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3&rec=50&run=13

2008年,全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工业流通经济保持平稳健
康发展。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188家, 比上年(下同)增加2896家,增长8.2%。
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 增长13.8%,回落7.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发展协调,轻工
业增长13.2%,重工业增长14.1%,分别回落5.8和7.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32.5
∶67.5。主要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累计增
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0种重点产品中有34种产品产量下降,分别占调度总数的84.6%
和28.3%。 重点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经济效益增幅趋缓。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61739亿元、利税6430亿元、利润3837亿元,分别增长26.5%、18.2%和13.3%,
分别回落4、10.6、17.1个百分点,利税、利润总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工业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达到261.8,提高30.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7.1%,亏损额增长3.2倍。
15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纺织、造纸
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行业
效益下降明显,其中化工、冶金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6%和13.4%,电力行业净
亏损47.67亿元。
全省工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049.3亿元、 增长2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
幅2.9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356.8亿元, 同比增长26.7%,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
到26.06%, 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0.5%,比年初提高
1.29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69项,完成投资480
亿元,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81亿元、利税228亿元;启动了127个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
目,累计完成投资128.4亿元、占计划的77.8%,已竣工投产56个项目,年可新增销售
收入175亿元、 利税42.8亿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共核准和备案节能减排技改
项目275项,投资495.4亿元。产业招商顺利实施。围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先进
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三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产业招商,成功举办第四
届友城峰会经贸洽谈会,组织了第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洽谈会。淘汰落后产
能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淘汰水泥熟料落后产能1458万吨、造纸33.7万吨、酒精6万吨、
平板玻璃1.6万重量箱、 焦化80万吨、电石4.5万吨、钢铁52.8万吨、小火电140万千
瓦。
重点技术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2家、数量居全国
第一位, 建成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423家和12家;企业技术
中心创新投入加大,重点培育的92家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比达
到5.5%以上,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达到3.8%以上。产学研联合取得新成效。突出节
能减排主题,成功举办2008年山东省产学研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共达成合同
协议548项, 总金额79亿元;全方位推进了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资本、技
术、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省政府与武汉大学签订了技术和人才全面战略合
作协议。 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成果显著。全省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2500项,其中达到
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3125项、占全部创新项目的25%,投产10625项、投产率达
85%;完成一批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等十大领域关键性重点研发项目,
其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大型氮肥全流程技术与成套设备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入选技术创新专家库专家达110名;“订单式”人才培
养新机制开始形成,部分企业与山东大学就人才定向培养和大学教授进企业挂职达成
了合作意向。
充分发挥节能专项资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项目。全年省节能专项资金
支持了168个项目, 安排补贴资金1.88亿元;组织企业争取国家节能资金10.2亿元。
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明显。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省千户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对标活动,
加大能源审计问题整改力度,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省千户企业49项单位
能耗指标有45项同比下降, 节能376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焦
化等行业节能效果显著。 建筑、 交通和公共机构三个领域节能不断深入。超额完成
300万支节能灯推广任务。循环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循环经济“123”工程,16
个国家试点单位加快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清洁生产服务体系,107家企业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15个市设立了废旧家电及电子
产品交投中心。建材等行业推广了68项综合利用技术,全省综合利用企业达到544家。
强化基础管理、生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掘典型,总结
推广了200多种先进管理方法。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中央和省取消了174项行政事业性
收费;协调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规费分别给予缓交、减交和免交;强化社
会舆论监督,严厉查处“新老三乱”。积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重点开展化工等行业
预警分析和贸易救济效果跟踪调查,为受国际市场冲击产业恢复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积极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全年培训企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万人。
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力度加大。省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
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
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金融机构对第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授信120多亿元。加大创
业辅导力度, 全省已建立省级创业辅导基地17个,培育企业1500家,安排就业近4万
人。 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省担保机构359家,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注册资
金132亿元,累计担保金额1083亿元。组织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全省营业收入过5
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到329个。 行业服务能力增强。各行业协会积极落实国务院和省
委、省政府要求,在强化行业自律、市场开拓、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作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工作。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省经贸系统和广大企业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和援建工作中。
省里紧急组织了5万余套活动板房、1.7万顶帐篷和急需药品,有力地支援了灾区群众
过渡住所建设和灾后防疫。全省经贸系统和广大企业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赈灾捐助活动,
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 交纳特殊党费。 省经贸委在各地组织捐款的基础上,组织
108户企业一天之内又捐款1.2亿元。积极推进北川工业园区建设。编制了《北川羌族
自治县市场服务体系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了北川工业园区援建和招商引资工作
意见,组织20名设计咨询单位及对口企业技术人员帮助北川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组织
14家企业赴北川进行对口考察洽谈,部分企业已有初步投资意向。
(省经贸委综合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