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81&run=13

市委书记 张秋波
市 长 张建华
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传说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设军营而得名。1964年
3月,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1965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
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
市人民政府正式办公。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辖5个县(区),43个乡(镇、街道办
事处) ,1781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199.09万人。男女性别比105.2
∶100。 人口出生率9.98‰,人口死亡率4.65‰,人口自然增长率4.33‰。有少数民
族36个,4525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58.4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24亿元,
增长15.7%; 第三产业增加值328.55亿元,增长20.1%。三次产业比例为3.7∶76.5
∶19.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8.6亿元,增长24.9%。实现财政总收入342.19
亿元,下降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1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税收总收入
258.57亿元, 下降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51.61亿元,比年初增
加82.7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0.72亿元,比年初增加14.64亿元。年末金融
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21.92亿元,比年初增加82.52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9.44亿元, 比上年增长6.0%。 粮食总产
71.79万吨,下降6.4%;棉花总产11.57万吨,下降6.3%;油料总产0.64万吨,增长
13.5%; 水果总产10.15万吨,增长5.8%;蔬菜总产213.14万吨,增长0.3%。肉类
总产23万吨, 禽蛋总产13.26万吨,奶类总产11.82万吨。水产品总产38.39万吨,增
长10.2%。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953.33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202.32万千瓦,增长2.9
%。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74亿元, 比上年增长17.0%。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759家, 实现增加值1247.34亿元,增长16.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97.87亿元,
增长36.2%; 实现利税815.4亿元,增长6.5%;实现利润560.35亿元,增长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30.6,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
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154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7.2%,增长68.7%。
建设 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1%, 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自
来水供水能力达10万吨/日, 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用气户数3.44万户。新建、扩
建城市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566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50吨/
日, 城市园林绿地265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28%。资质三级及以上
建筑企业275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 增长16.8%;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
15.7%。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1.74%。完成环境污染治
理项目58个,完成投资额6.04亿元,增长14.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1%,
市区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 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7525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7.5公里。
公路、铁路旅客运输量分别为1220万人次、42万人次。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量
分别为4985万吨、549万吨和70万吨。航空货邮量达到306.11吨,增长73.92%;客运
量5.34万人次,增长48.33%。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2亿元,增长29.1%。其中,电
信业务总量29.09亿元,增长31%;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1.1%。年末固定电
话用户达到59.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8.65万户,互联网用户17.5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53.84亿元,增长19.1%。实现进出口总值26.52亿美元,
增长41.1%, 其中出口总值14.01亿美元,增长25%。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8项,合同
利用外商投资1.9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20%。新签对外承包劳务
合同额1.09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1.52亿美元,外派人员750人次,年末在外人数1379
人次。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自然保护区、黄河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鹅湖公园、清
风湖公园、新世纪广场、胜利广场、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329.94万人次,增长35.9%;实现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增长40.8%,其中外汇收入
668.3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 在校生4.4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
生2.3万人。 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4.79万人;普通初中82所,在校生6.82万人;小
学204所,在校生14.5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372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
重要科技成果118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获得省科技奖励21项。专利申请
量2596件,授权专利1841件。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6处,群众艺术馆、文
化馆6处,档案馆6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28所,其中,
医院、卫生院10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所,妇幼保健机构7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
床位7574张,卫生技术人员8548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66枚,其中
金牌24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26元, 比上年增长11.3%;人均消费
性支出为12397元, 增长15.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
均工资30132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5869元,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3882元,增长10.7%;人均住房面积32.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3万人、46.7万人、9.95万人、34.8万人和6.7万
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6.81亿元,增加0.75亿元;支出6.55亿元,增加1.15亿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1万人。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5422人。其中,城镇
低保9590人,农村低保35832人。全市福利彩票销售1.71亿元,增长34.59%。收养性
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50张,收养32人。社会福利企业62个,安置残疾人员1200人。

2007年10月1~7日,中国·黄河口湿地生态文化节在东营举办。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暨首届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在东营举办

10月16~19日,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暨首届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在东营举办,
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及沿黄38个城市的代表共2000余人参加。期间先后组织了黄河国
际论坛主题大会、 32场专题会议、5次技术与工程实地考察、“激情黄河口”大型文
艺晚会、沿黄城市市长座谈会、“沿黄城市友谊林”植树、旅游文化产品展、全国旅
游商品展、黄河治理与开发成就展、孙子国际文化节、吕剧文化艺术节、黄河口形象
大使颁奖晚会、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颁奖晚会、黄河口旅游文化论坛暨全国百家优秀旅
行社黄河口采风、全民广场健身、黄河口美食文化节、购物节、黄河口湿地生态观光
周、“聚焦黄河入海口·记者眼中的东营”全国新闻摄影采访、中国(东营)——西
班牙企业家恳谈会等一系列文化、科技、经贸洽谈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发表《黄
河行动纲领——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宣言》;水利部和西班牙环境部共同举办的“中
西水论坛”上升为政府间国际合作;启动中欧合作流域管理项目,该项目成为中国政
府与欧盟签署的国家层面重点合作内容之一;东营市与黄委、小浪底建管局、万家寨
枢纽局、台湾鸿海集团、美国成功集团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共同发起成立保护黄河基金
会,总部设在东营市,每两年为在河流研究与治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专家、
学者颁发国际奖项;水利部和黄委批准在东营市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用水示范基地,
每年给予3亿立方米生态用水; 黄委确定东营市为黄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沿黄38个
城市共同签署旅游文化合作联盟协议,成立沿黄城市旅游文化合作联盟。论坛和旅博
会的举办,对提升东营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东营与黄委及沿黄城市的合作交流,
推动黄河三角洲的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月16~19日,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暨首届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在东营举办。
(供稿 刘曙光)

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

2007年, 东营市把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建设黄河水城的起步工程,6月13日
工程正式开工。组织编制了广利河及五六干合排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管线综合规划、
沿河绿地景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和沿河重点开发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拆除各类建(构)筑物近17万平方米,清除各类施工障碍2000余处,迁建改造油、气、
水、电线路3.5万米。建源引水一期清淤疏浚工程和驳岸衬砌工程,完成衬砌10860米,
土方清淤71万立方米。 广利河及五六干合排截污工程完成截污管线21109米;完成泵
站和泵井建设;沙营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广利河及五六干
合排驳岸衬砌工程, 河道清淤完成年度任务,完成衬砌30122米,土方清淤95万立方
米。至年底,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实现了“清水进城”的目标。

实施2007年度便民实事和重点建设项目

2月,东营市确定2007年度便民实事和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便民实事11件:500
套经济适用住房和50套廉租房建设、1000户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建设、完善城市公交
体系、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推进
农业产业化、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育设施建设、送乐下乡、油田职工住宅建设。重
点建设项目11项:黄河水城、黄河口旅游设施建设、东营火车站改造、飞机场改扩建、
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黄河国际论坛建设、黄河路西延、东营汽车站建设、东营
港建设、荣乌高速公路建设。至年底,除东营火车站改造项目因铁路尚未定线而缓期
建设外,其它全部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刘曙光)

东营区

区委书记 张传胜
区 长 赵国芳
区名由来 1964年3月, 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
为服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
1982年11月设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
东营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01个村
民委员会, 54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61.56万人。男女性别比106∶100。人
口出生率8.38‰,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长率5.03‰。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56亿元,
增长25%;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81亿元, 增长22.7%。 三次产业比例为6.07∶
53.62∶40.31。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8亿元, 增长35.5%。地方财政收入
10.56亿元, 增长30.2%。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商业银行年末各项存
款余额186.6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22亿元。贷款余额112.39亿元。
农业 粮食总产52748吨,棉花总产12654吨,比上年减少10.55%;油料总产607
吨; 水果总产0.17万吨;蔬菜、瓜类总产39.63万吨。肉类总产4.76万吨、禽蛋1.89
万吨、 奶7858.7吨; 水产品总产量5.37万吨。 全年造林7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
18.51%。全区农机总动力26.04万千瓦,增长0.92%。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
49.6%, 销售收入232.89亿元,增长63.2%;实现利税26.63亿元,增长62.7%;利
润17.87亿元,增长6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
建设 交通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79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3.83倍,其中住宅
34.85万平方米,增加4.6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8.54万平方米,增加7.96倍。建筑业
总产值19.04亿元, 增长3%。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044.7公里,干线全长153公里,
油田专用公路313.5公里,年货运量528万吨,年货运周转量5.328亿吨公里。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上
年增长17.26%。 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总值2.6亿美元,增
长30%。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99%。主要旅游景点有天鹅湖公园、清风湖
公园、胜利电视塔、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华8井纪念碑等。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38所,在校生26059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1617
人;教职工2436人,其中专任教师1765人。科研机构35个,各类技术人员4133人,其
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316人。 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
量1591件, 比上年增长5.57%。有文化场所11处,文化大院255处,全区有区属医疗
保健卫生机构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07张,卫生技术人员1310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 比上年增长14.4%,人均住房使
用面积33.18平方米。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500万元, 增长26%。 农民人均纯收入
5907.12元, 增长13.75%,人均居住面积37.84平方米。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49人、22088人、9860人、13195人、
6288人。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598人,其中,城镇
3934人, 农村6664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8个,床位681张,收养631
人。

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

10月13~19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东营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在东营区举
办。艺术节由开幕式主题晚会、中国东营吕剧艺术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吕剧精品剧
目展演及庄户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吕剧起源与发展展览、民俗文化展示、名人名家书
画展览、彩车巡游等系列板块组成。通过举办吕剧文化艺术节,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吕
剧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东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心城区吕剧文化、
河海文化、石油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独特风貌,提升吕剧故乡东营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东营吕剧文化城市名片。

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7月6日,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石油装备经贸分会成立大会在东营区召开,这是
全国唯一一家地方行业商会。 至年底发展会员107个,其中企业会员85家。商会成立
后,先后与世界(美国)石油工程协会、南非石油工业协会、海湾阿拉伯国际商业经
济投资署(GCCIE) 、俄罗斯中小企业联合会等50余个国际知名商协会组织建立战略
合作关系;先后在美国、苏丹(喀土穆)、哥伦比亚(波哥大)、哈萨克斯坦(阿拉
木图)、北京设立5个代表处。12月,商会成为美国石油学会(API)会员和美国国际
石油天然气展览会(OTC) 组织成员。该商会的成立,将促进东营区石油装备制造业
基地建设。

“三网”绿化工程建设

2007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农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综合
开发。 6月14日,全市现场会议后,东营区迅速行动,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
设。 至年底, 全区完成投资5200余万元,上阵机械4600余台次,完成林地整平面积
197.33公顷。完成土方1100余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43座,新挖树穴96.84万个,植
树59.78万株, 钻排碱井36口,安装风力扬水机10台。开工路域18条、长86.2公里,
完成台田修筑346.67公顷;骨干水系2条、长48.6公里;开工农田林网7266.67公顷,
田间工程开挖沟渠395条,整修主生产路56条。完成土地流转1206.67公顷,其中流转
永久性林地66.67公顷。 落实3.33公顷以上林地承包大户76户,落实由东营市富源林
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造林公司的林地企业化运作,发展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
家,落实本土育苗266.67公顷。

新广蒲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广蒲河开挖于1956年, 全长45.49公里。近年来,河道淤积严重,造成排水严
重不畅, 两岸土地极易产生洪涝灾害。9月14日,东营区委、区政府召开新广蒲河综
合治理工程动员大会。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各镇、街道的大力配合下,新广蒲
河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至年底, 共迁占农作物144.82公顷,拆除房屋
4872.1平方米,养殖棚、简易棚3655.4平方米;33座建筑物的新建、维修和拆除工程
全部完成, 河道清淤、路基构筑、林带整平基本完成,疏挖河道45.49公里,完成土
方102.5万立方米,整平林带180公顷。

(郭大勇 李鹏)

河口区

区委书记 郑建军
区 长 聂建军
区名由来 1972年,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处设指挥部,称河口指挥部。1982年
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营市,在河口采油指挥部(原河口指挥部)驻地设立河口区。
1984年8月,河口区政府正式成立。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 辖3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178个行
政村,44个居民委员会(含油田)。年底全区总人口25.1万人。人口出生率8.76‰,
死亡率3.97‰,人口自然增长率4.79‰。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27.2%;
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1.2%。三次产业比例为10.1∶62.9∶27.0。全社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实现财政总收入9.65亿元,增长1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5%。税收总收入5.17亿元。按
可口比径增长13.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94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68亿元, 比年初减少2.5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
额2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9.3%。粮食总产1.45
万吨,下降37.5%;棉花总产1.56万吨,增长6.12%;油料总产0.28万吨,增长21.7
%; 水果总产3.2万吨, 增长13.5%; 蔬菜总产0.73万吨,下降19.8%。肉类总产
1.71万吨,禽蛋总产0.5万吨,奶类总产0.23万吨。水产品总产12.9万吨,增长7.5%。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98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19.4万千瓦,增长1.6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
家,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增长45.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2.9亿元,增长73.3%;
实现利税15.78亿元, 增长67%;实现利润9.66亿元,增长70.4%。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68.9, 比上年提高3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
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8.2%,增长41.8%。
建设 环保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9万立方米/日,全区供热面积166万平方米,
用天然气人口12万人(含油田) 。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5.4万平方米,垃圾无害
化处理能力20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45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资
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6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5亿元,增长21%。已建成污水
处理厂3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7.04%。完成工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个,完
成投资额2201万元, 增长2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
7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841.27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106万人次,比上年
增长12%。 公路货物运输量531万吨, 增长0.6%。民用汽车拥有量0.99万辆,下降
31.4%; 其中私人轿车0.44万辆,下降5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4亿元,增长6.3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0亿元,增长7.1%;邮政业务总量1434.8万元,下降4.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7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4
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55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亿元, 比上年增长19.2%。
实现进出口总额4366万美元,增长17.6%,其中出口3601万美元,增长12.2%;新批
利用外资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1752万美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2256.6万美
元,同比增长54%。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入海口、孤
东围海大堤、孤东石油文化景观区、仙河镇、东营港、百亩枣园农业旅游观览区、黄
河口芦苇湿地生态公园、济军基地林科所农业旅游区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万人,
实现旅游收入410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1.5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中等专业学校1所, 在校生371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76人。
普通中学6所, 在校生3494人。小学13所,在校生8429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
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1项。专利申请268件,授权专利177件。有艺术表演
团体1个, 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2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2处。广播、电视
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有卫生机构7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6所,卫生防疫防
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70张,卫生技术人员1259人,
其中, 执业医师465人,注册护士442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
共获奖牌1枚,山东省第21届运动会获得70公斤级散打冠军。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7元, 增长14.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10951元, 增长18%;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43平方米。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3944元, 增长22.6%。 农民人均纯收入5693元, 增长13.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990元,增长43%;人均居住面积29.31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28人、11168人、8711人、8171人和5220人,比上年分
别增加1175人、1500人、406人、4041人和348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76人,比
上年增加1023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228万元,支出4149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
人数32595人。 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746人, 其中, 城镇低保1214人,农村低保
2532人。 全区福利彩票销售1546万元。 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个,床位235张,收养
201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99人。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2007年,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顺利完成,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4%。依托油地共
建和城市经营,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投资8.03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8个,新建改
造城区主干道路3.1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8%;
河安小区、东湖小区、河阳新区等油地职工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城区集中供暖、污水
处理厂、银河公园改造等重点工程按期完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精细化管理,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荣乌高速连接线、城区北外环、
国家级中心渔港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

2007年,组织实施了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
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冬枣、水产、棉花主导
产业持续壮大,建成优质冬枣基地10万亩、良种棉基地20万亩、生态高效渔业基地40
万亩,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海洋经济先进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业
龙头企业发展到5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7家,带动80%的农民进入产业链经
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马新河疏浚治理、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二期、东水源节
水改造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3.6万亩,新建沼气池700个,改造乡村
公路117.6公里,城乡集中供水入户率达到95%。在全市率先实施“三网”绿化工程,
完成路域绿化175公里、 水系绿化34公里,植树40万株,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扎实
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建成村级文化大院36所,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15个,村容村貌
发生了深刻变化。

(韩学芝)

垦利县

县委书记 陈泽浦
县 长 田治颖
县名由来 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33个村
民委员会。 年底全县总人口2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8万人。男女性别比100.8
∶100。 人口出生率6.73‰,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长率0.99‰。有少数民族14
个,141人。
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8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增
长25.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增长22.7%。三次产业比例为7.4∶76.9
∶15.7。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 比上年增长38.8%。实现财政总收入
12.7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5亿元,增长30.04%。税收总收入9.58亿元,增长
26.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95亿元,比年初增加5.83亿元。其中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49.9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67亿元,
比年初增加11.6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农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8.1%。粮食总产6.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总产2.7
万吨,下降5.1%;油料总产0.95万吨,增长16.5%;水果总产1.1万吨,下降3.6%;
蔬菜总产4.3万吨, 下降12.0%。肉类总产1.45万吨,禽蛋总产2.35万吨,奶类总产
1.82万吨。水产品总产1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全年造林289公顷,林木覆盖率
达到19.2%。全县农机总动力39.7万千瓦,增长6.7%。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0.2亿元, 比上年增长4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1家, 实现增加值119.4亿元, 增长46.6%;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6.8亿元,增长
47.1%;实现利税59.3亿元,增长62.9%;实现利润46.0亿元,增长64.4%。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46.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02.5亿
元,占全部工业的85.3%,增长48.9%。
建设 环保 年末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 用气人口3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
积26万平方米, 公交营运车辆达到8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0吨/日,城市园林
绿地425.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1%。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9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9%。竣工产值15.24亿元,增长6.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万平方米,增长12.6%;竣工面积77万平方米,增长13.1%。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848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222万人次、
6940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35.2%和30.7%。 公路货运量1449万吨, 周转量
19.16亿吨公里, 分别增长66.0%和67.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691万元,增长14.2
%; 邮政业务总量1418万元,下降6.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61万户,移动电
话用户18.1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7.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84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
城市市场实现零售总额4.798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5.706亿元。实现进出口总
额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出口1.57亿美元、增长49.8%;实际利用外
资项目6项, 合同外资额1612万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额(不含下镇项目)
1825.1万美元,增长40%。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入海口、大汶流草场万顷湿地、孤东
海堤及河口站井平台、 黄河口农业观光园、黄河大桥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
万人次,增长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3.3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21.55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全县有普通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4394人,中学1所,在校生3430人。
普通初级中学7所,在校生8368人,小学32所,在校生15334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
重要科技成果39项。 专利申请量278件,授权专利177件。有吕剧艺术表演团体1个,
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有卫生
机构13所, 其中,医院、卫生院8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
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92张, 卫生技术人员786人,其中,执业医师497人(包括助理
执业医师),注册护士308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项。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36元, 比上年增长13.3%;人均消费性
支出为8844元,增长10.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8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
资22609元, 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5689元,比上年增长13.8%;生活消费支
出3390元, 增长23.9%;人均居住面积27.21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
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6万人、2.57万人、1.26万人、1.40万人和0.58
万人, 比上年分别增加0.22万人、0.4 7万人、0.17万人、0.68万人和0.11万人。农
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3518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052人,其中,城镇813人,农
村7239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8个,床位666张,收养600人。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07年, 实施新上、技改工业项目113项,总投资91.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
以上的项目35项,全年工业投入65亿元。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以万达、石化、胜通、
东辰等为重点,搞好发展战略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
团,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54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有3家。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县。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转变招商思路,突出专业招商,成立油田招商工作站,分区域、分产业开展招商
活动,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招商成效。2007年,全县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
9.87亿元。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日益明显,石化公司和日本三协化成株式会社、不二
棉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建设的2万吨/年硫氢化钠项目、 胜通集团与韩国富所机械株式
会社投资兴建的山东富所设备有限公司钢帘线专用设备及配件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建
成投产。大力培植外向型企业,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全年实现出口1.45亿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1889.1万美元。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7年,完成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和热力、燃气、道路、绿化等专项规
划编制。高标准实施总投资17.9亿元的24项城建和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行政办公
新区新建工程、城区道路建设改造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西区改造稳步推进,启动垦
利宾馆、吕剧团等区块的拆迁改造,以民丰村为突破口,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突出做好“水”和“绿”的文章,实施民丰湖及环城水系和城区骨干道路绿化工程,
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探索经营城市的机制和路子,城市管
理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完成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城乡面貌
大为改观。

(陈学慧 张丽丽)

利津县

县委书记 杨同柱
县 长 李延成
县名由来利津县建于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 (1193年1月) , 因邑内有“永利”
“东津”两地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辖5镇4乡、512个行政村。年末全县
总人口29.52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3.88万人。男女性别比101.2∶100。人口出生率
7.83‰,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1.53‰。有少数民族18个、135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亿元,增长47.6%;
第三产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0.96%。三次产业比例为13.6∶68.2∶18.2。全社
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增长40.3%。实现财政总收入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
收入2.8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35.2%。税收总收入1.91亿元,增长38%。年末金融
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2亿元, 比年初增加7.9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1.6亿元, 比年初增加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9亿元,比年
初增加3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21亿元, 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10.74
万吨,减少11.4%;棉花总产4.56万吨,增长11.76%;油料总产2000吨,增长2.5%;
水果总产3万吨,增长2%;蔬菜总产41.2万吨,增长2.6%。肉类总产5.5万吨,禽蛋
总产5.2万吨,奶类总产4022吨。水产品总产9.55万吨,增长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
33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6.85%。全县农机总动力35.3万千瓦,增长1%。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12亿元, 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9家,完成总产值285.34亿元,增长44.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0亿元,增长48%;
实现利税24.7亿元,增长88%;实现利润14亿元,增长9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
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30.1,比上年提高13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
总产值112.7万元,占全部工业的28.31%,增长12.49%。
建设 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5%, 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自来水供
水能力达到2.0万吨/日, 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6.48万人。城市道路总长
度72.7公里,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2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0吨/日,新建城市园
林绿地44.8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业17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亿元, 实现利税1720万元,增长0.2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
目6个, 完成投资额700万元,增长1 3.64%。全年共审批项目38个,验收项目6个,
拒批项目3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8%,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7%。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260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274.5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109.54%。 公路货物运输量1086.5万吨,增长19.53%。港口货物吞吐量12万吨,
民用汽车拥有量14012辆, 增长15%,其中私人轿车8900辆,增长32.3%。完成邮电
业务总量3323.69万元, 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31.55万元,下降
15%;邮政业务总量1292.14万元,增长7.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54万户,移
动电话用户14.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4部/百人(含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8385
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销售额5.03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销售额10.1亿元。进出口企业43
家,实现进出口总值2.26亿美元,增长36.1%,其中出口9800万美元,增长11.3%。
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项; 合同外资额1405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405万美元, 增长
56.6%。 在外务工人员100人,实现年营业额1000万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津黄河大桥风景区、凤凰广场、县城欧式商业街、北岭现代农
业示范区、黄河口湿地、飞雁滩百鸟乐园等。全年接待游客3万人,实现经营收入150
万元。
教科文卫体 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91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8123人。
普通初中16所, 在校生9381人。小学47所,在校生21641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9983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
省级科技奖励5项。专利申请量149件,授权专利107件。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
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有卫生机构1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
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29张,卫生技术人员850人,其中,执业医师272人,注
册护士209人。 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4
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 增长26.1%; 人均消费性支出
7082元, 增长1.2%;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82平方米。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7616元, 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增长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7
元,增长4.8%;人均居住面积34.82平方米。全县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
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374人、13383人、8826人、9608人和5633人,比上年分别
增加1024人、932人、153人、1102人和51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1411.2万元,增
加1731.2万元; 支出7237.8万元,增加16.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86人。
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032人。其中,城镇低保1975人,农村低保11334人,集中供
养五保老人723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1130万元,增长74%。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个,
床位700张,收养680人。社会福利企业2个,安置残疾人员36人。

商贸流通业异军突起

2007年,利津县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市场建设方面,
发挥鲁北畜产品批发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运作规范、功能健全、服务完善作用,
引导各乡镇以政府驻地街道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分工较细、门类齐全的专业市场,
做大市场流通业。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运输等行业的兴起,远东运输、顺通
运输、好运来运输等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利华益集团、三阳纺织等企业实行工商分离,
成立物流公司,承担企业内运输业务,优化经济结构。市场物流、运输物流等行业的
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县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实现营业
收入5.63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5.7%,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6家,较大超市5家、
配送中心2家、各类市场17个,成为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助推器。

举办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

11月8日, 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在利津县开幕。本次肉羊文化节为期两天,期
间在盐窝镇举行肉羊产业现场观摩,举办全市兽药、饲料、器械企业展览,国内外肉
羊品种展示,民俗工艺品展销,以羊肉为主的特色美食小吃展览,举办斗羊比赛及民
间杂技表演,还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羊业科技讲座及发展论坛。举行了项目洽谈签约
仪式,签约总额达1.9亿元。
△5月25日,利津县看守所被国务院命名为“模范看守所”。

(周尚锋)

广饶县

县委书记 赵豪志
县 长 田和友
县名由来 西汉始有广饶之名。隋改称千乘县,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
乐安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复称广饶县。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137.8平方公里。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
区管委会,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8个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49万人,人口出生
率9.3‰,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3.4‰。有少数民族30个,532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1.21亿元, 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6亿元,增长
26.3%;第三产业增加值44.38亿元,增长21.2%。三次产业比例为8.1∶74.9∶17.0。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7亿元, 增长38.5%。实现财政总收入18.32亿元,增
长3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2.4%。税收总收入17.08
亿元,增长3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75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75亿元,比年初增加2.16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
额214.59亿元,比年初增加36.71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945亿元, 比上年增长6.9%。 粮食总产
46.92万吨,下降1.8%。棉花总产2.087万吨,下降4.0%;水果总产2.31万吨,增长
13.1%;蔬菜总产130.577万吨,增长1.4%。肉类总产6.2万吨,禽蛋总产2.27万吨,
奶类总产8.32万吨。水产品总产9.7万吨,增长13.1%。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63公顷。
全县农机总动力82.0万千瓦,增长2.8%。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88家, 实现增加值174.03亿元,增长3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839.25亿元,增长62.9%;实现利税93.92亿元,增长74.9%;实现利润69.102亿元,
增长8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44.7,比上年提高44.15个百
分点。
建设 环保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2.1万吨/日, 供热面积65万平方米。新建、
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4.73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14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120吨/日, 城市园林绿地73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32%。资质三级
及以上建筑企业32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35亿元,增长5.42%;实现利润2.92亿
元。 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13个,完成投资额3.09亿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68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9公里。公路
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99.8万人次、8712.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22.0%;
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1276.6万吨、 13.0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2.0%和22.0%。
民用汽车拥有量47557辆,增长7.6%;其中私人轿车40887辆,增长5.7%。完成邮电
业务总量2.456亿元, 增长5.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4亿元,增长5.9%;邮政
业务总量2115万元, 下降3.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287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
32.455万户,电话普及率31.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0527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其中, 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4.568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23亿元。实现进出
口总值12.81亿美元, 增长45.0%,其中出口6.75亿美元,增长74.2%。新签利用外
资项目4项, 合同外资额21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69.8万美元,增长64.1%。外
派人员151人次, 增长91.1%。主要旅游景点有南宋大殿、傅家遗址、倪宽墓、营子
遗址、柏寝台遗址、乐安故城遗址、孙武湖旅游度假区、孙武祠、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中共清河地委旧址等。 全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26亿元,增长25.1%。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 在校生3098人。 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
5317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833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3633人。小学55所,
在校生36479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6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项目2
个。专利申请量310件,授权专利213件。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
艺术馆、 文化馆和博物馆各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有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
所, 专科疾病防治院2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27张,卫生技术人员2203人,其
中医师970人。全县有体校1处,体育馆2座,标准田径场19个,塑胶跑道3处。全年参
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39枚,其中金牌14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9元, 增长13.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8357元,增长9.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774
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6元,
增长5.8%; 人均居住面积31.6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
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1370人、39016人、18600人、27658人、9635人。社会保险费总
收入2.3亿元, 增加5244万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49亿元,增加2703万元。农
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85万人。 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920人, 其中,城镇低保
1689人, 农村低保8188人,农村定期救济43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1205.72万元,增
长3.91%。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床位1335张,收养1246人,社会福利企业12个,
安置残疾人员323人。

华泰纸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月27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华泰纸
业联合开发的“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是全市唯一获此项奖的企业。

孙武湖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9月, 广饶县孙武湖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审,被命名为第七
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孙武湖开发建设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规划设计,规
划面积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48万平方米,南北蜿蜒7.5公里,并采用现代造园手法,
营造景观园林80余万平方米,使整个湖区映衬在翠绿环绕之中,景色优美,被誉为旅
游度假、休闲娱乐的“黄金两岸”。

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在广饶县举行

10月11~18日,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在广饶县举行。来自全国19个
省级赛区和中央直属单位选拔产生的代表全国36个剧种的140名戏曲精英,围绕器乐、
京昆剧种和地方戏三大类进行了比赛。经观众评委打分和专家审核,共产生中国戏曲
红梅荟萃“红梅之星”8人、“红梅金花”75人、“红梅花”49人。

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获双奖

12月,在第三届(2007)中国节庆产业年会暨颁奖盛典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
文化节继前两届入围获奖后, 再次成功入围并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魅力节庆” 和
“2007年度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两项大奖。
△1月22日,广饶县荣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称号。
△1月,广饶县荣获“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称号。

(石丰武 徐宗强)

组稿:刘曙光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