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3&rec=113&run=13

【综述】 截至2008年底, 全省气象部门共有17个市气象局(其中青岛、济南市气
象局为副厅级机构) 、108个县(区、市)气象局。省局设9个内设机构、9个直属事
业单位。 全省气象部门在职职工总数2020人,其中,具有博士生学历6人,研究生学
历58人,本科学历871人;正研级高工9人,副研级高工207人,工程师810人。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沿海7市已建成自动站47个,区域站500多个,新建
岸基站9个(含海岛站) 、浮标站3个、船舶站2个。引进船舶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对
烟大航线过往500吨位以上船只进行动态跟踪和精细化保障服务。 与省广电、安监等
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 并在城乡建设1400多块、利用其他部门600多块
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气象信息。 积极开展人工影响作业,全年增加降水约10.58亿立
方米,减少雹灾损失约2.86亿元。
综合观测业务稳定发展。完成省级移动气象台升级改造、建成13个市级移动气象
台。 15个GPS/MET水汽监测站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完成济青、京沪(京福)高速
公路山东沿线14个能见度观测站,实现实时数据上传。在东营河口建设全国闪电探测
子站。完成省级技术保障维修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大监站和区域站实时观测
资料质量自动监控和反馈。
预报预测业务大力发展。研制定量降水预报方法,改进中尺度ARPS模式的短时定
量降水预报。 应用MOS方法制作全省乡镇站点降水、温度、气压及风等常规要素精细
化预报产品。制作雷电落区预报、雷电灾害分析报告,开展强对流潜势指导预报业务。
建立和完善预报质量反馈机制,组织开发了“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系统”。省气
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投入业务运行。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山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拼图及开发应用研究”
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发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系统。全年申请专利4
项,发表科技论文347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32篇。人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继续落实“6121”人才工程,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培养年度计划。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
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囊括个人全能前三名。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全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与评价工作,编
制完成了《山东省风能资源详查可研报告》和《山东省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山东省
风能资源评估》专题实施方案。研发了省、市、县三级气候监测诊断业务系统,并投
入业务运行。
气象服务万无一失。准确预报了汛期13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
害预警信号31次,重要天气预报26期。浒苔处置气象服务及时到位。浒苔灾害爆发后,
省气象部门迅速成立浒苔应对服务领导小组,加强浒苔分布遥感监测和天气预警预报,
先后制作呈阅件和专报62期。奥运火炬传递保障有力,为火炬传递提供精细化气象服
务,完成了奥运火炬在山东境内传递气象保障任务;举全省气象部门之力,圆满完成
了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加密探测和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全省气象部门11位同志被中
国气象局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青岛市局等4个单位被
中国气象局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先进集体。

【气候概况】 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
平均日照时数偏少。四季大雾频繁,初春多浮尘、扬沙,空气质量下降,交通受到影
响; 春夏风雹多,盛夏受2次台风影响,强降雨导致局部灾情严重;初夏气温偏低;
年末出现2次寒潮天气过程,半岛地区出现暴雪,交通运输受到一定影响。总体来看,
全年无大范围气象灾害发生,且强度较小,综合本年度气象条件属于偏好年景。
一、基本气候概况
(一)气温。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3.5℃,较常年偏高0.4℃。各地在11.9(文登)
—14.8℃(淄博)之间,鲁南、鲁中和鲁西北局部地区在14℃以上,半岛东部地区在
12℃以下,其他地区在12?14℃之间。
与常年相比,鲁西北和鲁南局部地区持平或偏低,其他地区平均气温均偏高,鲁
西北和鲁中局部地区偏高1℃以上。
(二)降水。全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735.5毫米,较常年偏多13.4%,比上年偏
少58.0毫米,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 9月,7月份最多。各地降水量在414(滨州)
—1113毫米(临沂) 之间,鲁南和半岛部分地区在900毫米以上,其中鲁南局部地区
在1100毫米以上; 鲁西北部分地区在500毫米以下;其他大部地区在500—900毫米之
间。
与常年相比, 鲁西北大部、鲁中局部地区偏少,其中鲁西北部分地区偏少20%以
上;其他大部地区偏多,半岛部分地区偏多40%以上。
(三)日照时数。全年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2209.3小时,较常年偏少268.2小时,
比上年偏多83.3小时,是1998年以来连续第11年偏少。各地年日照时数在1830(枣庄)
—2526小时(莱州) 之间,均较常年偏少,鲁西北、鲁南和鲁中部分地区偏少400小
时以上。各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除2—3月、11—12月较常年偏多外,其他各月均偏
少。
二、四季气候特征
全省平均气温除夏季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各季均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显著偏高;降
水量冬季和秋季较常年偏少,春季和夏季偏多或显著偏多。异常评价指标显示,全省
大部地区气温秋季偏暖,春季显著偏暖,冬、夏季正常;降水量春季显著偏多,秋季
偏少,冬、夏季正常。各季大气干旱指数表明,大部地区秋季偏干,夏季偏湿,冬、
春季正常。
(一)冬季气温略偏高, 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少。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0.0℃,
较常年偏高0.2℃,比上年偏低1.8℃。各地平均气温在-1.0(滨州)—1.1℃(菏泽、
枣庄)之间,半岛大部、鲁中大部和鲁西北部分地区在0℃以下;其他大部地区在0℃
以上, 其中鲁南局部地区在1℃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鲁西部分地区和鲁南大部地
区偏低,其他地区偏高。
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4.4毫米,较常年偏少13.5%,比上年偏多2.1毫米。各地
降水量在5.0(德州) —49.0(青岛)毫米之间,从西北到东南大体呈递增趋势,东
南沿海至鲁南大部地区在30毫米以上;鲁西北部分地区和半岛局部地区在10毫米以下;
其他地区在10— 30毫米之间。 与常年同期相比,鲁西北大部、半岛大部和鲁西南部
分地区偏少,局部偏少60%以上;其他大部地区偏多。
冬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445.1小时, 较常年偏少56.0小时,比上年偏少19.4小
时。 各地日照时数在361.0(济南)— 516.0小时(文登)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半岛东端偏多外,其他地区均偏少,其中鲁西部分地区偏少90小时以上。
(二)春季气温显著偏高,春末降水显著偏多。春季平均气温为14.5℃,较常年
偏高1.4℃, 与上年持平, 为1951年以来的次高值(2002年最高, 为14.6℃),与
2001、2004、2007年春季气温持平,是1997年以来的连续第12年偏高。各地平均气温
在11.2(文登) — 16.4℃(菏泽)之间,半岛大部及鲁东南部分地区在14℃以下,
其他地区在14℃以上。 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地均偏高,半岛东南沿海偏高1℃以下,
鲁中局部地区偏高2℃以上,其他地区偏高1—2℃。
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48.5毫米,较常年偏多55.2%,比上年偏多19.9毫米。各
地降水量在90.0(惠民) —213.0(临沂)毫米之间,鲁中大部、鲁东南大部和半岛
北部地区在160毫米以上;鲁西北部分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在120毫米以下;其他地
区在120— 160毫米之间。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降水均偏多,其中鲁西北、鲁中部
分地区偏多100%以上。
春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679.7小时, 较常年偏少25.7小时,比上年偏多14.2小
时。 各地日照时数在560.0(枣庄)— 764.0小时(惠民)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鲁西南、鲁西北部分地区和半岛局部地区偏多外,其他地区均偏少,其中鲁西部分
地区和鲁东南局部地区偏少75小时以上。
(三) 夏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夏季全省平均气温为24.7℃,较常年偏低0.5
℃,比上年偏低0.5℃。各地平均气温在22.6(文登)—26.5℃(淄博)之间,其中,
鲁西北、鲁西南部分地区和鲁中西部地区在25℃以上,半岛大部和鲁东南部分地区在
24℃以下, 其他地区在24— 25℃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鲁中局部地区偏高外,
其他地区均偏低,其中鲁西北局部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偏低1℃以上。
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89.8毫米,较常年偏多20.2%,比上年偏少27.7毫米。各
地降水量在174.0(滨州) —795.0(临沂)毫米之间,鲁西北部分地区在300毫米以
下; 半岛大部、鲁东南大部地区在600毫米以上;其他地区在300—600毫米之间。与
常年同期相比,除鲁西北大部和鲁中局部偏少外,其他大部地区均偏多,其中半岛东
部和鲁东南大部地区偏多60%以上。
夏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493.0小时,较常年偏少172.0小时,比上年偏少19.5小
时,为1951年以来的最少值。各地日照时数在375(枣庄)— 622小时(福山)之间,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日照时数均偏少,其中,半岛大部地区偏少150小时以下,
鲁西北大部、 鲁中东部和鲁南局部地区偏少200小时以上,其他地区偏少150—200小
时之间。
(四)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少。秋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5.0℃,较常
年偏高0.9℃, 比上年偏高0.4℃, 为2003年以来连续第6年偏高。 各地平均气温在
13.9(沂源) — 16.3℃(淄博、青岛)之间。半岛大部、鲁南大部及鲁中北部、鲁
西北部分地区在15℃以上;其他大部地区在15℃以下,其中鲁中局部地区在14℃以下。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气温均偏高,半岛大部、鲁中部分地区和鲁西北部分地区
偏高1℃以上; 鲁南部分地区及鲁中局部地区偏低0.5℃以下; 其他地区偏高0.5—
1.0℃。
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9.7毫米, 较常年偏少32.5%(偏少38.3毫米),比上年
偏少44.2毫米。 各地降水量在52.0(莱州)—127.0毫米(青岛)之间。东南沿海、
鲁西北部分地区和鲁中局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上; 半岛北部和鲁西北局部地区在60毫
米以下; 其他地区在60—1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鲁西北部分地区和鲁中局
部地区偏多;其他地区偏少,半岛大部、鲁南部分地区偏少40%以上。
秋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542.4小时, 较常年偏少59.3小时,比上年偏多52.6小
时, 为2003年以来连续第6年偏少。各地日照时数在420(莒县)—643(福山)小时
之间。半岛、鲁西北部分地区和鲁中部分地区在550小时以上;鲁南部分地区在450小
时以下; 其他地区在450— 550小时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除半岛东北部地区
日照时数偏多外, 其他大部地区均偏少,鲁南部分地区和鲁西北局部地区偏少100小
时以上,其他大部地区偏少100小时以下。
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暴雨。全年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季内全省共有34天出现暴雨。暴雨天气
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其中7月18日,全省约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出现暴雨。受暴雨影
响, 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全省共有约157.3万人受灾,5人死亡,3人失踪;农作
物受灾约13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1.8亿元。
(二) 风雹。全年全省共发生14次大风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达5厘米,最长
降雹持续时间达50多分钟,农业受到较重损失。
春季末, 省内共出现5次大风冰雹天气,造成农业生产及水果种植业严重损失,
全省受灾人口逾7.3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984.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夏季,全省出现了8次大风、冰雹天气,部分地区灾情较重,约7.3万公顷农作物
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5.3亿元。
秋季发生一次风雹天气,9月10日,德州的禹城、齐河2市(县)先后遭受风雹袭
击,造成玉米、棉花大面积倒伏,部分房屋损坏,受灾人口3.5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
积7200公顷,成灾面积3123公顷,绝收面积240公顷;倒塌房屋105间;农业直接经济
损失2092万元。
(三)寒潮、暴雪。2月5日,全省大部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天气,半岛地区降大雪。
由于气温低,路面出现结冰,部分路面积雪结冰严重,交通运输受到较大影响。8日,
鲁西北和鲁中部分地区、 鲁东南出现小雪天气,部分高速公路封闭。10— 12日,全
省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临沂、枣庄等地出现雨夹雪。受其影响,道路出现积雪或
结冰, 交通运输受到影响。24— 25日,全省自西向东出现降雪天气。受其影响,省
内多条高速公路封闭。
12月出现2次寒潮天气过程。 3—6日,受寒潮影响,全省自西向东出现降水和大
风降温天气, 内陆阵风7级,海上阵风10—11级,全省气温明显下降,降温幅度10—
14℃, 最低气温出现在5日、6日的早晨,鲁西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9—-11℃,
其他地区-6—-9℃, 阳信最低气温达-12.9℃,半岛东部降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文
登过程降水量最大,为37.3毫米,烟台市区积雪达33厘米,部分地区深达40厘米左右。
21—22日,全省出现1985年以来同期最强寒潮,受其影响,自西向东出现大风降温天
气,鲁西北东部、鲁中北部和半岛地区出现降雪,21日,内陆阵风7—8级,海上阵风
9级, 全省大部降温幅度10— 12℃,半岛地区降温幅度为8—10℃,22日早晨,鲁西
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最低气温为-13— -17℃,鲁南地区在-12℃左右,半岛北部
地区-5—-8℃,其他地区-10℃,肥城最低气温达-17.1℃,为2008年入冬以来省内的
最低,21— 22日,半岛东部降中到大雪,烟台地区局部暴雪,福山过程降雪量最大,
积雪深度最大为25厘米,道路出现积雪或结冰,海陆空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
(四)大雾。全年除2月、8月、12月未出现大雾天气外,其他各月均有大雾天气
出现, 其中4月、6月、7月、11月大雾天气发生频繁,主要出现在半岛和鲁东南沿海
地区。 3月11— 12日,4月7日,11月5日,11月24日出现了全省性范围的大雾天气,
其中11月5日出现的大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11月5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雾或浓
雾,青岛郊区最低能见度仅为5米,济宁市浓雾持续9小时,受其影响,部分城市空气
质量严重下降,出现重度污染;多条高速公路封闭,部分海、河港口船舶停航,部分
长短途汽车停开,临沂600个客运班次延误。
(五)大风。冬季山东海上多出现大风天气,海上运输和生产受到影响。2007年
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省沿海出现偏北大风8—9级,阵风
10—11级, 烟台港客滚轮全面停运96小时,有5000多名旅客及600多辆所载汽车等待
疏散。 2月11—13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海上出现7—8级偏北大风;22—23日,受
较强冷空气影响,山东沿海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海上出现7—8级偏北大风,温度普降
6—8℃;26日,全省出现偏北大风,海上风力7级,阵风9级;29日,全省出现偏北大
风,海区6— 7级阵风8级。
春季大风天气频繁,农作物受灾严重。3月1日,山东近海南风6— 7级阵风8级;
2日, 近海北风7—8级阵风9级,内陆地区北风4—5级阵风7级;18日,鲁西北和鲁中
地区北风5—6级阵风7级,海上北风7—8级阵风9级;19日,威海出现大风天气,沿海
风大浪高。 4月20— 21日,日照市莒县、五莲,淄博市博山等3县(区)先后遭受暴
风袭击,局部地区遭受龙卷风袭击, 全省受灾人口4.5万人, 因灾死亡1人,农作物
受灾面积320公顷, 倒塌房屋475间,倒损各类大棚1671个,直接经济损失1636.27万
元; 23日,受冷空气过境影响海上出现7级偏北大风;25—26日,受渤海气旋影响,
海上及半岛北部地区出现7级大风。 4月28日—5月1日,海上出现6—7级,阵风8级偏
南大风,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5级,阵风7级;5月3日,冠县、临清市部分乡镇遭
受大风袭击,最大风力10级, 局部降大雨,致使小麦大面积倒伏,受灾人口10.73万
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9488公顷, 其中绝收面积20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960余万
元; 6日,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出现阵风7级以上的偏南大风;8日、11日夜间到
12日海上出现6— 7级偏北大风。
秋季出现5次大风天气, 秋末伴随降温。9月1日,受地面气旋影响,半岛地区出
现大风天气,平均风速达22米/秒,阵风25米/秒;25—26日,沿海地区北风平均风力
7—8级,阵风9级。10月23— 24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地区气温明显下降,
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天气,24日凌晨,鲁西北、鲁中地区最低温度在5℃以下。11月
7—9、 17—19、27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省出现明显降温天气,海上出现风力7
—8级、阵风9级的偏北大风,降温幅度大部地区在6℃左右。
(六)浮尘、扬沙。春季,省内出现4次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空气质量下降。
3月1日,鲁西北、鲁中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山东省2008年以来第一次浮尘和扬沙天气,
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18日中午,全省自西向东出现大风降温和扬沙(尘)天
气, 鲁西北、鲁中地区大风6级,阵风7级,部分地区伴有小阵雨;22— 23日,全省
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和大风天气过程,鲁西北和鲁中出现7级阵风并伴有扬沙天气。5月
28日,青岛、烟台等地出现大范围浮尘天气,能见度不足5千米,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七) 干热风。5月26日、31日,淄博市张店区出现轻干热风天气,日最高气温
32.6℃, 14时相对湿度16%,风速5.1米/秒;31日,德州市德城区出现干热风天气,
日最高气温32.4℃, 14时的相对湿度及风速分别为15%和7.9米/秒。干热风天气使得
小麦叶片出现轻微的凋萎,芒尖干枯,受灾面积16466.7公顷,损失粮食100万斤,经
济损失80万元。
(八) 雷击。6月30日,临邑县发生雷电灾害,有1人死亡。8月26日,惠民县发
生雷击事件,造成县中心医院CT室影像成像设备损坏,经济损失达5万元。
(九)龙卷风。7月4日下午,胶州胶莱镇小高于家村遭受龙卷风袭击,持续时间
近10分钟,一活动板房被掀出200多米远,1.2万平方米的新建蔬菜批发市场被全部掀
翻,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
(省气象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