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95&run=13

综述

2007年,全省轻工行业拥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1951家,比上年末净增加1278家。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91亿元,同比增长18.5%;销售收入和利税首次实现历史性突
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2126亿元,利税总额也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达11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2%、33.16%;利润69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7%。
销售收入和利税、 利润在全省各工业部门中居第一位。经济效益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
一位,其中,机制纸及纸板、冷冻箱、日用玻璃、农用薄膜、原盐、淀粉、天然色素、
功能糖类、白酒、啤酒、葡萄酒、植物油、肉禽加工产品、果蔬加工产品、水产加工
产品以及搪瓷制品等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纸浆、味精和合成洗涤剂等产品
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青岛啤酒赞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签约仪式(供稿 省轻工办)

食品行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74亿元, 同比增长28.5%; 绝对额净增1205亿
元,约占全国食品工业的21%;实现利税486亿元,利润310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国
第一位。造纸行业全年完成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452.3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9%;
纸制品完成214.27万吨,同比增长21.58%;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77.13
亿元, 同比增长20.8%,绝对额净增230亿元,约占全国造纸工业的23%;实现利税
150亿元, 利润95.23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日用电器制造业全年实现销
售收入720亿元, 同比增长16.11%;实现利税48.62亿元,利润26.08亿元。塑料制
品行业全年完成产量315.47万吨, 同比增长31.5%, 净增80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
765.68亿元, 同比增长43.74%,约占全国塑料工业的10%,居全国第四位;实现利
税75亿元,利润51亿元。上述四大行业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
行业的69.44%、68.68%和69.9%。除此之外增速在40%以上的有塑料制品、木材加
工、金属制品以及造纸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和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增速在30%以上的
有制盐业、玻璃陶瓷、家具、文体用品和日用杂品等行业。
在重点调度的98种主要产品中,较上年增长的有70种,产销率达98.6%,高于全
省和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轻工产品省外市场比重达30%以
上,国外市场比重接近16%,省内市场比重仍然保持在54%左右。全年全行业出口创
汇265亿美元, 居全省工业部门首位。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的主力军,占出口额
的50%以上,出口形式以一般贸易为主,来料加工只占40%,出口市场以日、韩等东
南亚国家为主,约占50%,欧洲和美国市场各占20%。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高附
加值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约占18%,较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轻工行业共完成技改投资约780亿元, 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19.4%,
居全省工业部门第二位。 其中食品产业完成技改投资514.2亿元,同比增长74%,占
全省轻工技改投资的65.9%,居七个产业链之首。乳品制造业和发酵品制造业等均比
上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 家电产业链完成37.3亿元,同比增长58.7%。造纸行业技改
投资降幅达20%以上。从技改资金来源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82%,比上年提
高4.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7.8%,占比达到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
点。山东亚泰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总投资113亿元的100万吨木浆二期项目于10月份开工
建设,该项目是全省改革开放以来轻工行业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纸浆生产线之一。 年内,昌乐世纪阳光纸业在香港挂牌上市,融资7亿多港
元;邹平群星纸业也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融资18.5亿港元。
全年全省轻工行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6个。截至年底,
全省轻工行业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2个, 占全省的29.6%。其中,国家级技
术中心15个, 占全省的26.22%,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省级技术中心97个,占全省的
26.02%,居各行业之首。全省轻工行业共完成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330项,其中,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94项;有1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
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全省发明三等奖)。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
公司完成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一等奖。列入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和科技成果计划项目的有18项,列入省经贸
委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的有30项,共获得财政支持资金126万元。
全年全省轻工行业有51家企业的51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的
43%。其中新增“中国名牌产品”45个,占全省的52%,比上年增加16个,居全省第
一位。有120家企业的122种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的41%,其中新
增“山东名牌产品” 82个,占全省43.6%。截至年底,全省轻工行业共有137家企业
的156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称号,占全省的57.6%, 居全省第一位, 全国
同行业第二位。 有608种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产值已达60%左
右,对全省轻工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共有38件轻工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有706家企业的712件轻工产品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有57家企业的61种产品被评
为国家免检产品,占全省的36.3%,其中37家企业的38种产品为新增国家免检产品,
占全省的29%,居全省各行业第一位。

(丁学华)

烟草经营与管理

2007年,全省共销售卷烟302.16万箱,同比(下同)增长7.27%;种植烟叶49.5
万亩, 增加10.4万亩;收购烟叶122.4万担,增加7.46万担;实现利税63.9亿元,增
长57.4%。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被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全国卷烟打
假工作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2007年度全国卷烟销售工作
先进单位” , 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集
体”和“‘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
烟叶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争取党委、
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烟叶发展,认真落实
全省烟叶生产联席会议制度,烟叶生产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积极实施烟叶生产生态
村富民工程。 全省在100个村进行先期试点,极大地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有力地支
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富民工程被省委、省政府列入2007年省直有关部门
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化生
产、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推进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省共完成51万亩基本烟
田的设施建设,配套投资5.4亿元;建设烟叶农场546个,发展种植大户8760户,农场
和大户面积占总面积的51%; 同时, 积极发展烟农协会等合作组织,提高专业化、
社会化服务水平。全省共举办3期烟叶农场经理培训班,培训农场经理686人,初步建
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的职业烟农队伍,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切实
维护烟叶收购调拨秩序,保证烟叶收购调拨平稳进行。
订单供货工作继续深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完善预测体系,把握市场
真实需求,全省总量预测准确率达93.3%。二是积极推进向订单生产延伸,提高有效
货源组织水平,全省协议签订率达到99.6%。客户自由选择品牌占品牌总数的80%。
三是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培育全国大品牌。 全省销售名优卷烟增长
56.6%,重点品牌销量增长59%。订单供货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经营水平
的提升,得到国家局充分肯定。四是以深化订单供货工作为契机,继续推进网建水平
的提升。深入开展“零售终端建设年”活动,增强网络精细管理、服务客户和经营市
场的能力。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建设,11家市局(公司)实现了打破县级行政区域配送。
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城市抓结构,农村增销量,全省销量持续增长。
专卖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一是进一步优化专卖
执法环境。省综治委建立了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秩序联席会议制度,全省逐步形成省
市县乡四级执法部门共同参与、配套联动的大执法格局。二是坚持“打疏建”相结合,
继续巩固和扩大重点地区打假成果。全省共端掉制假窝点15处、贩藏假烟窝点2123处,
查获制假设备75台。三是重点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全省共查获3万元以上案件794起,
打击非法经营大户5372个; 成功破获32起符合国家局、 公安部标准的网络案件。
全省共拘留涉案人员1020人,逮捕212人,判刑238人。四是加强专卖基层基础建设。
制定了加强县级局建设指导意见,形成了规划合理、覆盖面广、监管有效的专卖管理
网络。 认真抓好新《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共举办9期培训
班,培训各级专卖、法规人员1556人。
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扎实推进, 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围绕解决“注重自
律”重大课题,积极开展“整顿规范年”活动,不断推进整顿规范工作。二是在整顿
规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全面开展主业清产
核资,稳步推进多元化企业清理清退。全系统62户多元化企业,已完成清退33户。积
极发挥预算、投资、薪酬委员会的作用,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水平,规范预算、投资、
薪酬管理工作。多渠道增加资金收益,全年实现资金收益4770万元。积极开展财务收
支、专项资金和经济责任审计,较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创新年”活动深入开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等4个专项进入立项研究阶段,烟草新品种选育等3个专项的启动
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已完成论证方案及专家听证。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烟叶生
产标准化市建设稳步推进,第四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国家标准委和国家烟
草专卖局验收。三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营销管理创新。认真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数
字烟草发展纲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应用和维护水
平。在2007年度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中,全省烟草局(公司)系统有
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居全省第一位。

(张志强)

卷烟生产

2007年,全省生产卷烟249.81万箱(含出口),同比(下同)增长3.93%。销售
卷烟250.33万箱,增长4.66%。根据财务快报数据,山东中烟工业公司系统实现利税
93.47亿元,其中利润17.10亿元。
“四个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公司技术中心经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成为行
业首家以省级工业公司命名的国家级技术中心。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1项,数量居
行业首位。 公司ERP项目于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行业内唯
一的国家“863” 项目——青岛卷烟厂CIMS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验收,达到
行业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研发有序开展,高档卷烟“泰山(儒风)”和“泰山(望岳)”
陆续投放市场,受到商业公司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及时调整营销
策略,全年争取11万箱新增销量计划指标,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销大于产”的工业
企业之一,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卷烟销售工作先进单位”。目前,鲁产卷烟
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 区),其中5个省销量过5万箱,12个省销量过2万箱,省外
市场份额达27.4%, 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初步实现省内外市场合理布局。生产规模
实现突破性增长, 青岛卷烟厂年产量突破百万箱,单生产点产量居全国第6位,济南
卷烟厂实际产量突破90万箱,青州卷烟厂突破40万箱,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及时调
整烟叶采购策略和布局,在新一轮烟叶布局调整中占据主动。加强资质认证比价采购,
在卷烟材料、 烟机零配件等采购成本连续6年下降的基础上,2007年又降低5000多万
元。山东省卷烟材料采购的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外推广,并获得第21届山东省企业管理
现代化创新成果和优秀应用成果特等奖。
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投资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济
运行分析等系列制度,进一步理顺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各
项财税优惠和行业扶持资金。实现工商资金合作,降低筹资成本。扎实开展行业专项
资金检查,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检查组肯定。深入开展主业和多元化企业清产核资,
加强多元化企业清理整顿,累计清退多元化企业62家,企业法人减少至54家,得到国
家烟草专卖局的肯定。加快内部借款及对外担保清理,基本解决了对外担保问题。
内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两项检查”为重点,深入推进整顿规范工作。认
真开展打叶复烤企业、卷烟经营秩序、工程投资项目、物资、烟机零配件采购、资金
管理等6个方面的专项整顿。 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重点抽
查,被评为“山东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集体”。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年内,制订了《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方案》,积极开展定岗定员、岗位类别序列划分、岗位工资标准设计等工作,得到
国家烟草专卖局充分肯定。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和授权
工作。公开选拔3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调整了21名处级干部职务,正式从基层选调53
名工作人员。 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全年共组织培训班740个,培训
人员1.9万多人次,有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5人获得“全国烟草技术能手”
称号。公司形成以高级技师为核心、技师为骨干、高级工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结构合
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队伍。

将军品牌卷烟第50万箱下线(供稿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

(秦日旭)

盐业

2007年,全省盐业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8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53.47
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42.84亿元, 利税6.93亿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
0.65%、 4.17%、14.24%、10.7%,利润2.51亿元,下降5.99%。盐业批发企业累
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5.12亿元, 增加7408万元,利税总额1.74亿元,利润总额5643
万元,分别增加2406万元和1210万元。年末盐业企业总数359个,其中,生产企业222
个,批发企业137个。年均从业人员5.31万人。
全年累计生产原盐2115.89万吨, 销售2089.18万吨,分别增长6.97%和27%,
再创历史新高;年末库存701万吨,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累计生产盐化工产品31.76
万吨, 销售31.22万吨,其中生产溴素11.69万吨,销售11.31万吨,均有小幅上升;
海产养殖突出珍贵鱼类、海参等品种的育苗、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增长。
累计生产各类食盐88.8万吨, 增长9.13%;销售90.3万吨(含畜牧盐1万吨),增长
11.83%,其中,省内销售64.9万吨,省外25.2万吨,分别完成年度考核计划的115.1
%和166.3%, 分别增加1.03万吨和5.3万吨。销售小包装食盐26.18万吨,完成年度
计划的87%。年末全省产区库存食盐2.3万吨。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改制步伐,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省盐务局研究制订了《山东省制盐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开展了年度制盐许可证
换发工作, 有222家企业获得生产资格。潍坊市出台了《潍坊市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实
施意见》,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制盐企业的规模必须全部达到30万吨以上,2008
年年底前关闭所有年产能30万吨以下的制盐企业。
省、 市盐务局积极着手理顺下属企业资产管理关系,逐级成立了工作组。截至9
月底,通过破产重组、划转、并购等方式,枣庄盐业公司及章丘等十几个县公司的产
权关系已基本理顺。省局直属的龙口、威海、东风、广饶盐业转运处的改革改制工作
进展顺利。
进一步提高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潍坊地区实施盐溴联产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一批优秀盐业企业不断拓展盐、溴两大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
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盐、碱、溴、苦卤及精细化工四大产品系列,企业的资源优势开
始转化为经济优势。
切实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产品质量管理细致有序。全省食盐批发企业
具备全项检验能力的有6家, 具备碘定量检测能力的有61家。全省精制食盐抽检合格
率达到97.76%,工业盐优级品率64.11%。部分大型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水平的提
升,投入近100万元实施省盐务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山东盐业网站和邮件系统的建设。

二、全面落实食盐专营政策,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严格食盐计划的下达、执行和考核,将计划完成情况作为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考
核的重要指标,逐月考核;增加了食盐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定了食盐质量管理、仓
储管理、应急管理指标,完善管理措施。顺利完成盐袋、纸箱的换版工作,制定下发
了集中分装各环节损耗处理办法,促进集中分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高食盐市场调控能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盐业自营超
市等在一些市、县已得到成功推广,食盐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均有较大提高。积极开拓
省内外用盐市场,邀请10余个省市公司召开了省外用户食盐产销座谈会,加强沟通协
调,新开拓了天津、辽宁、福建等省的市场,增加省外食盐的销量。在腌制盐、畜牧
盐、饲料加工用盐管理上,细化措施,服务与监管相结合,阻断私盐的销售渠道。积
极开发生产各类品种、多样包装的食盐、营养盐以及果蔬、洗浴等生活用盐,丰富了
盐产品市场,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阳光政务热
线” 节目,大力宣传食用合格盐和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性。9月份,山东在全国率先
通过了卫生部等部门组织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期目标考核。

三、积极探索盐政执法的有效途径,盐业市场管理效果显著

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充分利用公安盐政联席会议
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调委员会两个平台开展联合执法,共同维护食盐市场正常秩序。
加强与冀、豫、苏等邻省盐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商,共同组织了整顿和规范边界盐业
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并就省际边界盐业市场的管理、经营、违法案件的处理等达成共
识,较好地维护了省际边界地区的盐业市场秩序。
全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7.69万人次, 公安出警1.09万人次,查处各类盐业违法
案件4.56万起, 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1742起, 移交案件397起,刑拘169人,判刑43
人。 查获各类违法盐产品1.83万吨,罚没款1553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77个,没收摧
毁加工设备64台(套)。

(于本杰 钱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