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3&rec=156&run=13

市委书记 于建成 市长 马平昌
市名由来 汉代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 辖30个乡(镇、 街道办事处) ,
1070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125.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62万人。
人口出生率8.14‰,死亡率6.98‰,自然增长率1.16‰。有少数民族23个,440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5.79亿元, 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27.9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08.9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
值118.82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为6.0∶68.0∶26.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207.46亿元, 增长25.49%。地方财政收入30.25亿元,增长16.03%。税收总收入
80.12亿元,增长17.5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4.81亿元,增长21.83
%。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41亿元,增长25.6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
贷款余额350.14亿元,增长11.71%。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
%。粮食总产27.38万吨,增加0.7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万公顷,增加2000公顷。
其中,生姜种植面积7937公顷,增加12公顷;大蒜种植面积1.1万公顷,下降252公顷。
肉类总产5.6万吨,禽蛋总产2.68万吨,奶类总产2989吨。果品总产11.7万吨,其中,
水果总产9.9万吨,干果总产1.8万吨。全年水产品总产3353吨。完成造林面积1559公
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4.4万千瓦,增长7.4%;有效灌溉面积3.79万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 比上年增加48家, 实现增加值
304.19亿元, 增长11.95%。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2家,增加8家,其中过
10亿元的达到9家, 增加2家。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6.94亿元, 增长
31.81%; 实现利税89.88亿元,增长-9.34%;实现利润38.34亿元,增长-21.08%。工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3.07,比上年减少34.74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47
亿元, 增长8.0%。年末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达139家,增加28家,全年实现利
润1.92亿元,增长2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3.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7.8万
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4.86万平方米。
建设 环保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6.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6%;
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14平方米。 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2400万立方米。新增供热面积
30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47辆,公交客运量突破2800万人次。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
力25.5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9.5万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7%,工
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污水处理率达到86%,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
交通 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457.75公里(含县、 乡及村道),其中,
高速公路139.91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14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公路货物运
输量为4645万吨, 增长23.1%。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33亿元,增长12.88%。其中,电
信业务收入5.60亿元, 增长13.74%;邮政业务收入0.73亿元,增长6.72%。年末固定
电话用户34.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5.3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8.37万户,分别增长-
2.25%、30.41%和35.22%。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4%。
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16.5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13.8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
额27.63亿美元,增长67.6%,其中出口13.66亿美元,增长12.4%。全年新批利用外资
项目24个, 增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0.8%。全年境
外劳务输出1202人,新增境外企业6家,对外协议投资总额740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
有雪野旅游区、房干生态景区、吕祖泉景区、雪野三峡景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莲花
山景区、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龙山景
区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2.1万人次,增长17.28%;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2.96亿元,
增长24.19%。
教科文卫体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0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所,普通
中学60所, 小学19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7.72万人。
全市承担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6项,争取无偿资金1400万元。全年获省以上科技进步
奖10项。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总数达到8家。专利申请量900件,
其中发明专利140件;授权专利693件。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影剧院2个,群众艺术馆
1个,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
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6.3
%。 有卫生机构12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拥有病床床位4468张;卫生技术
人员7851人。 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比赛共获金牌18枚、银牌13枚、
铜牌26枚,其中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2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24元,比上年增长15.54%;人均消费
性支出10789元,增长17.28%。新增就业2.0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480人,
困难群体再就业1100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7%。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
到32.02平方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553元,增长10.12%。农民人均纯
收入6646元, 增长12.41%;人均消费性支出3773元,增长9.9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
面积达到37.8平方米。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
数分别达20.06万人、 18.03万人、 14.8万人、 14.1万人和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
0.99万人、 2万人、3.51万人、0.22万人和1.59万人。50岁以上农民参加农村居民养
老保险24.66万人, 参保率达86.2%,提高3.2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到92.44%,提高4.6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24个,床位3222张,收养2808
人;福利企业42家,安置残疾职工1424人。全市城镇低保3836户、8473人,农村低保
18182户、24262人。农村五保3290户、3290人。
【2008首届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 10月20— 21日,2008首届中国(莱芜)
生姜博览会举行。 本届姜博会共签约项目54个,签约额8.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项
目4个,签约额935万美元;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8个、生姜贸易项目20个、其它农副产
品贸易项目6个。
【莱芜市被批准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 10月16日,省委、省政府批准
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钢城区颜庄镇被确定为镇级改革试点。为推进
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将视不同情况给予先行先试、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等政策支持,
并对不同类型的试点在资金、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
(亓玉胜 刘纯伟)

莱 城 区

区委书记 郑金启
区 长 胡文朴

区名由来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因驻地
在莱城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426.88平方公里。 辖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19
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8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万人。人口出
生率7.89‰,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1.19‰。有少数民族23个,360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9.55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7亿元,增长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88.29亿元, 增长15.1%。三次产业比例为9.1∶56.9∶34。全社会规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57亿元,增长25.4%。实现财政总收入25.44亿元,增长
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6亿元,增长11.1%。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粮食总产21.29万
吨,增长3.75%;棉花总产800吨;油料总产9392吨;蔬菜总产97.5万吨,增长2.25%;
肉类总产4.16万吨,禽蛋总产2.24万吨,奶类总产2700吨。水产品总产3007吨。全区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8家,
国家级、 省级龙头企业11家,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能力105万吨。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
40万亩, 1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发展优质经济林619.8公顷,
林木覆盖率达到31.7%。全区农机总动力72.64万千瓦,增长8%。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家,实现增加值60.89亿元,比上
年增长27%; 实现利税16.71亿元,增长2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33亿元,增长
38.1%; 实现利润11.28亿元,增长21.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0.74,比上年
提高39.6。企业亏损面达19.15%,产品销售率96.15%。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
元的企业达到28家。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14%;实现税收2.9亿元,增
长11.5%。 莱城区被列入全省50家重点服务业城区。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068户,
新增私营企业791家, 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10亿元,销售收入277.8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23%和45%。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11
%;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8.8%。
建设 环保 投资6700万元, 治理小街小巷477条35.5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
7678.7万平方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3745万元,除险加固35座。莱城工业区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 “七通一平”面积16平方公里。姜蒜产业区完成基
础设施建设投资7500万元, “五通一平”面积6平方公里。铺开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
24处,建成居民楼87栋,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铺开小城镇建设工程98项,完成投
资2.8亿元。 加大污染防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及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100%,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
同比分别下降7%和9.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15%和27%。
交通 投资1.26亿元,完成莱城大道、汇河大道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改
造农村公路19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16.49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2%。
全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5家,总数达到148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7566万美元,增
长21.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个,外商投资增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610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5700万美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53个,形成固定资产29.53亿元。成功
举办首届中国(莱芜) 生姜博览会,签约项目54个,签约额8.5亿元。主要旅游景点
有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王石门“天上人家”旅游区、莲花山风景旅游区、龙山风景区。
全区完成旅游开发投入2.2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162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
入3.4亿元,增长6.3%。
教科文卫体 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0.25万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01万人。
普通初中26所,在校生3.34万人。小学141所,在校生4.95万人。民办学校4处。共取
得市(地) 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项, 其中获得省级科技奖励2项。专利申请量
709件, 授权专利595件。有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村级标准文化
大院432个、 农家书屋100个。农民文艺演出队或农民业余剧团145个。有卫生机构19
所, 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14所,疾病控制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
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40张,卫生技术人员1515人,其中,执业医师464人,助理执业医
师242人,注册护士274人。有体育场所337处。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3.5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消费
性支出10 789.3元,增长17.3%。全区社会年平均工资243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624.45元, 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622.22元,增长13.15%。全区新转移
农村劳动力1.96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6102人。全年共有55.78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 参合率达到92%。全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
人数分别达到4.52万人、 2.93万人、1.46万人、2.93万人和0.5万人,比上年分别增
加0.2万人、0.4万人、0.07万人、0.5万人和0.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9.8亿元,
增加1.9亿元;支出5.2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5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
障救助28018人。其中,城镇低保1593人,农村低保15859人,农村特困救济10
566人。 全年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1075万元、农村特困救济金217.36万元。乡镇敬老
院13个,集中供养952人。社会福利企业20个,安置残疾人105人。
△12月,莱城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区”称号。
△11月14日,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示范区”,这是继济南、济宁、淄博之后被省政府批准的全省第四家省级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刘少波)

钢 城 区

区委书记 李乃俊
区 长 栾 健

区名由来 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钢城区因境
内驻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512.34平方公里。辖5个镇(街道办事处),232个行政
村(社区) 。年末全区总人口29.76万人。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5.9‰,自然增
长率2.8‰。有少数民族17个,736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1.22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增加值30.53亿元, 增长16.8%。三次产业比例为2.3∶82.1∶15.6。全区规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09亿元,增长35.6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8
亿元, 增长18.8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42亿元, 比年初增加
25.05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01亿元,增加10.7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
额151.19亿元,增加22.78亿元。
农业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3亿元, 比上年增长10.63%。粮食总产4.10万吨,
花生总产0.56万吨, 蔬菜总产19.71万吨,水果总产3.71万吨。肉类总产1.14万吨,
禽蛋总产4078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12.5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25.0万千瓦,增长
18%。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2.02亿元, 比上年增长30.6%。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达到96家, 实现产值567亿元,增长20.17%;实现增加值159.67亿元,增长
4.05%, 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0.16亿元,增长27.4%;实现销售收入736.49
亿元, 增长17.24%; 实现利税55.76亿元,下降19.07%;实现利润18.16亿元,下降
39.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6.71,比上年减少70.31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19.8%,增加5.6个百分点。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45家,完成建筑业总
产值16.20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4570.10万元,下降64.41%。
建设 环保 年末城镇化率51.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投资1.94亿元, 下降20%。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2.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4.6平
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自来水普及率93.6%。村镇建设完成投资5431.6
万元, 下降16%。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工业废水排
放达标率达到98%,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1%,集中
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在“较好”以上。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552.92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73公里。公
路旅客运输量5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 064.7万元,下
降4.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75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312.7万元。年末固定电
话用户7.23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9.81万户,电话普及率24.3 部/百人,互联网用户
2.9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7亿元, 比上年增长21.27%。其
中, 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5.36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11亿元。实现地方进出
口总额6748万美元,增长20.7%。其中出口5873万美元,增长20.5%。新签利用外资项
目10项,合同外资额2600万美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3001万美元,增长7.94%。
新批境外企业(机构) 1家,协议投资总额100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302人次,增长
26%。 主要旅游景点有棋山森林公园、寄母山林场、九龙山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约70万人次,增长6%;实现旅游总收入5100万元,增长12%。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中1所(与职业中专合并) ,在校生2838人。普通初中14
所,在校生10 644人。小学43所,在校生17443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小学在
职教师2068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5项,其中,获省科技奖励1项。
专利申请量288件,授权专利16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
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65%。有卫生机构257所,其中,医院、卫生
院7所,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519张,
卫生技术人员1461人,其中,执业医师636人,注册护士589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5元,比上年增长28.7%;人均消费性
支出为13777元,增长29.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
资38 616元,增长14.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64元,增长13.77%;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4143.20元,增长19.78%。人均住房面积31.32平方米。全区城镇基本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954人、14036人、7130人、14
709人、5303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332人、6010人、886人、7708人、4502人。社会保
险基金总收入13 046万元,增加6555万元;支出6123万元,增加2677万元。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4.55万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8.34万人。全区城乡最
低生活保障救助6834人。其中,城镇低保1103人,农村低保5731人。收养性社会福利
单位5个,收养636人。社会福利企业8家,安置残疾人员310人。
【电影《棋山传奇》 首映式举行】 1月17日,由钢城人编剧、投资并在莱芜市
内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棋山传奇》举行首映式。《棋山传奇》是根据莱芜八景之一的
“棋山柯烂”编写的爱情神话故事片,钢城区文化馆的乔化军担任该片编剧,中国电
影集团公司承揽拍摄,片长90分钟。
(唐广源 李 娟 刘 欣)
组稿:亓玉胜 刘纯伟
责任编校: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