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98&run=13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30多个国家
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 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
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2月10日,重庆海尔工业园洗衣机生产线开工投产,该生产基地具备300万台的年
产能。4月6日,在由万国测评和大智慧证券网主办的大智慧杯2006年中国证券投资者
年度评选活动中, 海尔集团上市公司“青岛海尔” 成为200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性的
上市公司50强。 4月25日,在由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
意度测评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2007年中国耐用消费品用户
满意度指数”调查中,海尔集团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微波炉、
抽油烟机等产品的用户满意度为第一。 4月27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经济贸
易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财富论坛上,海尔集团被评为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
力的财富企业。6月7日,海尔集团被著名商业杂志《环球企业家》评为最具全球竞争
力中国公司20强;海尔美国贸易公司获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最佳海外子公司单项
奖——北美之星。 6月13日,海尔集团被中国外商网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跨国
公司。7月13日,海尔集团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最受尊敬的企业。
海尔品牌价值达786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冰箱、
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
牌产品”,其中海尔牌冰箱、洗衣机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该集团占中国家电市场整体份额的25%以上,继续保持第一。其中高端产品占市场份
额的30%以上。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
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年底,海尔集团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其中,2007年
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发明专利2项。参与9项
国际标准的制定,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
项,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 海尔集团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
单合一” 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关注。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
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进行案例研究,其
中“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集团)

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现指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统称。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
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
主体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的东营市境内。胜利石油管理局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下属
企业,胜利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下设
39个二级单位, 4个局属经济实体,5个管理局控股公司,2个管理局派出机构;现有
用工总量111298人, 其中正式职工88852人;固定资产原值268.68亿元,净值164.99
亿元。 胜利油田分公司下设21个二级单位,分公司机关设15个职能处室,6个直属部
门,托管3个二级单位; 有员工87379人,其中正式职工58526人;固定资产和油气资
产总值1682.67亿元, 其中油气资产原值1498.38亿元; 固定资产和油气资产净值
652.05亿元,其中油气资产净值548.26亿元。2007年,全油田实现总收入突破千亿大
关, 达到1099亿元,企业增加值766亿元,税费344亿元,税前利润339亿元。
至年底, 胜利油田共做二维地震测线246346.5千米、 三维地震资料面积
26266.78平方千米。 完钻探井6280口,累计探井进尺1607.45万米。已找到75个不同
类型的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7.2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56.23亿立
方米。已投入开发72个油气田,动用石油地质储量40.95亿吨。有油井22891口,气井
371口,注水井7455口。累计生产原油9.08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518.17亿立方米。
油气勘探成果丰硕。全年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14亿吨,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
量1.08亿吨,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2亿吨,连续5年三级储量均过亿吨。在东营
西部滩坝砂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00多万吨、新增控制储量5300多万吨、预测储量
4900多万吨, 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最大亮点;在东营北带盐222块、渤南洼陷沙三
段、滩海地区馆陶组、东营组以及富林洼陷等区域,均找到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储量。

胜利油田新疆探区探索井(供稿 胜利油田)

油田开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生产原油2770万吨,同比增加28.4万吨,是
近年来原油增量最多的一年。 全年新建产能创近年来最高水平,达到346.8万吨。老
区稳产基础持续增强, 开发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 综合递减率5.8%、 自然递减率
14.7%、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11%,均比上年有所好转;全年新增可采储量2775万吨,
储量替代实现良性循环,连续11年实现储采平衡。
内部改革调整持续推进。全年改制分流企业24家,分流人员3671人;截至目前,
全油田已累计改制分流68家, 累计分流24460人。管理局整建制实施改制分流的骨干
机修厂有动力机械厂、工程机械总厂、无杆泵公司、总机械厂和机械公司,连同已经
改制的集体企业,油田整个机修系统已全部实施改制分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改
制后的油田机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100亿元以上, 为东营市建设“制造基地”奠定
了基础。全年共清理整顿油田机修企业271家,累计完成571家。通过改制分流、清理
整顿,油田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趋于合理,体制框架基本清晰。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把ERP、内控、资金流、考核等
四道防线,坚持每月一次经济活动分析,实现了由先干后算“核算管理型”向先算后
干“管理核算型”转变。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业务板块的考核办法,初步形成以资产占
用回报、目标成本管理和投资项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控制机制。对关键因素实
施项目管理, 作业、用电、燃料结构调整等6项大额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效益同
步提高。 2007年,石油工程板块实现收入230亿元,占全局经济总量的75%,同比增
加51亿元, 其中钻井系统实现收入10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工程建设板块实现
收入49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社区板块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
生活质量和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外部市场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实现收入84亿元,
同比增加20亿元。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全年组织实施重点课题386项,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励43项。“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与维修装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化学驱提高石
油采收率研究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62项,其中发明
专利11项。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剩余油富集区认识理论得到
丰富和深化, 有效地指导了现阶段油田勘探开发实践。 全油田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6%,特别是水平井技术创新与应用尤为突出,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技术应用在国内
居于领先水平。全年依靠科技进步新增探明储量5076万吨,新增原油339万吨。
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得到强化。立足本质安全和长效安全,突出安全隐患工程治
理,落实《安全生产禁令》,严格责任追究和事故问责,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巩
固。深入开展第82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和基层达标验收工作,大力推行标准化操作,
狠抓习惯性违章和薄弱环节的自查、整改。建立健全各个层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
系,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见到实效,管理局、分公
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0.02 7吨和0.01吨标煤, 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
内。 全年处理油泥砂36.6万吨,处理钻井作业施工废液4万吨,无害化处理井场泥
浆池6800多个,污水外排达标率达98%,基本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

(贾文昌 杨荣才)

海信集团

2007年, 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利税27.2亿元,利润11.8亿元。生产
电视机729万台、空调349万套、电冰箱500万台、手机295万部。6月6日,广东海信多
媒体有限公司完成现金出资及注册登记,成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所辖的全资
子公司, 主要负责电视产品的生产及销售。9月28日,海信广东多媒体产业基地正式
开工投产,海信平板电视在华南区域实现了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
10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了《2007
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年度报告》 , 公布中国竞争力500强企业信息, 该集团以
84.25的综合指数蝉联榜首。 11月24日,国内35家主流媒体联合在广州发布“2007年
度中国地产荣誉奖”,海信地产被评为“2007年中国值得尊敬的房地产品牌企业”。
12月7日,被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评为“全球最有可能成为顶级企业”。
4月23日, 2007年度中国数字电视行业最权威年度总评揭晓, 该集团获“2007
中国数字电视年度成功大奖” 和“2007年度液晶电视成功大奖” 和“消费者最喜爱
的彩电品牌大奖”。7月7日,在青岛海信研发中心正式发布命名为“DNet-home”的
数字家庭系统标准第一版。8月,以海信TLM5299平板电视为核心的“蔚蓝海岸”家庭
影院获得象征着全球工业设计至高荣誉的德国iF工业设计大奖,为54年来中国彩电品
牌首次。 11月11日,在“2007创新盛典中国工业设计奖” 颁奖典礼上, 海信
真+天翼系列平板电视TLM46V69获 “2007最佳年度特色奖” 。 11月, “海信真+
天翼” 系列TLM42V69液晶电视获“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海信清泉墅成为首
个数字化实验小区。12月19日,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召开,该集团囊括了“2007年平板
电视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2007年最畅销平板电视产品和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平板
电视产品”等多个奖项。
3月, 位于荷兰埃因霍温的海信研发中心开始运行,成为国内彩电企业在欧洲设
立的首个独立研发中心。截至年底,该集团已在青岛、深圳等地设立5个研发中心。4
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海信集团为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
7月12日, 国家科技部公布首批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该集团成为国内
第一个在数字多媒体技术领域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企业。 7月底,信息产业部公
布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招标项目中标单位, 海信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中标
“电视用TFT-LCD大尺寸LED背光模组”项目的彩电企业。9月19日,中国彩电业第一
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海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信息产业园投产,打破了中国
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品牌的现状。

(张舒)

齐鲁石化

2007年6月, 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体制转换要求,注销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
司,其资产、业务、人员等整体划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简称齐
鲁分公司) 。 6月27日, 成立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
(简称齐鲁石化分公司)。12月26日,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完成注销。至
年底, 齐鲁石化设有直属单位28个, 职工总数31312人, 其中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1074人,中级技术职称1538人。拥有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和辅助装置90余套,可生产各
类石化产品120余种。固定资产原值357.12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55.18亿元。
2007年, 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连续3年实现稳步增长。 全年加工原油
1055.35万吨,同比(下同)增加15.26万吨。认真贯彻中石化总部要求,自觉承担保
障成品油市场供应的政治任务,降低乙烯生产负荷,努力增产成品油,共生产成品油
556.77万吨, 其中增产柴油6.5万吨,超额完成总部下达的任务。 生产乙烯84.68万
吨, 增加8010吨; 生产塑料116.25万吨、 橡胶21.26万吨、丁辛醇33.79万吨、烧
碱51.87万吨,发电38.9亿度。
实现营业收入673.23亿元, 完成利税67.2亿元,其中利润36.19亿元,为年目标
任务30.1亿元的120.2%。

一、企业管理体制实现转换

6月27日, 注册成立中石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相继完成财
务资产处置、 机构调整、房地产变更、分公司登记和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注销等7个大
项目、22个子项目的工作。12月26日,完成原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的注销,
体制转换工作如期到位。按照中石化总部统一部署,完成了分公司、股份公司的合并
及相关资源的整合。 科技工作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完成129项科技攻关任务,开发
新产品4个。资金利用进一步优化,财务费用减少1.01亿元,下降53.47%。

二、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严格控制原料采购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进口原油采购还原价格比中石化平均价
格低0.675美元/桶, 降低成本2.47亿元;增加系统外优质低价石脑油采购,降低成
本2180万元。优化天然气、瓦斯、液化气资源,全年节约制氢用石脑油2.04万吨,降
低成本7046万元;实施焦化瓦斯替代,全年节约液化气2.58万吨,降低成本6764万元。
优化产品结构, 炼油、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比率提高。全年增产裂解原料34.78万
吨, 增长17.2%; 高标号汽油比率达到89.4%,增产低凝点柴油25.5万吨、芳烃料
1.36万吨。内部资源进一步向边际贡献高的产品倾斜,塑料厂比计划多消化乙烯8700
吨;市场效益好的丁辛醇、环氧氯丙烷的产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年增产丁辛醇2.29万
吨、环氧氯丙烷4615吨。年内,聚氯乙烯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三、改革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编制上报了建设公司改制实施方案,已经获得总部批复。一化劳服公司、兴鲁公
司、 齐城工贸公司、淄博胜炼化工厂、临淄区化工厂、齐胜公司等6个集体企业的改
制工作基本完成。完成清退项目56个,圆满完成总部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加上2006
年清退的23项,清理整顿已完成全部项目计划的79%。

四、建设发展项目有序推进

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克服设计滞后、设备交货延迟等困难,积极推进在
建项目建设进度。 齐鲁石化资源优化项目——3台CFB锅炉陆续建成投产,3台配套的
发电机组中的2台已经并网发电,煤气化和空分项目管道安装正在收尾。新建140万吨
/年焦化装置安装基本完成,已开始单机试车。四川达州化肥项目大件运输历尽周折
运抵现场,土建施工基本完成,现场设备管道安装进展顺利,首批操作人员的培训已
经完成。

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全年节水574万吨, 下降7.73%,取水总量降至684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
342万吨,下降15%;COD排放量减少385吨,下降16.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5万
吨, 下降31%。通过稳定炼油、二化两套CFB锅炉的运行,优化乙烯开工锅炉燃料结
构, 全年压减燃油14.66万吨, 下降44.7%,增效2.2亿元。 加强管理考核与节能
技术改造, 全年节能11.26万吨标油, 下降4.17%。其中,炼油综合能耗为71.67千
克标油/吨,下降3.38千克标油/吨;乙烯燃动能耗为664.8千克标油/吨,下降9.9
千克标油/吨。

(王敬华 曹钰梅)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成立于2003年1月,以煤电、房地产、
港运物流等为核心业务。2007年,公司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最
佳诚信企业”。“鲁能”商标连续3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十大公众认知商标”。
公司坚持实施资源型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在优势领域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核心
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2007年, 在建装机容量360万千瓦, 新核准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共完成发电量
559亿千瓦时。 一批重点项目已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程序或已列入国家和相关省区发
展规划。公司大力发展风电、生物质发电等绿色能源,规划建设风电规模240万千瓦,
其中, 已投产8.97万千瓦,在建8.63万千瓦,已核准32.7万千瓦,前期项目43.65万
千瓦。运营管理5家生物质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
房地产业年开发规模由公司成立之初的74万平方米增长到358万平方米, 已累计
开发房地产面积631万平方米。 年内实现开工面积168万平方米、竣工134万平方米、
销售140万平方米。
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7年,运营煤矿年产能1331万吨,在建煤矿年产
能1280万吨,煤炭产量885万吨。氧化铝年产能100万吨、电解铝年产能12.5万吨,在
建氧化铝年产能100万吨, 全年完成氧化铝产量85万吨。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公司被列
为国家八大铝工业基地之一。
港运物流等业务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已建成运营5个3000吨级至5万吨级码头,
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37万吨;在建2个5万吨级码头,核准1个15万吨级码头。

(李灿)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坚持科学发展、理性经营、
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生产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年产销重型汽车100619辆,同比(下同)增长65.99%;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
增长68.8%; 实现利税28亿元,增长30.8%;实现利润17.3亿元,增长123.5%;整
车出口超过1.4万辆,增长125.2%;创汇5.15亿美元,增长140.39%,各项指标再次
刷新创历史纪录,位居国内重卡行业之首,从产销规模来讲,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
造商之列。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新成绩,技术研发部门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实施了270余项技术开发项目, 投入技术研发费用18.6亿元。一是新产品开发工作呈
现前所未有的活力,新产品投放市场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其中工程自卸车质量水平
大幅度提升,适应性开发取得明显效果,自卸车在全国占到近60%的市场份额,稳居
同行业第一位。二是中国重汽低排放、节油型发动机研发取得重大成绩,12升大马力
发动机、 国III发动机生产形成规模。车桥总成的工艺改进,制造水平提升和变速箱
总成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重卡
N07系列产品有突破性进展, 将择机推向市场。三是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企
业已有授权专利786项。 四是加强技术改造工作,济南章丘生产基地、杭州萧山发动
机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已经形成规模,集团公司在整车和关键总成生产方面形成新的优
势。

三、国际化战略取得新突破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进展,通过调整出口单位组织机构和销售队伍的扩大,国
际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效果。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
区, 在境外建立了7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CKD境外组装业务开始实施,生产规模逐步
扩大。继续加快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与ZF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关
系的基础上,德国VOSS公司在济南建厂投产,开始直接为中国重汽生产供应重要零部
件。

四、质量工作得到加强

全面加强质量体系建设, 推行PPM指标体系, 主要生产企业均已通过TS16949体
系认证,集团公司通过了3C产品认证和国军标认证,主要车型的首次故障里程平均达
到1万公里,售后服务主要故障率降低40%以上。

五、节能减排、节约增效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深入开展“万人节约增效” 活动,万元产值能耗平均每年下降10%以上,连续3
年每年单车成本降低1万多元。 万元工业产值耗能、耗水分别同比下降33%和31%,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消费量为0.037吨标煤, 重复用水率达到91.6%,节能降耗指标完
成情况居全国重卡行业领先水平。

六、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逐步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
策程序。二是建立经营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对责任单位和主要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三是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全面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四
是积极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法律监审部门参与重大合同
评审、招标采购、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七、红筹上市取得圆满成功

11月28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面向全球公
开发售,得到境外各大投资机构的关注,首期融资99.5亿港元,成为在香港联交所上
市的中国制造业最大红筹股。

(刘华)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矿集团)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出口
和深加工基地,山东省三大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山东省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
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至年末, 兖矿集团资产总额580亿元,在册职工10万人。集团名列2007年中国大
型工业企业500强第93位,纳税额居全国200佳第56位,主营业务利润居全国煤炭开采
和洗选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 “兖矿煤”入选首届中国品牌500强第68位,品牌
价值123.6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其中煤炭销售收入165亿元,占总销售
收入的46.48%; 非煤销售收入19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53.52%,其中煤化工销售
收入71.06亿元。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至年末,首期年产50万吨甲醇的兖矿国宏化工公司投产,兖矿集团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高硫煤制甲醇企业,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醋酸生产企业。省外区域性煤化工基地建
设进展顺利。 陕西榆林60万吨甲醇项目部分界区试车,榆林100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
工业示范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山西天浩10万吨甲醇项目甲醇、热电界区进入单机试
车;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投资34亿元建成14万吨电解铝项
目, 投资26.09亿元建设年产14万吨新型工业铝型材项目,发挥煤电综合效益优势;
制定机电成套设备制造发展规划,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尽快形成机电成套设备制造能
力。

二、煤炭主业稳步发展

一是稳定本部煤炭产量和效益。一方面,实施薄厚煤层配采,提高资源回收率。
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产量不增效益增。全年煤炭产量
3887万吨,其中,本部3502万吨,省外227万吨,国外158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对外资
源开发。以技术、管理、人才输出为依托,积极参与菏泽巨野、贵州、陕西、山西、
新疆和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开发。 投资建设的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安全生产原煤160万
吨,成为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成功开发建设的首对矿井;兖州煤业公司以41%股权比
例控股开发陕西榆树湾煤矿;注册成立兖矿新疆能化公司,依法取得准东46亿吨煤炭
资源探矿权。

三、安全生产平稳推进

2007年,兖矿集团实现安全年,重伤和轻伤事故起数同比分别下降55.6%和56.4
%, 杜绝了重大非人身事故, 安全生产在全国煤炭企业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投资
42659万元, 完成生产安全费用工程2375项;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加强了井
下通风、 供风、防尘供水三条“生命线”建设;本部8对矿井和鲁南化肥厂、国泰公
司达到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编写了52个工种的安全培
训教材;启动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系统,实施安全培训198期,培训职工19620人。

四、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坚持产学研结合,健全科研机构。兖矿集团拥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
程中心、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10
所和校企共建研究机构7个。与中国化工建设集团等9家单位结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与清华大学、美国杜邦公司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二是科技成果转
化加快。 自主研发出国际上第一套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向德国DBT公司转让专利
技术有限使用权, 实现向发达国家输出先进采矿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年产600万吨高
可靠性自动化、信息化综放工作面试生产,高温费托合成煤液化中试装置一次投料开
车成功。醋酸专有技术、多喷嘴气化炉技术获得转让费1.2亿元。

五、企业基础管理得到强化

一是坚持安全高效发展,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
先进水平。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取得44个质量体系、20个环境体系和17个职
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证书;建成数据、语音、视频合一的信息网,实现网络数据化、
会议远程化、安全生产管理程控化。三是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兖矿集团完成32项
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实现节能量61379吨标准煤,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责
任目标的11.6%;二氧化硫减排217 0吨;COD排放量1313吨,下降36%;氨氮排放量
477吨,下降34.6%。年内,兖矿集团被评为“山东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企业”,
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

(杨建平)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截至年底,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济钢)总资产416亿元,在册职工4.1
万人。济钢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厚板
生产和出口龙头企业。非钢产业主要有机械加工与制造、冶金建设、现代物流、新型
建材、耐火材料、冶金炉料(辅料)、钢结构加工、电气自动化、球墨铸铁管及铸件、
房地产开发、工业气体和商业贸易等12大非钢骨干产业。济钢全年生产钢1212万吨、
铁1083万吨、 钢材1225万吨,分别比上年(下同)增长8%、14%、12%。实现销售
收入502亿元、 利税60亿元、利润31亿元,分别增长13%、36%、42%;出口钢铁产
品142万吨,创汇8.1亿美元,增长22%。继上年锅炉容器钢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后,
9月,济钢牌高强度建筑结构用中厚钢板又登上中国名牌产品榜。
把握科学发展观,培育绿色品牌。济钢把2007年确定为“绿色品牌年”,由关注
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关注企业品牌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竞争,由关注市场竞争力转变为同
时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化循环经济和提升质量品种方面。 围绕
“绿色品牌年”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品牌建设,质量品种优势进一步显现。济钢从
品牌价值特征出发,将造船板、锅炉容器板、低合金高强板作为中厚钢板的代表性产
品,提高产销量,扩大优势,三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造船板产销量连
续两年翻倍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线能量焊接用高强钢板实现批量供货,济钢
成为国内向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整体供货的四家企业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增强,济钢产品品牌的市场认同度快速提升。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项目运行水平。能源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
大幅增长,全年发电量超过25亿千瓦时,是上年的2.3倍。加大自主创新,320平方米
烧结机和炼钢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用,炼焦煤气流分级干燥项目研发建设成功,标志
着济钢在循环经济技术开发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加快技术改造,100吨干熄工程高
效率、快节奏建成,实现了焦炭全干熄。关注社会责任,加大消化处理济南裕兴化工
厂铬渣的工作力度, 累计处理铬渣1 6万余吨。济钢层层签订落实节能环保责任书,
能耗、物耗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 一炼钢吨钢转炉煤气回收超过100立方米,
三炼钢超过110立方米,焦炉煤气实现“零”放散,高炉煤气放散率降到5%。加大节
能清洁自主产权技术输出, 在柳钢建设的150吨干熄焦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山东省发
展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在济钢召开,济钢成为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
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项目签约者。济钢循环经济的品牌形象逐步树立,社会
影响进一步扩大。
积极推进创新,不断深化改革。一是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总抓手,提高综合管理水
平。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以战略创新为引擎,以和顺文化为灵魂,以顾客价
值创新工程、供应商满意工程、凝聚力工程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柱,以‘六西格玛+
标准化’过程精准管理为基础,以济钢质量管理奖为驱动力”的特色管理模式。二是
坚持“系统优化、均衡稳定、运行高效”的原则,提高过程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生
产管理绩效评价系统”,通过系统绩效评价,提高生产运行的掌控能力,保证生产经
营稳定协调运行。加强信息自动化工作,完善产销一体化管理和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
促进产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高效。强化基层管理,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树立系统观
念,优化铁前原料、炉料结构,稳定高炉操作,降低消耗;强化物流管理,提高铁路
运输比例;开展典范借鉴活动,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全年成本降低总额超过10亿元。
三是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以“可尊,可信,共创,共赢”的企业
核心价值观为平台,扩大战略合作,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稳
定的供应链体系。与国内外大型原燃料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内战略合作伙伴
数量达到29家,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10多家。强化营销战略合作,培育忠诚客
户群,战略合作用户增加到47家,产品直供比例达到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以资产合作为纽带,联合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建设加工配送中心,优化市场占有结构,
确保了济钢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加强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创新联盟,在赤泥综合利用、
煤调湿、煤机用高强度中厚板技术开发、炼钢转炉干法除尘及余热回收发电新工艺技
术开发等方面进行联合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济钢进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队伍。五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改制工
作。钢铁股份公司规范运作,公众形象不断提升,该公司荣获蓝筹公司高成长金鼎奖、
最佳董事会金圆桌奖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称号。各子公司以改革改制为动力,开
阔发展思路, 经营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9亿元,实现利润10.3
亿元。

(陈双玲)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钢)拥有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等
25个子公司,总资产500亿元,职工3.9万人,具有年产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莱钢钢铁主业主要产品有:H型钢、热轧卷板、螺纹钢、特殊钢等系列,其中,热轧H
型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齿轮钢产销量全国第一。非钢产业产品主要有:钢
结构、粉末冶金、水泥、耐火材料等。
2007年, 莱钢实现销售收入572亿元、 利税96亿元、利润56亿元,同比(下同)
分别增长28.94%、117.5%和153.55%。全年生产钢1169.9万吨,生铁1079.1万吨,
坯材1177.5万吨,分别增长8.4%、6.95%和10.7%。
积极稳妥地推进焦炉、高炉、转炉、电炉及成材工序改造建设,技改工程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2号焦炉、银山前区2号转炉等一批重
点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先后淘汰3座25吨电炉、4座128立方米高炉、2座4.3米焦
炉以及部分轧材线等落后设备。 全年累计开发X系列管线钢、海洋石油平台用钢等52
个新产品, 新产品产量270.68万吨,实现利润10.81亿元;年内,莱钢再次获得中国
钢压延加工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产业结构、资本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非钢产业和资
本运营发展势头良好,子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完善产销研一体化运作。逐步理顺运作体制,完善以利润为主的考核政策,产销
研各环节、各工序协调一致。大力推进战略采购,与山西焦煤集团等续签长期战略合
作协议,到年底,仅原燃料长期战略供户就达32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大宗原燃物料
供应基地。以提高铁产量为重点,以动力能源供应和设备稳定运行、安全生产为保障,
强化生产组织,钢、铁、材及烧结矿、球团矿、焦炭、热电、动力、火车运输周转量、
机械产品产量等均完成年度计划。深入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稳步推进战略销售,市场
适应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 产销率、履约率、货款回收率、合同兑现率均达100%,
直销率达42%。省内区域销售比例达61.42%,超计划目标11.42%。持续推进国际化
战略, 优化出口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出口钢铁产品197万吨,增长38.6%,约
占销售总量的20%; 创汇10.4亿美元, 增长76.4%, 出口产品实现利润2.43亿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批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实施,2号干熄焦工程建成投
产,银山型钢25兆瓦发电工程、CCPP发电工程常规发电系统并网发电,高炉水渣微粉
工程投产,干熄焦量达到65%,自备发电能力达到30%。铁素资源、固体废弃物、水
资源、二次能源四个循环链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莱钢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加大
粉尘、废气、废水污染治理力度,全年COD排放量0.02千克/吨、下降4%,达到清洁
生产一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量2千克/吨、下降5%,烟尘排放量1.43千克/吨,均
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标准。全集团实现可比成本降低率2.95%,其中,股份公司3.23%,
银山型钢公司2.52%。全年吨钢综合能耗(本部)663.78千克,吨钢耗新水3.43吨,
节能14.63万吨标准煤。 继续加强环境建设,全年栽种各类树木50余万株,新增绿化
面积60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中试
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山东省首家钢铁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在莱钢落户。深入推进《做强
莱钢技术支撑体系》贯彻落实工作,工艺控制水平显著提高。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全
年轧材成材率98.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序由上年第7位提
高到第5位。 至年底,莱钢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1个,涵盖了主业所有的主导产品
和辅业的部分特色产品。年内,莱钢荣获“全国质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持续深化管理创新。莱钢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荣获国家最高质量管理鼓励奖。
不断完善体系文件和运行机制,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障能力进
一步增强。认真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群众性技术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培训,全
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4期1.4万人次。全面推进钢铁主业岗位评价,初步建立岗位信
息分析动态管理平台。继续扎实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培育企业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莱钢再次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
位”称号。完善外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全年共完
成审计项目204项,审计资金总额336亿元。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合同管理,有
效地规避了风险。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改制。顺利完成股份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主辅分离、辅业改
制工作取得新进展,莱芜矿业有限公司等11个单位完成改制任务。针对改制后的新形
势、新变化,莱钢进行了重组,成立了集团理事会,颁布实施了新公司章程,形成以
产权为纽带关系的新型管控模式,集团运作走上更科学、更规范的发展轨道。

(李海新)

责任编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