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4&rec=109&run=13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226.6亿元,比
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增长2.7%;林业增加值71.3亿元,增
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农林
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粮食总产达到4316.3万吨,连续七年实现
增产。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增
长8.5%。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推
动农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特优"农业,推进粮油、蔬菜、畜牧、水产
品、果品、棉花、林木、花卉、种业和生态旅游等十大产业体系建设,全省农林牧渔
业结构由2008年的51.6∶1.8∶30.4∶12.2调整为53.4∶1.7∶28.4∶12.5。畜牧业和
渔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标准化饲养达到50%以上。
新建国家和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到105万亩;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
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 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全年
肉类总产684.13万吨,增长3.6%;禽蛋总产377.72万吨,增长3.3%;奶类总产258.15
万吨,增长1.3%;水产品总产765.41万吨,增长4.8%。林业稳步发展,28个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威海市被命名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
市,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2%,比上年提高1.78个百
分点。
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大
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进一
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大农业产业化"
515"工程(用5年时间, 投入财政与信贷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500家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实施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570家。
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5 873家,居全国首位,成员26.6万个,出资额
213.3亿元。
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农
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年新制定
农业标准68项、技术操作规程40项,新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县16个,
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4500多万亩,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三品"(无公害农产
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新认证企业705家、产品164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新登
记14个;"三品"有效使用标志企业达到2450家、产品4858个;"三品"基地面积分别达
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原料基地面积达到2690万亩,年获证产量3528万吨。
不断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生产理念、生产技术、
生产管理等方面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全省农产品出口
97.7亿美元, 同比下降2.1%,比全国农产品出口降幅低0.4个百分点,约占全国农产
品出口的25%,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
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努力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2.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497元,比上年增长10.3%,工资性收入占
农民人均纯收入40.8%,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强有力支撑点;家庭经营纯收入3129元,
增长5.6%;财产性纯收入196元,增长19.6%;转移性收入 297元,增长18.2%。

【科教兴农】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取得农业科技成果306项,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
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3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高于
全国5个百分点。
一是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强化科技攻关,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努力实
现科技成果的大面积应用,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小麦核心试
验区1万多亩、 玉米核心试验区5500亩,在8个县(市)建立112.2万亩小麦示范区、
81.4万亩玉米示范区, 辐射带动9个市小麦1074万亩、玉米590.53万亩,同时继续推
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85个县(市、区)的小麦、玉米、花生等七种作物高产创
建示范片223个。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组建花生、苹果、马铃薯、农机装备等一批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先后建设玉米、花生、
海藻、 马铃薯、苹果、农产品现代物流、缓控释肥等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8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重点支持小麦、玉米、棉花、
花生、果树、蔬菜、肉牛、肉猪、家禽、鱼类、贝类等17个良种发展。
三是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生产
力的关键和基石,依靠产学研结合,通过市场和产业化驱动,使农业科技成果充分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支持种植业、苗木花卉、畜牧水产和综合类50个项目的科技成
果转化,新发布40项农业主推技术和80个农业主导品种。39个县(市、区)纳入国家
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支持范围, 每个县国家财政支持100万元。启动实施农村信
息化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是强化农民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
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
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培训"工程,重点培训一批有专业特长、有
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全年完成不同层次农民培训150万人次。
五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全省农机总值640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1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机
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450元,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
工作, 完成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任务,全省换发补发经营权证540多
万本,切实赋予农民长久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全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开展
土地流转服务的乡镇达到1100多个,县级服务中心60余家。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农村土
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 加快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体系、土地流转管理服
务体系和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
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二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真正让农民群
众得到实惠。 全省安排财政投入"三农"资金972.1亿元, 增长31.1%,各类补贴资金
81.25亿元, 增加19.55亿元。落实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100亩
以上) 奖励资金56.67亿元,平均每亩补贴84.06元,通过"山东省涉农财政补贴一本
通"全部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良种
补贴资金11.89亿元,比上年增加4.66亿元。安排1.83亿元补贴能繁母猪,每头100元。
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9.03亿元,比上年增加2倍。
三是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省村村通油路达到97.4%,村村通客
车达到99.9%。开工重点水利工程212项,完成1446座(含青岛)小型病险水库工程除
险加固任务。 农村饮水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7%。农村沼气新
增55万户,累计达到近200万户。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60%的行政村。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
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让农民群
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2万所,建筑面积239万平方
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6%, 参合农民6439.23万人,比上年提高
1.63个百分点,参合农民人均筹资达到103.14元。继续实施文化共享工程,1261个乡
镇建成文化站, 占总数的91%。安排省以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9450万元,比上年
增长9.2%,完成5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脱贫任务。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713个,集中供养率达75.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提高到1211元, 在保人数200.28万人,覆盖率达到3.39%。纳
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19个县(市、 区)全部启动,截至2010年4
月底,符合条件的158.6万人领取了养老金,参保人数达333.5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
保险制度试点发展良好,17个市全部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参保农民达90万
人。
五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
略的着力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完成现代城镇体系的规划编制工作,
启动农村住房建设104万户,改造危房18.9万户。98%的县、82.5%的镇、59%的村开展
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万个,服务功能覆盖1712万人,40
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全
国环境优美乡镇144个、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06个,国家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居住小
区5个, 文明生态村4000多个,确定34个乡镇、51个村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建设
试点。
六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
平安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省6.8万个乡村党组织、218万名
党员参与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选聘264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力推
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出50名全省道德模范
和78名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开展第三批"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示范行动", 命名表彰
992个省级文明村镇。 积极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加快构建城乡联动的社会治安防范体
系,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综治工作网络,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达到1675个,比上
年增加77.62%,占应设总数的89.67%。
(刘 涛)

【扶贫开发】 2009年,围绕"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个中心任务,以增加收入为
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贫困乡
村脱贫发展步伐,落实省以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9890万元。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
效,完成1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对23家企业和2.5万个贫困农户安排落实
扶贫贴息贷款1.33亿元,5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
加快实施整乡推进产业开发计划。在3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区中,投入省以上财
政扶贫资金6055万元, 有关市、县配套投入1957万元,全年共实施了119个扶贫开发
项目。
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创新。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省共成立扶贫互助
社314个,覆盖贫困村371个,受益农户达9.1万个,占试点村农户总数的71%。其中贫
困户7.9万个,占试点村贫困农户总数的83%。全省互助资金总规模已达到1.02亿元,
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4064万元,带动市县级财政投入1515万元,农户自愿出资4592
万元, 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20万元。全省有196个新成立的扶贫互助社正处于起步运
行阶段, 其余118个扶贫互助社已持续运转1年以上, 累计为1.1万个农户发放借款
6800万元, 资金周转1.9次; 借款农户共获得经营性收益1854万元, 户均实现增收
1685元,资金收益率达到27%。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依托12个国家和省级培训基地,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万
元,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共完成扶贫贴息贷款1.33亿元,
其中,扶贫项目贷款8330万元,投放到了23家企业;扶贫到户贷款5000万元,投放到
2.5万贫困农户。 全省已有72家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省重点扶持
乡镇内建起了30多个万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直接带动近20万农户发展相关产业,户均
年增收800元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9年,全省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18 599个,其中,销售
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 032家,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7570家, 销售过亿元的
1671家。全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05.42亿元,农产品原料采购值达到5261.07亿
元。 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直接带动基地农户992万户,占全省
农户总数的14%。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116.72亿元。
2009年3月底正式启动第1—4批省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工作, 确认济南佳宝乳业有
限公司等43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合格, 其中37家企业经审查符合更名条件。51家
企业因已达不到相关标准或拒绝提供监测所需相关材料,取消其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
头企业称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政贴息资金,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515"
工程总体目标, 安排龙头企业财政贴息资金1亿元,其中1400万元专项用于远洋捕捞
企业贷款贴息,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7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1家,省
重点龙头企业80家,中小型龙头企业36家,分别占到相关企业总数的31.8%、16.5%和
0.52%。 从支持加工企业所属产业来看,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加工企
业共110家,占到了企业总数的80.3%。

【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9月7—11日在吉
林省长春中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出席
开幕式。副省长贾万志代表省政府出席了农交会开幕式。全省共组织14个市的41家农
业龙头企业参加了展示和交易, 参展产品达400多个,销售贸易、成交合同、意向合
同额合计达60多亿元。山东省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综合展区设计金奖和突
出贸易成交奖;15家参展企业的产品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