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3&rec=81&run=13

【综述】 2008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1.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8730.6亿元和1370.6亿元,依次增长23.5%和
25%。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力保全省商品市场供应平稳有序。把商
品储备充足作为市场稳定供应的前提。各市按照本地粮、油、肉、菜、水产品日消费
量,分解落实到流通企业,确保市场商品充裕、均衡上市,特别完善了猪肉储备制度,
较好地完成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出栏任务,有序完成省级猪肉储备的轮换。济南、烟台
等7市建立市级猪肉储备制度, 全省猪肉储备具备一定的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市场运
行监测得到加强。 大力优化监测样本,生活必需品样本企业由上年的48家增加到140
多家, 监测范围由8个市扩大到17市。新建生猪等畜禽屠宰信息系统,把全省年屠宰
量2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筛选样本企业130多家,样本企业生猪屠宰量
占到全省定点屠宰量的60%。 三是市场预测和运行分析水平全面提高。建立生活必需
品情况周报制度,每周分析市场运行情况。针对年初猪肉、3月份食用油和9月份奶制
品市场波动,分别启动了日报制度。加强对重点市地、企业的督察,及时发现存在的
问题,推动国家稳定猪肉市场和应对奶制品安全事件措施的落实。四是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全力抓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和监管工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
后生产,先零售、后批发的原则,协调中石化、中石油山东销售公司切实担负起市场
供应与稳定的责任。积极组织货源,建立蔬菜临时储备,支援南方雪灾地区市场供应。
期间, 每天调运南方灾区新鲜优质蔬菜200多万公斤, 累计发送肉制品2万吨、猪肉
1.4万吨。 积极参与四川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建立与灾区的联系制度,编制《北川
羌族自治县市场服务体系重建规划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板房、手套等救灾物资生产
调运,保障了救灾需要。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 全年完成1万个农家店建设改造任务,累计建设
改造并验收标准化农家店4.3万处,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近50%的行政村。一是抓
主体,选准选好承办企业。结合商务部要求,精心选好承办企业,目前全省“万村千
乡” 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数量达到154家,覆盖全省所有县市。二是抓规划,确保网点
合理布局。 为引导网点合理布局,根据行政村数量和前三年建设情况,提出1万个农
家店的建设规划,并被纳入省委农工办调度的为民所办实事,促进了规划落实。三是
抓关键,强化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全年,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
新建配送中心60余处, 信息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四是抓规范,强化制
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为确保农家店的长效运营,保证农民长期受益,各地在推动工程
建设中,围绕农家店健康运营的长效监管,建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了农家
店店长培训。
家电下乡试点取得明显效果。把家电下乡作为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作为引导农民
扩大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一是加
强政策宣传,认真组织发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多次邀请省内主流媒体记者召开
新闻通气会,建立与媒体的定期沟通机制。利用省经贸委门户网站开设家电下乡专区,
进行政策解读、动态通报和咨询答疑。二是抓好网点备案,快速启动销售。认真落实
全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试点工作销售网点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
和《关于销售网点备案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加强人员培训,明确备案标准,规范
备案程序。建立“日调度、日公布”的网点备案调度制度,对各市的网点备案情况进
实一天一公布,较好地促进了备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把握工作节奏,掌握试点方
向。建立“每周一调度”的数据信息调度制度,坚持对试点企业的供货、到货、实际
销售和网点备案等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分析。围绕网点备案、货源组织,先后召开十多
次中标企业、市县主管部门、网点负责人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
行前瞻性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全年,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
乡中标产品109.9万台, 其中冰箱69.9万台、 彩电36.5万台、手机3.4万部、洗衣机
1970台,实现销售额16.1亿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7亿元,全部补贴到位将达到2.1
亿元,惠及86.5万农户。
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业发展。积极完善商贸服务业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
层次,促进了便利消费。一是城市社区商业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在完
成全省17个设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基础上,年内启动了31个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
作。围绕社区商业建设,从抓各类放心工程、特色街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推动便
利店进社区入手,引导城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协调发展,推动了
城市商业整体功能的完善提升。 全年,6个社区获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称号,46个社
区进入省级商业示范社区行列。二是餐饮行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大众化餐饮工程,
开展“大众餐饮放心店”评选活动,新建、改造一批大众化餐饮龙头企业,济南、烟
台被列为全国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城市, 扩大了大众化餐饮覆盖范围。 完善
“山东名小吃”认定(复评)管理体制,研究提出了“山东名小吃”建设标准,开展
第四届山东名小吃认定(复评)活动,授予全省 403款小吃“山东名小吃”称号。成
功举办了山东首届小吃节暨中国枣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第二届美食文化节,设立展示
展销摊位180个,近200家企业参展。三是规范特种服务业发展。加强对特种行业的指
导和日常监督,完善市场准入和年检年审备案制度。全年,新设拍卖企业27家,全省
发展到282家; 认真贯彻执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推进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酒类
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 累计完成酒类经营企业备案登记1.2万家。抓好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制定济南市、临沂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对试点企业的
指导,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集散市场和回收利用中心建设改造。年内,全
省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发展到7万多处,经营额580多亿元。
流通大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认真落实省政府加快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
意见精神,努力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培植龙头,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规模膨胀迅速、
竞争实力增强。全年,流通30强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有13个企业销售突破30亿元, 其中过7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0亿元的2家。一是经营
范围扩大。大力推进骨干企业拓展经营范围,增加经营业态,促进产业有机融合,企
业规模不断扩大。银座、潍百、德百等企业逐步形成了百货、购物中心、超市、便利
店等多业态经营,经营范围扩大到文化用品、家具建材、汽车等商品。二是向现代商
贸业加快转变。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注重搭建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用信
息化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骨干企业规模化、品
牌化、 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至年底,全省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476家,连锁门
店达到2.3万个, 同比分别增长16%和26%,连锁经营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
重达到25.1%。 三是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明显加快。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际知名供
应商、零售商合资合作,加快引进国际知名流行服装、化妆品品牌、餐饮休闲特色品
牌等, 提升了全省商业档次。年内,外资零售企业在全省新开店24家,累计达到180
多家,其中大型超市35家。
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一是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扎实有效。认真落实省政府
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加强供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做好
经贸系统供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认真落实住点监管和巡查制度,
确定定点供应企业的住点监管人员,加强对企业的巡查力度,确保了供奥运食品安全。
二是奶制品安全事故应对稳妥有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了24小时
值班制度和奶制品日监测、 日报告制度,组成9个督查组到全省17市进行督查,确保
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妥地做好问题奶粉及奶制品处置,组织企业及时对有质量安
全问题奶粉进行清理、下架、封存、召回。积极做好宣传引导,促进奶制品消费恢复。
三是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又有新提高。部署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制
定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目前,全省县城以上城
市进点屠宰率保持100%, 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7.8%。认真落实商务部、财政部《生
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落实全省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
措施,全面推进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刘述平)

【服务业】 2008年, 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367.2亿元,同比增长14%,均高于
GDP和二产增幅1.9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列全国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4
%。全省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5
个百分点。实现地税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51.5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动服
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各市对发展服务业进行深入发动和部署,按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对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服务业的结构布局进行重新定位,提
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17个市都建立健全了综合协调机构或联席会议制度,
制定了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省里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
进制度,为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结构层次进一步提高。全省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文
化旅游、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传统
服务业得到改造和提升。 全省金融、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3.48亿元,
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4%。 鲁东、鲁中、鲁南等物流基地的培植力度加
大,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信息服务业和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商
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经营业态,产业层次得到提升。
园区化与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省政府相继组织召开了全省服务业重点城区、
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现场工作会议,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各市把培育和建设“三大载体”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精心规划,周密组织实施,服务业园区化布局、集聚化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重点服
务业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
带动各地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板块。重点服务业园区的承载能力增强,入园建设的项目
和企业增加,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部分重点园区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和示范区。
重点服务业企业突出主业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规模不断扩大,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省商业集团、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
公司、大企业集团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消费需求的支撑作用增强。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对消费结构层次的提升、消
费领域的拓展、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全社会消费需求的增
长。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81.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批发业实
现零售额1742.4亿元, 同比增长23.6%。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88.2亿元,同比增长
23.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0.6亿元,同比增长25%。
服务业投资增幅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完成6690.2亿元,同比增长
43.3%, 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20.2个百分点,高于二产3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
的比重为43.3%,比2007年高6.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为服务业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确保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起到重要作用。
用好引导资金,带动社会投入。确定扶持了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
总部经济三个领域的41个重点项目,共安排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9300多万元,带动
社会投资66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全省有30个服务
业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共争取扶持资金3500万元。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加
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对近两年安排的项目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
的问题,确保如期投产,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国办发[2008]11号文件下发后,省发改委协调
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办法,深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省物价局对影响
服务业发展的用电价格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于7月1日实现了全
省服务业与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每年可为全省服务业企业节省开支7.6亿元。省国土
资源厅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所需用地实行适度倾斜。省地税局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对14
类51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细化。
(服务办)

【供销合作】 200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确立 “建设农
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各项工
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328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利润38.67亿元,
同比增长2.89%;上缴国家财政总额84.74亿元,同比增长4.51%。
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步伐。适应农民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能力提高、
消费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全省供销社借鉴现代经营服务方式,依据农村实际情况,整
合县城内资源,积极构筑覆盖乡村、实施规范化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年内,一
批县(市、区)实现由开店向建设网络的突破;一批率先发展的市县供销社突破县域,
正在以产权为纽带构建区域网络;依托省联拓超市公司,从建立信息系统、实施商品
联合采购入手,省社着手搭建全省发展的平台。至年底,全省已有40多个县(市、区)
建成覆盖乡村、 服务农民的连锁经营网络, 50多个县(市、区)正在推进之中。以
兖州广场商厦为依托的鲁西南区域网络,以莒南开元百货为依托的鲁东南区域网络,
以枣庄购物中心为依托的鲁南区域网络,都已初步形成框架。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现代经营方式的带动作用,在推进农
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的基础上,全省供销社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党委政府领导、
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扎实推进以连锁经营超市为基础、集多
种经营服务项目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至年底,全省已有80多个县(市、
区)启动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650处。其中,莒南、东港、邹平、成武4
个县区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日照市岚山区碑郭镇、东港区涛雒镇、邹城市张庄镇、
莒南县坪上镇、成武县汶上镇等,全镇农民均能享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优质服务。
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年内,启动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启动
的30个试点县(市、区),选择40多种农产品,从供销社直接建立示范基地入手,引
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 从秋季起, 将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到100个县
(市、区)。全省供销社系统开拓优质农产品终端市场,与物美、苏果、联华等国内
优秀的零售企业和上海江桥等著名的批发市场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开通了安全果蔬
产品直接进入北京、上海、南京等终端市场的渠道。
各级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建设展现出恢复、
创新和发展的良好态势。 至年底,已有100个县级供销社启动和推进农村新型经营服
务体系建设。基层供销社的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全省基层供销社实现利润3385万
元, 比上年增长46%,较全省供销社利润增长率高出43个百分点。下半年,明确了新
时期基层供销社的定位、任务和整合资源与农民共同发展的途径,以创建“新时期优
秀基层供销社”为抓手,省供销社就全面启动基层供销社作出部署。伴随农村新型经
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县(市、区)社已恢复组建起由供销社主导的商
业零售公司、融资服务公司、农产品经营公司和农资公司。
(杜鸣鸣)

【石油燃料】 2008年,山东石油公司油品销售总量1059万吨,其中成品油销售875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4亿元。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发挥主导作用。2008年,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暴涨暴跌。
面对市场变化,山东石油公司全力以赴保障山东省成品油市场供应。一是及时调整营
销策略。建立成品油毛利分析体系和库存预警体系,科学指导经营决策,市场应变能
力进一步增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时,坚持“保供增效”,尤其在奥运、“三夏”和
“三秋”期间,确保市场供应平稳。二是资源运筹能力不断增强。优化一次物流配送
方案,开展一、二次物流结合直卸入站,运量23.6万吨。加强一、二次物流的运输统
筹,开展合理跨区配送,全年跨区配送量43万吨。三是直销分销市场适应力明显提高。
顺应市场形势变化,一季度及时调整经营结构,稳量推价稳客户;二季度合理把握销
售节奏,扩量推价保客户;下半年大力开展促销活动,稳量稳价拓客户。四是润滑油
经营质量得以改善。 建立润滑油进货责任制,需求计划准确率提高到75%。对库存产
品进行ABC分类管理, 增强了防范库存风险意识。五是大力开拓燃料油供应渠道。与
各地方炼厂以及西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国海油就原油交接事宜进行对接,通过提供
配置原油及各类二次加工用燃料油,密切与地方炼厂的合作。
筑牢企业工作基础,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安全工作总体平稳。贯彻实施《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和《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安全纪律》,完善防范恐怖袭
击应急预案。 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推进实施HSE管理体系。组织油库、加油站
施工整顿检查及“回头看”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现场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二是费
用管理不断精细化。实行集中管理、总额包干与审批控制相结合,吨油费用控制、费
用分级核算、费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与财务预算控制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扩大总额包
干费用和审批控制费用项目管理范围。对市石油公司实行吨油费用超支否决制,并与
增量增效工资考核挂钩。定期清算拨付费用支出资金,监控费用资金流向。全面推广
卷筒式税控开票机。商品流通费用和成品油吨油费用控制在年度预算以内。三是完善
全方位预算管理体系。深度介入大额费用形成过程,建立费用价格审核机制。实行费
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与财务预算控制管理双向结合,杜绝费用无预算列支和超预算现
象。四是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益双提升。通过构建“加油站、市石油公司、省石油公
司三位一体”资金监控体系,兼顾了收入资金上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严格银行账户
及POS机管理, 实施当日银企对账。加强信用销售监控,防范资金风险。制订承兑汇
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项资金指标均控制在中国石化总部预算目标之内。
五是资产结构不断优化。条形码与设备主数据有机对应,实现了实物资产的全覆盖、
全过程身份管理。六是审计监督继续强化。积极配合完成国家审计署迎审任务,得到
审计组的好评。突出管理和效益审计,规范项目审计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固定
资产投资及修理费项目审计,保证工程投资成本及维修工程支出的真实性。七是信息
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开发实施便利店经营管理系统、零售电子账表管理系统、ERP
电子提单项目、加油站自动发票打印系统、加油卡运维管理系统和法律权证系统。完
成了加油卡四期建设,二次物流系统升级,全面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和合同管理审批系统。八是内控管理不断增强。规范制定细则,明确审批权限,构建
支撑内部控制的统一制度平台。细化内控责任,确保业务流程控制点落实到位。结合
综合审批系统的投入运行,促进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九是扩大物资统一
采购范围。严格执行招标采购,认真审查物资供应商资质,建立质量跟踪及投诉体系。
制订物资统一采购目录,变零星采购为规模采购。十是全面启动节能降耗工作。突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物流优化和降低油品损耗,开展企业专项和营运网点两个
层面的节油节电及节能达标活动。 全年耗水总量比上年降低12.5%,耗电总量比上年
降低2.1%。
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一是着力改善加油站结构,提高运营质
量。 全年培育万吨站50座、3000吨以上大站759座,分别比上年增加7座、140座。做
好加油站形象改造,完成改造计划58座。推进非营业站清理启动,启动歇业站110座。
政府“拆一补一”或经济补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89座加油站落实了政策或取得补偿。
开展农村网点清理, 已签署解除合作协议203座。圆满完成打假维权任务,清理侵权
网点530个。 小站委托管理试点结束,已在全省推广。二是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新投
用加油站100座。高速公路网点建设取得突破,收购济广高速菏泽段服务区2对。鲁皖
二期工程所属的济南、 潍坊、聊城3座油库竣工投用。三是积极开展加油卡营销。制
定了《加油卡沉淀资金考核办法》,开展加油卡缺席交易流水补录工作。回收并激活
睡眠卡。积极探索自助加油站建设,已投用的54座站多数已恢复到自助前的销量水平。
四是规范提升服务质量。推行《加油站服务手册》,明确服务标准和要求。以“彰显
品牌,服务奥运”为主题,开展“加油站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完善省、市、片区
三级督查体系,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客服从业人员素质,塑造中国石化服务品牌
形象。 五是非油品业务起步良好。开展非油品业务的加油站已达950座。建立便利店
内部管理制度,制订日常业务流程,做好加油站非油品增项工作,完成便利店信息管
理系统录入。与国际品牌快餐、汽服业务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六是数质量管理进一
步强化。山东石油公司中心实验室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配合油品损溢考核,着
力推进油品计量自动化。加大油品抽检力度,严密监控加油站油品质量状况。
持续推进企业改革,健全企业体制机制。一是完善专业化管理体制。省石油公司
成立了非油品业务中心、数质量管理中心和清欠办公室,市石油公司成立了安全储运
部。对片区进行优化组合,由146个调整为122个。二是强化企业用工管理。严格定岗
定编定员, 大力压缩管理人员。市石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减少近1/4。贯彻落实《劳
动合同法》,依法规范各类临时用工,用工总量控制在中国石化总部核定的编制范围。
稳步推进工时改革, 将营业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调整为4种营业模式。三是创新激励
机制。对市石油公司及其领导班子分别建立了联量、联利、联管理指标的考核体系,
以月度销量、利润考核为主,季度管理考核为辅,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坚持薪酬向
经营一线倾斜的原则,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保持管理人员合理薪酬,促进一线员
工收入平稳增长。四是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建立效能监察、稽查、审计的信息共
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率。
加强企业队伍建设。一是开展“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
对基层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研究,逐条逐项作出答
复。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行《一线工作日志》和《市石油公司主要
领导走遍加油站记录》,促使各级领导深入基层一线。继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了省石油公司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工作。三是扎实开
展员工培训。组织培训各类人员9786人次。启动加油站站内培训体系建设试点,15座
培训站已竣工投用。认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比武活动,有9335人通过鉴定并取
得相应职业资格。
(宋 鹏)

【粮油流通】 2008年,全省国有粮食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8
亿元,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
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省、市两级粮食应急预案
全部出台, 县级预案出台106个,10个市组织了模拟演练。全省认定的应急加工、供
应企业达到1320家, 比上年增加967家。粮食供需平衡。全省粮食经营企业从生产者
购进粮食2905 万吨,其中夏粮收购684万吨,比上年增加126%;秋粮收购1291.5万吨,
比上年增加36.5万吨。销售粮食2019万吨。年末社会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260万吨。
购销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共核发粮食收购资格证5254个,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
1087个,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流通格局进一步形成。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和价
格监测,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3750家,设立农户粮情调查点6160个,国家和省粮
油价格监测点50个。军粮供应工作再上新水平。紧紧围绕实现“信息化、制度化、标
准化、产业化、军事化”高效规范的总体目标,改善军供基础设施,提高军供服务水
平,全省共设立军供粮油超市60家。
地方粮油储备体系更加完善。粮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粮食储备实际到位规模
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青岛、淄博等6个市新增规模21万吨。建立食用油储备制度,到
位规模占省政府核定规模的97%, 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储备粮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高。 全年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400万元,其中省级储备粮信息系统基本完
成,青岛、威海等市建成了覆盖市、县的粮食综合信息网络。省级储备和东营等7市、
50县的地方储备粮实现集中管理,占总规模的2/3。地方储备粮63%采用了科学储粮三
项新技术。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省累计投资3亿多元,新建及维修改造
地方储备库仓容130万吨,维修基层收纳库仓容229万吨。粮食物流建设有新进展,全
年争取国家物流项目5个, 补助资金4000万元。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
年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经费320万元, 发放示范仓1万个,淄博、威海、日照等9
个示范市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依法管粮进程进一步加快。体系建设有新进展。16个市粮食局设立了监督检查机
构, 119个县(市、区)粮食局设立监督检查科,81个成立执法大队,共配备执法车
116辆。 全省各级粮油质检机构达到52家。队伍素质有新提高。省粮食局组织行政执
法培训班, 400多人经考核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全省有1494人具备粮食执法资
格。制度建设有新举措。制定印发《山东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试行)》
等20多项监督检查制度,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执法检查有新成效。坚持日常监
管和专项检查有机结合, 全年共检查业户15763家,有力地维护了生产者、经营者、
消费者合法权益。
粮食产业化发展再上新水平。培育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四个十(十强粮油工业
龙头企业、十佳粮油食品快餐连锁企业、十大粮油购销企业和十大粮油产业园区)”
工程, 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0亿元,利税25亿元。同时指导各地培育壮大骨干龙
头企业,推动粮油企业做大做强,全省粮食行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
业达到116家。 推进连锁经营。区别城乡特点,大力发展城镇粮油食品连锁经营和农
村粮油连锁超市。全省粮油食品快餐连锁供应企业发展到近20家,其中“十佳企业”
年营业收入12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狠抓科技兴粮。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
产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品牌。截至年底,全省粮油食品企业中,已有中
国名牌11个,山东名牌50个。
(隋晓刚)

【集贸市场】 截至年底,全省各类市场8734个,比上年减少555个。其中,消费品
市场8083个,减少501个;生产资料市场610个,减少35个;生产要素市场41个,减少
19个。城市市场2002个,减少166个;农村市场6732个,减少389个。
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商品交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试点推
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扎实、稳妥地做好部分市场开办单位明晰工作,逐步
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市场案件总数大幅下
降。 全年查处商品交易市场违法违章案件29901件, 比上年降低49.8%, 案件总值
7701.2万元。 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案件25620件,案值1587万元,分别占全部案
件的85.7%、20.6%。九类违法行为的案件中,超范围经营、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以次
充好案件较多, 分别占案件总数的25.2%、16.5%、12.3%;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出
售违禁商品案件较少, 共43件。除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案件数增长57%外,其他类型案
件数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强买强卖案件数降低最大,为97.5%。
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强了农资、
成品油、粮食、棉花、汽车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全年查处五类重要商品案件4932
件,案值6627万元。查处农资市场违法案件3676件,案值331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20.2%和2.1%。化肥、农药、种子案件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资案件总数的55.6%、
17.5%、 4.3%。全省查处成品油市场违法案件866件,比上年减少6件;案值3062.4万
元,增长15.5%;查扣油品40.6吨,比上年降低47.6%。全省具有棉花加工资格的企业
583户,增加63户;查处棉花市场违法案件66件,比上年降低48.4%。全省可入市收购
粮食企业1978户,增加134户,其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814户,经批准具备入市收购
资格企业1164户; 查处非法收购粮食案件285件, 比上年降低9.8%; 没收查扣粮食
90.7吨,增长73%。全省查处汽车市场违法案件39件,案值120.8万元。
会展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全省核准登记展销会641个,
比上年增长9.4%。企业法人办展比例大幅增加,主办展销会483个,增长22.9%,占展
销会总数的75.4%。 全省会展市场秩序良好,共查处展销会违法违章案件14件,比上
年减少3件。
城乡经纪人发展迅速, 经纪业务量大幅增长。全省经纪人总数发展到80489户,
比上年增加12940户,增长19.2%。其中,消费品市场55973户、占69.5%,生产要素市
场15662户、占19.5%,生产资料市场4621户、占5.7%,文化、体育、旅游等市场4233
户、 占5.3%。 全省经纪业务总量332.7亿元,增长54.3%。农村经纪人快速发展,达
58294户,占经纪人总数的72.4%,增长37.4%。农村经纪业务量179.1亿元,占总业务
量的53.8%。
(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