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44&run=13

综述

2007年,山东海洋科技界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海洋科学前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化,推动海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全省共承担新立项的市级以上
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544项, 总经费7.24亿元。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规划》 (“973”计划)海洋项目1项,2900万元;“863”计划海洋项目68项,
1.21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136项,5304万元;科技部其他各类计划项目
85项,总经费1.37亿元;省部级(含青岛市)各类计划海洋项目220项,3.73亿元。

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正式启动

12月,国家发改委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建
议书进行了批复,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标志着这一项目正式启动
建设。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该项目建设法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
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为
共建单位。建设目标是建造一艘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4000吨级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
察船。项目总投资暂定5.07亿元,建造周期54个月,建成后将停泊青岛市。
中国科学院和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正积极探索和促进海洋科学考
察船“公管共用,专业运行”新的管理模式,组建全国性的开放共享航次协调领导小
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较为完善的“开放共享”机制和原则。

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主要依托单位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于9
月顺利通过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论证,科技部已正式发文批准筹建青岛海洋科
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市政府已将其列为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单列下达500亩
年度用地计划;项目选址和确界工作顺利完成,确定即墨市鳌山卫镇滨海大道以东滨
海区域为国家实验室所在地,标志着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海洋科学技术研究蓬勃开展

(一) 承担国家级计划项目情况。 1. 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
“973” 计划)项目。由省科技厅和教育部联合推荐,中国海洋大学申报的我国首个
以大洋研究为主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项目,
被列入“973”计划项目,总经费2900万元。
2.承担《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全省新承担国家“863”
计划海洋项目68项,总经费1.21亿元。
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省新承担海洋项目136项,总经费5304万元。
4.承担国家其他计划项目。全省新承担科技部下达的其他各类计划项目85项,总
经费1.37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项,总经费8756万元;国际合作计划7项,
总经费1621.84万元; 其他各类计划63项,3357万元。包括科技部农转资金项目、星
火项目、基本科研业务费、节能项目等。
5. 承担其他部委级计划131项,总经费3.43亿元。其中,农业部各类计划42项,
2192万元;教育部项目21项,591万元;国家海洋局各类计划37项,7935.15万元;中
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项目9项, 2.06亿元;中国气象局公益性专项1项,507万元。其
他21项,总经费2638.7万元,主要来自国家环保局、大洋协会、极地办公室、国防科
工委、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
(二)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情况。全省(含青岛市)各类计划新上海洋项目89项,
2994万元。其中,省科技支撑计划35项,总经费1376万元;省自然科学基金15项,总
经费99万元; 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4项,26万元;省良种产业化5项,150万元;成果
转化资金及成果转化重大专项5项,320万元;省科技厅其他项目8项,780万元,包括
省重大、星火、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国际合
作项目和院地合作基金项目。 省人事厅、省财政厅项目11项,138万元。青岛市各类
计划新上项目6项,105万元。
(三)市级科技计划立项情况。除青岛市外,沿海其他6市共新上科技项目34项,
1019万元。
(四)市级以上获奖成果情况。全省有85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
中,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际奖4项;省部级奖励51
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1项);市级奖励26项(一等奖5
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
刘瑞玉由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授予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杰出研究贡献奖。张福绥由美
国贝类学会授予美国贝类学会杰出贡献奖的同时,还被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授予世界养
殖学会奖。
(五) 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全年全省海洋界申请专利110件,其中,发明专利
90件,实用新型19件,软件著作权1件。获得授权专利118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
实用新型24项,软件著作权3项,国际专利1项。

(郑冰 马健)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概况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海洋局派驻青岛并代表其在北海区的
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北海海区海洋行政管理、海洋权益维护、执法监察、海洋科
研调查和公益服务等职能,对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的海洋行政管理实施
监督、指导、协调、服务。

一、海域使用管理呈现新局面

2007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养殖用海和围
填海管理,加大国管海域使用项目的监察力度,对烟大铁路轮渡南北港、青岛海湾大
桥、 海底隧道重大海洋工程进行定期监督管理。北海分局首次组织对辽河油田海南8
块海工工程采油平台填海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推动了海域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全年
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2821套, 确权海域使用面积11.63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8.08
亿元。
依法颁发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施工许可证8份,其中,铺设施工6项,维修改造2项。
批准铺设电缆管道33条。准予注册备案海底电缆管道12条。
开展了“围填海造地问题研究”,为加强围填海项目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海洋环境保护

按照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秦皇岛北戴河沿岸海域油污染监视监测工作的紧急通
知》传真电报要求,北海分局立即组织有关力量开展了监视、监测、取样、油指纹鉴
定和溢油溯源等项工作。组织秦皇岛海洋环境中心站监测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
工作,共派出监测人员50人次,进行现场监测和岸边巡视,动用船舶出海巡视、监测
12航次;出动陆地车辆岸滩监测19辆次,并组织监测人员会同河北省海监总队秦皇岛
支队进行大面积联合监视监测。此外,还派出2辆海监车,行程1000公里、租用2艘渔
船, 航程150海里、派出二个执法组共7人前后历时5天对绥中36-1等3个油田共31座
平台进行了执法登检,未发现有溢油迹象。同时要求渤海各石油公司对海上油矿平台、
储油设备、输油管线等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未发生溢油事故。
3月3日发生在本海区50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北海分局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报,
提前48小时向地方政府和涉海单位发出警报,使3万多艘海上作业渔船及时返港,6万
余人安全撤离,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编制并实施了《北海区风暴潮、海浪、
海啸、海冰灾害应急执行预案》工作。
全年审批签发海洋倾废许可证110份, 批准疏浚物倾倒量7616万立方米,收取海
洋倾倒费1066万元。审核地方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签发海洋倾废许可证27份。
加强海洋倾倒区的管理。遵照“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根据海洋功
能区划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烟台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工程、烟台
港西港区、 威海港、荣成三星重工码头、龙口港航道疏浚工程等5个临时海洋倾倒区
选划工作。对北海区正在使用的17个海洋倾倒区进行监测,保证了海洋倾倒区的安全、
合理使用。

三、开展“海盾2007”专项执法行动

全面履行海上综合执法,开展了海域使用、海洋倾废、海洋工程建设、海底电缆
管道铺设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共计1239次。其中,海域使用执法检查328次,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执法检查343次, 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执法检查10次,海洋倾废执法
检查558次。“海盾2007”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违法案件5起,其中,违法海域使用
类案件2起,违法海洋环保类案件3起。结合“海盾2007”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对北
海区内围填海工程特别是国管用海项目进行了调查摸底, 共检查围填海工程143个,
尤其对海湾大桥、 海底隧道工程进行执法监察。对北海区三省一市总队和5个市级支
队的“海盾2007”专项执法行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执法行动、养殖用海专项执
法行动、执法示范工作开展和海监执法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指导。

四、科研调查和能力建设

“大洋一号”历时224天,航程36713海里,圆满完成第19航次调查任务,取得大
量宝贵的科研调查成果。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域,实现了中国
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北海分局承担的科研调查项目与科研课题每年以10%~15
%的速度递增,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落户北海分局。
2007年,北海分局购置了大型装备仪器设备和执法装备,装备了新型密码通信设
备。 完成了“向阳红09”深潜实验母船的增改装任务、“大洋一号”船坞修以及2艘
海监船的恢复性修理工程,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提高了应急指
挥能力,海洋装备能力建设显著提高。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概况

截至2007年底,有职工335人,内有科技人员25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研究员、副研究员9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
选3人。 年内,有4人被授予研究员任职资格;人事部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2名
博士后顺利出站,现有在站博士后8人,其中新入站博士后6名;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7
人,硕士研究生128人;有6人获博士学位,59人获硕士学位;院士唐启升获“山东省
科学技术最高奖”;有1人获山东省富民兴鲁荣誉称号,1人被聘为“水产种质资源与
生物技术”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3人荣获2006年度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2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北斗号”海洋渔业调查船被
农业部授予“功勋调查船”称号。
7月3日,举办建所60周年庆典。建所60年来,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
利用研究”这一中心任务,在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海水养殖与增殖、渔业工程
与技术等领域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 市级重大科研课题1000多项, 取得了
3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100多项;申报国家
专利100多项, 获专利授权60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编辑出
版专著近百部。“建设创新型研究所”是新时期该所新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一、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

全年列入科研计划、 主持承担的各类课题共有231项,其中新上“十一五”项目
83项。 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计划1项,主持“973”课题4项,参加2项;
主持国家“863” 计划课题11项,参加19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7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重大项目课题1项;承担科技部基础条
件平台专项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5项;承担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承
担科技部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承担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农业结构调整
重大专项2项; 另有多项课题获省、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2007年度在研课
题合同总经费近2亿元,累计到位经费8000多万元。
全年有9项成果获奖。其中,“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
系”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水养殖鱼虾清洁生产及其产品安全技术”和“中国
对虾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分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半滑舌鳎
繁育生物学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和“中国对虾WSSV的筛选育种及配套生产工艺”分获
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产品中几种重要药物残留关键检测技术” 和
“海水养殖鱼虾用肽聚糖免疫增强剂的研制与应用”分获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
等奖;“鲆鲽无公害安全型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和“海水养殖鱼虾清洁生产及其
产品安全技术” 分获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有2项课题分别通过由山
东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结题验收;有10项课题组织了项目阶段性验收;有
3项课题分别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鉴定,其中有2项研究成
果达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国际先进水平。全年共发表论文21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
文156篇, 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31篇,EI(《工程索引》)收录7篇;
出版专著6部;共申请国家专利31项,有13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

二、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欧盟、挪威、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南非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
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 共接待外宾100余人次;派出35批、59人次赴有关国家进
行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和参加双边渔业谈判等;与苏格兰海洋科学
协会合作成立中国—苏格兰水生无脊椎动物联合实验室。承办了第二届全球大海洋生
态系大会, 国内外海洋生态领域知名学者和管理专家及年轻海洋科研人员共150余人
出席了本次大会; 承办青岛市科技年会暨香山科学会议第305次学术讨论会;协办了
2007水产科技论坛国际会议及组织“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
组织、主办了中国鲆鲽鱼类养殖战略发展与水产品药残控制论坛,来自辽宁、北京、
山东、福建、广东等地水产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所专家、销售地监管部门、养
殖场负责人、技术人员、饵料及药品销售商等行业相关人员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孙捷)