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76&run=13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007年, 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
业增加值1441.2亿元, 增长3.6%; 林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7.7%;牧业增加值
599.6亿元,增长4.2%;渔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49.4亿元,增长10.8%。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除棉花
生产由于受不良气候影响略有减产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省粮食总产
量达到4105.7万吨, 比上年增加56.9万吨,增长1.4%,创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连
续五年实现增产;油料生产在连续两年减产的情况下出现回升,总产达到369.1万吨,
比上年增长3.0%;蔬菜总产8625.2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总产1333.9万吨,增
长6.0%,创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总产614.7万吨,增长3.6%;奶类总产242.2万吨,
增长14.0%;水产品总产778.2万吨,增长2.8%;棉花总产100.1万吨,减产2.2%。
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5.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5.3元,
比上年增加617元, 增长14.1%,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省农业发展史上首
次连续四年每年增收350元以上。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各地深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优势产业
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农村经济运行质量
明显提高。 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
产值2531.9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82.0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1481.0亿元,
增长3.5%; 渔业产值602.3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2.9亿元,增长
10.8%。农林牧渔业结构由2006年的54.7∶1.6∶28.6∶13.2调整为53.0∶1.7∶31.0
∶12.6。农产品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分别达到266.67万公
顷和80万公顷,优质化率分别达到76.3%和28.9%;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
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56.67万公顷、 44.67万公顷和2万公顷。农业的产业功能不断拓
展,内涵不断丰富,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
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新建10处省级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林业自然保护
区达到56个、 总面积97.58万公顷,4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
展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
出口92.5亿美元, 增长14.3%,进口66.38亿美元,增长10.3%。农业产业化成为促
进农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85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发展到2.5万个, 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67%。农民就业结构
和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农民人均第一产业增收235.9元,占
农民人均一产增收额的94.4%;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6万人,来自非农产业
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4%,其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民非农产业增收的贡献率
达到76.1%。

科教兴农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年
取得农业科技成果330项,有6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9项获得省级奖励,
农业科技贡献率保持在52%。 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深入推进, 新审定14种农作物的
63个优良品种, 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4
家, 拥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了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化农民培
训,重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
创业培训三大培训工程,培训农民50万人次。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重大农业
技术发布与推广行动,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与示范农户的直接对接机制,全省科
技入户示范县总数增加到21个,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4000户,项目区内主推品种和
主导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9 917.8万
千瓦, 比上年增长3.8%; 化肥使用折纯量500.3万吨,增长2.1%; 有效灌溉面积
483.68万公顷, 增长0.4%,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02.31万公顷,增长3.3%。大力
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
行动计划, 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28万公顷,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466.67万公顷,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
有124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认真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探索建立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各级财政用
于“三农” 方面的投入达到568.0亿元,同比增长30.1%。突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增改造农村公路1.1万公里,村村通柏油路达
到94.3%,村村通客车99.6%,村村通有线电视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8%。
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65处,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3万户,累计达到100多万户。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广, 实现了有农村的县(市、 区)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
90.3%。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为12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
活费, 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24万平方米。《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
深入实施, 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率达95%,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率达70%,完成5000
个村庄的整治任务。以整乡推进扶贫计划为抓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省实现51万
人口脱贫。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2%。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符合条件的175万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
养老保险工作发展良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新进展,参保农民达1076万
人,其中参加新型农保制度的农民58万人,有70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有14个市的
48个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试点,被征地农民参保81.5万人。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底全省新一届村“两委”按期换届率达98.2%,农
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有34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
验县(市、 区) ”,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
“和谐山东”“平安山东”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6.4%。

(于洪祥)

扶贫开发

2007年,按照《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统一
规划,产业开发”方式,共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8150万元(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发
展资金800万元、贫困林场补助资金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中央财政
安排山东3150万元, 新增150万元;省级预算内安排5000万元,新增1000万元。整乡
推进共安排扶贫开发项目126个, 涉及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区的86个乡镇、
1043个贫困村、66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乡村发展经济,
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34个重点县、 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4429元, 比上年
增加422元,增长10.5%;86个重点扶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036元,比上年增加397
元,增长10.9%。
新认定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6家, 省级基地达到13家。依托培训示范基地,
省以上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培训了1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基本实现“培训一
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各重点县、区在贫困乡村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
培训达10万人次以上。新认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5家,向国务院扶贫办申报了第二批
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家。安排落实扶贫贴息贷款1.1亿元(企业按3%支付利息),
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通过发展产业生产基地,直接带动4
万贫困农户、 近13万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投入7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10个重点县
(区) 的51个村开展了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其中国家级试点县2个,省级
试点县8个) , 建立互助资金组织47个, 入社农户10789户,互助资金总量达到
1196万元,已有256户获得收益,户均收益2376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7年,全省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13706个,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
头企业9377家,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853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87亿元, 农产
品原料采购值达到4609亿元,农产品原料省内基地采购值为2738亿元,占全省农业总
产值比例为57%。 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直接带动基地农户968
万户, 基地农户增加收入184亿元, 户均1900元。在龙头企业的有效辐射和带动下,
全省形成专业村615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37%,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543元,
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1.25%。形成专业乡镇247个,经济总收入达到2789亿元,
涉及农户数量324万户。

农业综合开发

2007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财政投
资5.2亿元, 比上年增长14.8%,加上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全省农业综合开发
总投资17.65亿元。 完成土地治理面积12万公顷,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近70个,新增
粮食生产能力达26万吨, 新增总产值29亿元,安置社会劳动力2.5万人,增加农民收
入总额12亿元以上。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初步试行了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推行项目资
金公示制、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加强项目监管,保证项目顺利建设。

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2007年10月12~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这是农交会自举办以来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举办。本届农交会规模宏大、内容丰
富,无论是展出面积、参展企业、参观人数,还是贸易成交等方面,均创历届农交会
之最。展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万平方米。到会参观人数近30万人次,
比上届增加5万多人次。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台
湾地区33个展团的1952家企业参加了展示和交易, 比上届增加约900家,其中,参加
展示的企业1536家, 参加销售的企业416家。农业科技受到广泛关注,科技展区展出
的99项动植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有18项科技成果被现场销售或签约购买。
国际展区展出总面积225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12.5%,参展国家和企业数量都超过前
几届。 来自19个国家的27名政府官员、大使、参赞考察了本届农交会,近90家企业
参加了交易会。 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家采购商前来农交会参观洽谈。农交会网
站以英、 日、韩3种外文对外发布文字信息,访问者覆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
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届农交会实际贸易成交金额达345亿元,意向合同金额
达到372亿元,均比上届增长20%以上。现场累计销售额6720万元,比上届增长7%。
这次农交会山东省展区面积达到6483平方米,占到整个展区面积的11%,是参加
历届农交会以来, 展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23个企业参加龙头企业展区,4个单位
参加一村一品合作社展区,6家单位的8项成果参加科技展区。共有51家企业参加现场
销售,158个大型采购商到会洽谈。展会期间,共签订贸易合同850份,成交金额80.6
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3%;签署贸易协议1557份,意向合同金额72亿元,占19.3%;
销售区实现销售额1050万元,占15.6%。此外,还专门设置2600平方米的山东地方展
区,综合展示全省17市的发展成就。不论从展区面积,还是从参展企业数量、贸易成
交金额等方面,山东省均居全国首位。大会组委会授予山东省最佳组织奖、最佳贸易
成交奖和综合展区、一村一品设计两个金奖。

2007年10月12~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供
稿 文旺)

(李学太 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