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编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47&run=13

综述

一、加强自身建设,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7月,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发出通知,正式批准省史志办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各市、
县(市、区)史志机构的参照管理工作也相继展开,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二是史志工
作法制化建设扎实推进。以促进修志保障条件落实、依法推进第二轮修志、全面提高
工作水平为重点,采取检查调研、政府督查、人大执法检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
贯彻落实《条例》的监督检查力度。省史志办对全省17个市、35个县(市、区)进行
了检查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黄胜副省长、周齐秘书长、司安民副秘书长
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并要求印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省人大组成执法调研组,对部
分市、县和省直部门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调研,并在省九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了执法调研情况。三是首届“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圆满完成。
评选活动在全省史志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省史志办受理申报材料104份,经过初审和
终审,《山东省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宁阳县志》《威海年鉴》(2007)、东营市
史志办公室、淄博市情资料库(市情网站)、滨州市方志馆、青岛市史志办张子忠的
论文《关于两轮修志编纂实务的思考》、无棣县史志办《关于深层次综合开发吴式芬
故居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被确定为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获奖成果和单
位,受到省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表彰。四是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设启动。经省政府领导
同意,正式启动了省史志博物馆的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初具规模,用三年左右的时
间基本建成。五是成功召开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省第二轮市县志
编纂经验交流会。会议围绕贯彻两个《条例》、提高志书质量两个主题,总结交流了
第二轮修志以来的市县志编纂情况,分析了史志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下步工
作。

二、突出抓好质量,第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省志分志全面启动并及时转入业
务编纂阶段;市县志按照《条例》规定达到续修年限的也全部启动。已出版省志分志
1部,市级志书1部,县级志书19部,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
是质量体系建设。各级史志机构根据修志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志书编纂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业务培训和指导。省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
培训、协作组活动、上门指导等形式,提高了整个省志编修群体的业务水平。市县志
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认真参与市县志的评审,及时传达省里对志书质量的要求,
促进了市县志质量的提高。三是试点培植和典型引路。省志根据不同编修阶段需要,
先后总结推介了省工商局、省公安厅、济南铁路局等单位的经验。全程介入、靠上指
导《宁阳县志》的编纂出版,并向全省、全国大力推介,使志书质量标准要求具体化、
形象化,极具可操作性。四是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省里强调全省“一盘棋”思想,
对全省修志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度,通报倒排工期情况,对不符合全省修志工作计
划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各市也采取有力措施整体推进修志工作,青岛市采用修志
工作协作组形式调度工作,威海市连续两年将市志编修工作纳入市直部门业务工作目
标考核,济宁市政府专门发出加强修志工作的通知,枣庄市、日照市、德州市、聊城
市、菏泽市实行了定期督查制度。

三、完善工作机制,年鉴工作有新的起色

全省各级各类年鉴发展到130多种,成为全国年鉴编纂出版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年鉴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年鉴品牌。东营市及所属县区
全部按年度编纂出版年鉴,实现了当年启动、当年出版的良好局面。威海市、淄博市、
泰安市着重提高年鉴质量,连续获得全国编校质量一等奖。加强对全省年鉴工作的指
导和管理,不断完善地方综合年鉴全部由史志部门编纂、专业年鉴全部由史志部门指
导、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开展了第二次全省优秀年鉴评
奖活动,参评年鉴种类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检阅成果、加强指导、提高质量的效果。
编印出版了《山东便民手册》,在省“两会”期间发放给会议代表,受到广泛好评,
扩大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四、坚持统筹发展,“三个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方志馆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市级方志馆已建成7个,规划建设的3个,县级方
志馆(室)已建成30个。省方志馆馆藏更加丰富,服务更加规范,服务环境更加优化,
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发挥了“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龙头作用。泰安市在建成市级
方志馆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县市区都有地方志馆的目标”;滨州市方志馆开发
了方便快捷的管理软件,服务效率极大提高;烟台市方志馆发挥区位优势,连续举办
地情展览,扩大了社会影响。二是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东省情网进行第五
次改版,栏目设置更加科学,信息量更加丰富,技术管理更加先进,充分发挥了“地
情资料中心”建设的骨干作用。全省三级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全部建成,实现了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成为全省信息量最大、最权威、受众面最广的地情网站群。召
开了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表彰会,着力
推动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由重点抓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转入全方位、多层
次推进的重要阶段。三是《山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取得突破。作为文化强省建
设的标志性工程,目前《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征求意见稿已编绘完成,全书包
括夏代至清末33幅政区图、附有各朝代政区沿革资料20多万字,历代政区治所今地名
对照表33个,涉及古今地名信息6000余个。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了历
史文化村镇资料的挖掘、整理、征集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拓展服务范围,读志用志工作得到加强

各级史志机构在抓紧修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地情研究和
读志用志工作,积极探索为现实服务的路子。潍坊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加强读志用志工
作的通知,对读志用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临沂市的“望族文化研究”取得阶段性
成果,在当地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泰安市开展的历史文化遗迹
调查和发掘,莱芜市制作的反映特色地域文化的《莱芜史话》系列等,都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即墨市、广饶县、寒亭区积极探索地方志影视化的新路子,创新了地方志的
表现形式,拓宽了读志用志领域。

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设启动

8月,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根据建设规划,
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将利用山东省方志馆现有馆舍,馆藏、陈列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
是地方志成果,包括山东省自1981年开展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以来编纂出版的省
志、市(地)志、县(市、区)志以及各级各类部门志、专业志、企业志、乡镇村志
等。第二类是旧志,包括省内外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历朝历代编修的地方志书
(包括点校本),以及流失在民间的有价值修志资料等。第三类是反映山东省自然、
人文以及历史文明的各类资料和实物,包括历史上各个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
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历史上各个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
品及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
的时代性实物等。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在互联网上建立数字化虚
拟博物馆,将馆藏陈列品图片及文字介绍等各类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网络
上进行传播和展示,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力求将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设成为展示山
东历史文化的特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和省情教育基地。

(翟世林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