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3&rec=167&run=13

2009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全省实现
生产总值31072.1亿元, 增长12.1%。 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852.1亿斤,增长
2.7%;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7%、1.4%和5.3%。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农村
公路13107公里,新增沼气用户45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1%。工业生产总体
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718.8亿元,增长13.8%;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分别
增长19.9%和14.3%。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达到10 367.2亿元,增长14.0%,
金融、 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3.5亿元,占全部服务业的32.4%。经济效
益平稳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430.5亿元, 增长18.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956.9亿元,增长16.8%;其中税收收入1533.3亿元,增长17.2%。金融运行比较平稳,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4858.1亿元和2966.2亿元, 同比多增
2418.1亿元和1130.7亿元。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提高,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的30.7%,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两高”行业得到有效控制,十大高耗能高污
染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7%,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省研发
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件数分别增
长57.1%和28.6%。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已累计关停小火电312万千瓦,淘汰炼钢、炼
铁产能370.1万吨和248万吨, 分别完成国家下达计划的78%、46.8%和50.6%,万元生
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7.15%和5.73%。
(三)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全省坚决执行国家宏
观调控政策,适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着力抓好“四个一批”
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增幅逐月逐季回升,完成规模以上投
资15435.4亿元,增长23.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
资分别增长56.3%、43.3%和57.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6亿元,增长30.1%。年
初省政府确定的10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计划建成的21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支撑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404万千瓦,新投产矿井3对,生产能力111
万吨,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2公里。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0381.2亿元,增长23%,其中城镇、农村市场分别增长24.4%和18.9%。物价涨幅得到
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援建北川恢复重建取得新成效。“一体两翼”和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预
计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均增长13%以上, 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海洋主要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对口帮扶菏泽成效明显,8个援建工业园区累计开工项目154个,完成投资70亿元。支
援北川恢复重建取得重要进展, 帮助北川制定了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实施方案,
建成农户永久性住房31 630户,乡镇驻地建设全面启动,新县城和工业园区建设进展
顺利。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启动了
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由25个县扩大到60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
革继续深入,组建了山东钢铁企业集团,省管大企业全部试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
度。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比重达到65.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培育力度加大, 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融资再融资228.6亿元。开放型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实现进出口总值1581.4亿美元,增长29.0%,其中出口931.7亿美
元, 进口649.7亿美元,分别增长23.8%和37.1%;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
38.5%和61.4%。实际到帐外资82亿美元,增长10.2%。实现境外投资6.7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67%。
(六) 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对农民承诺的5件实事
全面兑现,超额完成了包括800座头顶库、串联库在内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
农村低保标准由800元提高到900元,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6300个,安排财政资金2.69
亿元支持家电下乡,新增廉租住房保障3.2万户,建成经济适用住房5.1万套。城镇新
增就业11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9.9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14.7%和125%。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 305元和5641元, 分别增长14.3%和
13.2%。 为182万水库移民拨付后期扶持资金12.17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到97%,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提高到87%,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17万平方米,建
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12处。 “十一运”比赛场馆大部分已经竣工,青岛奥帆赛、残奥
帆赛和第二届山东文博会获得圆满成功,安全生产、人口计生、新闻出版、扶贫减灾、
防震防空、对口支援等事业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看,200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好的,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没有改
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
政策,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充分发挥监
督和支持作用的结果。2008年,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
政策,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做好中央方针政策同山东实际相结合
的文章,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对我省影响加重的实际,省委省政府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措施实,超前运筹铁
路公路和电力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2008]18号文件下达后,又迅速制定了扩内需
保增长的21条政策措施,全省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扩内需、一心一意保增长的浓厚氛
围,这不仅为促进当前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式仍
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薄弱,保持农业稳定发
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部分行业和领域改革不到位,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一是
工业经济增幅持续回落。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7%,全年累计增长13.8
%,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96家,同比少增1065家。二是投资增长
形势不容乐观。 全省新开工项目仅增长7.8%;工业投资仅增长10.8%,同比回落10.3
个百分点。受市场信心不足、效益普遍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下
降。三是市场需求明显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9%,增幅回落13.8个百分点;全
社会用电量仅增长5%,12月当月下降7.8%。12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下降8.5%,其中出
口、进口分别下降5%和13.9%;实际到账外资下降37.6%。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地
方财政收入增长16.8%,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仅增长5.3%,12月份转
为下降9.9%。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316.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2倍。五是就业形势更
趋严峻。 2009年我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190.8万人,其中大中专技校毕业生98
万人, 比上年增加5.6万人。目前,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失业或回流返乡,困难群体就
业压力增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和主要目标
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在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预期GDP增长10%左右,
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多,体现了保增长的要求,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增
强发展信心, 对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缓解突出矛盾十分必要。(2)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利用外资规模。(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5%,二氧化
硫、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4%,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4)
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
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需求。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层次。
(六)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七)依靠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八)深入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九)加大财源培植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增强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能力。
(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