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66&run=13

城镇居民生活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十年来新高

2007年, 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 比上年增加2072元, 增长17.0%,增幅快于上年3.5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
(一)工资性收入仍是山东城镇居民收入的主渠道。2007年,市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陆续到位;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向好,效益不断提高,企业调整职工工资,部分市县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814元, 比上年增加1372元,增长13.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2.8%。
(二)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势强劲。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05元,同比增加84元,增长3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8%上升到2.1%。其中,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为124元, 增长23.6%;人均利息收入58元,增长55.0%;人均出租房屋收入63元,增长8.8%;人均其他投资收入36元,增长2.5倍;人均保险收入14元,增长1.5倍。
(三)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2517元,同比增加515元, 增长25.7%。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2069元,增长28.0%;人均捐赠收入240元,增长9.7%;人均社会救济收入14元,增长34.2%;人均赡养收入60元,增长6.2%。
(四) 城镇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快速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730元,同比增加172元,增长30.8%,增幅比上年高17.4个百分点。

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消费质量继续提高

2007年,山东城镇人均消费支出9667元,同比增加1198元,增长14.1%,增幅再创十年来的新高。
(一) 食品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181元,同比增加469元,增长17.3%,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增幅快于上年9.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从高脂肪、高热量的生活习惯,向营养、科学、绿色转变。人均肉、禽蛋、水产品支出903元,增长31.6%;人均蔬菜支出290元,增长21.2%;人均干鲜瓜果支出297元,增长18.5%;人均奶及奶制品支出198元,增长11.8%。
(二)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品牌和个性化。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 同比增加147元, 增长13.5%。其中,服装支出884元,增长13.8%;鞋类支出284元,增长16.5%。
(三) 居住配套设施更趋完善。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027元,同比增加188元, 增长22.6%。 其中,水电燃料支出652元,增长13.9%;人均住房装潢支出213元,增长54.9%。人均建筑面积29.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从房屋产权构成与建筑式样来看:商品房比重提高,三居室与二居室比重占80%以上。随着住房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比重逐渐上升。城镇居民拥有房改私房的比重占59.9%,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商品房的比重占26.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三居室占41.5%,二居室占41.9%,单栋住宅和四居室占4.3%。
从室内配套设施来看:更加注重安全、卫生、舒适。到年底,全省城镇居民饮用自来水的户数占80.6%;有厕所浴室的户数占80.6%;有暖气的户数占64.3%,有空调设备的户数占11.4%; 使用管道煤气的户数占38.8%, 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户数占54.7%。
(四)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幅居首。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支出661元,同比增加135元,增长25.6%。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359元,增长30.0%,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的比重为54.3%; 家庭日杂用品支出195元,增长21.4%。到年底,百户拥有洗衣机达95台、电冰箱99台、空调86台、微波炉48台、淋浴热水器80台。
(五)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1334元,同比增加158元,增长13.4%。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464元,增长16.2%;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人均支出110元,增长46.4%;交通工具服务人均支出78元,增长12.5%。到年底, 城镇居民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9辆,增加3辆;百户拥有助力车32辆,增加6辆;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3部,增加9部。全年人均通讯支出506元,增长7.3%。
(六)教育负担明显减轻。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91元,同比下降0.9%。其中,教育费用人均支出507元,下降14.9%;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383元,增长8.1%;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31元,增长7.7%。
(七)家庭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年底,城镇居民百户拥有家用电脑达59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有41台;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2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有105台;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3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有11部。
(八)享受型消费为居民生活增添亮点。一是城镇居民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后,消费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健身等时尚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参观游览、健身活动支出163元,增长10.7%;人均金银珠宝饰品支出52元,增长12.1%;人均化妆品、美容费支出120元,增长6.3%。 二是城镇居民外出旅行的出行方式悄然改变,更加注重方便、快捷、舒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乘坐飞机的费用18元,增长61.9%。三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费用从无到有。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上网费支出30元, 占通讯服务支出的比重为5.9%。 四是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加注重个性化,为孩子购买教育软件、参考书、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的支出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课本及参考书和教育软件的支出60元,增长81.2%;人均培训班费用支出99元,增长7.4%。

三、非消费性支出增速放缓

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非消费性支出3522元,同比增加273元,增长8.4%,增幅比上年回落25.2个百分点。
(一)各种非储蓄性保险支出增长迅猛。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1456元,同比增加104元,增长7.7%。在转移性支出中,各种非储蓄性保险支出人均97元,增长67.1%, 其中车辆保险支出人均32元, 增长1.3倍; 个人所得税支出55元,增长32.0%;捐赠支出843元,增长5.8%;赡养支出398元,增长4.0%。
(二)社会保障支出稳步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1013元,同比增加62元, 增长6.5%,其中,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人均442元,增长9.0%;住房公积金人均397元,增长4.3%;医疗基金人均128元,增长19.9%。
(三)购房与建房支出增幅减缓。近年来由于政府收紧了土地供应,限制开发规模,加之建筑材料价格上扬,推动房价节节攀升,国家虽然对此制定了宏观调控政策,但房价的过快增长,对居民的购房热情仍有一定影响,居民购房与建房支出增幅明显减缓。城镇居民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1044元,增长11.4%,远远低于上年97.2%的增幅。

农村居民生活

一、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7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985.3元,比上年增加617元,增长14.1%,增幅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农产品质优价高,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收入迅速增长。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074.9元,增加249.9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1.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增效显著。近年来,山东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加大园艺大省、畜牧大省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力度,加快农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种植业结构以粮食安全、主要经济作物为支柱,着重推进布局优化,质量提高。目前,基本形成了粮食尤其是小麦保障自给,棉花、花生、蔬菜、果品等依据市场需求自主调节,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水平和农产品优质化率明显提高,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的种植格局。全省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1662.6元,增加194.4元,增长13.2%。
2.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一产”增收。2007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4.0%, 为近年来最高点。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呈全面上涨态势,分别为11.3%、 15.8%、22.4%、6.0%。其中牧业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受价格因素影响,拉动农民人均“一产”增收235.9元。
(二)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带动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加。全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950.8元, 比上年增加279.2元,增长16.7%;工资性收入占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为67%, 对农民非农产业增收的贡献率达76.1%,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从收入构成看:一是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贡献最大。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为1109.1元, 增加161.8元,增长17.1%,占工资性收入总额的56.9%,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是外出从业收入增速加快。农民外出务工人均得到的收入为587.2元, 增加114.3元,增长24.2%,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乡外县内从业人均收入245.4元,增长23.2%;县外省内从业人均收入242.8元,增长18.4%;省外国内从业人均收入97.1元, 增长4 2%;国际劳务组织的合作交流,促使农民在国外从业得到的收入成倍增长。
(三)政策性补贴持续增多,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全省共落实各类补贴资金35.4亿元, 其中,粮食直补8.8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9亿元,小麦良种补贴2.5亿元。全省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628.1万人次参合农民从中获益。全省已有48个县(市、区)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参保农民达63万人。
全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44.3元, 增长13.1%。其中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54.2元,增长4.9%,占财产性收入的37.6%。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89.7元,增长19%。其中,粮食、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人均19.1元,增长41.1%;而农民得到救济金、抚恤金、扶贫款、报销医疗费、赔款等收入人均26.5元,增长25%。
(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减负增收。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一项, 就惠及760万农民家庭, 减轻农民负担15.3亿元。 全年农民人均税费支出16.8元,比上年减少4.5元,下降20.9%。其中,第一产业税费支出下降84.9%,二、三产业税费支出下降46.7%。

二、农民生活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7年,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1.6元,比上年增加477.8元,增长15.2%,构成生活消费的八大项支出实现全面增长。
(一)食品消费结构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粮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蔬菜及肉、禽、蛋、奶等消费支出增长较快,膳食结构继续向营养型发展。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人均1369.2元,增加177.9元,增长14.9%,增幅比上年高5.4个百分点。其中,粮食支出人均295.7元,增长12.2%;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支出322.9元,增长18.5%,高于粮食支出增幅6.3个百分点。
(二)衣着消费趋于时尚。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已从低档、耐用型向高档、成衣转变, 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农村居民衣着支出人均224.2元,增加26.1元,增长13.2%。 其中购买服装人均144.5元,增加18.4元,增长14.6%。购买成衣支出占衣着支出的比重达64.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三)居住质量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使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新建住房或购买商品房的户较多。农村居民居住支出人均682.1元,增加134.1元,增长24.5%,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购买住房和生活用房建筑材料人均409.6元, 增加88.6元,增长27.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7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
(四) 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快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人均196.0元, 增加37.3元,增长23.5%,增幅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室内装饰品人均6.5元, 增长29.7%;购买机电设备人均70.0元,增长50.7%。年末每百户拥有电冰箱39.4台、 空调6.2台、抽油烟机8.6台、热水器22.9台、微波炉3.3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7.3%、20.9%、28.3%、19.2%和25.5%。
(五) 交通通讯手段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支出人均422.4元,增加70.2元, 增长19.9%。其中,购买交通工具人均152.5元,增长55.6%;购买通讯工具人均44.2元,增长10.2%。
农村居民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出现升级换代趋势。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购买电动自行车13.0辆, 增长13.1%;每百户购买摩托车4.2辆,增长23.1%。生活用汽车开始进入农民家庭。
年末, 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机86.2部, 增加0.3部,增长0.4%;移动电话86.2部,增加25.6部,增长42.1%。
(六)学杂费支出减少。2007年春季开学起,山东省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农村居民家庭教育负担显著减轻。 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424.9元, 增加16.1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学杂费人均支出260.0元,减少10.1元,下降3.7%。
(七)医疗支出增幅明显减小。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建立,山东农村居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大病统筹,百姓受益。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30.8元,增加9.0元, 增长4.1%,增幅比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费支出人均141.3元,增长1.8%,增幅下降32.4个百分点。
(八)其他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人均72.0元,增加7.2元, 增长11.2%。其中,购买化妆品、旅馆住宿费及美容美发支出分别增长15.8%、28.4%、25.8%。

(省统计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