297亿元,负债率81%,比上年降低2.5个百
分点,保值增值率117%,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
(隋晓刚)

【集贸市场】 截至2009年底,全省各类市场8055个,比上年减少679个。其中:消
费品市场7484个,减少599个;生产资料市场535个,减少75个;生产要素市场36个,
减少5个。城市市场1937个,减少65个;农村市场6118个,减少614个。
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商品交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全面推
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扎实、稳妥地做好部分市场开办单位明确工作,逐步
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促进了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市场案件总数连年
下降。全年查处商品交易市场违法违章案件20 839件,比上年降低30.3%;案件总值
5055.8万元,比上年降低34.4%。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案件15 676件,案值949.2
万元,分别占全部案件和总案值的75.2%、18.8%。9类违法行为的案件中,超范围经
营、掺杂使假与假冒伪劣、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案件较多,分别占案件总数的18.4%、
14.9%、7.3%;骗买骗卖、出售违禁商品、强买强卖案件较少,共占案件总数的1%。
以次充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超范围经营、短斤缺两案件比上年分别降低73.7%、
68.9%、49%、41.8%。
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管,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强
了农资、成品油、粮食、棉花、汽车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全年查处5类重要商品
案件5734件,比上年增长16.3%;案值4702万元,降低29%。查处农资市场违法案件
4537件,比上年增长23.4%;案值2995.2万元,降低9.7%。化肥、农药、种子案件所
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资案件总数的67%、24.5%、4.6%。全省查处成品油市场违法案
件931件,比上年增长7.5%;案值1161.1万元,降低62.1%;查扣油品12.8吨,降低
68.5%。全省具有棉花加工资格的企业513户,减少70户;查处棉花市场违法案件31件,
比上年降低53%。全省可入市收购粮食企业2028户,增加50户,其中,国有粮食收购
企业790户,经批准具备入市收购资格企业1238户;查处非法收购粮食案件217件,比
上年降低23.9%;没收查扣粮食28.6吨,降低68.4%。全省查处汽车市场违法案件18件,
案值120万元,分别比上年降低53.8%、0.7%。
会展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全省核准登记商品展销会
661个,比上年增长3.1%。企业法人主办展销会505个,增长4.6%,占展销会总数的
76.4%。全省共查处展销会违法违章案件15件,增长7.1%。
经纪人发展和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城乡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省经纪人总
数发展到100 215户,比上年增加19 726户,增长24.5%。其中,消费品市场71 140户、
占71%,生产要素市场18 399户、占18.3%,生产资料市场5280户、占5.3%,文化、体
育、旅游等市场5396户、占5.4%。全省经纪业务总量452.2亿元,增长35.9%。农村经
纪人快速发展,达71 626户,占经纪人总数的71.5%,增长22.9%;农村经纪业务量
272亿元,占总业务量的60.2%,增长51.9%。全省查处经纪人违法违章案件135件,降
低30.4%。
(王 宁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