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96&run=13

综述

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470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82.7亿元,比上
年(下同) 增长23.7%;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68.5亿元, 增长29.1%; 实现利税
438.8亿元,增长35.4%;实现利润266.9亿元,增长41.8%;出口创汇138.1亿美元,
增长12.5%。棉纺织装备水平及纱、布、针复制、家纺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位。
“创新年”活动成绩突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
强化设计创新,提高纺织产品总体设计水平。以服装和家纺两条产业链为重点,围绕
最终产品配套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设计水平。分别组织了“鲁泰格蕾芬杯”面
料设计、“即发杯”针织服装设计和“新郎希努尔杯”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与中国家
纺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了“亚光杯”家纺时尚产品设计和“华纺杯”家纺手工精品创意
大赛等5项设计大赛, 共有285个产品和169家企业获奖。其中鲁泰集团、即发集团获
得面料、服装设计金奖;千榕家纺有限公司、滨州亚光有限公司和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分别获得家纺时尚产品原创设计金、银奖。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创新,提高
品牌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水平。年内有2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行业
“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到57个,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有21个产品荣获2007年“山
东名牌产品” 称号,全行业“山东省名牌产品”累计已达127个。三是鼓励和引导企
业强化管理创新,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开展优秀质量管理评选活动,评选出2007年度
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68个、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18个、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个
人29名。开展行业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活动,评出创新成果10个,其中,一等奖3个、
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四是突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加强企业技
术中心建设,全行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全行
业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家,其中国家级5家。全行业获省科学技术奖15项,
其中,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7项。
努力促进产业链配套发展,结构调整不断向深度推进。以加快服装和家纺两条产
业链发展为主体,努力增强上下游产品的配套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制定了《山
东省纺织工业发展导向性意见》《山东省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
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召开了服装、家纺产业链对接交
流会。精心引导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行业有68个项目
列入省经贸委技术改造导向计划, 总投资101.4亿元; 有7个项目被列入省经贸委百
项重点产品项目, 总投资86199万元。
科学组织经济运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由
省纺织协会领导带队,分赴全省17市36个县(市、区)96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
情况,分析形势,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负责人共商发展大计。针对行业贸易摩擦加剧、
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及时分析行业情况,撰写了《关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情况
的调研报告》 等5篇调研报告,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争取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
门的关注和支持,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企业参加
“第四届中国国际纱线展览会”“国际纺织纱线(秋季)展览会”和“第八届中国纺
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推动对外
贸易与合作。
节能环保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制定了《山东省纺织行业
循环经济推进思路》 《山东省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对6市30多家重点
棉纺织、色织企业进行节能专题调研。进行环境友好型企业评价,魏桥纺织股份有限
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和泰安华兴纺织有限公司申报了环境友好型企业。参加了兖
州中博园洗毛污水处理新工艺成果鉴定会,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申请发明专利,拟列入行业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积极推进企业社
会责任建设,组织实施了“中国——荷兰提高行业环境和社会责任项目”。
产业集群不断升级上水平,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年新增国家级纺织产业基
地3个,新增省级纺织产业基地2个,全行业共有国家级纺织产业基地12个,省级产业
基地13个。产业集群不断升级上水平,对全省纺织工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
动作用。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突出抓了企业高级管理
人才、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举办“全省家用纺织品
行业织布工(毛巾)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组团参加了孚日集团举行的全国
比赛。在全国大赛中,全省10名参赛选手分别包揽了有梭和无梭两种机型大赛前5名,
并全部囊括大赛各单项奖。 举办了“全省印染行业染化料配制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
国选拔赛” 。组团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了5名选手进入前10名的好成绩。在上述两项
全国大赛中,山东省均荣获“优秀组织奖”。认真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年内共
培训一线职工56名。 首次在行业内开展纺织专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的评审,有120
人和48人分别被评为技师和高级技师。评选出“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16名,其
中4人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
品牌文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深化了企业发展内涵。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评选活动,
即发、海龙和凤凰集团荣获“2007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称号,兰雁、齐荣和基德
集团荣获“2007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 ;5名企业董事长荣获“2007中国纺织品
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占全国(11名)的近二分之一。

(刘海美)

丝绸工业

2007年末,全省共有国有丝绸企业94家,职工3716人。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纳入财务决算汇总的单位81家, 资产总额31.31亿元, 负债总额32.62亿元,账面
资产负债率104.18%;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8617万元,同比下降34.93%。其中,工业
企业16户, 资产总额5.16亿元,负债总额8.42亿元,账面资产负债率163%;全年主
营业务收入6734万元,同比下降23.61%。
企业改制工作 坚持集团化、市场化、股份制的方向和改革好、保护好、发展好
丝绸产业链,维护广大丝绸员工的根本利益。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策略,因企
施策,对已基本完成改制的47户企业,在职工安置、资产处置、财务管理、存量资产
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对24户企业进行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或审计调查)。
全年改制的企业,在资产处置、产权转让、资金使用上更加规范。截至年底,全省丝
绸行业基本完成改制退出企业累计达到113户, 占141户权属企业的80.1%,2.7万名
国有职工实现身份置换。 淄博丝织二厂、沂源丝厂、济南丝绸厂、禹城制丝厂4户企
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 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至年底,工作基
本完成,妥善安置职工4716人(其中在册职工3642人)。对51户留守企业的人员、资
产、债务、财务收支等进行调查摸底,加强了财务信息统计、资产处置和租赁、财务
收支等审计监管力度。
丝绸生产 2007年,继续由国家商务部核发缫丝准产证,至年底,全省已获得国
家缫丝准产证的企业41家, 核定自动缫16.64万绪, 立缫1.11万绪, 年制丝能力约
1.23万吨。 全年省丝绸系统企业生产厂丝3000吨,比上年减少300吨;质量等级4A50
以上。日照海通丝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制丝企业,拥有自动缫丝机57组,全
年生产白厂丝1752吨,销售白厂丝1678.16吨。
蚕茧、 蚕种生产 全省有桑园75万亩, 发放蚕种116.6万张,同比增加3.6万张;
生产鲜茧4.05万吨, 同比增加800吨;收购鲜茧3.85万吨,同比增加1000吨;统茧均
价1085元/50公斤, 同比减少445元/50公斤。年内,收茧市场秩序有所好转,鲜茧
价格由上年秋季的暴涨回归到正常水平。 经过多年调控,蚕茧主产区是日照和泰安2
市所属县(市、区)以及莒南、沂水、惠民、单县、高密、平度等,年产茧量列全省
前20名的县(市、区),其生产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80%。蚕茧收购经营龙头企业的
优势地位更加显现, 日照海通丝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经营6个重点县(市、区)的蚕
茧, 全年发放蚕种28.15万张, 比上年增长14.08%;收购鲜茧9495吨,比上年增长
11.88%。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经营8个重点县(市、区)的蚕茧,全年生
产蚕茧10686.8吨, 收购9555.3吨。两个集团收购鲜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50%。山东
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全年生产蚕种220万张, 省内销售108万张, 省外及国外销售
112万张,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

(赵淑慧 王成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