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4&rec=119&run=13

【概况】 2009年,全省煤炭行业共生产原煤1.4亿吨,同比(下同)增长3.7%;实
现销售收入1390亿元,下降4.1%;实现利税375亿元,其中利润190亿元,分别下降12
%和25%。全年共发生原煤死亡事故5起、死亡6人,同比减少5起、减少死亡6人,百万
吨死亡率降到0.043。全年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73项,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44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26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属煤炭企业职工
全年人均收入3.97万元,增长2.56%。
一、安全生产创出新水平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三项
制度进一步落实。 全年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 647项,整改13 511项,整改率99%。
完善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联动机制和汛期停产撤人制度,全省正
常生产矿井汛期前全部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通过关闭、整合、上划,取消了乡镇煤
矿。大力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完善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有
20处矿井被评为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完成安全培训职能移交工作,开展安
全培训专项督查,对256名煤矿企业负责人、12 290名安全管理人员、112 136名特种
作业人员、5831名班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成功承办全国首届煤炭行业职工培训高层论
坛和第三届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推进煤矿班组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煤矿
班组建设推进会上首家介绍了班组建设经验。通过加强监管,超前防范,杜绝重大事
故, 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枣庄、济南、淄博、临沂、潍坊、莱芜6个重点产煤
市和兖矿、 新矿、淄矿、枣矿4个省属煤炭企业实现了安全年。鄂庄煤矿(安全生产
6467天)、里彦煤矿(安全生产4694天)、大统矿业公司杨庄矿等29处煤矿实现连续
安全生产10周年以上。
二、经济运行质量好于预期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市场变化,全行业坚持以销定产,控制产量;优化工艺,
调整采场;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稳价保市,绝不赊欠;增收节支,降低成本,经济
运行质量和效益企稳向好, 逐季提升。枣矿集团利润增长29%;肥矿集团吨煤成本下
降28.8%;济宁市煤炭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4%和41.6
%,纳税额占全市税收的44.5%。全行业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扬讲政治、顾
大局的优良传统, 组织了迎峰度夏和全运会期间煤炭保障工作, 月度最高兑现率达
127%,特别是在第四季度电煤供应量连续追加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保电煤。省属煤炭
企业全年完成省内统调电煤2005万吨,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能源保障基础进一步稳固
坚持省内稳产与省外开发并举, 煤炭生产与流通储备并重。在省内,稳步实施"
稳定中部、建设西部、准备北部、开发海下"战略。龙固、赵楼等4对矿井建成投产,
新增产能1035万吨;杨营等2处矿井开工建设,开工规模165万吨;肥矿集团鲁西南矿
区8个井筒同时开工, 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而且井筒冻结段外壁月度掘砌施工创出
241米的世界新纪录。强力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全年共搬迁村庄6个,计2323户,解放
煤炭资源量1888万吨。菏泽市使压煤村庄搬迁成为惠民工程、亮点工程。在省外,积
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省煤炭企业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量500亿吨以上,规划产能
达到1.5亿吨,基本与省内持平。新矿集团获取省外煤炭资源量220亿吨,规划打造亿
吨集团;临矿集团、鲁能矿业集团在鄂尔多斯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建设进展顺
利;兖矿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煤田地质局、煤炭设计院业务范
围从国内拓展到10多个国家,由单一工程勘探、设计扩展到项目全过程。在煤炭储备
配送上,龙口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营,莱芜、诸城、齐河储备配送基
地按照规划加紧筹备。
四、非煤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突出煤化工项目在"细"上做文章,电解铝业在"深"上下功夫,辅业产品在"专"上
创品牌,现代物流在"广"上拓市场,着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投资58.9亿元,建成投
产25个5000万元以上非煤项目; 兖矿集团加快建设4万吨聚甲醛、10万吨碳酸二甲酯
等项目; 新矿集团在伊犁开工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枣矿集团进军
新能源开发,具备批量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沼气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装机容量达
2700KW; 淄矿集团收购新华医疗29%股权;肥矿集团铝业列入省有色金属工业调整振
兴规划重点;山东矿机集团大型刮板输送机、大采高液压支架等综采成套设备占全部
产品的70%以上。 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634.66亿元,地方煤炭企业非煤产
业收入97.11亿元。
五、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1个。技
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13对煤矿技改,全省有33处煤矿建成全国安全高效矿
井,其中特级矿井16处;举办了黄河北煤田水害防治研讨会和第三届中德矿山开采沉
陷控制学术研讨会; 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省属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34.46亿
元,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济宁市、枣庄市、新泰市强力推进地方煤矿装备机
械化,逐步走上"采掘机械化、皮带运输连续化、辅助系统自动化"的煤矿机械化路子。
六、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全面开展培育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兖矿集团的南屯矿、济三矿,新矿集团的
协庄矿、翟镇矿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煤炭行业培育节能示范试点企业。大力推广以矸
石充填、膏体充填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有30余处煤矿实施充填开采。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制定了《创建循环经济型煤矿的指导意见》,推进循环经济型煤矿建设,煤泥
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8.49%,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9.78%,
并实现100%达标排放。省属煤炭企业吨煤生产综合能耗7千克标准煤,下降2.37%;吨
煤生产电耗29.20千瓦时,下降0.6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88千克标准煤,同比持平。
七、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监管体制,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
高监管水平。突出对重要时期、重点矿井、重大隐患开展专项执法,严肃查处违法、
违规行为。加强对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资格证、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审查颁证工
作, 对24处矿井生产能力进行重新核定,泰安市3处破产改制煤矿主动申请下调了生
产能力。
(刘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